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统计扶贫 情系查村

中国信息报 统计微讯 2020-01-10
统计扶贫 情系查村

——访国家统计局“驻村第一书记”申孟宜


        4月底的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天气还有些寒凉,早晚的温差让初次来到这里的我们直喊冷。去年,中央国家机关选派了一大批优秀干部赴地方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支持农村建设,开展扶贫工作。国家统计局服务业司申孟宜被选派到内蒙古正镶白旗星耀镇查干宝恩本村(以下简称“查村”)任“驻村第一书记”。在他履职近半年之后,记者见到了他。


抓发展 群众工作无小事

“老杨家的毛驴原来已经养了10年,从村里买的,当时花了700元,大概从3岁起每年下个驹。家里还养了9只鸡,都是用蛋孵的,他觉得养鸡不好挣钱。老杨在院子里放了好多个麻袋,里面装的都是驴粪,他一袋一袋地把晒干的驴粪放到院子里的小凉房里,供以后取暖用,我帮着他提了几袋。”这是申孟宜在查村履职一天的日记。


这个30多岁的小伙子,当他初来查村时,在村民的眼里,他是北京来的“大人物”,是和文化水平不高的他们差距太大的“高材生”。然而,从他为了不麻烦村民,在大冬天骑着自己购置的二手电动车穿梭在镇到村那10公里道路上时;从他和村民同吃同住,将村支书家人盛的一碗土豆一口气吃完时;从他和村民一起铲草,忙碌到头发里夹杂着草丝也来不及弄一下时,他就成了村民们口中的“申书记”。



查村包含察汗崩崩村和小后营村两个自然村,有500多户,住着1000多人。“群众工作无小事。”这是申孟宜在查村履职以来的最深感触。这位习惯了国家机关工作方法的年轻干部刚来到查村时,很多事都让他摸不着头脑。一次次的实践告诉他,在基层,每一件事、每一个环节无论巨细都要高度重视,认真用心地去做。“对村民保证了的事就要真的放在心上,踏踏实实地去实现,不能只耍嘴皮子。对村民提出的质疑,如果不了解事情的真相,就要努力去了解、去研究,给他们一个满意的交代。”4个月的日子已经让这位年轻的书记成长了不少。


“申书记从1月份来到我们村,就成了村里的人。他工作很认真,白天夜晚都很辛苦,昨晚你们来前他还为了扶贫的工作和我们一起加班到夜里3点。村里工作和他以前工作的性质不一样,很多事村民不理解,导致工作很难开展,但他总是一户一户耐心解释……”


“平时他总是会去村里走一走,看到坐着闲聊天的老人,都会走过去和他们坐一会儿,和大家探讨探讨、交流交流,自我介绍说我现在就是村里的第一书记,大家有什么困难、什么想法都说一说,我能办的、能帮的,都会尽力,办不了、帮不了的就请示上级领导,能解决的尽量都帮大家解决……”


“有一次去查村办事,小申老远就看到了我,当他跑过来时,我还懵了一下,怎么重庆来的白净小伙成了个‘小黑人’了,和当地村民都分不出来了……”


正镶白旗政府副旗长周献军、正在正镶白旗挂职副旗长的国家统计局干部孙燕伟、查村党支部书记吕彪等纷纷对申孟宜赞赏有加。


在记者跟随走访查村时,村口坐着聊天的村民们都热情地喊着“申书记”,他走过去和他们熟络地问候、打招呼。在小后营村前支书左明老人家中,老人握着前来恭贺他喜结连理的申书记的手,连声说着“感谢”。今年80岁的他,春节刚经人介绍,结识了河北康宝60多岁的老人,并走到一起。享受着高龄老人补贴和养老保险的他,身子骨还硬朗,他拉着记者的手,一个劲地说:“申书记来到我们这儿特别辛苦,整天为我们忙这忙那,感谢国家派他过来”。


抓队伍 精准扶贫持续发力

20158月,国务院扶贫办新增内蒙古正镶白旗(以下简称“白旗”)为国家统计局的定点扶贫县。据了解,白旗贫困的原因主要在于自然条件恶劣、水资源匮乏,缺乏经济稳定持续发展的环境。干旱是白旗的常态,尤其是查村,虽是白旗的水源地,却一直面临干旱缺水的窘境,农民种粮“十年九旱”。


自然环境之外的致贫因素是人的自身素质未能跟上时代发展,村民大多思想保守、劳动技能不高、知识陈旧。长期以来由于白旗人民劳动收入低、生活质量差,劳动力人口严重外流,居住人口较多为老弱病残。据国家统计局正镶白旗调查队队长周雪峰介绍,白旗自然村常住村民多为5090岁的老人,像他这样的50多岁的在村里也是“小鲜肉”。


查村村委会主任左丙林告诉记者:“我们村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缺水,辛苦种了庄稼收成却往往不理想,没有了赖以生存的基础,年轻人在村里就留不住,只能外出打工谋生。没有了年轻人,村里就没有了富足的劳动力,想发展也发展不起来”。



