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曾经拯救过我的,写进了这封信里给你
Hi,这里有提升你幸福感的一切
小朋友 Gaze 问我学习和工作上的事。讨论完,Gaze跟我说,你可不可以把我们聊的写出来,分享给和我一样有困惑的朋友。我说行,就有了你现在看的这篇。
Gaze还在读书,和当年的我一样,学的是法律,但对文字感兴趣。她首先明确自己不想搞学术,因此无意读研;去过法院实习,认为那不是自己想做的工作。
在律所上班的师兄、师姐回学校做讲座,她有去听,感觉是职场精英人士的生活。她向往那份高大上,又不确定适不适合自己。
我的建议很简单,不知道自己喜不喜欢律所,那就找个律所,实习一段时间,你做了,这过程会告诉你答案。
喜欢文字,想以后写字为生,那现在就先写起来。
我自己一直都有写东西的习惯。大学时,在网上写文,阅读量个位数。但我还是写。
因为我有表达欲。也因为我知道,有些事情,不写下来,就会忘记。
写作是我思考的方式。顺便能赚钱那很好,赚不到,依然是我的娱乐项目。就跟有的人打游戏一样。游戏本身就是让他找到爽感和存在感的东西。
我真心觉得每一个喜欢写作的人,都很值得恭喜。因为写作是一个非常低成本、也不需要别人怎么配合、一个人就可以搞定的事。
如果你喜欢的是拍电影,那你会更需要他人的协作和帮助。你得找演员、找场地、找机器、找钱。
但写作就很省事。你只要一个人,一张纸、一支笔(现在可能更多变成一台电脑、加网络),你就可以写了。
没地方接受你的投稿?po到网上。你可以发在论坛上、自己的微博、豆瓣、公号…上,又不收钱。
觉得读者少?想让读者多起来,怎么办?
我的建议,只有三个字:一直写。
我不是在逗趣,我说真的。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爆红的时候,我去采访过电影导演、也是台湾畅销作家九把刀。
采访前,我查资料发现,他不是一开始就红的。从1999年,他开始写第一本小说,到2004年,五年里,他出的书每一本都卖不过1500册,就是“出版毒药”。
最初他在网络连载小说时,用他自己的话说“全宇宙同时在线上看小说的网友不会超过二十个”,但他依然乐在其中。哪怕晚上喝醉了,隔天凌晨五点半,他也一定会爬起来、用冷水洗把脸,开机写小说,“因为那是种无法克制的欲望”。
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火的呢?
2004年底,他妈得了重病,治疗过程中花钱如流水。他就跟出版社签协议,约定每写完一本书,一个月内出版发行,给付现金支票,他拿去给妈治病。
从2004年11月开始,九把刀14个月连续写了14本书。
到2005年,他成了全台湾最畅销的作家。他回想畅销原因,说“可能是因为极高密度的出版,容易受到读者关注”。
当然,我们都知道,一个人能走红,一定离不开才华,但如果九把刀不是坚持写,如此高频率的写,写到你去书店会看到满架都是他的书,那可能剧情也会不一样。
想从命运手中赢钱?你不能先离席,你得守住你的牌桌。
我也干过类似的事。我做过一个实验,我在很短时间里,在豆瓣阅读上,连续发了六七本书,然后我就拿到了某一期豆瓣阅读的最佳作者。
说白了,有才华的人太多了,你得持续创作,保持曝光,让别人能容易地看到你,你才可能会有观众。
我有朋友说喜欢画画,问我有没有机会用画画赚钱。我说,你能不能做到每天画一幅,主题不限,发在网上,画个一年。
你先做到了这件事,你看看生活会有什么变化。
很多人太高估长时间的价值,总觉得一年可以做多少事,十年会有多大变化。却太太太低估一天、一小时、一刻钟的价值。太容易把眼前的时间虚掷掉。
实际上,你就从眼前这五分钟做起,你去画一个小画。好不好看,没关系,表达到你想表达的意思就行。
你真的用心去做,这个时间不会太长,就会有新的可能出现。
我观察过,我身边几个跨专业做事的朋友,比如从插画师到花艺师,从景观设计师到甜点师,平均也就两三年,新事业就有模样了。很多人说转行难,我觉得是难,但也没有那么难。
我还做过一个很小的实验,就是每天做早饭,并拍照po在社交网络上。我打算做一年,但是做了半年时,就已经发生了一些奇妙的事。有生活方式APP的创办人,约我聊工作;有商业咨询机构,邀我去讲“轻奢”的话题。
你会发现,一件事情,你用了心思,一直做,并且不是只给自己看,也有传播出去,你会给自己创造出一些 serendipity。
小朋友 Gaze 问,“我经历不够啊,写不出来好东西怎么办?”
我觉得,如果你有钱有时间去行走、去体验生活,当然很好,但是没有这些条件,最简单的,你可以读书,可以找你觉得厉害的朋友请教,可以利用网络学习,毕竟互联网如此发达,那么多免费资源。
现在已经不再是一个人只靠直接经验学习的时代了。我们可以通过间接经验学习。
输入决定输出。保持阅读,保持思考,保持好奇,保持问题意识,打开自己的感官,去想象去感受。
写字的人,一定是敏感的人,是从一滴水里也能体会大江大海的人。
你未必要去远方才能看到风景,如果足够仔细观察,你的卧室里也有奇怪瑰丽可以探寻的。
至于写什么?
