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想遵循天性,快乐且用力地活着
『嗷,时间过的好快呀,转眼我就16岁了。😳』下午,我在朋友圈里发了这样一句。
一帮脸皮比我还厚的朋友纷纷表示:『哎呦,你原来比我还大XX岁啊。』
好吧,你们赢了。😂
回想,过去一年,可能是我工作以来过得最随性(懒散),也是压力最小的一年。
我之前在知乎上答过一个问题,『你对自己的人生有哪些创意设想,并准备在未来实行?』
我答的是:任性过一年,按自己心意而不是工作要求去学习去做事,同时玩耍。
现在的我大概就是这样的状态。
其实从刚工作之初,我就在想一个问题,『按别人的要求来打磨自己,真的有意义吗?我们真的能把自己变成另一个人吗?』
比如,我对政经其实不算有兴趣,但工作第一年我做的是政经记者,每天打电话,跑会场,围追堵截各种官员学者,询问经济、法律问题,但那一年写过的稿子似乎像水流过我的皮肤,并没有留下什么痕迹。
后来,随着年岁渐长,自己活得似乎越来越任性,或者好听点说,越来越接纳自我。
我希望尽可能按自己的兴趣和好奇去探索这个世界,并为它们找到创造性的出口。
之所以走上这条路,其实受一篇文章的影响蛮大的。
这篇文章名叫《Difference Between “Real” Writers And “Wannabe” Writers》(『真正的』作家和『喜欢自己是个』作家的不同之处)。作者是Dyske Suematsu。
他在这篇文章中指出,我们听说的那些作家创作故事,往往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我有克制不住的写作的冲动,于是我去写了』。第二类则是,『我要不断和自己的惰性做斗争,逼自己做到椅子前,努力去写』。
他把前者叫做,『真正的』作家( “Real” Writers ),后者称为『想要是个』作家( “Wannabe” Writers)。
而之所以会出现这两类不同的工作方式则和我们体内的两个『人』有关:Ego和Natural Self ,我姑且把这俩翻译成,『理想自我』和『真实自我』吧。
下面的文字出自我对Dyske Suematsu文章的翻译,再加上一些我的理解:
理想自我是我们希望看到的自我形象;真实自我则和我们的肤色、身高等外形特征以及个性、才华这类内在特质一样,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一部分。
你更认同哪一个自我,就决定了你的工作过程是怎样的:是情不自禁、没法不做;还是努力挣扎,运用意志力命令自己去做。
作者Dyske Suematsu建议我们选择真实自我,也就是Natural Self。
我们往往觉得,『被不可抑制的冲动驱使着去创作』就是个神话。但其实它并不是神话,它实实在在地就存在于我们身边。人们之所以感觉不到自己的天性冲动是因为我们的理想自我不喜欢社会舆论给我们的天性所贴上的标签。
他以自己举例,『我有一种天然的冲动,去分析一切微小细节,并找到他人观点的自相矛盾之处。换句话说,我是一个天然的“批评家”。 但问题是,我的自我不喜欢批评家这个标签,于是我的第一反应是去纠正它,批评它,和它斗争,而不是去坦然接纳它,思考如何用这个特质找到一个有创造性的出口(productive outlet)。其实,我喜欢找出错误,在意逻辑这些特质,很可能会让我成为一个好的程序员,一个好的律师。』
我们身处的社会文化经常会和人的天性发生冲突。舆论宣扬的往往是,天性是某种应该被征服,被驯化,为我们所用的东西。我们会幻想自己能够克服一切自身条件的限制,但这种想法会导致我们与真实自我失去联系。
如果你内心并不情愿做一件事,只是觉得应该做而去做,你所感觉到的阻力其实就是一个信号——你没有对自己诚实,你的『真实自我』并不想让你去做那件你的『理想自我』想让你去做的事(读出来好像绕口令)。
当你的真实自我想要你做某件事时,你会感觉到强烈的做事冲动。如果没有,那你最好别去做了。因为继续做下去,你之后会面临更难的部分。
当然你有冲动做某事,并不意味着,对你来说,把它做好就很容易。你依然需要为了做得更好而奋斗。那些职业棋手他们需要为了胜利拼命努力,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每天走到棋盘前都需要先来一场猛烈的自我精神搏斗。如果你是天生的棋手,你自然会有控制不住的冲动去下棋。如果在这个部分,你就已经感觉到了不情愿,那你最好还是换个别的事去做。
