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365名上海知青在张掖的教育垦荒史——逆境磨砺,矢志不移,信念不改,无怨无悔

2016-07-14 我们是同学 张掖圈子

特别关注:

倒计时距离演唱会还有2天 订票电话:8737999


7.16丝绸之路华大之夜群星演唱会门票已预售结束,应广大歌迷的强烈要求,经组委会研究决定、现将预留的2000张门票每天限时出售100张至7月15日!望周知!





2014年夏天,张掖中学和上海复旦大学的附中结为友好学校。复旦附中的学生来到张掖中学游学,他们和张掖的学伴一同上课,放学后到学伴的家里吃住,还参观了张掖国家级湿地公园,丹霞地貌,高效农业示范园等,丝绸之路古城邦的魅力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张掖中学的师生也对复旦附中的学生的素质教育表现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张掖和上海在教育领域的交流合作,在新时期有了新内容。


追溯张掖上海两地的来往因缘,1956年张掖中学为来张掖支教的上海知青举办师资速成训练班的前后经过值得一提。




那还是1956年3月的事情。当时为了解决张掖小学师资短缺的问题,省人民委员会特从上海、天津招收4000余名知识青年到甘肃支教。到张掖支教的上海知青,由张掖市文教局主管教育的杨伯林局长到上海去招。因为他妻子是上海人,所以没费多少气力,很快就招到自愿到河西张掖支教的365名上海知青,他们告别家人,乘车离开上海,中途在兰州稍作停留后,于1956年3月16号来到张掖。


这是张掖地方的一件大事,也是张掖中学办学历史上值得书写的一笔。上海知青到张掖后,市上开过欢迎大会,之后,张掖市主管领导鲁春峰专员又到学校专门看望了这些年轻人,来到张掖的上海知青,要经过短暂的培训,然后分配到市县小学去任教。说是上海知青,其实很多是上海初中毕业的学生,也有少部分高中生。张掖中学按照省教厅的指示,在上海知青来后,为他们开办了短期师资速训班7个。当时的张掖物质生活条件很差,他们来的时候,已经做好了吃苦的准备,但看到张掖的生活,还是和他们的想象有很大的差距,所以一开始的生活就遇到很大困难。张掖市领导就从吃大米的问题入手,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鲁专员又一次到学校,进到伙房去看为上海知青准备的伙食,没有大米,就专门从粮食局调,还调了炊事员。




学校腾出了校园西边最好的平房让参加师资速训班的上海知青住,他们住下后,学校专门抽调了一个副校长分管上海知青的学习和生活。当时校长是马英,栾玉田是副校长,邱洁美是教导处副主任,栾邱两个人对知青很关心。上海来的知青编了七个班,每班五十多人。学校派能力强的老师担任班主任;一班杨春魁,二班周光汉,三班王守正,四班魏振沂,五班苟崇俭,六班张伯壬,七班刘文浩。杨春魁属于民主党派,周光汉今年92岁(注:文章发布时),王守正还健在,在师范住,就是今天的实验中学,魏振沂擅长书法绘画,后来调到张掖师专,现在已经去世,苟崇俭后来担任小学校长,张伯壬原来是南关小学的校长,后来调到张掖中学。


那时学校是春季招生,师速班从3月16号到8月15号一共办了5个月。我们有幸采访到当时担任班主任的刘文浩老人,如今他已八十三岁。他说自己1947年进张掖中学,念了6年书,又在张掖中学工作了6年。在张掖中学当过老师。直到到1959年调动后离开。那时,他也才20几岁,比上海知青大不了几岁,都凭着自己的热情投入学习和工作中。学校给上海知青安排了语文、数学、教育学、语音、音乐五门课,因为这些孩子将来培训结束后,都要到城区及各县小学任教,所以看中这几门基础课,尤其是语音,音乐,教育学,上海知青的整体水平高于内地,所以上课不存在太大的问题。刘文浩和周光汉教语文,张、魏、苟教数学,杨春魁教教育学,王守正教语音,还有宋世儒教音乐。上海知青因为来自发达城市,见的世面多,文体活动开展很多,搞活动他们并不怯场。当时体育课老师是王天侠,人如其名,很有活力,上海知青和他在一起没有距离。




