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复盘:“七一”那天,一片碎雨云背后竟有这个故事!


时针指向2021年7月1日上午9时前后。


地点是北京天安门。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正在隆重举行。


7月1日上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新华社记者陈钟昊摄


雷达回波图上突然出现一个“甜甜圈”状的回波——是一片碎雨云,忽然从北京西部飘来,带来了雨量不超过0.1毫米、持续时间不足10分钟的降水,也给庆祝大会气象保障组带来最后一个悬念,和一阵紧张。


预报结论在8时之前已经报告指挥部,气象保障组给出的结论是“不影响活动正常进行”,事实也确实如此。


这样精确的预报是如何做出的?不是掐指一算妙手偶得,也不是神秘玄学,而是气象工作者在专业知识和敬业精神支持下的科学判断。


溯源的话,这片引起紧张的碎雨云并非完全“猝不及防”,来自一个稍微大点的降雨云团,最早在庆祝大会开始前3小时就被监测到生成于山西大同,此后便不断东移。


就在当天清晨,庆祝活动举办之前的最后一次天气大会商也于5时30分在北京市气象台7楼早早举行。场地虽小,这场会商的规格却很高。会商室厚重的窗帘全部被拉开,方便预报员实时观察天空状况。虽然天刚微亮,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庄国泰,党组成员、副局长于新文及中国气象局有关内设机构及直属单位相关负责人已早早在中央气象台通过视频实时连通这次大会商,北京市副市长杨晋柏与中国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余勇则已经在市气象台驻守了一夜,一同盯在市气象台的还有北京市气象台、国家气象中心、科研院所、在京部队及民航等各方预报专家组成的 “最强阵容”预报专班成员。当然,在天安门现场值守的气象服务保障人员和驻守劳动人民文化宫的应急指挥车团队也在关注最后的预报结论。


越是临近活动,这样的会商越频繁。依旧是北京市气象台预报服务专班组长、首席预报员雷蕾打头阵。


压力当然是巨大的,而且从接到任务起就不轻松。6月北京天气的变幻莫测堪比“孙悟空的72变”,这期间高温、雷阵雨,伴有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轮番登场,令人猝不及防。在这种天气背景下,难以提前1天至3天给出定时、定点、定量预报;加之受北京特殊地形、超大城市复杂下垫面等因素的影响,精准预报更是难上加难。就连有30年经验、参加过国庆70周年预报服务的北京市气象台预报服务专班副组长、首席预报员张迎新也感慨“预报难度非常大”。



实际上,为了摸准北京的天气脾气、把握好预报关键点,更早的分析工作从2020年11月就已开启。预报团队不断深“抠”细节,逐渐对目标区域情况了然于胸,甚至还完成了一本庆祝活动气象保障预报技术手册。5月8日起,预报团队连续两个月针对天安门、鸟巢进行0-10天、10-20天天气预报实训。从5月8日到6月25日,不到两个月时间里,专班团队针对天安门、鸟巢制发全要素、精细化预报训练产品147期。6月25日开始,服务保障进入最后实战冲刺阶段。


自信心当然也有,而且底气并非凭空而来。相较以往重大活动,这次需要同时关注天安门举行的庆祝大会、国家体育场举办的文艺演出的天气,其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对气象条件有不同的高标准需求。自预报专班成立,已经做到提前20天开始提供6月下旬至7月上旬气候预测;提前14天提供天安门6月30日夜间有降水、7月1日上午多云的潜势预报。特别是提前2天滚动提供天安门逐小时的天气现象、气温、风向风速、能见度、湿度和体感温度、座椅表面温度等精细化气象预报;提前1天预报30日夜间有雷阵雨和7月1日上午多云间阴天气,指出30日夜间准备阶段要防范雷雨、大风、雷电等高影响天气。


最后一次会商,雷蕾的结论明确7月1日上午天气对庆祝大会的举行无明显影响。


不夸张地说,这短短一句话,其实是预报员“挑战身体、精神和心理的极限,拼尽全力”做出的预报。


要知道,从6月12日正式演练服务开始,预报团队完全放弃了常规的作息,半个多月里几乎长在了天气会商室。“满脑子想的都是天安门和鸟巢的天气。”这段时间,雷蕾和同事晚上回家常常已是深夜十一二点了,清晨6时又回到岗位开始分析新的资料;有演练活动时,整日整夜的工作成为常态,但团队每位成员的状态还必须要保持冷静清醒,确保不出纰漏。


尽管已经是最后一次会商,此后预报团队不仅没有迎来放松时刻,反而更加紧张。


那一小片碎雨云经西部山区进入北京,眼看朝着天安门飘去。


这波云团会带来降雨吗?会带来多大的雨?如果下雨,会下多久?——问题只有庆祝大会气象保障组能回答,也必须由他们回答。


很多公众或许并不清楚,一个天气系统,大的能绵延成千上万公里,生命史长达几天;小的可能只有几十米到几百米,几分钟便烟消云散。尽管现代气象科学已有长足发展,这一小片“甜甜圈”依然是不可预报的。


但是,硬件已经做足准备,立刻“开足马力”硬怼。高空中,目前国际上时空间分辨率最精细气象卫星——6月3日发射的风云四号B星提前开机,提供1分钟、250米分辨率的精密监测信息;启动高分四号卫星加密观测;北京南郊气象观象台等6个高空站进行23次加密观测;京津冀地区174个国家站实施人工3小时间隔加密观测;天安门地区新建升级6个自动气象站、激光测风雷达和云高仪及1辆移动观测车紧盯;北京周边区域28部天气雷达、18部风廓线雷达、18部探空系统、1768套国家级自动站维护保障……


现代化的气象科技手段能用的都用上了,包括了中国气象局自主研发的全球、区域和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滚动提供精细化预报指导产品,数值预报睿图模式团队为庆祝活动专项研发北京城区1公里分辨率0-10天降水、气温、风、相对湿度等精细化预报产品等等。


会商室里,尽管只是一片云,气氛却紧张起来。预报员们聚集在雷蕾的电脑前,分析各项数据,找出关于这片碎雨云“一生”的所有秘密。窗外,黑云飘来,即使年年月月跟天气打交道,或许是因为太紧张,甚至有人凑到窗前再次辨认:“那是云吧?”


现场气象服务保障的专班首席赵玮也在不停刷新X波段雷达图。其实这天清晨三四点,她还专门观察了一下天空情况,“是能看见星星的”。现场压力是“沉浸式”的,已经一夜未合眼的赵玮再度紧张:“一旦失误的话,要给别人添多少工作量,比如我们若说没有雨,人家就不去遮盖设备,可能就会出问题。”


北京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赵玮在庆祝大会现场分析当时的天气实况。北京市气象局供图


前方和“大本营智囊团”会商后,判断“有零星阵雨,但不影响活动正常进行”。


果然,雨滴落下来。劳动人民文化宫气象应急指挥车团队不断向会商室汇报实时降雨情况。


“雨,快停下吧。”即使已经做了预报,无论是会商室还是现场的气象服务保障人员,心声是一样的。


很快,正如预报,雨停了,碎雨云飘散远去。庆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尽管,这片碎雨云给气象服务保障团队在关键时刻带来了数个很难回答的问号,但气象工作者已经尽力去画上一个句号。而在更长远的未来,其余韵又如同省略号,或许能给气象工作带来些新的启发。


 推荐阅读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活动气象保障服务启示录


护航,百年风华!看中央气象台交出的答卷!

中国气象报社出品


作者:赵晓妮

编辑:王美丽 王晨

审核:段昊书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