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好学习、求向上 | 教学创新,信息技术需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徐欢云 信息化教学创新 2022-08-16

点击上方  信息化教学创新  订阅本刊


创新是事物恰到好处的一种发展变化。根据其发展程度来看,有大创新、小创新,从发展结构变化来看,又可分为适应性创新和颠覆性创新。教学创新,我们可以一定程度上理解为通过调整或变革教学要素之间的关系来更好达成教与学的目标,如:创新教学理念、变革学习方式、改变课堂结构等等。接下来我们一起从技术视角来看如何实现教学创新。


众所周知,技术是把双刃剑。我们既不能无视它给我们带来的效益,也不能不规避可能带来的风险。因此,教学创新,信息技术同样需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我们通过一个经典的SMAR模型来了解信息技术对教学创新是如何“有所为”的。SMAR模型是国外学者鲁本·普特杜拉(Ruben R.Puentedura)就技术如何融入教与学的背景下提出的技术应用层次模型,简而言之,将信息技术在教与学中的作用分为了替代(Substitution)、增强(Augmentation)、调整(Modification)以及重塑(Redefinition)等四种主要作用,并且从替代到重构,信息技术变革教与学的作用逐渐增强,促使教与学结构变化也越来越大。同时,随之带来的教育变革风险也呈上升趋势。


究竟如何理解信息技术对教学创新中的四种作用呢?下面我们分别用一些例子让大家更好地理解。

信息技术的替代作用

是指信息技术扮演一种替代工具,功能无实质变化。如简易电子白板替代了传统的黑板板书;智能答疑软件替代助教进行答疑回复;英语口语训练软件充当教师角色为学习者进行示范朗读等。



信息技术的扩增作用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所实现的任务功能与传统模式仍无实质变化,但是实现方式有所差异。也可以理解为是在替代作用上相关要素功能的进一步丰富,但课堂教学形态及结构没有发生改变。如:交互白板的投影、交互、实物投影、教学资源库、视频记录;在线学习平台作为传统教学的补充进行教学资源的共享等。



信息技术的调整作用

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对重大任务进行再设计。如:教师通过技术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在课后使用Google Slides等技术进行合作与协作演示;学生利用GPS(全球定位系统)技术支持户外实地考察学习;学生演讲录制成视频,上传平台进行分享并得到即时评价等等。



信息技术的重塑作用

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创造全新的学习任务或学习方式。如在线学习平台支持Alt School的个性化学习以及密涅瓦大学的沉浸式学习等。



那么,技术又应该有哪些“不为”呢?

第一,不可“为用技术而用技术”,突破将技术作为装饰和美化信息化课堂的工具。

第二,不可认为应用于课堂中的技术类型越多越好,应坚持“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原则。

第三,不可认为课堂中应用技术的频率或时间越多越好,应坚持“适度”原则。

第四,不可认为课堂中应用的技术越复杂越显得“高大上”,应坚持“简单、高效”原则。


正确地认识和使用信息技术能够更好地帮助我们开展教学创新,我们从信息技术融入教与学的SMAR模型为大家介绍了信息技术“有何为”,也从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应用情境使用频率等方面初步阐释了信息技术需要哪些“有所不为”。如果你有更多的想法,欢迎留言。


推荐阅读

1. 三句话告诉你电子白板的作用

2. 小组协作学习的利器——TOWER

3. Hi现场,让你的课堂嗨起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