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豆瓣9.4高分,央视这部记录片太感动!网友:老师要这样讲历史,我能考满分!

朵朵 耳朵里的博物馆 2023-01-25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耳朵里的博物馆


你好呀,我是朵朵~
天气最近热了,适合宅家看一些有意思的片子,于是我又把我的宝藏纪录片拿出来了。
最近看了央视的《书简阅中国》,深受震撼和感动。


-1-嗨,有你的一封信
没有网络和电话的时代,“想你了”,便是给你写一封信,最开心的事情,则是在想你的时候,刚好收到了你的信。
这部豆瓣评分9.4分的纪录片《书简阅中国》只有六集,却分类收录了30封古人的书信,并通过书信,分别从小人物、爱情、友谊、智慧、家风、天下讲述了其背后的历史和故事。

每五封信诠释一个主题,从这些信中,不仅可以看到人物的喜怒哀乐,还可以看到历史的浮沉。
有人可能会说,不就是重现历史吗?这有什么好稀奇的!
听我说,《书简阅中国》可不是简单去呈现历史,它结合了很多现代化的叙事手法,新颖且有趣,让年轻人也很“上头”。比如:
熟悉的游戏界面:在介绍士兵升职路的时候,纪录片中出现了“超级玛丽”的画面,里面的小士兵一下又一下的打怪升级,不要说,还真是形象。

微信聊天界面:在讲到两个文人之间互相请教诗词的时候,对话框的浮现,让人不禁莞尔。

一目了然的地图形式:当书信中的人物出现地理位置的变化时,具象的地图便会浮现在我们的眼前,还会顺带介绍对方所在的衙门和官职。下图,便是曹雪芹的爷爷曹寅的官职介绍。

分格漫画呈现:在讲述一些历史事件的时候,偶尔还会出现漫画的形式,形象又搞笑,如下图,便是在介绍刘邦发家史时出现的漫画。

博物馆资料还原:除了现代化的元素,也有严肃的博物馆文献出现在我们眼前。

看着如此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让我突然觉得:原来传统文化竟会如此百搭,和这些现代元素一起出现,丝毫不违和。
《书简阅中国》不只在形式中采用了很多现代元素,还在细节上用心良苦:
片头中的马、鱼、鸿雁,皆是书信化身而来的。

加上具有中国风的配音,舒适的配色,让人一秒进入千年前。


-2-信上人,便是“心上人”
“从前的从前,车马很慢,道路很远,信上的人,也是心上的人。”

能够互通书信的人,往往是关系不错的人。
放大的书信上,人坐在书信上对话,可不就是“信上人”便是“心上人”吗?
是的,书信可以写给家人,最早的一封家书,便是一位叫黑夫的人写给大哥的信。
“这回写信,还是要劳家中再寄点钱来,劳母亲再织几件夏衣。”

信中带着不好意思,却又不得不写,像极了在外上学的学生,打电话向家里要钱的样子。
黑夫是战国晚期的一名秦国小吏,他写信让家里寄衣服给自己,是国家不分配战服吗?

纪录片中通过考古学者得出的结论解释了这个问题:
当时,秦国的军队中,粮食和铠甲,都是统一提供的,从兵马俑中便可以看出,那些士兵的衣服很统一。
而黑夫要家里寄的衣服,则是需要自己准备的内衣。

除了和家人写信,朋友之间的信,也是让人很羡慕。
“你我一心,却分别两地,进不能相合,退不能相忘,千山阻隔,眼看就要老了,微之,可怎么办呀?”
这是在白居易被贬的第三年里,写给元稹的一封信,彼时,他们已经相识十五年了。

人的一生,遇到一个和自己相似的人,十分不易。
白居易和元稹居然相遇了,他们如同“双子星”一样,有着相似的兴趣和志向:
他们都想做官,做好官,却郁郁不得志。
但他们在文学上,却被人们称为“元白”,不仅互相探讨提升诗词能力,还倡导了一次变革——新乐府运动。
他们每每看到对方的书信,便会“未读泪先下”。据统计,他们相识三十多年,互相来往的书信就有一千八百多封,互相赠予的诗篇,也将近一千篇。

他们的友谊,是建立在惺惺相惜和志同道合上的,这才是真正的知己!
就如白居易在听到元稹去世的消息后写下的祭文:
“你既然回不来,我就应跟随你而去,就像身体没有了,影子怎么还会存在?”

不只如此,白居易在多年后,依然会含泪写下怀念元稹的诗词。
文人之间的友谊,用文字来表达怀念与思情,帝王则会用什么来表达自己的友谊呢?
在历史中留下伟岸形象的康熙皇帝,表达自己友谊的方式,居然是“送你一朵小红花”。

在康熙的很多奏折中,都有“知道了”这三个字的朱批,而有的“知道了”的旁边,还会出现一朵小红花,那是康熙送给好朋友曹寅的。

曹寅是曹雪芹的祖父,是康熙的发小,他们的关系,大抵是要比《鹿鼎记》中的韦小宝还要近一些。
在康熙执政期间,他把曹寅派去了重要的岗位;作为心腹,曹寅也常常会给康熙说“悄悄话”——写密奏。康熙则会在心情好的时候,在回复中画上一朵小红花,还真是可爱至极。

还有很多书信,如李商隐、司马光与王安石、袁枚、郑板桥等,他们的另一面,也被收录在了纪录片中。
-3-比古装影视纪实,比语文课本生动
这本纪录片的播出,是传统文化情怀的传递,也是历史还原的一种手法,网友也纷纷感叹:
“老师这样讲历史,我考满分。”
“高中怎么就没有语文老师这么讲课呢?”

的确,这部片子很适合给孩子们看,里面融入的现代元素和通俗的书信翻译,可以让孩子更容易接受,不过对于小龄段的孩子,最好是进行亲子一起观看,在增强亲子亲密关系的基础上,对孩子的疑问及时作答,可以保护好孩子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让孩子有一个好的观看体验。

近几年来,大家对于传统文化越来越重视,从《诗词大会》的热播到汉服的普及,我们越来越渴望了解属于自己的文明。
这部纪录片,不仅还原了历史,还把历史和人物的另一面呈现在我们的面前,为我们打开了另一扇大门,也更让我们对“信”有了不一样的认识:
不管是细腻还是粗糙,直白还是温婉,在这方寸间,字字都是笔尖才懂的深情。
不如,趁着这个假期,看着纪录片,拾起久违的笔,为“心上的人”,写一封信吧!
💻长按二维码进入我们的后台回复“书简”,直接观看


推荐阅读


关注公众号
和娃去博物馆,不懂找我~回复见面礼获取博物馆攻略 / 主题纪录片

我今天的快乐次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