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电影节之欧洲电影风云雷电

2016-06-03 桂志华 娱文乐

有益娱社会,有志娱人民

头条  鲜肉  玩主  深八 电影


第19届上海国际电影节6月11日至19日举行,万千影迷已在倒数计时,盼着6月4日上午8点开票的瞬间。

欧洲电影可谓万花筒,流派纷呈,包罗万象,其对社会的关切,对人性的探幽,对电影语言的个性化追求,都令影迷情有独钟。

本届电影节展映的欧洲电影,依然兼顾了可看性与多样性,年轻导演居多,特别是一些导演的处女作,起点之高,让人惊叹。就让我们透过万花筒,来看看电影节上的欧洲电影是如何“风”起“云”涌,“雷”鸣“电”闪的吧。

 

风之虚无

是什么可以证明风轻轻地从你身边经过,

是摇曳的枝叶,

还是你的心动?

《龙虾》

希腊新锐导演兰斯莫斯的前作《狗牙》,玩社会虚构,玩荒诞和寓言和黑色幽默,很得评论好感,于是,这些元素延续到新作《龙虾》,只是投资大了,好莱坞中坚力量科林·法瑞尔和蕾切尔·薇兹加盟担纲男女主演。

这次虚构的怪诞社会,制度要求人人都要有伴侣,“单身狗”们被集聚在一个酒店,要么限时找到配偶,要么就变成一种动物。虚无观照的是现实,兰斯莫斯说他要表现的首要主题是爱——真爱是否存在,人又如何找到真爱。

影片精彩的场面调度,恶趣横生的细节,幽默中带着对权力秩序不加掩饰的嘲弄,以及带来异色的扭曲的浪漫感,都是令人愉快的观影感受,只是后半程掌控力稍显不足。

《战争》

故事背景是2002年丹麦开始出兵阿富汗,前半段双线叙事,无论是战场上的指挥官丈夫,还是家里的妻子,都因着天性和责任去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情。

后半段剧情逆转,丈夫为营救战友,下令轰炸却造成了11名平民的死亡,他听从了本能(不能眼睁睁地看着战友牺牲),而没有遵守规则(确认没有平民再下令轰炸),可是,即便他预知了结果,当时的选择仍然是一个两难的困境。

偏好莱坞化的剧情,但北欧电影向来疏离、荒凉的气质赋予了这部战争片不一样的观感。

 

云之自由

自由是欧洲电影常见的主题,

下面两部法国电影,故事背景相去甚远,

不同性别导演掌镜,

但都指向了如云般恣意舒卷的自由。

《野马》

土耳其北方村庄的五姐妹,因为和男同学嬉戏而致流言产生,被禁足,被安排相亲嫁人。

来自土耳其的女导演蒂尼斯·艾葛温毕业于法国最好的电影学院,这部处女作讲述了男权阴影下女性的悲剧与抗争,手法有着浓郁的文艺气息和工整的学院范,

比如阳光肆意下少女动人的青春,女孩的长发像野马的鬃毛一样迎风飘荡;比如禁足前汽车驶进幽暗的隧道结尾前又驶出,前后呼应暗示主人公的命运。

《随心所欲的五月》

标准的法式电影,情怀大于形式大于内容。二战题材,浪漫的法国人很少高高在上对战争进行反思,对创伤过渡渲染。小人物的悲喜哀乐,人与人之间的亲疏远近,这些才是他们的重点。

影片拍得赏心悦目,镜头、用光、配乐、剪辑都很用心。情绪的调动也很自然,美好日子一去不复返的惆怅,人与人互相的扶持期待,笑着笑着眼眶就闪现了泪花。


雷之悲鸣

人性的沦丧,信仰的毁灭,司法的不公,

个体该如何抗衡这种集体的罪?

这也是欧洲电影经常的聚焦点,

烛幽显微处,悲鸣无声。

《索尔之子》

奥斯维辛是人类文明在上一世纪巨大的黑洞,以至于德国哲学家阿多诺说出“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野蛮的”。艺术家该如何重返奥斯维辛?是歌颂残酷之下人性的美好,是空洞地憧憬一下自由,是黑色幽默一把幸存者的奇迹,还是如这部匈牙利电影一样,残忍但真实地直面集体的恶。

索尔是死亡工厂暂时得以活着的一群清洗工中的一员,一天,毒气室成堆的尸体中出现一个有生命迹象,但还是被纳粹闷死的男孩,索尔确信认出了自己的儿子,决心以正式的方式埋葬他。导演拉斯洛·奈迈施用全程贴脸跟拍的长镜头,索尔表情凝固,眼神很少游移,似乎对周遭的暴行不为所动,这或是他采取的自我防御,亦或是如他对同伴所说,“我们早已死了”。

摄影虚焦了背景的尸体、惨叫、搬运等等地狱的日常,但丝毫未减压抑窒息的气氛。集中营的常态就是死亡,而索尔执念的死亡葬礼和死亡工厂形成了有意思的对照。影片最后,神一样出现的金发男孩消失在密林,人类是否能获得救赎,导演并未给出明确的答案。


电之华丽

134分钟的一镜到底;

把电影拍成一堂美学加历史课,

欧洲导演玩起极致来也是华丽如闪电的。

《维多利亚》

目前为止,电影史上最长的一镜到底剧情片,134分钟真正的一镜到底,对于摄影、表演、调度都是巨大的考验。柏林凌晨,四点到六点,22个地点的转换,谈了一场恋爱,抢了一家银行,经历了一次生离死别。据导演说,一共拍了3遍,选取了最后一条,只有这一条达到了导演所希望电影拥有的情绪感和临场效果,“不是一部拍摄犯罪的电影,这就是犯罪现场”。

镜头起于来自西班牙的女孩维多利亚在酒吧的独自舞蹈,无处安放的灵魂暗地里期待一次邂逅一场冒险;镜头终于晨光中维多利亚痛哭后远去的背影。前半段浪漫自由的气氛和后半段惊悚揪心的犯罪场景,由一个镜头完美缝合。发挥到极致的长镜头美学,值得去大银幕细细揣摩。

《德军占领卢浮宫》

《俄罗斯方舟》的长镜头始终在不同凡响的博物馆中游弋,而这次索科洛夫“占领”的是卢浮宫。

他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让拿破仑的幽灵带领自己游览卢浮宫,让纳粹军官和馆长坐在镜头面前,告诉他们历史的结局,观察他们的反应。各种艺术形式穿插杂糅,政治与艺术对话,文明与毁灭对饮,完全打破时间、空间、国籍和语言的壁障,某些时刻更像纪录片。

但在晦涩先锋的表象下,又处处透露着导演对文明的深情凝视。

 

▉ 文/桂志华 编辑/十四楼




--------推 荐 阅 读 不 可 不 读--------

黄渤 PK艺兴有得好聊,PK颜王用背影就可以。。。。。。

王子文 王凯的吻戏不是很投入





更多精彩话题请点击最上方蓝字 娱文乐 加关注后查看历史消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