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五星出东方》,春晚中还隐藏了8个文物彩蛋,值得每个人点赞
你好啊,我是朵朵~
先给大家拜年啦!最近这几年,常有文物主题节目在春晚出圈,像2022年的《只此青绿》、2021年的天龙山石窟佛首回归等等。
它们用实力告诉大家,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华流才是顶流!
今年春晚,依然有很多精彩的文物主题的节目和设计,它们把传统和科技、人文和艺术相结合,美好又纯粹!
赶紧和朵朵一起找找看看看~
1
吉祥物兔圆圆,来自6200万年前的安徽模鼠兔
你发现了吗,春晚吉祥物的这只萌萌软软的兔子“兔圆圆”,可不简单。
它的来源“安徽模鼠兔”,是迄今发现的世界最早的兔形动物,生存时代距今已经有6200万年了。
图源:中科院古脊椎所
1977年,在安徽省潜山盆地,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李传夔先生发现化石,并命名为模鼠兔,意思是类似于兔的动物,它的化石就收藏在中国古动物博物馆。
2
舞台装置,源于庙底沟彩陶的“花瓣纹”
今年在很多节目中都能看到这个顶部的艺术装置,随着不同的内容变换各种色彩,它由四瓣花结构演化重构而成,这个造型有什么说法吗?
其实它的创意取材自距今6000年至4800年前,庙底沟彩陶标志性的“花瓣纹”。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曾提出:花卉图案彩陶,可能就是华族(即华夏民族)得名的由来。
为什么会选择庙底沟彩陶的“花瓣纹”呢?
在庙底沟文化中,“花”是一个很特殊的意象。花瓣纹是庙底沟彩陶上的典型纹饰。古汉语里“花”“华”同音,“华”的本义为“花”,金文中的“华”字就是花朵加上花蒂的样子。
图源:庙底沟博物馆
3
上古神兽形象,与孩子们共同唱响想象力
这个节目真是老少皆宜,就像是场小型音乐剧,好听又养眼,简直太可爱了~
《抱朴子》《史记》《山海经》等古代典籍中记载的那些神兽,在这里复活了,凤凰、麒麟、白泽、貔貅、鲲、甪端...它们在神话中都有着吉祥的寓意,寄托了人们从古至今的美好生活愿景。
这些新创作出来的上古神兽形象,和同样活泼灵动的孩子们共同唱响无穷的想象力,迸发出传统与时代融合的蓬勃活力。
4
“中国音乐史的活化石”南音来啦
听着《百鸟归巢》的歌唱,耳边响来的,可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乐种之一了。
早在唐末传入泉州以后,便和当地民间的音乐相融合,形成了南音。它为音乐史、文化史和古汉语等学科的研究留下了无价宝藏。
据说《韩熙载夜宴图》中的听乐阵形,就和今天南音极像。
古画复活,和武术相融合
武术节目《演武》真是绝绝子,它描绘了清朝道光八年少林寺武僧演武的场景,由动作演员赵文卓与来自少林寺的武僧实战对练。
节目中除了《少林寺》的经典主题曲,还把古画《武僧演武图》复活了,瞬间让人进入了功夫世界,飘逸的动作与拳脚动作下,呈现出别样的古朴之美。
艺术的审美融合武术的力量,让人不得不感叹真是“太过瘾啦”!
它不仅描绘了武术的招式之美,更体现出了自强不息的尚武精神,厚德载物的武术思想。
6
宋元南戏“活化石”的莆仙戏也来啦
每年都会有戏曲节目,但今年尤其不同,对戏迷票友来说,能够春晚舞台上听到莆仙戏,也算是一个难得的体验了。
莆仙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也是中国现存古老剧种之一。它起源于唐代、成于宋代,到了明清已经非常像兴盛,而到了现代主要是在闽中、闽南等地方,并且现在也仍然保留着不少宋元南戏音乐元素。
7
碇步桥
图源:遗产君
8
“中国传统色”被演出来啦
我们的祖先对万物色彩的感知力也太强了,山川日月、草木鱼虫,既来自天地万物的具象,也来自古人心灵的意象。这些如古典诗画般让人沉醉的中国色,真是动人。
桃红、凝脂、缃叶、群青、沉香......五位舞者的衣服,以中国色为灵感设计,每一种颜色的服装中,蕴藏着下一个颜色中的一抹。
9
“五星出东方”舞剧亮相,看完直感觉“文化膨胀”
朵朵着实被舞者们惊艳到了,有不少网友感叹:袖舞翻飞中把大汉气魄展现的淋漓尽致,看的热血沸腾!
舞者们垂眸而出、步伐轻缓蹁跹,传递出内敛而含蓄,具有独特古典韵味的美感。
这次春晚舞台上的呈现,不仅有“诗”的意蕴,更是借鉴了很多中国古代文化的元素,从衣服款式、纹样、色彩进行充分还原,看起来就像是一场恢弘华美的艺术考古。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