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WeChat ID ykjydtyg Intro 点击“耳朵里的博物馆”图标,关注我们!和孩子去博物馆提升人文素养,可是去了看什么,怎么看,耳朵里的博物馆,与百万家庭一起深度看展览。 朵朵说 你是不是也习惯了没事刷刷手机朋友圈,随手点个赞? 但如果有人不是点一个赞,而是点十个赞,并配300字小作文评论,你能忍吗? 反正我觉得,最近正火的赵孟頫都不能忍了…… “点赞狂魔”,就问谁不服? ▼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清朝第六位皇帝,年号“乾隆”。25岁登基,在位60年,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 关于乾隆的故事实在太多。 虽然我不知道在南巡时留情夏雨荷的事情是真是假,但是我接下来要说的奇葩事都是真的。 乾隆有三样地方是一般皇帝比不了的: 活得岁数大,历代帝王,他是最长寿的。 写的诗多,据说他一生写诗多达三四万首,算下来每天都有新创作。 印章多,齐白石号称“三百石印富翁”,才三百就是富翁了,而乾隆有据可查的印章居然有1000方,常用的有500方。没错,他就是这么爱用他的印章! 乾隆印迹图 乾隆处理国家大事之余,喜欢“附庸风雅”,以风流文人自居,还自诩是“十全老人”。 最爱做的事情就是拿着他的章子,在各种字画上盖,跟拔火罐似的。 乾隆自己几万首诗都不够盖的,所以收进内府的历代书画就成了目标,他不但把空灵的倪瓒作品盖成了大花脸,还把很多书法真迹的字上面都盖了章,“糟蹋”了不少好东西! 来看一眼被乾隆“糟蹋”了的名作: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的唐摹本。楞是被这个乾隆皇帝密密麻麻盖了几十个章。 您说您盖章也就罢了,居然还大笔一挥,写一个“神”字。   《快雪时晴帖》 还有更夸张的呢!王羲之他儿子王献之更郁闷。好好一篇传世书法《中秋帖》,就那么30几个字,你乾隆在上面盖了80多个章! 《中秋帖》 不得不说:服气,服气! 问题来了:“增值”还是“糟蹋”? ▼ 随便在书画展上走一圈,就会发现,“盖章”不是个案。那么,争议来了: 🙋正方认为: 🙅反方认为: 这个说法也是广大吃瓜群众比较认同的,更有ps技术一流的网友还原了被乾隆“点赞”前的这幅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卷(你可以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看到它)。 这幅画的空间感一下变得开阔,显得自然和谐、意境悠远…… 两方观点,都有人站,我和我的小伙伴今天吃饭为这事儿开辩论会,没得出来统一答案。你认为这是好是坏呢? 要这章子有何用? ▼ 其实你也先别着急跳脚,更别一言不合就黑起了乾隆。咱们先了解些印章常识吧~ 印章是一种雕刻和书法融合的艺术。常说“诗书画印”,书画作品上的印章,是和中国书法、绘画密不可分的艺术样式,缺了印章就不成为完整的书画作品。漂亮的印章也增加了书画作品的美感。 举个“栗子”🌰: 齐白石在成为画家之前是一位木匠,好刀工让他在制作印章时别具一格,他的印章为他的作品锦上添花。 请看他的《墨蟹图》,“万黑丛中两点红”,显得灵动而活泼,增加了画面的趣味,符合螃蟹图富有生活气息的氛围。 如果没有印章,就是这样。有没有觉的有印章更棒呢? 但除了自我表达,它更大的意义或许是在于:流传有序。 你想想,成百上千年,时间抹去了多少东西?一幅字画本就脆弱,从它的诞生到在博物馆中展出,能在今天和你见面,经过了多少手,经过了多少人的珍藏?作品之外的这些信息,其实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我们对作品的认识。 话说回来,乾隆如此喜爱在各种书画上盖印题字,唯独他自己的画像没有盖任何印。 想不想帮他弥补一下这个遗憾? ▼ 上面是原图,下面是ps的 (图片来自网络 @道門網-正统道教网站) 印章从左有乾隆御笔、三希堂精鉴玺、八微耄念之宝、乾隆御览之宝。中间是另外一方乾隆御览之宝,中间有乾隆题的“神”字并加盖乾隆宸翰印(原字出自王羲之快雪时晴帖)、寿(闲章)、右边则有乾隆鉴赏印、三希堂印、古希天子印、宜子孙印。 一句话:天道好轮回~ 朵朵一问:   你认为盖章点赞是好还是不好呢? 在评论区参与讨论吧!朵朵周五从评论区选3条优质留言,各送一本藏着中国传世名画的好书(适合孩子阅读)~ 你可能还喜欢 ▼ 故宫“千里江山”大展参观导览已上线! 一篇文章告诉你史无前例的赵孟頫特展该怎么看? 为看“千里江山”排队三小时,不如错峰先看赵孟頫 国博年度大展“秦汉文明”开幕,亲子看展攻略来啦! 如何欣赏故宫大展《千里江山图卷》 ↓↓↓ Reward 长按二维码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 Scan QR Code via WeChat to follow Official Account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