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豆瓣9.9,这部BBC纪录片深入海底,带给你和孩子最震撼的美!

2017-11-19 朵朵编辑部 耳朵里的博物馆

朵朵说


如果今年只能看一部纪录片,那朵朵一定会毫不犹豫的选择《蓝色星球2》,因为网友们看过之后纷纷表示:被震撼成了傻子!


这部豆瓣评分高达9.9的纪录片,绝对适合跟孩子一起观看,它可以让孩子在自然、科学与美之间,开启新世界的大门。(文末有福利)


《蓝色星球》到底有多美?


朵朵为大家推荐过很多纪录片,但是没有一个能美!成!这!样!


通常在豆瓣上,评分超过8分都是相当不错的成绩,而《蓝色星球2》直接被打出了9.9的逆天高分。这是什么概念?要知道当年《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也才9.3分!

不是朵朵崇洋媚外,是这部纪录片确实有许多亮点!


看过的人是这样评价的:


保存了10年没删的纪录片


看了15秒想打100颗星


光是颜色就足够让人爱疯了!

网友盛赞


从画面来看,每一帧都犹如大片,随手一截都是一张屏保。



水花在阳光下显得晶莹剔透。



慢镜头下湛蓝的海浪卷起,还带着水纹,让人分不清真假。



深海中逆光镜头的运用,不仅美,而且营造出一种静谧幽深的氛围。



好了,看到这里,相信你已经get到了《蓝色星球2》有多美!


不过看完前两集,正准备看第三集的朵朵表示:影片只会比截图更加令人震撼!


而且,孩子们能在这里看到的,绝不仅是美丽神秘的海洋景色,还可以了解许多与海洋生物相关的小知识,甚至片子中的不少画面,以后将只能在这里看到。


那么,朵朵不禁想问:全世界这么多的纪录片拍摄团队,为什么只有BBC能打造出如此高分的纪录片呢?



别着急朵朵这就跟大家扒一扒,9.9分的背后是什么!


1

“为了拍好,我们都在玩命”


一组数据、三个例子,告诉大家主创们到底有多用心:

4年时间

123次远征探险穿越每片海洋

1500天的水下作业

6000多个小时潜水艇拍摄

探索之前从未见过的新世界

蓝鲸——


蓝鲸是地球上最大的动物,甚至比最大的恐龙还大,每年在海中游弋数千英里,时速超过三十公里,想跟上它,可想而知有多难。


为了拍蓝鲸,BBC索性调用了一批摄影师,随时待命,一旦发现蓝鲸踪迹,立刻轻型飞机、直升机轮番出动,在尽量不打扰蓝鲸的情况下进行拍摄。
摄制组就这样偷偷跟了人家三年多,结果第一集里,蓝鲸戏份不过10分钟。为这10分钟,拍三年,值不值?



值大发了!


全世界从事蓝鲸研究的科研工作者们都得谢谢他们,因为摄制组一不小心就跟拍到蓝鲸抚养幼崽的幼儿园之一。而这,科研工作者们在过去10年都没摸到门路。


这样用心的拍摄,记录下了许多我们平常难以见到的画面。


猪齿鱼——


一条猪齿鱼翻开珊瑚堆,吹开细沙,四处寻找它心爱的食物——一种蛤蜊,然后它将蛤蜊叼到硬珊瑚中间,借助珊瑚的硬度来将蛤蜊击碎。


曾经书本教给我们的都是“人类与动物的最大区别就是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猪齿鱼颠覆了这种认知。


而为了拍它,据说摄制组花费了两年时间,最后剪辑成三分钟。



珍鲹[shēn]—


通常我们只知道鸟吃鱼,很少能见到还有鱼飞出水面吃鸟的。


不过《蓝色星球》却记录下这样一个过程,一条珍鲹潜伏在水下,静静的等待时机,它饥肠辘辘。一只刚学会飞行的燕鸥,因为疲劳而浮在水上休息,珍鲹伺机而动慢慢接近,进而加速跃起.....