所有让你心有所动的东西,都可以拿来写。
这个动,可能是恐惧、是困惑、是惊叹;当然也可能是感动、是心跳;总之,让你感受到生之多样的滋味,你都可以诉诸笔端。
我很相信一句话是,什么东西曾经拯救过你,你就可以试着用它来拯救世界。
对我来说,写作经常就是这样一件事。我愿意把那些拯救过、解放过我的人和事,写成文字,因为我觉得,或许某个人也会和当年的我一样,从这些文字里获得力量。
这是写作带来的一种很美妙的传递。
Gaze说,“雅君姐姐,我现在觉得有些害怕,我不怕读书阅读,但我怕以我的经历,不足以支撑起我想要的那个梦想,怕自己因为眼界的不足错过机会。”
嗯,我也怕过。会怕是很正常的。
我当时放弃法律去做媒体,有朋友觉得我勇敢,但我自己心里很清楚,我其实没那么勇敢。
我还记得,曾经有前辈跟我说,跨专业做记者很难的,现在媒体行业也不怎么容易进。人家就是句无心之语,但我居然哭了。我超绝望,觉得自己除了热情什么都没有,而热情又不值钱。
更早些时候,我还不确定自己对媒体感兴趣时,想过考研、考公务员,我还申请了国外的学校做保底。
我同时也在找媒体实习。有一家我心仪的媒体,是师姐推荐我去的。我特别感谢那位师姐,在我给她电话之前,我们素未谋面,只是校友。但她很热情帮我递了简历,安排了实习。
此处,特别提醒大家,找工作要学会利用弱关系,也就是你不熟的人,但ta在你感兴趣的地方工作,你也可以去试一试找ta帮忙引荐。80% 的工作机会都没有公开招聘,而是内部推荐。
当我去媒体实习后,我心里其实没有明确放弃其他选择,但我的行动已经帮我做出了选择。我只想采访、写稿,我觉得很high,我不想去准备别的事。
但如果当年,每个我想去的媒体都不给我offer,我没钱生活,就放弃做记者了也说不定。
看起来勇敢的决定,背后也有很多的利弊权衡。
我有一个感受不一定对:不用觉得别人都厉害,只有自己胆小,其实大家都差不多。你觉得,别人特别无畏,往往只是因为你跟Ta还不熟,不了解全貌。
我也真心觉得,热情不是不值钱;相反,热情,或者说对一个东西天然的兴趣,是非常非常值钱的。
我前面说了一堆,说得好像我现在就看破了,有Just do it的勇气了。但其实到现在,依然有一些事,是我很想做,但我还不够有信心和勇气去做的。
但同时我也知道,只要渴望没有死掉,迟早都会去面对。
我一个采访对象 V 跟我说过一句话,我经常会想起,叫:“人要有Faith(信念)。”
V挺神的。他专业是心理学,特别有学霸范,属于对一个东西感兴趣就研究特别深入那种人。他有一段时间对PUA感兴趣,就去学习,很快成为圈内传奇人物,但他没多久就发现了PUA的问题和危害,他又成了一位旗帜鲜明反对PUA的人。
采访中,我对他个人比较好奇,就问了他的生活状态,得知,他当时没有工作,就是闲着,如果有事想做就做。
V感受到了我的惊讶,就问我,你理想生活状态是什么,我说,希望工作量减半吧。我喜欢这个工作,但是我觉得强度太大了。我很累。
V说,“那你跟老板说呀。”
我第一反应就是“怎么可能,我疯了吗?”
他觉得“这没有什么呀”。我发现,在他的世界里,没有那么多不可能。之后又聊了一会,他建议我辞职。
他说,“你应该有几年时间想干嘛干嘛,我也无法给你描述这几年自由的时光会给你带来什么。但是我相信,它会让你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你会释放出比你现在大得多的能量。”
我当时一脸懵。他说:“人要有信念,要有Faith,我现在跟你说这个,你可能不信。但是你如果有这样的Faith,你的生活会不一样。”
过了大半年后,我真的跟Boss说了,工作量可不可以减半,并解释了理由。Boss也答应了。整个过程很平静,我原来担心的问题其实并不存在。
再后来,我也辞职了。生活状态上,虽然谈不上释放了多少能量,但的确有了更多自由探索、学习玩耍的时间。
我越来越意识到,有些事情我们不是真的不行,是我们觉得自己不行,才不行的。
信念这个东西,看上去空无一物,却可以无中生有,生出一切。
当你相信,自己可以,并愿意放下自我设限、自我审查,敢于告诉他人,你想要什么,去积极尝试,一直创作,不离开牌桌,会有奇妙的事情发生。
如当年V跟我说的一样,“我也不知道,具体在你身上会发生什么变化,但是我相信,你会很喜欢的。”
猜你喜欢
如何把兴趣变成自己的工作 | 终于回答了这个让我思考了N年的问题
白桃糖、毛绒耳饰、秋冬男装、洗手液、好书和9.4分纪录片以及schiff优惠券|读者分享第209期
商务合作 请联系邮箱
yakicreator@foxmail.com
或 微信:wuweiqu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