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倡议书 | 身边的城市(第二季):深圳自发建造独立研究
2015年土木再生联合深圳市城市促进中心、深圳市勘察设计行业协会发起的“身边的城市(第一季):深圳自发建造建造独立研究”,研究参与者在没有委托的情况下,主要针对深圳特殊的自发建造现象进行一系列独立调查研究。这个项目全程得到深圳市城市更新办公室和中国民主同盟深圳市委城市规划与建设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也获得了来自国内外建筑师、规划师以及城市研究学者的积极响应,吸引了来自深圳大学、香港大学、英国谢菲尔德大学、西班牙加泰罗尼亚高等建筑研究所等十多所高校的城市专业研究者及多个城市研究机构的踊跃参与,提交了十余件优秀的研究课题成果,并经由土木再生城乡营造研究所组织申请在2015UABB主题展览中正式展出。
“身边的城市”展览获得《城市中国》杂志评为:2015 UABB 十大“值回票价"展项。
2017年3月20日,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深圳)【以下简介“深双”】第一次发布会正式公布本届“深双”展览主题为“城市共生(Cities,Grow in Difference)”,并将此次展览的主展场确定在古城、城中村与现代都市空间的共生体——南头古城。土木再生作为深圳本土一家长期致力于研究城市易受忽略空间人居环境状况的独立研究机构,及时发起“身边的城市(第二季)”,不仅延续了上一季“身边的城市”的主题内容,形成一系列关于深圳本土城中村等城市自发建造现象的深度研究,而且是对本届深双“城市共生”主题的积极响应。最终期望通过来自不同学科、文化、社会背景的专业学者通过无委托主题的自发性研究,不断深入发掘城市空间与人居环境相关问题,共同探讨与反思城市自发建造空间的意义与价值,为城市社会结构的发展变迁带来更加多元的视角和可能性。
2017年度深双海报,图片来源:公众号“深港双城双年展”
土木再生发起“身边的城市:深圳自发建造独立研究(第二季)”的倡导,诚邀深圳官方机构、社会科学研究学者、文化学者、建筑师、城市规划师、开发运营商等专业人士或团队参与研究,调动各自资源优势,观察、测绘、走访、调研各类深圳自发建造现象,寻求建立长期合作研究平台的契机,并计划将相关研究成果详细编纂成集,逐步建立较为完整的深圳自发建造资源的整理与汇总。
一、研究主题
1、城市大型公共活动社会影响力评估——“深双”在南头
2017年第七届“深双”将主展览场地选择在南头古城,另有罗湖、盐田、光明等城中村实践分展场与主展场形成多区互动。而城中村作为城市快速发展与计划经济时代城乡二元体制冲突并融合的产物,在城市生活成本逐年攀升的今天,不仅为城市新居民提供了低廉的生活场所,更成为他们留守这个城市的真正落脚点与出发点,是城市空间中最具潜力的实验场与孵化器。2017年年底当一场盛大的城市嘉年华“深双”进驻城中村时,在试图按动重新激活城市空间活力的按钮的同时,到底会对整个区域空间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文化生活以及居住者的心理带来多大的影响力和改变呢?本研究鼓励参与者以多元的背景和视角走进深双主会场南头古城和其它城中村分会场,调研评估此类城市大型活动对于城中村空间的影响力,在引导城市居民主体(特别是城中村居民)积极参与城市大型公共活动的同时,也为活动举办方与在地居民、活动参与者之间搭建一座沟通、反馈的桥梁,并提出合理的评价与改进方案,完成一次对城市大型活动的批判与自我批判。
图片来源:公众号“深港双城双年展”
2、“去串围屋门!”
“去串围屋门!”独立研究作为“身边的城市(第二季)”中的子课题之一,发起于2017年2月。坪山新区作为深圳的边缘区域,其发展建设一直滞后于城市中心区域。随着“深圳东进计划”的不断推进,坪山区的更新开发迎来了巨大的机遇与挑战。据统计,在坪山新区范围内,至今保存有近60余座客家围屋。这些客家围屋作为深圳早期自发建筑的代表之一,形制精美,规模宏大,不仅记录着深圳的历史,更承接着城市发展的未来。本研究项目的发起旨在发现坪山客家围屋价值,参与者通过进场深度调研的方式,详细分析深圳客家民居价值,转变传统土地房产开发的固有思维,重新审视城市更新规划和城市历史价值,从而促进客家围屋的保护、利用,带动文化产业逐步发展,增强地域文化氛围及文化信心,并为坪山未来规划提供参考以及研究讨论的调查依据,更鼓励有资源的研究个人/团队在调研的基础上选择合适围屋,整合政府社会资源,提出保护-利用方案,实施试点更新项目。
2017年2月24日第一次调研参与或支持机构(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深圳市土木再生城乡营造研究所
深圳市坪山新区管理局
深圳市公共艺术中心
深圳市坪山区东江客家文化协会
深圳市本土文化艺术研究会
深圳大学
深圳市龙岗鹤湖新居博物馆
深圳市考古鉴定研究所
深圳商报
深圳市图书馆
深圳民盟规划建设专委会
深圳市裕和投资有限公司
深圳市益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尤比建筑展览文化中心
未来+ 学院
3、“湖贝请留门”
