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董长军:生态摄影的呐喊

2016-02-18 中国绿化基金会 重返森林


2016年1月15日,在第十一期的“CC讲坛”上,董长军讲述了这样一件让他感动的事。一次“人与环境摄影大赛”作品巡展上,一个小女孩亲吻一张头被铁丝捆住的猴子的摄影作品。小女孩说,因为猴子“可怜”。董长军对这种同理心有着感同身受的认同。爱好摄影的他,创办了人与环境影像传播公益平台,拍摄、传播生态与环保的图片。


董长军在CC讲坛第十一期上的精彩演讲

(建议在wifi下查看)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e0184293t75&width=500&height=375&auto=0


为了唤醒人们对自然的热爱和生命的尊重,人与环境影像传播公益平台已连续举办了五届“人与环境摄影大赛”。2013年中国绿化基金会作为大赛的联合主办单位加入,给予大赛平台、资源、资金等全方位的鼓励和持续支持。


以下内容根据董长军在CC讲坛演讲内容整理编辑。

 

安慰的吻

 


▲被铁丝捆住的猴子,让小女孩觉得可怜和心疼。


在我们的工作或生活中,总会有一些值得感动的事情,每一次感动,都是一次觉醒和发现。


那么,你有多久没有被感动过,有什么能让你感动?

 

在我五年的人与环境影像传播历程中,让我感动的,是这样一幅生态影像作品,我不知各位会有什么样的观感。

 


▲小女孩用亲吻的方式,安慰这只猴子。

 

2013年国庆期间,我在上海淮海路一家商厦里做巡展时,一位小女孩就站在这幅作品前,定定地看着,然后,她情不自禁地做出一个让我感动的动作:去吻了一下猴子的面颊。

 

我刚好在现场,拍下了这张照片。

 

我问她:为什么要这样做,她很简洁地说出了两个字,就跑开了。

 

各位,你们能猜到是哪两个字吗?是的,是“可怜”!

 

她觉得这只猴子好可怜,希望用这种方式可能安慰到它。

 

孩子的话语,纯净得直抵人心。可是,对于我们成人来说,是否也会有类似的同理心?

 


▲河中浮起的死鱼。

 

由于喜欢摄影,2010年时,我在为一家地产公司做新楼盘宣传拍摄,新楼盘的卖点在于高档的生态环境。楼盘四周有条小河,在拍宣传素材时,我发现河水里有小白点,把照片放大看,小白点都是一寸来长的小鲫鱼。我们想想,我们的房子再大,可是由于开发所带来的环境恶化和生态改变,我们的生活品质真的提高了吗?

 

动物的失乐园

 

为了让更多人关心生态环保,维持和谐共生的环境,同时,也基于图片的传播比文字高出97%的阅读率,2011年起,我决定做“人与环境影像传播平台”,通过影像+网络+公益环保+人人可参与的形式,进行作品记录、征集和传播,以此影响和带动更多的人们参与到环境改善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中来。

 

几年来,我们影响了很多摄影人重新审视自己的拍摄行为,他们主动去记录身边的生态和环保影响,大家会觉得,以前都是拍摄一些花花草草,看了我们的摄影展,听了我们的讲座,才发现,原来影像还可以有推动人们来关注环境改善和生物保护。

 


 

你像这《谁祸害了大鸟》等作品,都是平常容易被忽视的,可是,被记录下来,整个画面就传递出一种强烈的情感,甚至是一种很直接的质问和谴责:人类,究竟在做什么?