那时的张掖城还没有今天这样扩建的规模,人口也不多,所以城里来了这么多外地学生,等于天女给张掖撒了很多鲜艳的花朵,本地人既新鲜好奇,又羡慕赞叹,每到张掖中学球队和外单位比赛时,上海男知青穿球衣球裤,生龙活虎上场,上海女知青穿裙子在旁边加油呐喊。那气氛又热烈又震撼。那时,张掖本地的姑娘没人穿过花裙子。所以,上海知青来,参加师资速训,而后到各小学参加教育工作,开了张掖一代风气之先。


师资速训班结束后,上海知青都分配到了市县基层学校。张掖留下了1、3、5、7班的学生,2、4、6班的学生分到山丹、民乐、临泽、高台四县。这些上海知青在后来在工作中相当努力。从上海来之前,他们有些是高中生,锻炼了四五年后,有些就成了小学的主要力量,大概城区的八所小学,上海老师都是骨干。如上海女老师韩惠如,曾任张掖青西小学高级教师,在班主任工作中,能根据学生的年龄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寓教于乐,讲课中,能巧妙地用口令儿歌、表演节目来突出重点和难点,使学生在轻松愉快活动中获得知识。她于1986年获得全国优秀教师的称号。周书铭是上海知青中的代表,也是学生中培养的骨干,来一干就是四十年,人生的大半辈子奉献给张掖这地方。那时的人们讲奉献,肯奉献,不讲条件。周先后干过育才中学校长书记的位子,后来到科委,最后又回到教育上。还有周有义,原来是青东一校的校长,后来成县处级干部。




张掖市教育局退休干部、张掖返沪同仁联谊会副会长李教宗写的《守护健康 放飞梦想——上海知青支援张掖教育退休后的生活纪实》一文中提到周有义,说他魅力依旧,老尔弥坚,退休后风雨无阻,常年坚持清晨快跑,保持生活好习惯,还乐观处事,广交朋友。


当然李教宗自己也是上海知青中的佼佼者,当时是青东二校的校长,后来到地区文教处当主任。七个城区学校的教导主任都是上海知青。大浪淘沙,能来的难能可贵,中间回去的也不能苛求他们,有些后来又回来了,因为给他们保留了职位,算是情感留人。来到张掖的上海知青最终坚守在这里,直到退休。后来,退休下来的老师有的回到了上海,有的在张掖定居。结婚有了孩子,现在孩子又有了孩子,所以祖孙三代,算是张掖的新移民。可是,人是念旧的,对自己付出心血的地方,老了总忘不掉。所以不论怎样,回去的和没走的,每过四五年总要聚一次。回到上海的几个骨干又会回到张掖,出面撑头,召集原先的同事聚会。他们也请原来的老领导和现任的新领导参加,虽然时间只有一天,但很有影响。他们请健在的老师参加。毕竟那时老师和学生岁数彼此相差不大,年轻时做了有意义的一件事,现在老了,想起来格外亲切,见面觉得亲热,回忆过去,感受很深。当时都是一门心思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当时遇到很大困难,又克服了这些困难。上海知青普遍经历了生活关,像从开始只吃大米到最后开始吃一点面,从走还是留的思想斗争,到经历反右困难时期和“文革劫难”,直到批林批孔反右倾翻案风,粉碎“四人帮”,也过了政治关。




他们和当时地方干部中的同志一样,从打入另册到重新回到队伍,历经身心摧残和磨练,但却无怨无悔,信念不改。这批人身上最可贵的品性,就是逆境磨砺,矢志不移,信念不改,无怨无悔。其中,周书铭写过自己的回忆录《磨砺杂忆》,里面有他的《离沪支甘四十年》一诗,其中有“五十年代到甘州,奉献勤奋执教酬壮志,满园桃李竞风流”的句子可做证据。