为此,国家统计局计划在统计系统帮扶的查村实施土地整改、草棚建设,在南沟村建设水浇地、引进马铃薯种植企业。在白旗扶贫办挂职的国家统计局干部刘洋告诉记者:“经过对该村养殖业和牛、羊等牲畜供需状况的研究,我们为该村设计了养殖致富之路,计划支持建设草棚和扶持养殖西门塔尔牛,预计需资金50万元。”在记者来到查村的当天,孙燕伟、周雪峰、吕彪、左丙林和申孟宜正在村委会办公室就草棚的可行性、选址、如何搭建、怎么利用讨论得热火朝天。他们创造性地设计了草棚使用权租赁扶贫模式,草棚不仅提供了储存草料的场所,那些牲口较少、储存草料不多的贫困户还可以通过出租自己的储草位获得收入,实现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措施需要一个过程,只有让全村发展进入良性循环才能使村民真正脱贫,这需要调动起村民们的主观能动性。申孟宜明白,要实现这一点,靠个人热情和一两年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依靠强有力的村班子相当长时间的努力。因此,如何完善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村班子作用,保持扶贫措施连贯持续发挥作用,就成了申孟宜到村以后一直萦绕在脑海中的问题。


为此,他砍出了“三板斧”。一是对村干部展开电子化办公培训,由他主要操作把村内基础资料和帮扶措施电子化。二是精心编制查村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从查村的优劣势入手设计了查村的发展目标、总体思路和八大帮扶发力点,详细列出了2016年和2017年两年的具体扶贫事项。该方案已经数次修改,准备村两委班子讨论通过后就在全村公开,让全体村民可在村干部带领下一步一个脚印有计划地前进。三是成立查村顾问委员会,让村干部和农牧业专家可以直接交流,避免因第一书记的人员更换造成村内帮扶资源断流。截至目前,顾问委员会已有来自内蒙古、北京、河北等地的种植业、养殖业、农村规划、农村电商、农业光伏、乡村旅游等领域专家和企业家15人。申孟宜告诉记者,他还在为村里继续对接资源,而且正在通过设计制度、搭建平台、带好队伍等让这些资源持续发挥作用。


4个月的经历,让申孟宜对这片土地多了一份情、一份爱。他说:“扶贫是一种情怀,更是一份责任,寄托的是百姓的期望和组织的信任。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基层是最生动的课堂。贫苦的查村、朴实的乡亲、闪光的星耀、奋发的白旗都不断冲击着我的心灵。”


抓党建 凝心聚力齐上阵

“抓脱贫离不开抓党建,只有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才能让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凝心聚力,扶贫工作才有出路。”上任伊始,申孟宜就明确了狠抓党建的工作思路,为此,他到村里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重新布置党员活动室。在记者走访察汗崩崩村时发现,党员活动室桌椅摆放整齐、井然有序。旁边的草原书屋也整齐摆放着一排排农业种植类、饲养类以及疾病诊疗、农家饭、育儿、胎教类书籍。


除此之外,申孟宜还带领村“两委”干部及各小组组长严格履行“三课一会制度”,定期召开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按时上好党课。申孟宜告诉记者,“村干部定期集体学习可以提高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未来将把村干部集体学习作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抓手,并逐渐向普通村民推开,以确保扶贫工作能够精准发力,从根源上彻底切断贫困”。


积极的改变也在悄然发生。现在,党员活动室不仅焕然一新,也成了村里“两委”以及部分党员的“常驻地”。吕彪告诉记者说:“以往大家没事都是聚集在村中央的空地上‘唠嗑’,现在不一样了,申书记为我们制定了《查村党员学习制度》,还经常带领我们研读党章等党的基本知识,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决议决定及中央关于农业的政策和文件精神,并让我们就政策本身展开讨论,提出我们村发展的设想,比如购置新型农机设备,提高青稞草料利用率,完善幸福院的老年活动室设施等,都是在这些会议上提出并定下来的”。


作为青年干部,申孟宜深知,党建工作要与时俱进。为此,他设立了“查干宝恩本党员之家”微信群,利用网络进行在线讨论、传播党的理论知识,开展党员学习,实现收交党费、通知开会等网络办公。如今,58岁的吕彪和56岁的左丙林都用上了智能手机,也学会了使用微信办公。申孟宜深深感触到,“在农村,形式主义抓党建是行不通的,只有让他们看到通过抓党建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效果,党的建设才能在这片土地上真正落地生根”。


对于未来查村的发展,申孟宜有自己的想法:继续为老百姓办实事,抓牢农业和畜牧业发展,引进电子商务,吸引光伏等企业进驻……把查村建设成为一个富裕美好、充满活力、外在古朴优雅绿色环保、内在洋溢现代气息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记者回来之后,又收到了他“今天又押运回1300斤种子”的微信,再加一个大大的笑脸。他还和记者约定,等自己真正把这些事情办成,真正成为一个合格的“书记”之后,还会邀请我们去见证他的努力和成果。相信这一天不会太远。


(记者   张晓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