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岗厦罗生门】向岗厦学习公共生活——背景篇#岗厦调研日记 #

2015-07-23 土木再生

住进岗厦去观察#岗厦调研日记#

作者孔维婧 北京京诚华宇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师

编辑:潘武安 深圳市土木再生城乡营造研究所


在全球城市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各大城市高屋建瓴,争先恐后地新建改造,瞬时楼宇林立,街道宽敞明亮,旧貌换新颜仿佛就在一念之间。当然,并不是城市里的每个角落都成果显著,比如城中村,比如岗厦。诚然,作为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的特殊产物,城中村常常以其存在的一系列环境及社会问题为人诟病,但纵观城市发展历史,城中村的存在及发展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

如果你在傍晚时分来到岗厦,眼前的景象实在难以用过贬的词汇形容,甚至让人想起人头攒动、生机勃勃这样的热闹场景。紧密相邻的握手楼并不影响临街店面的繁华,原本不太清爽的环境此时此刻被黑暗侵蚀得并不明显,灯火明亮的小店不停地迎来送往,小吃店弥漫的饭香似乎恰好掩盖了脑海里糟糕环境中本该散布的特别气味,倒是多了几分热闹和温情。并不宽阔的街道里人来人往,这些身影里,有悠闲自在的村民,他们多是城中村的拥有者,也就是房东,大多以打麻将聊家常收房租度日;有匆匆忙忙归家的白领,他们是城中村租客中最庞大的人群,怀揣的梦想让他们不计较眼前的环境养精蓄锐的大踏步向前,通常他们会在楼下的各色小吃商店里逗留,用实惠的价钱填饱肚子再回到狭窄的出租屋里养足精神,努力奋斗。他们第一个目标大概就是有朝一日能够离开这里住进理想中的花园城市吧。而为城中村这个大机器提供营养的商贩们正经历着每天最忙碌的时刻,以优惠的价格供养着村里数万的人口的生计。

相对于周边CBD中心区,岗厦以其同样的地理优势却以三分之一的租金吸引着6.7万暂住人口。这些人们在各行各业同样为深圳这座大都市创造着价值,但快速城市化衍生的高房价、高消费使得他们无法马上融入这样的生活里。而城中村,这个相较于城市其他部分发展较慢,或者说发展比较曲折的城市组成部分恰好可以弥补这些租户的生活需求。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讲,城中村的生活成本及生活模式是契合于这部分事业起步者的经济能力的,而外部环境则超越了他们的能力范围。且不讲过快与过慢的发展孰对孰错,但城中村的存在也确实在这个角度上弥补了城市的不足与缺失,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所以说,我们常说的“城中村”的问题可能并不完全是“城中村”这个现象引发的问题,也关联着城市发展水平不均、城市部分的过快发展的问题。如果说城中村是“症状”,那“病灶”则并没有那么简单。正如英国学者史蒂文·蒂耶斯德尔(Steven Tiesdell)和蒂姆·希思(Tim Heath)所说:“研究一个区域必须联系附近的区域甚至置于整个城市综合考虑和重新定位。”(摘自《城市历史街区的复兴》)


作为深圳城中村的典型代表,岗厦让我们对于城市的发展多了一些细腻的思考,而它缓慢的发展过程中也保留了很多细节,如日常便利程度要超过于精心规划的城市空间。在岗厦村里,虽然握手楼比比皆是,但这并不影响街道的尺度和使用。主要的沿街商业界面统一,街道宽度恰好适宜于来往者步行。极少有车辆从此经过,使这些街道形成了天然的步行商业街——这在无形中增加了岗厦的活力,易接近(Accessibility)的商店,促使人们在回家路上放慢脚步,进行简单的购物;人与人之间保持着舒服又适于交流的距离,有助于彼此相互熟悉;街道上的店面由于长期的经营已然成为岗厦的一部分,成为街道的临时看护者,增加了岗厦村的安全性;这里的孩子们可以尽情的在自己熟悉的街道上嬉戏而不必担心走失或者道路上的车辆;街道上的人们喜欢在角落停留休憩,目视着眼前的人们积极地投生活。这样的场景一直延续到走出岗厦村为止。当眼前满是高楼大厦时,人气骤减,只有通往岗厦的路上仍旧相对热闹,附近有着高品质设计的公共空间却冷清了许多——比如高层下面的绿化,精心设计,造型优美,而你也只是当那是一幅画,远远的看看而已。

当然,我们都知道,城中村也绝对不是世外桃源,它的问题不胜枚举,但是我们希望在理解城中村的问题时,可以更宏观,也更客观,从整个城市的角度去思考,或许可以事半功倍。就像我们看到一个气喘吁吁的人,也许他并没有哮喘或其他病症,而只是需要跑的慢一点。


如果想了解关于岗厦的更多后期研究成果,请持续关注土木再生岗厦罗生门项目。点击【阅读原文】登录岗厦罗生门课题网页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