这一幕到底有多难拍呢?因为珍鲹的速度极快,摄影师带着800公斤的设备跟了整整一礼拜几乎一无所获。


后来还是在当地向导的建议下才成功,但仍然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而这一片段在片子里也仅出现了几分钟而已。


2

16年后重启,技术大革新


技术革新,让拍摄和呈现都获得了新的可能。


在2001年,拍摄《蓝色星球》第一部时,主创们还需要乘坐直升机,用的还是16mm胶片摄像机。
16年后,设备已经从16mm胶片摄像机,换成了6K高清数码摄像机。


同时 BBC 还租用了数台深海潜水器,可以潜到 1000 米深的海底,并且在那里待上十几个小时。


在自然历史事业部,如果需要的技术没有的话,甚至有的时候我们会发明创造这个技术。”制片人多尔蒂说。


这真是“没有技术,创造技术也要上”!



那么,第二部比第一部有了哪些突破呢?


当捕食鱼类和海豚在海洋中发动高速攻击时,摄制组用拖曳摄像机拍摄它们的行为;




吸盘摄像机可以吸附在大型海洋动物身上,能为我们带来一种骑在鲸鲨和虎鲸身上的独特视角。



拍摄珊瑚礁时,为了让我们身临其境,摄制组研发出了一种专门的探测摄像头,能深入珊瑚礁的各个角落和缝隙,探索隐匿其中的动物。



另外,超高清探测摄像机能让我们看到最小的生物。



怎么样,是不是很厉害?


3

“海洋和环境的危机赋予了纪录片一种紧迫感”



值得说明的是,《蓝色星球 2》的旁白,仍然是大家所熟悉的“世界自然纪录片之父”大卫·爱登堡。


这位91岁的老爷爷,是和《动物世界》里赵忠祥老师一样的存在,他制作过不计其数的自然纪录片,甚至在这一行一待就是60多年。


大卫·爱登堡在第一集开头讲出了《蓝色星球 2》拍摄的两个原因:


第一是技术的进步赋予了人们全新的认知方式,第二则是海洋和环境的危机赋予了纪录片一种紧迫感。


其实早在《蓝色星球》第一部,主创团队就表现出了对海洋环境恶化的担忧。然而16年了,环境依旧在不断变糟,以海为生的动物处境艰难,摄制组拍到了许多令人心酸的场景 。


因为全球气候变暖,生活在北极的海象被北极熊驱赶到海里。而海中,成块的海冰越来越少,海象妈妈不得不抱着海象宝宝到处寻找可以落脚的海冰,到处碰壁。



面对最后找到栖身之地的海象,爱登堡的台词写道:
妈妈终于找到能够栖身的地方,她得以跟她的宝宝待在一起享受母子间的爱意,但,没人知道它们的未来将会怎样。


至于海洋中出现的塑料污染更是数不胜数,甚至在北极的冰层中也能看见。摄制组在拍摄中还曾遇见一个鲸鱼,带着因为塑料垃圾污染而死去的鲸鱼宝宝。
因此拍摄时,只要看到海上漂浮的塑料,摄制组都会收集起来。



可惜的是,因为海洋环境破坏严重,第一部里的许多镜头,我们现在已经无法再见。


看到这里相信你也一定明白了,BBC为什么要花费这么大的力气,拍摄一部这样的纪录片——


“当你因为这部纪录片,

开始关心这些或丑,或萌,

或凶的海洋动物;

当你因为这部纪录片,

开始拒绝观看海洋动物表演;

当你因为这部纪录片,

开始抵制消费鱼翅、消费鲸制品……

那就是对《蓝色星球》最大的褒奖。”



其实朵朵知道,很多小朋友都会觉得纪录片枯燥、乏味,不像电影那样有趣,如果大朋友们想培养孩子对纪录片的兴趣,不如就从《蓝色星球2》开始~


因为朵朵觉得,在主创们的努力下,《蓝色海洋2》已经从纪录片,直接升级成了超级动作、科幻、灾难大片


好了,说了这么多,最关键的问题来了:
在哪儿看?

在线观看推荐纪录片

长按关注「耳朵里的博物馆」二维码

在微信号内回复关键词「蓝色」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


「你可能还喜欢」


新展丨仅展10天!齐白石、徐悲鸿等大师齐聚一堂

新展丨全国最大的古代壁画展将登陆上博!

资源丨想看懂世界顶级博物馆?

功课丨故宫“千里江山”大展参观导览已上线!

功课丨史无前例的赵孟頫特展该怎么看?

功课丨年度大展“秦汉文明”,亲子看展攻略来啦!


更多精品文章,陪你深度看展览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