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双年展:身边的城市】新羌——都市边缘的国营农场社区变迁

2015-12-03 土木再生 土木再生


上梅林公共空间提升研究》由深圳市城市设计促进中心黄伟文带领团队创作。上梅林片区位于梅林后山与莲花山之间,随着龙华线的开通,以及大型办公、商业体的进驻,梅林片区的发展优势越发突出。如何整合现有公共空间,提升梅林片区形象和城市体验?
上梅林公共空间提升研究
黄伟文、梁秀枝、禹点、钟秋原、胡诗旸、李雯庆、张春蕾@深圳市城市设计促进中心
作品介绍
上梅林片区位于梅林后山与莲花山之间,多为90年代建起的住宅和电子工业厂房,虽然处于深圳的中心位置,可其城市空间建设品质与一山之隔的福田中心区有着巨大的差距。随着龙华线的开通,以及大型办公、商业体的进驻,梅林片区的发展优势越发突出。如何整合现有公共空间,提升梅林片区形象和城市体验?
深圳市城市设计促进中心(以下简称“促进中心“)坐标上梅林中康路,作为活跃的社区成员之一,关注“身边的城市”,自主开展上梅林公共空间提升研究。促进中心整合城市设计和城市管理相关资源,首先分析社区现状问题和优势,并设想片区公共空间提升的可能性和实施策略。项目进行期间,促进中心也充分借助社区资源,在梅林街道办组织的人大调研讨论会上汇报项目内容,并向梅林区人大代表征求社区空间提升的需求和意见。
▲梅林联组人大调研讨论会
第一阶段的上梅林公共空间调研结束后,促进中心开始探索“二层地面系统”理念在上梅林社区应用的可行性,随即产生了“梅林高线公园”的设计概念:在保持现有道路功能的基础上增加城市公共空间,串联住宅、商业和公共空间。二层步行系统可实现人车分流,保证人行活动安全,最大化的利用街道空间资源,在建筑密度高的社区公共空间提升项目中凸显优势。
车行交通提升方案公共交通提升方案社区文化中心方案二层步行系统方案
上梅林城市公共空间提升研究仍在持续进行中,如果你是上梅林社区居民,想要和我们分享社区需求,或城市设计相关专业的学生、学者、从业者,想要加入上梅林公共空间提升方法的讨论中,请联系yudian@szdesigncenter.org.
团队成员

此项目为深圳市城市设计促进中心的自主研究项目,团队组成:项目总负责人:黄伟文项目主管:梁秀枝项目成员:禹点、钟秋原、胡诗旸、李雯庆、张春蕾参与工作坊专家(排名不分先后):郭永聪 (高级工程师 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深圳研究分中心)古海波 (副总规划师 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规划设计所)梁治宇 (科长 深圳市城管局园林处)罗栋 (博士 福田区城管局)田锋 (所长 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

*本文图片仅是作品设计之概念或过程稿,最终作品还请到现场参观


展期2015年12月4日-2016年2月28日
场地

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

蛇口港湾大道与松湖路交叉口

地铁蛇口港站D1出口前行500米

▲长按二维码,浏览『身边的城市』主题网站

或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其他参展作品



关于“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UABB)(中文简称:双城双年展)2005 年起源于深圳,2007 起由深圳与香港这两个边界相连、互动密切的城市协作举办,基于珠三角地区急剧城市化的地域特点,关注全球普遍存在的城市问题,用当代视觉文化的呈现方式,与社会公众广泛交流互动,具备国际、先锋、公益三大特性。双城双年展(UABB)自2005年举办至今,已走过整整十年历程,是目前东半球最有影响力的城市与建筑双年展。
至今,深港双方先后举办过五届展览:首届深圳城市建筑双年展由张永和担任总策展人,主题为“城市,开门!”;2007年,深圳城市建筑双年展首次与香港携手联合办展,改名为深圳·香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展览演变为双城互动、一展两地的独特类型,深圳展由马清运策展,主题为“城市再生”(香港展由王维仁策展,主题为“城市再织”)。2009年,深圳展由著名跨界文化人欧宁策展,主题为“城市动员”(香港展由姚嘉珊策展,主题为“城市动员:自备双年展”);2011年,深港双城双年展首次与非华裔策展人合作,邀请了国际著名建筑主题展策展人、建筑师、博物馆专家、教授及评论家泰伦斯·瑞莱策展,主题为“城市创造”(香港展由金光裕、李亮聪策展,主题为“三相城市: 时间 • 空间 • 人间”)。2013年,深圳展由奥雷•伯曼(Ole Bouman)团队与李翔宁+杰夫里•约翰逊(Jeffrey Johnson)团队合作完成策展工作,主题为“城市边缘”(香港展由傅柯林团队策展,主题为“超越城市边缘——理想城市”)。





关于我们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催生了很多社会团体。"土木再生"就是在深圳发起的以深圳、香港及台湾三地建筑、规划设计师为主的,致力于用设计知识支持灾后重建工作的专业志愿者联盟。成员包括职业建筑师、规划师、政府和企业管理人员、媒体人等多种专业人士。

与一般的仅凭热情自上而下送设计进灾区的支援方式不同,"土木再生"的理念是希望开展通过对震区传统的、当下的以及未来的城乡建设方式进行反思和探索,来推动一系列再生,包括:受灾环境的再生,家园、生活和希望的再生,适于当地的建筑材料和建造方式的再生,以及土木相关专业的再生。

总结灾区工作的经验与不足,"土木再生"也在逐渐转型,从起初专门致力于灾后重建工作过渡到通过对周边城乡环境设计质量的关注,包括本地传统的、当下的以及未来的土木建设方式进行研究探索,并于2013年正式注册成为民非企业"深圳市土木再生城乡营造研究所",希望构建一个思想知识库和开放协作平台,汇集乡村/边缘社区实践案例(包括城乡范围内的自建房、乡镇规划、公共设施和临时设施、受忽略的人居环境和社区建设),在新型城镇化的大背景下共同交流探讨乡村/边缘社区设计与营造问题,并为这一领域的设计需求和资源供应提供信息对接的服务。

官方网站:www.retumu.org

官方微博:土木再生城乡营造研究所 / http://weibo.com/retumu

官方邮箱:retumu@sina.com

官方微信:土木再生 / retumu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