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顶尖的科学家都在做什么?这部纪录片一定要加入孩子的看单!

朵朵编辑部 耳朵里的博物馆 2020-09-02
你好啊~我是朵朵
 
你觉得“科学”是什么?
 
从远古人类学会用火开始,科学就再也没有离开过我们。
 
不管是屠呦呦先生(先生是一种敬语,和性别无关),还是袁隆平院士,或者是爱因斯坦、牛顿、居里夫人…我们都非常熟悉。
 
但你了解现在中国顶尖的科学家们都在做什么吗
 
5G技术速度惊人;
阿尔兹海默症有对症的药了;
AI越来越聪明了;
……
 
我们生活的每分每秒,都离不开科学家们,他们很“遥远”,做的事情很“陌生”,却关系着我们的未来。
 
到底是什么呢?这就是朵朵今天介绍给你的纪录片《科学的力量》。
 
▽点击观看预告片▽



在给孩子追剧的列表里,“科学”必须有名有姓。科学类的纪录片是点燃孩子好奇心最好的火药,而好奇心是他们爱上学习和这个世界不可或缺的因素。

这部纪录片才在CCTV-9播出,一共8集,目前更新了6集。
 
它拍摄历时一年半,共拍摄包括香港在内的22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涵盖36个科研院所及企业,走过了十几万公里,涉及30多个科学领域的前沿议题,采访记录了30多位中国各研究领域最顶级科学家。
 
纪录片中不只是在说他们的成就有多么辉煌,更重要的是背后的辛苦。

 
朵朵看完觉得,这会让人看到科学的另一面。
 
科学不是奇迹和偶然,是点点滴滴的累积,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科技便捷,是因为有人在进行着无数次的辛苦前行。
 
爱迪生为了改进电灯泡,做了几千次实验;居里夫人花了4年时间,从几十吨废渣中,才提炼出了0.1克镭;屠呦呦为了提取青蒿素,试验了191次才获得成功。
 
纪录片中的科学家们,也是这样一点点迎难而上。有人几十年如一日,有人甚至献出了一生。
              
1
几代人的努力
重离子治疗癌症
 
在和胡博林老人一起参加实验的46位癌症患者,经过重离子技术的治疗,三分之一的病人肿瘤基本消失,其余也在稳定状态。
              
这种方法可以破坏肿瘤细胞的DNA,直接杀死癌细胞,不会给病人带来痛苦,是目前非常先进的癌症治疗方法。
              
重离子加速器我国核物理的发展中重要的存在,为医学以及其他领域提供非常宝贵的数据。
 
这样的数据在自然情况下是无法得到的,必须得用科学仪器的“超能力”。
 
在一百多年前,科学家做实验都只在桌子上。
              
50年前,实验装置都只在房间里。而现在用到的大型设备,有几公里到几十公里这样的大型设施
           
这样的尖端设施,能为实验提供理想的极端环境,才能观测到平时无法看到的结果,这也是未来科学发展重要的依赖。
 
在中国的城市、大山、荒漠、地底深处等等,都有这样的大型装置,它们是科学家们的“高级助手”。
              
但每台大型设施的建立,却是经过了几代人心血努力。曾经我们为了某项实验,只能去国外借用实验装置,而现在,我们有了自己的装置,做出了很多领先世界的研究成果。
 
这背后的辛酸也只有他们知道,就像利用重离子治疗癌症,是科学家们默默无闻的结果。
              
2
22年只研究一种药
 
被至亲至爱的人遗忘,是非常可怕的事,在中国,有1000万阿尔兹海默症患者,也就是说有1000万个家庭在面对这样的痛苦。
 
丁健(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在《科学的力量》纪录片里说到:“17年了,(做阿尔茨海默症药物的)项目一共公告的就有320个,已经花了6000亿美金,全都失败了。有两个大的(国际制药)公司,现在都宣布暂时退出这个领域,就是说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做。”
 
22年前,从日本留学回来的耿美玉专攻阿尔茨海默症。她找到了一种成分正好对阿尔茨海默症有效。
              
这个成分是从海藻提取物中被发现的,被叫做“971”,但为什么有效,这个答案,让耿美玉找了20年。
 
耿美玉说到,药物有效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它为什么有效?
 
国际上都认为这种病的病因在大脑,而耿美玉却发现,971的是通过调节肠道的菌群失衡等作用,而最终阻止阿尔茨海默症症程进展的。
              
这是一个让所有人都惊讶的结果。
 
从1997年到2014年,邓美玉做了1199例临床实验,将关于971所有的研究结果上报时,她提交了53万页179箱的资料。
 
目前, 这个新药“GV-971”(甘露寡糖二酸)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这是中国原创,也是国际首个靶向脑-肠轴的阿尔茨海默症治疗新药。
 
3
现在的一切都是为了未来
       
体细胞克隆技术。世界知名的神经生物学家蒲慕明正在向脑科学发起冲锋,希望能找到自闭症、抑郁症、阿尔茨海默症等脑疾病的病因。为了获得更多可供实验用的猴脑模型,包括蒲慕明在内的很多神经科学家都把希望放在了体细胞克隆技术上。
        
寒武纪的人工智能芯片。它是脑科学研究的成果,理论峰值速度达每秒128万亿次定点运算,目前领先世界,这样的尖端科技,会在将来被所有人使用。
       仿生机器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团队研发的仿生机器人“佳佳”,已经可以做到多轮次交流和听懂一些颠三倒四的话语,还能识别人类表情。
 
新型医学材料。宁波的材料专家付俊从天然植物“五倍子”中提炼出天然抗氧化剂,有望将人工关节的最高使用寿命提到30年。而未来的水凝胶新材料,只需要一个小小的外科手术,就能帮助我们再生出软骨。
       
真空里种植物。科学家郑慧琼正努力让植物适应真空环境,如果实现,那么自给自足的空间站和太空农场,也许也将从科幻照进现实。
 
这世界如此奇妙,是什么在主宰着它的起落和兴衰?科学,绝对是相当重要的因素。
 
遥远的商周还不懂化学元素,却得到了青铜器最佳合金比例;

元代没有天文望远镜,郭守敬却做出了领先欧洲300多年的简仪;

北宋没有打字机,毕昇却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科学家们,从古到今,都在做着从0到1这个过程,不因无数失败而放弃,不错失任何一个细微的可能,无数次试验,日积月累的潜心钻研,我们也许看不到整个过程,但却享受在科学进步带来的世界里,这部纪录片,也是孩子了解当下世界的窗口。
 
科学家们正在做的事,是他们的梦想,也是我们的未来


本文封面图、图片来自《科学的力量》
 

🎁

一键获取纪录片


观看推荐纪录片

长按二维码,跳转至公众号后台

回复关键词科学」,立即获取


■等了2年的穆夏展即将开幕

激动!这个展览足足盼了2年,「穆夏」超高颜值大手笔特展,终于来北京啦!
■石刻艺术博物馆
和故宫同岁,却藏着北京最美的秋色,不少老北京都“偏爱”这里!
■法国学院派大展
这座世界殿堂级的美术学院,终于又来中国办展了!竟然还免费,又要排长队了…

 为亲子家庭制作的博物馆音频导赏

 点击图片,免费收听 

 后台回复 见面礼

免费获取往期海量博物馆资源

你好,我是朋朋哥哥

青少年博物馆教育推广人,阅读推广人

我希望为更多家庭缔造一座“耳朵里的博物馆”

看展攻略 / 国宝故事 / 世界文明 / 艺术启蒙

点个“在看”再走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