“湖贝请留门!”独立研究作为“身边的城市(第二季)”中的子课题之一,发起于2016年8月,旨在以湖贝为起点,共同探求建立一个能够实现经济精明增长和空间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更新新模式。研究项目自发起至日得到了学界和社会各界专业人士的通力合作,土木再生还联合未来+学院(Future Plus)承办“城市设计+”公益课程,并以此为契机开放研究平台、整合研究资源。就现阶段项目进度来看,同济大学、香港大学、深圳大学的建筑与规划专业的老师和学生们已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土木再生也与联合合作团队对此前的湖贝开发方案提出了相应的调整意见,提出在开发量和塔楼数量不变的前提下,拆除量减少一半增值100亿的区域更新方案。“湖贝请留门”项目后期研究仍在进行中,鼓励项目后续参与者立足专业背景,在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掘湖贝古村多层次价值,结合现阶段公示方案,评估比对不同形式更新开发方案,优化前期成果。
目前湖贝请留门项目研究参与者及团队(按字母排序)
杜鹃 (香港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
段鹏 (深圳市清华苑建筑与规划设计研究有限公司建筑师)
冯果川 (筑博设计股份有限公司执行首席建筑师)
何宛余 (OMA建筑师)
李津逵 (综合开发研究院资深研究员)
林达 (山寨城市创始人)
吴文媛 (资深规划师,深圳市雅克兰德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
万妍 (深圳市土木再生城乡营造研究所研究员)
徐磊青 (同济大学教授、博导,408研究小组)
杨阡 (深圳市胖鸟剧团艺术总监)
杨晓春 (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副教授)
张星 (独立建筑师,现·象城市工作室主持设计师)
目前研究成果包括:
4、自选主题
参与研究者也可以选择自定主题的方式参与本次研究。研究主题范围须针对城市自发建造城市空间/建筑/构造的形成机制、过程和使用状况进行调研,其中包括土地与产权制度、社会架构与用户身份、宅基地政策与标准、建筑单元(原始施工图、测绘图纸、内部空间划分等)、空间形态与肌理、结构与材料运用、施工人员与组织架构、市政设施、公共配套、租金房价、居住故事讲述(股份公司/业主/设计师/施工队/租户等)等等。
二、研究计划安排
1、研究招募
时间:即日起至2017年5月31日
我们欢迎以下研究参与个人及团队,包括但不限于:深圳建筑师、城市规划师、景观设计师、艺术家、社会学家、文化学者等个人机构和院校团队,深圳文物保护及遗产管理专业人士、政策法律咨询人士/机构,以及对深圳客家民居文化感兴趣的当地居民等,鼓励跨专业(人文、生态、社科、自科等)、跨地域(深圳以外)、官方民间的协同合作。此研究作为长期研究项目,今后将长期招募参与人员。
2、组织实地调研
时间:2017年6月1日—10月31日
调研对象:以上述四个主题为主要研究方向,研究对象包括各研究方向所涉及的空间内部自发/临时建造等非正式性规划与设计产生的聚落、社区与居民主体,如城中村、围屋、村落、不可移动文物、老旧建筑及在地居民和租客等(最好以调研参与者/团队身边的感兴趣且与工作、生活相关熟悉的内容为主要对象)。
调研内容:城市大型公共活动在地影响力(其中包括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文化活动、租金房价、居民生活用品需求及价格、居民心理等相关影响变化的研究与评估),自发城市空间布局/建筑形制/内部构造的形成机制、过程和现阶段使用状况(可能包括土地与房屋产权、社会结构与用户身份、宅基地政策与标准、城市更新标准、建筑单元测绘施工和内部使用的空间划分方式、空间形态与肌理、结构与材料、施工组织与队伍、公共设施配套、文物保护现状、业主/工匠/租户/民俗研究者/文保工作者等故事讲述)。
3、调研成果汇总整理
时间:2017年11月1日—12月10日
此次研究初步成果将以多种形式呈现(其中可能包括测绘图纸、影像、访谈、分析图表、文字报告、3D数字影像或实体模型、通俗绘本读本、空间设计、艺术创作等等),以此作为后续研究交流、资源开发管理的基础资料,并由土木再生组织申请参加第七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以获得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三、研究经费
本次研究开放计划安排,欢迎各研究个人/团队依据选题内容独立筹集经费,整合自我资源优势,制定自己的研究计划并实施调研工作。
此次研究经费将通过独立筹集的方式获得,并将尝试推动PPP、社企合作、公共募款等合作模式,以求获得更加多元的资金来源用以支持各项研究得顺利展开。
四、诚邀支持合作单位
此次研究诚邀合作单位协助支持,合作形式包括而不仅限于内容、策划、宣传、资金以及全方面战略合作等。
五、研究回报
1、调研成果将参与2017年深双展览或其它独立平行展览,在个人职业学术生涯中留下深双的重要一笔;
2、通过土木再生获得更加多元开放的学术研究资料支持;
3、获得一次与学界大咖亲密接触的机会。
六、学术支持
此次研究将邀请多领域相关专家组成学术团队进行指导和点评,并有选择团队参展、出版的权利。
主办单位:
深圳市土木再生城乡营造研究所
深圳市城市设计促进中心
统筹协调:深圳市土木再生城乡营造研究所
项目联系人:赖凡
联系方式:13510574435 / 0755-83243854
laifan@retumu.org
报名链接
https://jinshuju.net/f/aOmD2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