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土 木 再 生 | ⑨周年记

2017-05-22 土木再生

2017年5月,土木君迎来了自己的第九个生日,距离老黄讲那过去的故事又是一年了(8周年回顾视频,感兴趣请戳)。但鉴于土木君一向低调的性格,还是常被人问起土木再生是什么?做什么的?过去有些什么成果?在这特别的日子,我们一一解答。



我们是谁?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催生了很多社会团体。“土木再生”就是在深圳发起的以深圳、香港及台湾三地建筑、规划设计师为主的,致力于用设计知识支持灾后重建工作的专业志愿者联盟。“土木再生”的理念是希望开展通过对震区传统的、当下的以及未来的城乡建设方式进行反思和探索,来推动一系列再生,包括:受灾环境的再生,家园、生活和希望的再生,适于当地的建筑材料和建造方式的再生,以及土木相关专业的再生


总结灾区工作的经验与不足,“土木再生”也在逐渐转型,从起初专门致力于灾后重建工作过渡到通过对周边城乡环境设计质量的关注,包括本地传统的、当下的以及未来的土木建设方式进行研究探索,并于2013年正式注册成为民非企业“深圳市土木再生城乡营造研究所”,希望构建一个思想知识库和开放协作平台,汇集乡村/边缘社区实践案例(包括城乡范围内的自建房、乡镇规划、公共设施和临时设施、受忽略的人居环境和社区建设),在新型城镇化的大背景下共同交流探讨乡村/边缘社区设计与营造问题,并为这一领域的设计需求和资源供应提供信息对接的服务。

我们的服务

 

1、提供设计指导、资源供应等咨询服务;

2、对本地传统的、当下的以及未来的空间建设方式进行研究及方法论的探索、推广;

3、组织、承办城乡设计与营造问题的交流/座谈/探讨会议及公众论坛。

 

 

专家顾问团队

 

胡树志,招商局蛇口工业区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曾任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师;清华苑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师;2017年成为了土木再生的理事长。

 

刘晓都,URBANUS都市实践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建合伙人、主持设计师。曾任多届深圳城市/建筑双年展学术委员会委员,现任深圳市设计之都推广促进会首届会长。


黄伟文,建筑与城市规划设计专业训练和实践背景;深圳市公共艺术中心主任;深圳市城市设计促进中心创建负责人;深圳香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主要推动者和组织者;哈佛设计学院LoebFellow学者;“土木再生”专业志愿者机构共同发起人。

 

沈晓鸣,浙江绍兴人,专栏作家;摄影师;关注点为中国城市化,以“白小刺”为名创作的摄影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多次当代艺术展,近年来投身深圳海洋生态保护工作,目前为潜爱公益、土木再生等NGO理事。

 

张健蘅,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深圳大学客座教授;深圳市建筑设计审查专家;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校友会会长;张健蘅建筑事务所创办人、主持建筑师。

 

张朴,高级建筑师;建筑学硕士、房地产经济硕士;深圳市博纳华璞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总建筑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居住区规划学术委员;2016年获联合国颁发最佳人居规划设计奖。

 

廖虹雷,原深圳市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副巡视员,现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民俗学会会员,广东省第三届民俗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深圳市本土文化艺术研究会原会长,民俗学者。

 

梁庆祥,香港大学中国建筑与城市研究中心研究员;香港大学建筑学院-东莞长安镇建筑与城市联合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朱涛建筑设计(深圳)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建筑学硕士,美国建筑师协会会员。

 

杨阡,自由艺术家,深圳市胖鸟剧团艺术总监;深圳大学建筑学院客座教授;蛇口社区基金会理事。


叶凌,工艺美术师;市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坪山新区文化顾问;市东江纵队纪念馆顾问;坪山区东江客家文化协会会长;中国合作经济学会旅游委常务委员。


蒋荣耀,资深媒体人;现为深圳报业集团深圳商报总编室副主任;读创新闻科技频道负责人。

 

