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双年展:身边的城市】舆论力量追踪:身边铁丝网的建与拆

2015-12-03 土木再生 土木再生
舆论力量追踪:身边铁丝网的建与拆由深圳市城市设计促进中心的王启豪创作。作品以网络开元数据梳理分析的方式,整理出公众参与及舆论力量在深圳湾铁丝网从建到拆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作用,是『身边的城市』所倡导的从"身边”开始关注城市空间介入的典型范例。
舆论力量追踪:身边铁丝网的建与拆
王启豪@深圳市城市设计促进中心
作品介绍
由于边防安全、保护红树林生态等工作的需求,经过国家有关部门批准,边防部门于11月初前后建设了500米长深圳湾铁丝网。
▲照片来源:微信公众号“深圳大件事”
2015年11月6日上午,新浪微博认证为“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主任规划师”的网友龚先生“ekong2000”,发布了关于深圳湾铁丝网的讯息,当日达到500多次转发量。身为职业规划师的市民龚先生当即向城管局、规土委等相关单位了解情况,并通过自媒体在第一时间对外呼吁。
照片来源:新浪微博用户龚先生“ekong”
同日许多网友转载由“旅美札记”微信公众号推送的文章《从“上锁”了的深圳湾说起》。自媒体的迅速传播使该文在短期内的阅读量超过1.9万次,并被多个主流媒体转引。文章对铁丝网的建设表达了质疑和否定。信息通过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传播开后,许多市民、网友均反映不能接受在深圳湾架铁丝网,对围网行为表达不满。
2015年11月7日,各大媒体前来深圳湾核实,发现了长达500米、高达5米的铁丝网。铁丝网路边树立“严厉打击偷渡走私,坚决维护边境安宁”的指示牌,落款为广东省海防与打击走私办公室。11月8日,各大媒体(如晶报的《深圳湾公园咋拉起建500米铁丝网?》)陆续加大对此事件的关注,使更多的市民参与、关心铁丝网的建设。
2015年11月9日,基于近来的公众反馈,边防部门与深圳市政府组织召开专题会议,讨论协调铁丝网建设问题。
一周之后,2015年11月14日,铁丝网事件的持续发酵,引发了各界人士关注,其中包括深圳市22名市、区级政协委员和环保人士。深圳市人大代表李继朝和深圳市政协委员李毅联合发起了深圳湾铁丝网建设的现场调研活动,有20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参加。虽然铁丝网的建设单位并没有在当日露面和回应。但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通过在深圳湾公园管理处以座谈会的方式,邀请公众参与、表达了各自的意见。有市政协委员表示深圳湾公园是属于深圳市民的,即使相关建设单位具备设防的权力,但在筹建时应该有相关的评估,并且征求广大市民的意见,不应该自说自话地就把铁丝网建起来。
▲照片来源:微信公众号“深圳之窗”
与此同时,媒体持续发挥力量,比如晶报对“深圳湾公园建500米防护网”一事进行了持续的“非常话题”热议,不仅深受普通市民关注,也引来政协委员、规划设计专业人士的各抒己见。
2015年11月28日上午,边防部门和深圳市城管局公园管理中心开会决定拆除铁丝网,日后将用科技手段加强边防管理。下午2点30分左右,有市民称铁丝网拆除工作已经开始。晚上7点07分,市人大代表朱闻博闻讯赶到了现场核实。有市民发现从部分下层铁丝网已被拆除,铁索桥下面还放了一排施工用的脚手架。 市人大代表朱闻博认为,深圳湾建铁丝网的出发点还是值得肯定的,但是要按照“公众咨询、专家审查、公众参与、专家咨询,领导决策”的程序进行。市政协委员李毅介绍,铁丝网能如此迅速开始拆除,说明边防部门倾听了市民的诉求,考虑到深圳的城市规划,维护了深圳国际化的城市形象,值得点赞。
▲照片来源:微信公众号“深圳之窗”深圳湾铁丝网的建与拆是公众参与及舆论力量产生作用的典型城市设计案例——源自于规划师、市民的发现与呼吁;经过微博、微信等媒体平台的传播与发酵,引起了众多市民、媒体的关注。进而产生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公众舆论的共同表达及参与。很多边缘地带的城市规划设计的决定性因素并不是专业人士,而是公众的需求和参与。城市建设管理的其他方面也当如此。
资料来源: 深圳晶报,深圳特区报,南方都市报,深圳本地宝,深圳论坛,微信公众号“文过是非“(作者:胡文),微信公众号”旅美札记“,微信公众号“深圳之窗”(作者:杨小胖),微信公众号“深圳大件事”(作者:刘晨)

