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往事】跟随孙冶方出差的回忆

统计文史 统计微讯 2022-09-04


小编说

今年,我们向大家推出一档【往事】专题,撷取统计的历史中那些人和那些事,为我们勾勒出有关统计的回忆和侧影。

第一篇来自原国家统计局农村司司长何焕言的口述,80多岁的何老向我们讲述五十年代他第一次跟随国家统计局副局长孙冶方出差的往事......


 延伸阅读 【统计视频】巍巍暮桥 铮铮冶方




跟随孙冶方出差的回忆

1953年,我从中原大学财经学院(即后来的中南财经大学)统计专业毕业后,分配到国家统计局农业统计处工作,那时候也就20岁。 


当时,农业统计处下设农业、畜牧业、国营农场、综合等科,我被分在农业科。农业统计处的处长是黄剑拓,延安时期的干部。农业统计科的科长是周宏,在中财委统计处时期就开始搞农业统计,可以说是新中国政府统计中第一个搞农业统计的。农业科是个大科,人也比较多。


1955年底,孙冶方副局长要陪苏联统计专家去南方几省调研,领导安排周宏和我跟着一块儿去。这次调研主要是了解农业统计,所以孙局长带了我们农业处的两个人。当时农业统计方面的主要问题是,基层反映报表比较多、比较乱;统计部门反映数字难搞准,比如粮食、棉花的面积和产量,畜牧业中的生猪数量,省里掌握的情况与统计部门报送的情况有的不一致。


参加工作不久时的何焕炎



我当时还只是个年轻人,周宏大我10多岁。以前出差也不少,特别是经常跟周宏一起出差,相互之间都很了解;但跟局领导出差,我们两人都是第一次。


我第一次跟孙局长出差倒也不紧张,主要是平时就多有训练,对出差应该注意的事项也心里有数。一进局,周宏就给我上过“纪律”课,对保密规定等都有交代。平时工作上我也很注意,所以这次出差,处里的领导也就没多交代什么。


那时候出差不像现在,我们都是自带行李,到农村去“同吃同住同劳动”,一去都是半个月、一个月。但跟孙局长的这次出差,不用自带行李了,交通和住宿的待遇都比较好,坐的是卧铺,住的是宾馆,当地还有车接送。下乡时我们坐的是吉普车,孙局长和苏联专家坐的是小轿车,我记得不是“华沙”就是“伏尔加”牌的。


孙局长陪同的两位苏联专家,一位叫马克西莫夫,是国家统计局苏联统计顾问组的组长,负责指导全面工作,介绍一些苏联的统计经验。另一位叫谢米杰夫金,是国家统计局的基本建设统计顾问,主要负责指导基建统计、物质分配统计等业务工作,同时也负责指导农业统计工作,提出过一些指导意见。


这次去南方调研,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座谈和实地考察上。整个行程中,我们基本都在工作,苏联专家也是跟着我们一块儿座谈,一块儿下乡,并不是呆在宾馆或出去观光。他们对中国地方的统计实际感兴趣,会针对一些问题作重点提问。


这趟出差,我们和孙局长基本上都在一起,一起吃饭,一起工作。整个出差过程,他跟我和周宏单独交流都不多,主要的交流都是在一起调研或者吃饭的时候。


孙冶方虽然是有名的经济学家,又是副局长,但他对农业统计是很熟悉的。20世纪30年代,他就在陈翰笙组织的农村经济调查中做过具体的调查工作。这一路跟着孙局长调研,亲眼见到他搞农村调查熟门熟路,提问和回答都很专业。不过有些地方的方言比较难懂,需要陪我们去的当地统计人员来转述和解释。


这次跟着孙局长调研,最深的印象就是他工作作风很扎实,干什么就思考什么,一天到晚就考虑工作。还有就是时间抓得很紧,吃完饭就开会,开完会又到了吃饭的时间。记得那次从广州坐轮船到中山,晚上一上船,孙局长就专门找我,谈生猪统计的事,问怎么样把猪的头数搞实在。因为当时产量是搞的典型调查,他就问对生猪可不可以也搞典型调查。他在晚上找我谈这个问题,就是想不耽误白天的调研,更高效地利用好每一天的时间。


那个年代,干部的工作作风都是比较深入的,都是扎扎实实到基层一线做调查。




孙冶方

何老退休后的著作


我从大学毕业分到国家统计局,到1994年退休,除了在干校的几年外,几乎搞了一辈子农业统计。退休后还被返聘,主持设计了第一次全国农业普查的方案。后来我写了一本书,《中国农村统计的建立与发展》,2003年在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了,算是对我农业统计生涯的回顾和总结。(何焕炎口述 程名整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