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首份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明日发布 边远地区借力“弯道超车”

2016-07-29 CF40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

发展普惠金融不仅是中国金融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更是全球改革的一项核心议程。就在上周末,央行行长周小川在G20成都财长和央行行长会上公开表示,G20将继续推动普惠金融发展,随后发布的公报也通过了由普惠金融全球合作伙伴(GPFI)制定的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G20普惠金融指标体系升级版以及G20中小企业融资行动计划落实框架。

第三届互联网金融外滩峰会聚焦“普惠金融的中国实践与世界愿景”这一主题,为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回归“普惠”本质把脉问诊。那么,如何定量刻画数字普惠金融?它有哪些特点?全国各省市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现状如何?

明天(7月30日)下午,北京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将在本届外滩峰会上发布北京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课题组编制的《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2011-2015),就上述问题一一给出答案。CF40小编已经提前把这份报告拿到手了哦,今天就节选部分内容带大家先睹为快。


1
何为数字普惠金融指数?

国内现有关于普惠金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从传统金融服务的角度来研究普惠金融的概念、意义、指标构造和作用等,尚无一套从创新性互联网金融角度来科学、全面地概括我国现阶段数字普惠金融的理论和指标体系。

本项目通过梳理目前国内外关于普惠金融指标体系和指数的研究,并结合现阶段国内创新性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实际情况,构建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体系,推动普惠金融研究的深化。

据了解,课题组编制了全国内地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简称“省”)、337个地级以上城市(地区、自治州、盟等,简称“城市”),以及1754个县(县级市、旗等,简称“县域”)三个层级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省级和城市级指数时间跨度为2011年-2015年,县域指数时间跨度为2014年-2015年。


2
各省份数字普惠金融差异缩小

总体看,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业务的发展,数字普惠金融逐渐在各地区呈现趋同的特征。2011年不同省份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之间差异很大,但到2015年,不同省份之间的差异已经大幅缩小(图1)。这主要是因为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特别是数字支持服务程度的地区趋同所导致(图2、图3和图4)。尤其是偏远地区的数字支持服务要高于其他省份,说明移动支付技术增加了偏远省份在数字金融服务方面弯道超车的可能性。



图1:2011年和2015年省级数字普惠金融指数

数据来源: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

 

图2:2011年和2015年省级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

数据来源: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


图3:2011年和2015年省级数字普惠金融使用深度

数据来源: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


图4:2011年和2015年省级数字普惠金融数字支持服务程度

数据来源: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


3
各城市数字普惠金融差距缩小

边远城市数字普惠金融的快速发展,缩小了城市间发展差距。

图5和图6给出了城市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排序:2011年和2015年的梯队分类标准以当年指数最高的城市指数值为基准,将排序在基准值80%范围内的城市列为第一梯队,70%-80%范围内为第二梯队,60%-70%为第三梯队,60%之后的城市列为第四梯队。

在2011年,大部分城市都属于第三梯队甚至第四梯队,说明这些城市数字普惠指数不足当年指数值最高城市的70%,甚至不足最高城市的60%;只有少部分城市进入第一梯队或第二梯队,且其中绝大部分位于东部地区。然而,到2015年,第三梯队,特别是第四梯队的城市,大大减少,而第一梯队和第二梯队的城市数量则大幅度增加,说明到了2015年大部分城市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值超过了最高城市的70%,甚至80%,发展相对落后的梯队的城市逐渐升级。


图5:2011年城市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相对排序

注:台港澳地区和海南省的省直辖县市缺少数据,因此为白色。

数据来源: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


图6:2015年城市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相对排序

注:台港澳地区和海南省的省直辖县市缺少数据,因此为白色。

数据来源: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


指数编制课题组


指数编制课题组顾问:


黄益平   北京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陈   龙    蚂蚁金服集团首席战略官


指数编制课题组成员:

郭峰、孔涛、王靖一、张勋、程志云、阮方圆、孙涛、王芳

 

技术团队支持(按音序排列):

陈波、陈嘉轶、洪莉雯、梁婷、刘朋、李颖赟、李振华、娄鹏、陆杰讯、罗兰、舒眉、孙慧琴、唐林军、王教团、袁胜雄




福利呦:黄益平教授明天还会同时发布《北京大学互联网金融情绪指数》。悄悄告诉大家,这份“情绪指数”真的很!有!趣!想了解更多内容就关注我们明天的微信吧~


参会报名请点击阅读原文



北京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简介

2015年10月13日,经北京大学校长办公会批准,北京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Institute of Internet Finance, Peking University)正式成立。

北京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由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上海新金融研究院、浙江蚂蚁小微金融服务集团共同发起成立。研究中心挂靠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研究中心施行理事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三方发起单位的代表出任理事会创始理事,包括北大社科调查中心主任李强、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海明、蚂蚁金服集团首席战略官陈龙,并由李强教授担任理事长。研究中心理事会未来也会逐步吸收其他互联网金融机构加盟。

研究中心首任主任由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教授担任,常务副主任由王海明担任。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包括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和社科调查研究中心的黄卓、孔涛、沈艳、徐建国、谢绚丽等教授,而且研究中心招聘中国工商银行原行长杨凯生先生担任中心特约高级研究员。此外,研究中心每年还将招聘数名全职博士后,并吸纳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的研究生、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和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的青年研究员担任研究助理。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简介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Shanghai Finance Institute,SFI)是一家非官方、非营利性的专业智库,致力于新金融领域和国际金融领域的政策研究。研究院成立于2011年7月14日,由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hina Finance 40 Forum,CF40)举办, 与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政府战略合作。

      自成立以来,研究院共组织各类高端学术交流活动 50 余场,完成课题23项,涵盖互联网金融、国际金融、金融租赁、信托、PE、资管等各个领域;出版学术刊物《新金融评论》(双月刊)22期;出版 “新金融书系”专著17本。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是一家非官方、非营利性的专业智库,专注于经济金融领域的政策研究。论坛成立于2008年4月12日,由40位40岁上下的金融精锐组成,即“40×40俱乐部”。   本智库的宗旨是:以前瞻视野和探索精神,致力于夯实中国金融学术基础,研究金融领域前沿课题,推动中国金融业改革与发展。

  关注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请长按下方二维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