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举行的G20峰会,绿色金融为何唱起了主角?
在即将于今年9月举行的G20峰会上,作为轮值主席国的中国在“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的主题下,首次将绿色金融纳为G20峰会重点议题进行探讨。
其实,绿色金融在中国已不是新鲜的话题,经过近十年发展,我国在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证券等领域已经有政策相继出台。谈及未来,中国绿色金融发展仍然离不开国际间紧密协作,而我们面临最大的挑战是资金、技术需求和供给不平衡,这也正是本届G20峰会需要商讨并攻克的难题。
资金和技术是最大挑战
这些年,好像没有什么话题比雾霾更能引起民众的广泛关注。而雾霾问题与中国的污染性经济结构有重要关联。
有数字显示,我国重工业占GDP的比重是主要经济体中最高的,而重工业产生的空气污染是服务业的九倍;我国能源结构中煤炭消费占2/3,而给定当量,燃煤产生的空气污染是清洁能源的十倍。
民众对治理雾霾问题的参与热情,为绿色金融发展提供了基础,反过来,绿色金融的意义在于可以帮助推动改变投资结构,从而改变污染型的经济结构。
所谓“绿色金融”是,指金融部门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政策,在投融资决策中考虑潜在的环境影响。“绿色金融”的作用主要是引导资金流向节约资源技术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产业,引导企业的生产注重绿色环保。
在即将于今年9月举行的G20峰会上,作为轮值主席国的中国在“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的主题下,首次将绿色金融纳为G20峰会重点议题进行探讨。
“中国发展绿色金融的国内机遇在于全民已较强烈的环保意识对于政府的推动作用以及商业的促进作用。”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特邀成员、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
他认为,中国的全民环保意识虽然启蒙较晚,但是在雾霾等公共环境问题的直观刺激下,加上人口老龄化和城镇化的发展对环境改善更为迫切的需求和由此所凝聚的社会共识,需求和共识意味着人们愿意为环境付费,由此不仅影响了政府政策导向,给予了政府政策执行的动力,也奠定了商业上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在顶层设计上,我国对绿色金融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2015年9月,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中国首次明确了建立中国绿色金融体系的顶层设计;2016年1月,在中国的倡议推动下,G20绿色金融研究小组成立,开始研究如何推动全球绿色金融的发展,以动员更多的金融资源加快全球经济的绿色转型;2016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的《“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建立绿色金融体系,发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设立绿色发展基金”。构建绿色金融体系已经上升为中国的国家战略。
不过,绿色金融未来发展还面临着很多挑战。鲁政委指出,最大的问题就是资金、技术需求和供给不平衡:发达国家掌握资金和先进技术,而环境相对较好;而发展中国家缺乏资金和技术,但是环境问题非常严重。如何让发达国家的技术惠及发展中国家,绿色金融的国际合作需要解决这个难题。
各国需达成更多共识
自上个世纪80年代起,全世界对于气候与环境的关注开始从民间运动上升到政府间谈判合作的重要议题之一,绿色低碳的概念也逐渐开始融入到包括金融在内的经济部门发展中。
2015年年末,196个缔约方聚集在法国巴黎达成了自1997年《京都议定书》以来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气候变化全球治理协定《巴黎协议》。这标志着气候环境议题在世界范围内取得共识,将共同致力于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巴黎协议》不仅设立了控制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2摄氏度之内的理想目标,也关注到了实现目标所需的资金、技术支持等问题。
鲁政委认为,相比起以自愿为基础,缺乏强有力的执行机制的联合国气候大会平台,G20平台更具有执行能力、协同能力以及推动能力,将绿色金融放在G20的平台上探讨将会推动《巴黎协议》目标的逐步落实。
G20成员国不仅有包括美国在内的传统发达经济体,也有“金砖五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总人口占全球的三分之二,国土面积占全球的60%,而且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的90%,贸易额占全球的80%。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绿色金融分会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教授曹和平认为,中国在G20平台上推动绿色金融国际合作可以有所作为。他期望在G20平台上,各国能够达成以下共识:
首先,在对于像新能源等稀缺性公共品配置上政府的作为能和市场的作用相结合,政府肩负起责任支持绿色金融发展;
其次,在项目投资上,发达国家能够在知识产权“敞开心扉”,精诚合作,惠及需求大的发展中国家;
再者,在数字智慧经济发展上,各国应该引导投资突破绿色金融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瓶颈,使绿色金融和数字技术相结合;最后,在人才团队上,能够建立更加紧密的绿色金融联系合作体制,培训绿色金融全球治理专业人才。
中国绿色金融的发展路径
在环保社会公共意识的推动下,中国正在采取切实的行动,落实《巴黎协议》的自主贡献预案,也同时自觉地成为了世界绿色金融的引领者,这为在G20平台上推广绿色金融打下基础。
CF40成员、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近日在所著的《中国绿色金融展望》文章中提到,中国未来推动绿色金融的发展,可以考虑在以下几方面做工作。
第一是建立对绿色信贷的贴息机制。近年来,我国在财政上陆续出台了数十项支持节能环保的政策,大部分为直接补贴类的措施。与直接补贴相比,贴息可以使财政以少量的贴息资金引导带动更多的社会资金投资环保领域。同时,贴息机制可将项目甄别选择的责任部分转移给更为专业的商业银行和其他经济主体,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财政的管理和监督责任。
第二是建立对绿色项目的担保机制。由于对绿色项目的专业评估能力不足,一般银行会认为许多绿色项目的风险很大,但是,专业的绿色担保机构可能会发现这些绿色项目的风险实际上远小于银行的估计。对这些项目提供担保,就可以保证在不良率可控的情况下,明显降低绿色贷款的融资成本。
第三是建立有政府参与的绿色产业基金。过去,中国绿色金融主要局限在绿色信贷。但是,很多绿色项目,尤其是新的绿色项目,首先需要的是股权融资,在取得资本金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作债务融资。所以要通过建立一些绿色股权基金来推动绿色项目的股权融资。
第四是通过发行绿色债券为当地的中长期、有稳定现金流的项目提供融资。未来,发展绿色债券市场的重点在于建立对绿色债券的统一界定标准,规范第三方评估机构对绿色债券的认证质量,鼓励认证机构在债券发行后持续监督资金流向,并估算绿色项目的实际环境效益。同时,要加强绿色债券市场的国际合作,为国际投资者投资中国绿色债券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要探索建立贴息、担保等能够帮助绿色债券降低融资成本的激励机制。
备注:本文内容整合自英国金融时报网、中国证券网。
如果想在G20峰会之前,预热更多绿色金融信息,请关注:
8月27日,由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和北方新金融研究院(NFI)主办的首届“天津绿色金融论坛”将在天津隆重举行。
届时,相关部委官员、金融机构高层及部分专家学者将共同探讨绿色金融发展的面临的主要障碍、促进全球绿色金融发展的举措、如何构建全方位的绿色金融体系等问题,并提供政策建议。
有关会议的重要干货也会在微信公众号“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和“新金融评论”中陆续放送。
绿色金融主题文章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