作者Dyske Suematsu以自己为例。他热爱写作,从未感受到『需要逼自己写,才能做到桌子前写』的念头。反之,他感受到的是强烈的写作冲动。哪怕他知道自己没有写作天赋,哪怕英文不是他的母语,哪怕他20多岁时写的文章简直没法读,哪怕他朋友都觉得他写得很糟,哪怕他自己也明确知道这点,他还是很想、很想写作啊。他一直在写,今年他43岁了,写作水平也不过是和一个以英语为母语的大学生的水平相当。他说,『我这辈子也当不了一个伟大的作家。』但他就是不可抑制地想写作。他是一个『真正的』作家( “Real” Writers ),而不是『想要是个』作家( “Wannabe” Writers)。
他强调,如果你想找到你的本来自我,那就不要被你的能力、天分、或者他人看法所阻拦。如果你个头很矮,但你不可抑制地想打篮球,那就去打吧。这事的关键不在于你能不能成为一个职业球员,能不能取得成功。它是一件关乎你能否和自己和平相处,让自己成为自己的事。如果你和真实自我对抗,你会活得不开心。
我们的ego,那个『理想自我』往往是很肤浅的。它非常关心其他人怎么想它。那些我们有强烈的本能冲动去做的事未必是被社会文化所尊重的。
我特别喜欢文中这段:『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某种天生的喜好,但我们往往选择忽视它们。有的人要花很多年,才能为自己喜好找到创造性出口。大多数人则终其一生都在否定自己的本我,拒绝承认自己的喜好。比如很多人喜欢看电视,但从来没有想过要成为一个电视评论家,或是写一个点评电视节目的博客。很多男人喜欢黄色东东,但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去做这类的电影或办这类杂志。很多人喜欢玩电子游戏,但从来没有刻意去学习如何制造一款自己的游戏。他们不断否认自己是谁,因为很多我们喜欢、有冲动去做的事情,在我们的文化里会被认为是不好的,是不高大上的。』
你可能是一个天生的水管工,天生的秘书,天生的会计师,天生的管家,天生的服务员,或天生的评论家……
不管你天性是什么,不要让你的ego,你的『理想自我』主宰你的选择。去追随你的天性,拥抱真实自我,享受你生命中的每一刻。在追求『理想自我』的战斗中,你是不会赢的,因为你不能带着你的『理想自我』进坟墓。
2013年的我看了这篇文章后,在日记上写了段话:『虽然说出来似乎有点可耻,但我就是有恋物倾向,喜欢各种萌暖可爱有趣新奇好看的事物,喜欢童话绘本……我决定要更直面natural self,要努力找到自己各种癖好的productive outlets。』
后来,我就做了这个微信公共账号,雅君的好用分享(yakishare)。这也算是我为了接纳自己的恋物癖和购物欲,给它们找到创造性的出口所做出的一个尝试。
关于要不要开这个号,我从有想法到执行中间纠结了大概有三个月,因为我会觉得分享购物心得,并不是一件我的理想自我会喜欢的事。实际上,我觉得很不好意思。因为我的『理想自我』,希望自己是那种『不羁于形,不恋于物』的人。可问题是,真实的自我并不是这样啊,真实的我喜欢刷淘宝,逛设计师店,看到有趣的东东就会走不动路。
最终我还是选择了『真实自我』。
再后来,因为你们的善意有爱反馈,我有了越来越多的安全感,愿意把自己喜欢的事物更多分享给你。慢慢地,除了好物,我也会在这里安利我喜欢的其他,比如书、电影、音乐……
我除了发现自己是天生的分享者,也渐渐觉得自己很可能是天生的广告人。因为我喜欢为好的东西鼓掌,愿意让好的事物被更多人知道。我关注并喜欢阐述人和事物的优点,并由衷为这些闪光点高兴。
对于未来,我没有特别明晰的打算。
唯一知道的是,我会更诚实地面对真实自我,给天性找到更多的创造性出口。
也希望自己能做更难、更有挑战的事情。
如果说,对自己的生活有什么不满和不安的话,大概就是,我活得太轻(lan)松(duo)了吧。
我想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能找到更有激情、更有强烈冲动去做的事,体验更多全力以赴的付出所能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
最后,厚脸皮祝自己16岁生日快乐:)
勾搭请联系邮箱
yakicreator@foxmail.com
欢迎来微博@YakiShare找我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