 

2015年5月22日,我国官方曾发布了一份濒危生物的“红色清单”,环境污染和人为因素,正使生物的多样性受到威胁,目前我国已有27种高等植物和4种脊椎动物灭绝,其中大部分是人为和河湖干涸所致。 

 


 

《失乐园》这组照片,拍自西北某地。当地为了招商引资,在原本草色青青、麻雀可以自由飞翔的地方,在这组照片诞生之前,已先后引进5家化工企业。由于生产带来的污染,本来可以空气清新的早晨,四处都弥漫呛鼻的气味。


沿着厂区往前走,有厂家的排污口,直接向河里排放未经处理的生产污水。曾经与我们生活最近的麻雀,就是喝了这些水,直接倒地毙命。各位,这是水吗?或者说,这是污水吗?这简直就是毒药呀。喝毒药还有个发作的过程,可是你看这里,都是直接的倒在水边。

 

后来这些照片发在网络上,被一些媒体转发,再后来国家环境署也有派人来调查,现在这里什么样呢?我曾经在两周前,打电话给对这里了解的朋友,对方告诉我说:现在好多企业已经上马了净化设备,已经好很多了。

 

好很多了,好很多了,从他的语气当中,我们仍然可以听出有很多无奈。

 

也正是这样豪无节制的人为破坏,一些原来可以自由嬉戏、晒着阳光、相亲相爱、咨意觅食,享受自然的给与。可是,他们,却是这样的一种状态。

 

我们知道恐龙是因为不适应,才灭绝,那么今天,那么多的生物濒危或灭绝,却是由于人为的破坏。

 

也让我们试想,如果有一天,由于人为的因素或其他原因,地球上的物种都消失了,只剩下人类时,我们能否独善其身?那时,值得可怜的是这些生物,还是人类自身呢?

 

我们一直说,征服与宽容,宽容一定是有限度的,否则,就是对人类的反击。

 

“变相”还击干旱

 


 

比如我们一遇到严重的干旱,其实,对于靠天吃饭的农民来说,旱灾,就意味着一年的粮食减产甚至绝收。我们一直说中国人的脊梁,可是,当我们面对自然的灾害,依然会有很多的无奈。

 

面对沙尘,以及被联合国人文组织认定为不适合人居的地区之一。就在这里,2015年8月底的时候,我们曾经来这里采风,各位都知道,九、十月是收获的季节,我们去的时候,按正常应该是玉米长势在一米高左右,已经有玉米穗接近成熟了,可是,我们看到的,却是只有低的一尺高,高的一米左右的庄稼,叶子发黄,还有努力地生长,却少有结出玉米穗的。 


当地的一位70多岁的何爷爷告诉我,从种子种下的那一天起,他们这里就没下过一滴雨。

 


▲当地农民种下的抗旱经济作物,枸杞。

 

黄河水灌溉能力是有限的,因为不是所有的农田都靠近黄河,所以,只能眼巴巴地看着他们干旱。那么,我们把在这里的走访,用影像的形式记录下来,然后,从传播的角度,协同中国绿化基金发起的“品牌捐项目”进行网络募款,公众每捐10元钱,可为当地农民种下一棵枸杞树,我们希望通过种抗旱的经济作物,帮当地农民实现增收。

 

2015年4月份帮当地农民种下的枸杞苗,在当年9月份,已经长到80、90多公分,有的达到一米多高甚至有星星点点的结果。3年时间,也就是到2017年,就可以长成丰富的果实。

 

枸杞耐旱,覆盖地表,又有防风固沙的作用,对减少现在的雾霾将起到很大的作用,而且还可以通过为每户捐种3亩枸杞树茵,每户家庭3年后,可增收1.8万元以上。

 


 

今天,我们再次审视这张照片《藕有所得》,劳动者幸福的表情,映照出良好的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关系,只要你投入和争取,去珍惜,大自然便会给我最实在的回馈。 

 

有行动力的影像传播

 

其实,自然对人类的影响远不止干旱,还有淡水资源的枯竭。

 

生活在都市的我们,也许会觉得这些离我们很远,远得有些不真实,是因为我们在需要时,来得太容易,连最缺水的北京、河北,甚至上海,我相信,也少有人会觉得这些离自己很近。


曾经,我也认为这些离我很远, 直到有一年,我们带队去宁夏、甘南采风,各位,看看当地的这位农民伯伯,他手指着的地方,就是在家门口的一个水窖。 

 


▲缺水地区的农民打水窖蓄水。

 

