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师声邮语|裴帅说:在北邮讲政治的这七年(上)

2017-04-17 特邀作者 裴晓军 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会




聆师语

慕师义

特邀北邮专家、学者

教授、讲师

抽丝剥茧

探讨学术之根本

深挖心路历程

弘团结勤奋严谨创新之风 

遵厚德博学敬业乐群之训

扬崇尚奉献追求卓越之精神





师声邮语




        裴晓军老师,北京邮电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只在课上讲政治理论,更在生活中关心学生,真正践行思想政治教育。同学们对他评价“年逾三十的他成熟而幽默,不失童趣;为人师表的他严肃而平易,与人同乐。”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位广受学生爱戴的老师,在北邮给工科生们讲马克思主义的心路历程。

这几天,

研会的同学和我联系,

说是想策划

微信公众平台的一个栏目

盛情难却,希望支持。

写点什么好呢?

想想

还是和大家

聊聊我的老本行吧。



        克思主义,一提这个,估计会吓退好些小伙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如何吸引大学生主动学理论、用理论确实是个大难题。刚来北邮时,我也被痛苦地困扰着,后来发现问题的关键在于不了解90后的大学生。那就下个决心吧,我毅然决然地在学生宿舍住了三年,等学生拍拍肩,道一声“裴帅或者老裴”的时候,知心的话才终于开闸了。



学生说:

       马克思主义学了这么多年,就那点破事。”“讲的再好不还是美国最发达吗?!”“中国的问题太多了。”“书上讲的是挺好,可是现实呢,老师别逗我们了。”等等等等。  

       面临一系列质疑,我每次都问学生:马恩的著作你们看过几本?比如《共产党宣言》有人看过没有?结论惊人,看过的人数几乎为零!大家从未接触经典文献,却妄断马克思主义的生死,问题出在哪里?

        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可能是我在北邮工作7年来最朴素的认识。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要再像高中那样主要进行概念等基础性知识的传授,应该把教学重点放在体系的引导上;内容由老师把握,形式由学生说了算;连通历史,回归经典,因势利导;与新媒体结合,懂得学生的语言,不回避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不断开拓学生发现问题的视野,全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精确教授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全面做好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工作。

讲课是一种

态度!

        在讲课过程中,我改变了重论轻史的课程编排,重新梳理新的教学体系。首先,课程以介绍当今国际形势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涵为切入点,把教学聚焦到“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对比与中国近代发展的历史选择上。其次,依据历史发展顺序,以1921年为界,围绕“为什么说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两条主线,科学、全面、准确地阐明党的主张,让学生在史论交融中自觉学习和掌握《概论》课的知识点。

        同时,我借助网络新媒体资源与学生社团的各自优势,拓展教学阵地,全方位、多渠道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以人人网、微信、北邮人论坛等网络新媒体资源为基础,将课堂教学拓展到手机端,基本全天能与保持学生即时交流,高峰时期,我的人人网主页有我校各级各院学生好友4300余人,访问量近120000;同时,微信平台有我校好友2000余人,班群92个。通过这些平台,及时了解学生动态,发布考研、学习经验,指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

1 2

3

裴晓军老师的人人、微信和微博平台

◎本文所有图片为裴晓军老师授权

        车轮战的教学耗了大量心血。7年时间上课4224节,教学生11676人。连续3年,义务指导我校学生考研政治复习,70余万字的大纲解析被浓缩到20万字,还要以工科思维加以注释,近2个月的时间,每天耗时3小时以上,每天都在早晨6点前准时发布,大婚当日也未曾停歇,供考研同学们参考。付出就应当有回报,付出也必然有回报。

        目前学生上课出勤率,在不通过任何强制措施下,已经自觉达到90%以上。学生课堂上干其他事情明显减少,主动与教师进行互动,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配合教学任务全面高效展开。学生课前10分钟讲时事环节,参与达4000余人次;期中微电影2000余份,并且呈现出调查客观化、具体化、多样化的趋势;伴随期末考试改革,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普遍提高,卷面的理论水平也有了相应的深度与高度。通过与校团委、学生处、学生会、学生社团联合会等多方沟通与合作,成功将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入社会实践,引导学生社团活动进行规范性活动,大大提高了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注度,也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进入了多样化、分散化、常态化管理中。

活动照片

 裴晓军老师组织参与北马志愿者服务、参与园博会志愿者服务、参观狼牙山 、参与心灵氧吧以及雷锋团公开课

● ● ●  



工作


事业




       有人不禁会问:“裴老师,什么力量支持你这样去做?”其实很简单,我热爱这份工作,诲人不倦嘛!工作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更是我愿意为之付出毕生精力而不断奋斗的事业,只不过二者在我这里完美结合罢了。我在中央编译局做博士后期间读到一篇文章《一群人,一辈子,一件事》,一生能专心致志做好一件事就足够辉煌了。想想60岁退休时,看着满天下的桃李,还有什么事情能让我更引以为豪呢?

       2013年时,我曾经对三年的教学有个记录,过去的历史要尊重,以上文字权且当作后4年的延续吧。

 2017年3月23日

                                   裴晓军

END

吃瓜群众们,

这一期裴帅的文章看的可过瘾?

文末已经有下期预告咯~

想看裴帅2013年的教学心路历程,

敬请关注我们的平台的后续跟进哦~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