刘文浩老人在上海知青支教45周年聚会时,也赋诗表达了他的感受:

纪念上海知青支援张掖文教建设45周年感怀

三月瑞雪漫故郡,江南学子送春风。

四十五年耕耘苦,喜看桃李尽成林。

少小离家老不回,根深叶茂见真金。

花甲聚会歌盛世,共祝夕阳红更红。

这里的“桃李”指上海知青,“共祝夕阳”就是当年相差不大的老师和学生今天都到了晚霞满天的时候。


在张掖中学校史的相关章节中,也有周光汉老师为上海知青所写的诗:诗曰:

喜逢春秋几十年,身为师表力支边。

三更灯火暖寒衣,两袖清风凉暑天。

眼底诗书才入味,园中桃李已先妍。

功夫不负园丁汗,若个山乡没状元?

这里的“桃李”指上海培养出的人才。这是张掖地方和上海支边青年都应记住的一段历史。


如今,当年的学生也老了。从八十年代开始,每年,都有上海知青回到第二故乡张掖的记载。50周年聚会时,市县领导很重视,市委书记王开堂参加过,副书记曹剑青也参加过。




来到张掖的上海知青困难时期有离开张掖回南方另找工作的,也有留下后来有退职和退休的。现在在张掖的大概还有二十多个吧,人现在慢慢少下来。很多人可能就终老张掖了。但不论怎样,钩沉一段历史出来,让后人看前辈奋斗的足迹。看那时人们的吃苦精神,也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翻开张掖吴建忠所著的《同窗集》,里面有给上海知青老师写的诗,是对上述话题的一个附注。示例如下:

南街小学吴雪娟校长

四明烟光笼甬江,申城海燕飞天山。

黑河岸畔重筑巢,甘泉校园育梓楠。

呕心沥血五十年,献身祖国添辉煌。

教育界里闻大名,河西走廊认故乡。

 

沈玉珍老师

上海知青来甘郡,南街小学做园丁。

朝晚时光授知识,寒暑假期少探亲。

教育学生重操行,比赛各科常夺名。

不为薪金显爱意,只图报国献忠心。

 

徐国瑛校长

家居黄浦学有长,跃进年代援走廊。

白荷娇容卷发映,健硕身材语气昂。

培桃育李三十年,成梁作栋可近千。

校长位上多操劳,刚及古稀辞尘寰。

    ……

还有更多隐在历史后面的生动细节等我们挖掘。像包括我们印象中的南关小学的吴延安老师,他也是上海知青,擅长黑板画和美术字,在张掖成家生子,不知现在还在否?还有张掖二中的马素华老师,最后做图书管理员职位,兢兢业业。如今,斯人已逝,身影不再。


和今天跻身北上深广的众人相比,1956年3月16号,365名上海知青逆风而行,来到河西僻远之地,到张掖支援教育,开启智慧,引领风尚,其意义直可和历史上有影响的迁徙之举相比较。他们的身上,同样有这个民族优秀者所具备的一切素质,如坚韧的意志,拓荒的勇敢,遭误解或被迫害时的隐忍,苦难时对信念的忠贞如一,及真相大白后的宽容和理解等等。他们的行为举止及思想高度,也很可能构成了迄今为止的绝对或绝唱。英雄的壮举,他们之前的人有过,他们之后的人肯定也有,但却不一定具备他们的真血性和真性情。


让我们对这些到西部进行教育垦荒的先驱者表达我们发自内心的崇敬。


所有图片来自网络,与文字无关

来源:我们是同学

★热门文章★

张掖人家里马上就要收麦子了,现急招以下职位!!

张掖五县一区及部分乡镇看图猜地名火了!全部猜中的绝逼是正宗张掖人!



张掖找男女朋友点这里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