*本文图片仅是作品设计之概念或过程稿,最终作品还请到现场参观

展期2015年12月4日-2016年2月28日
场地

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

蛇口港湾大道与松湖路交叉口

地铁蛇口港站D1出口前行500米

▲长按二维码,浏览『身边的城市』主题网站

或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其他参展作品



关于“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UABB)(中文简称:双城双年展)2005 年起源于深圳,2007 起由深圳与香港这两个边界相连、互动密切的城市协作举办,基于珠三角地区急剧城市化的地域特点,关注全球普遍存在的城市问题,用当代视觉文化的呈现方式,与社会公众广泛交流互动,具备国际、先锋、公益三大特性。双城双年展(UABB)自2005年举办至今,已走过整整十年历程,是目前东半球最有影响力的城市与建筑双年展。
至今,深港双方先后举办过五届展览:首届深圳城市建筑双年展由张永和担任总策展人,主题为“城市,开门!”;2007年,深圳城市建筑双年展首次与香港携手联合办展,改名为深圳·香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展览演变为双城互动、一展两地的独特类型,深圳展由马清运策展,主题为“城市再生”(香港展由王维仁策展,主题为“城市再织”)。2009年,深圳展由著名跨界文化人欧宁策展,主题为“城市动员”(香港展由姚嘉珊策展,主题为“城市动员:自备双年展”);2011年,深港双城双年展首次与非华裔策展人合作,邀请了国际著名建筑主题展策展人、建筑师、博物馆专家、教授及评论家泰伦斯·瑞莱策展,主题为“城市创造”(香港展由金光裕、李亮聪策展,主题为“三相城市: 时间 • 空间 • 人间”)。2013年,深圳展由奥雷•伯曼(Ole Bouman)团队与李翔宁+杰夫里•约翰逊(Jeffrey Johnson)团队合作完成策展工作,主题为“城市边缘”(香港展由傅柯林团队策展,主题为“超越城市边缘——理想城市”)。



关于我们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催生了很多社会团体。"土木再生"就是在深圳发起的以深圳、香港及台湾三地建筑、规划设计师为主的,致力于用设计知识支持灾后重建工作的专业志愿者联盟。成员包括职业建筑师、规划师、政府和企业管理人员、媒体人等多种专业人士。

与一般的仅凭热情自上而下送设计进灾区的支援方式不同,"土木再生"的理念是希望开展通过对震区传统的、当下的以及未来的城乡建设方式进行反思和探索,来推动一系列再生,包括:受灾环境的再生,家园、生活和希望的再生,适于当地的建筑材料和建造方式的再生,以及土木相关专业的再生。

总结灾区工作的经验与不足,"土木再生"也在逐渐转型,从起初专门致力于灾后重建工作过渡到通过对周边城乡环境设计质量的关注,包括本地传统的、当下的以及未来的土木建设方式进行研究探索,并于2013年正式注册成为民非企业"深圳市土木再生城乡营造研究所",希望构建一个思想知识库和开放协作平台,汇集乡村/边缘社区实践案例(包括城乡范围内的自建房、乡镇规划、公共设施和临时设施、受忽略的人居环境和社区建设),在新型城镇化的大背景下共同交流探讨乡村/边缘社区设计与营造问题,并为这一领域的设计需求和资源供应提供信息对接的服务。

官方网站:www.retumu.org

官方微博:土木再生城乡营造研究所 / http://weibo.com/retumu

官方邮箱:retumu@sina.com

官方微信:土木再生 / retumu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