刘全民,二级律师高级职称;西北政法大学法学学士,英国格林威治大学房地产管理理学硕士;北京市盈科(深圳)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深圳仲裁委员会仲裁员;云南财经大学客座教授、硕士生导师,云南财经大学不动产投融资研究所主任,城乡建设全国理事会常务理事;深圳政府采购中心评审专家,华南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调解专家,深圳建筑业协会专家委员会法律专家;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律师学院客座教授、深圳市农科集团公司、陕西旅游集团、秦兵马俑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等数十家大中型企业的法律顾问。


汤敏,北京大学人文地理硕士;古村之友创始人;新乡贤工程发起人;中国古村大会发起人;《留根·中国传统村落丛书》发起人、主编;深圳市慈善事业联合会副秘书长;深圳市残疾人联合会理事。


 

范军,深圳市公众力公益发展中心理事长;深圳市改革30人论坛成员;马洪基金智库百人会副总召集人;深圳市社区服务联盟发起人;2014年度深港生活大奖年度公民奖获得者。


大事记


 土木再生9周年大事记

1)  配合深圳市政府对口支援龙南的任务,由“土木再生”联系招募捐助资金、“土木再生”组织的专业志愿者提供设计服务和技术支持,最终落成的9所学校,分别是:“甘肃文县东峪口小学”、“甘肃文县刘家坪小学”、“甘肃文县城关一小”、“甘肃文县哈南寨小学”、“朱园坝小学”、“甘肃豆坝幼儿园”、“成县苇子沟卓越狮子小学”、“文县丹堡卓越希望小学”、“文县玉垒乡卓越希望小学”。

2) 协助当地村民自建工作营地,联合志愿者合力建造阪茂板房。

3) 组织联络“场域建筑”,“在场建筑”两个工作室完成《农民自建抗震屋图解手册》的英文翻译。

4) “土木再生”专家建言灾后重建规划,相关专文和建议入选国家发改委《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建言献策》。

5) 《城市中国》杂志“灾后重建”系列报道——关注“土木再生”。

6) 2009年土木再生团队获“走向公民建筑传媒奖”组委会特别提名奖。

7) 2012年荣获“深圳市十大创意人物奖”

8) 2013年参加法国圣艾蒂安市双年展的pechakucha分享。

9) 2014年启动大型城中村资料收集、研究及出版计划“岗厦罗生门”。

10)2015年对深圳边缘社区新羌进行调研,用人类学方法对新羌居民进行口述历史的访谈,并整理汇编“新羌报告”。

11)通过新媒体、数据研究、社会化地图绘制等创新方法进行乡村建设实践及研究的计划。以村为络,互动城乡,是村络计划的主旨,透过具有lbs地图功能的手机及网络平台,为乡村建设提供即时的信息服务。

12)飞跃深圳缘于岗厦罗生门项目,利用规土委的城市模型数据对岗厦西及福田中心区进行虚拟现实装置的开发。

13)发起名为“身边的城市”的一系列调动自身资源,观察、测绘的研究,并参与深双展出,获得媒体称当届“最值得观看的十大展览”之一。

14)2016年受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委托,联合开展“发现岭南”城市展览可行性研究生工作。

15)土木再生和深圳市未来+学院基于深圳国际低碳城“未来中心”——一个位于城市边缘的待开发建筑项目而展开了一系列空间-社会维度互动的实践与研究。

16)土木再生发起了湖贝请留门独立研究,协同许多研究者展开一系更的研究与公共活动,并且密切关注湖贝古村的新进展。


联系我们


网站:

电话:0755-83243854

邮箱: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中康南路8号A座303







土木再生于2013年正式注册成为民非企业"深圳市土木再生城乡营造研究所",希望构建一个思想知识库和开放协作平台,汇集乡村/边缘社区实践案例(包括城乡范围内的自建房、乡镇规划、公共设施和临时设施、受忽略的人居环境和社区建设),在新型城镇化的大背景下共同交流探讨乡村/边缘社区设计与营造问题,并为这一领域的设计需求和资源供应提供信息对接的服务。官方网站:www.retumu.org官方微博:土木再生城乡营造研究所 / http://weibo.com/retumu官方邮箱:laifan@retumu.org官方微信:土木再生 / retumu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