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村络 | 寻迹从化乐明村(一):村庄空间考察
2016年4月,在芬芳文化研究院的牵头下,土木再生和乐明村驻点执行环保项目的广东省绿芽乡村妇女发展基金会一起,各派代表对乐明村进行了为期5天的调研。从农村转型视角考察乐明村在空间、乡村自组织方面的变化,并探讨乡村如何在外部力量的作用下转型。
乐明村聚落的南北直线距离约700米,东西直线距离约500米,符合一个自然村的基本尺度。县道蜿蜒符合等高线原则,并最少跨越汇水线。村庄内道路高差较大,但民居的位置避免了道路最低洼地区。由于村庄的海拔高度呈现由北向南递减的趋势,从回避洪水的角度猜测村庄最早的起点应在北边,并随着人口扩张向南布局。这一猜测通过村民得到了证实,村庄最早的起点是北部的大围,之后分出门口岭、水口围、松树下、围仔、大垯田。
村庄的民居按照村民小组的组团布局,而目前的村民小组是集体时代生产队形式的延续。在谷歌上的2007年卫星图显示,村庄的所有建筑都还保留着瓦房屋顶和“围社”的形态。那么,是什么促使村庄2007年后普遍开始修建新房呢?
根据村民访谈,2009年当地政府对“危房”进行整治。为每户村民提供3万元的建房补贴,更贫困家庭提供6万补贴,鼓励村民建房。自那时起,村内建筑开始翻新。由于政府要求只能在老的宅基地上建房,所以村民多拆除旧房后在原有基地上建新。房屋建设引起的土方挖掘和建筑垃圾被大量堆积在河道两边,不仅不利于村庄整洁风貌,还威胁河道宽度,长期以往将对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
由于村里现在的生活污水成分相比过去含有更多化工产品的废物,直接向河道排放无疑会给水系带来大量污染。新建筑一般修建化粪池,但没有市政基础设施链接,必须定期人工清理,实际上很多村民仍旧直接向河流排污。村里的生活垃圾也由村委雇佣一个工人打理,定期运送到良口镇和环卫部门衔接。
至此,调研小组总结了对于村庄空间的理解。它包括聚落和水系、地形、农业的关系。村庄稻田虽然受到城乡人口流动的影响使得面积收缩,但整体建筑聚落保持着最晚自清代之后的稳定规模。同时,政府的环境政策也对农业发展产生一定制约。村庄的建筑组团延续了解放后大集体时代的空间文脉,但在缺乏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投入的情况下,存在污染的问题。
本书印量有限,仅推出100本供读者收藏三杯加大碗拿铁的价格你值得拥有
请使用以下二维码进入购买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