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好学习、求向上 | 学会这五招,轻松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

yatty 信息化教学创新 2022-08-19

点击上方  信息化教学创新  订阅本刊


对于教师来说,课堂无疑是工作的主要阵地。那么,在课堂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参与度,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呢?以下几个小妙招,推荐给你。


01

变换方法,避免单调


讲授是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特别适合比较大的群体,传递信息的效率比较高。但在讲授的过程中,最好有一些变化,比如通过反复强调、填表、构图、讲笑话、“头脑风暴”、“蜂音小组”、身体运动等方式达到强调和展示学习要点的目的,避免课程单调。



02

感性设计,巧用案例


学习的道路上,总会遇到一些老师,将理论直接灌输给我们,而忽略了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和吸收。这样的课堂往往趣味性不足,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案例是最好的感性素材,通过使用案例、讲故事,不仅能够将内容更加有效地说清楚,还可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在案例的展现形式上,可以当故事简单讲解,也可以边讲解边组织学生参与讨论。


03

有效提问,抓注意力


学生是否理解了所学知识?怎样促进学生有效思考和讨论?这些都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得到答案。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设计开放性问题、追问问题和确认理解问题,但要避免封闭型问题、引导式问题、多重问题和太简单或太难的问题。为学生创设一个安全、轻松的氛围,有利于学生自由地回答和提出问题。



04

小组活动,增进归属感


小组讨论可以使每个人都有机会表达意见,从认知上提升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提高与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从而形成归属感。小组讨论的规模最好控制在4-6人,这样讨论的有效性和参与性方面能够达到最佳效果,分组方式包括同质分组和异质分组两种。小组内部的角色分工能够保证活动有效的开展,可以设置召集人、记录员、计时员、噪音控制员、汇报员等角色。


在开展实地活动时,小组合作合同能够约束相关人员共同行动,通常包括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组内成员互动的规则和实地行为准则,有利于提高小组成员对自己的学习和行动负责的意识和能力。



05

支架设计,进步的“桥梁”

支架可以在策略选择、问题思考、行为判断、效率提高以及如何使用工具等方面, 给予学习者以适当的帮助。支架的搭建以维果茨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为基础,所谓“最邻近发展区”是指这样的一组学习任务——目前学生还不能独立完成这样的学习任务,但在获得某种支持和帮助的情况下就可以完成。搭建脚手架时,应设法使内容(尤其是复杂、抽象概念)易于理解,使思维可视化,要让学生互相帮助、互相学习,要用多种方式促进自主学习。此外,当学生表现出能够独立完成支架任务时,教师就应该逐渐移除支架。


除了上述五招,对于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大家还有什么好的方法呢?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期待你的分享。


推荐阅读


1. 最怕课堂突然地沉默,打破僵局来支招

2. 课堂问答,招招制胜(上)

3. 课堂问答,招招致胜(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