查看原文
其他

刑辩书院:陈兴良著《刑法哲学》

2017-01-11 陈兴良 刑辩书院

陈兴良著 《刑法哲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


内容推荐

《刑法哲学》一书是当代著名刑法学家陈兴良教授的成名之作。它初版于1992年,当时面对着其他部门法学的竞争与挑战,刑法学意欲何为、出路何在?这是每一个有志于刑法学研究的学者需要深刻反思的问题。对此,当时的作者得出的结论就是:从体系到内容突破既存的刑法理论,完成从注释刑法学到理论刑法学的转变。本书是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刑法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写就的。作者根据当时所有能够看到的国内、国外资料,建构了本书的刑法学体系的基本框架——“罪刑关系中心论”。作者认为,刑法哲学体系是有一定的独创性的,反映了作者对于刑法哲学的独到见解。刑法哲学作为一种理论,并非独一无二的,每一种刑法哲学都可以有自己的体系,只有这样,才能推动与深化刑法学的发展。本书作者所勾勒出的“罪刑关系中心论”的刑法哲学体系共包含15个范畴,如书稿导论中的图示,其间的辩证关系涵括了刑法的基本问题,也即本书的逻辑体系。正如作者所言,《刑法哲学》对于他自身是一个刑法学术研究的起点,对于我国的刑法学,也是它在学术发展过程中不能绕过的节点。这就是本书所具有的学术史的意义,也是本书作为第5版的出版价值之所在。

 

作者简介

陈兴良,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兼任北京大学法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刑事法理论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社会科学学部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犯罪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审判理论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监狱学研究会副会长、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以及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等职。

 

目  录

导 论

  第一节 刑法哲学的价值内容

  第二节 刑法哲学的范畴体系

第一编 犯罪本体论

 第一章 主观恶性

  第一节 主观恶性的嬗变

  第二节 心理事实

  第三节 规范评价

  第四节 主观恶性的阻却

 第二章 客观危害

  第一节 客观危害的嬗变

  第二节 行为事实

  第三节 价值评判

  第四节 客观危害的阻却

 第三章 再犯可能

  第一节 再犯可能的概念

  第二节 再犯可能的表征

  第三节 再犯可能的预测

 第四章 初犯可能

  第一节 初犯可能的概念

  第二节 初犯可能的表征

  第三节 初犯可能的预测

 第五章 犯罪本质二元论

  第一节 主观恶性与客观危害

  第二节 再犯可能与初犯可能

  第三节 社会危害性与人身危险性:犯罪本质二元论

 第六章 故意犯罪

  第一节 故意犯罪的嬗变

  第二节 故意犯罪的概念

  第三节 故意犯罪的法定分类

  第四节 故意犯罪的学理分类

 第七章 过失犯罪

  第一节 过失犯罪的嬗变

  第二节 过失犯罪的概念

  第三节 过失犯罪的法定分类

  第四节 过失犯罪的学理分类

  第五节 无过失责任

 第八章 作为犯罪

  第一节 作为犯罪的嬗变

  第二节 作为犯罪的概念

  第三节 作为犯罪的形式

  第四节 作为犯罪的类型

 第九章 不作为犯罪

  第一节 不作为犯罪的嬗变

  第二节 不作为犯罪的概念

  第三节 不作为犯罪的构成

  第四节 不作为犯罪的类型

 第十章 犯罪的附随情状

  第一节 犯罪的动机和目的

  第二节 犯罪的时间和地点

第二编 刑罚本体论

 第十一章 道义报应

  第一节 道义报应的概念

  第二节 刑罚的伦理根据

  第三节 道义报应的实现

 第十二章 法律报应

  第一节 法律报应的概念

  第二节 刑罚的法律根据

  第三节 法律报应的实现

 第十三章 个别预防

  第一节 个别预防的概念

  第二节 个别预防的功能

  第三节 个别预防的实现

  第四节 个别预防的评价

 第十四章 一般预防

  第一节 一般预防的概念

  第二节 一般预防的功能

  第三节 一般预防的实现

  第四节 一般预防的评价

 第十五章 刑罚目的二元论

  第一节 道义报应与法律报应

  第二节 个别预防与一般预防

  第三节 报应与预防:刑罚目的二元论

 第十六章 生命刑

  第一节 生命刑的演进

  第二节 生命刑存废之争

  第三节 各国生命刑的比较

  第四节 中国生命刑的限制

  第五节 生命刑的修订及其评价

 第十七章 自由刑

  第一节 自由刑的演进

  第二节 自由刑优劣之争

  第三节 各国自由刑的比较

  第四节 中国自由刑的改革

  第五节 自由刑的修订及其评价

 第十八章 财产刑

  第一节 财产刑的演进

  第二节 财产刑存废之争

  第三节 各国财产刑的比较

  第四节 中国财产刑的改造

  第五节 财产刑的修订及其评价

 第十九章 资格刑

  第一节 资格刑的演进

  第二节 资格刑存废之争

  第三节 各国资格刑的比较

  第四节 中国资格刑的完善

  第五节 资格刑的修订及其评价

 第二十章 保安刑

  第一节 保安处分的演进

  第二节 一元论与二元论之争

  第三节 各国保安处分的比较

  第四节 中国保安刑的建构

  第五节 保安处分的修订及其评价

第三编 罪刑关系论

 第二十一章 罪刑关系二元论

  第一节 已然之罪与报应之刑

  第二节 未然之罪与预防之刑

  第三节 双重罪刑关系的辩证统一

  第四节 罪刑关系基本原理的意义

 第二十二章 罪刑关系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 罪刑法定原则

  第二节 罪刑均衡原则

 第二十三章 罪刑关系的法定化

  第一节 刑事立法的概念

  第二节 刑事立法的指导思想

  第三节 刑事立法的方式

  第四节 刑事立法的技术

  第五节 刑事立法的效力

  第二十四章 罪刑关系的质的个别化

  第一节 定罪的概念

  第二节 定罪的原则

  第三节 一般犯罪的认定

  第四节 特殊犯罪的认定

  第五节 刑事疑罪的处理

 第二十五章 罪刑关系的量的个别化

  第一节 量刑的概念

  第二节 量刑的原则

  第三节 各种刑罚的裁量

  第四节 量刑的情节

  第五节 量刑的方法

  第六节 量刑的制度

 第二十六章 罪刑关系的现实化

  第一节 行刑的概念

  第二节 行刑的原则

  第三节 各种刑罚的执行

  第四节 行刑的制度

 第二十七章 罪刑关系的理论化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行为中心论

  第三节 行为人中心论

  第四节 社会危害性中心论(上)

  第五节 社会危害性中心论(下)

  第六节 罪刑关系中心论

 结束语

 附录Ⅰ 参引书目

 附录Ⅱ 名词索引

 后 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