在村里没有解决自来水之前,他说他们就是靠这个水窑的渗水、以及偶尔的下雨时,收集从屋顶流下来的雨水,冬天的雪等存蓄到这里面,来实现每天的生活用水,为了蓄水多,水窖的深度最深有的达到80米。由于条件有限,喝的时候,加一下温,或加一些漂白粉就直接喝。由于不干净,喝了会肚子胀,这位老伯说,这是他喝过的最难喝的水,可不喝就没有水。

 

现在有些地方通了自来水,可是,每到春天、冬天,水管结冻或出故障时,他们还是要依赖这个立窖的水来过活。由于干旱或地下淡水枯竭,曾经打到60米深井,现在要打到200米深。

 

各位,是200米深了。有没有想过,他们的下一代,下下一代,要打多深的井,才可以。可是,久居都市的我们,在影院,或一些公共活动的现场,散场后,我们都会发现,大量的没有完全喝光的瓶装水被遗弃在一边。

 

我曾经做过测试,在洗发,在中间如果能够关闭一段时间,绝对可以节约不止一斤水,各位,我们这么多人,每天会节省多少?一个学校,一个区,一个城市几千万人口,就是几千万斤。这是什么概念? 

 

一上市公司的老总朋友发微信给我说,看了我们在海上文化中心举行的作品巡展时,他在公司对员工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1)公司员工,统一使用可持续用的玻璃水杯;避免水浪费。2)如果有外部客人来司开会,提供瓶装水时,客户没有喝完的,负责接待的人员要提醒客户,请随身带走备饮;如果不方便带的,要把剩下的水,用来浇绿植,而不是直接倒掉。

 


 

为此,我们在2016年时,也提出一个规划,即是保卫乡村水缸行动。

 

在孩子心中种下一个节约水资源的种子:让他们知道资源是有限的,今天的丰富,并不意味着未来的丰富。  

 

今天,我们的人与环境影像传播平台,正以丰富的内容和形式,传递着影像带来影响,生态改变生活的内涵与意义。

 

在这里,我真心地希望各位,拿起你们的手机或相机,拍下身边的环境,拍下值得关心的环保行为或场景,拍下自己的故事,给到我们,通过我们的传播和展示,去影响到更多的人群, 让更多人参与到环境改善、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中来。

人与环境摄影大赛部分作品



人与环境影像传播公益平台,已经连续举办五届“人与环境摄影大赛”,旨在以”影像传递影响、生态改变生活“,用摄影嫁接公益环保的实践,影响和带动更多人关心与关注环境改善、生物多样性保护。


大赛陆续推出了“人与环境摄影大赛-高黎贡专区”、“人与环境摄影大赛-梅里咏恒专区”等,以影像的力量助力中国自然保护区的传播推广。


中国绿化基金会从2013年开始作为大赛联合主办单位加入,给予赛事支持。就是希望社会上能够涌现出更多像“人与环境摄影大赛”这样优质的公益项目,能够涌现出更多像老飘(董长军)这样心怀梦想并愿意为此矢志不渝努力坚持的,有担当、有情怀的青年人。


【部分作品展示】





看得见的伤害,看不见的无助。





在爱与生活面前,我们都一样。






没有了它们,我们也谈不上活着的尊严。这就是我们彼此依存的关系,彼此的依靠。


用影像记录它们生存境况,也是在记录人类的生存空间。


云上中国自然影像保护计划

邀您支持



中国绿化基金会联合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野性中国、班夫中国、益美传媒等机构,共同发起云上中国影像自然保护计划,旨在为中国的自然保护区开设野生动植物摄影训练营,打造扎根保护区一线的“自然摄影军团”。


扫码或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

可直接进入腾讯公益捐款页面

为自然影像,贡献您的一份力量!

未来,您会通过更多的公开渠道

看到这支“自然摄影军团”作品


(长按二维码,可直接扫码进入页面)



如果你也对自然话题感兴趣,欢迎加入“植物部落”微信群,入群请先加小森微信:zhaoning2286,验证暗号:重返森林


如果你还想阅读历史精彩文章:

-

回复『0』『摄影』| 查看摄影大赛、自然征稿

回复『1』『达人』| 查看奚志农等达人故事

回复『2』『荒野』| 查看董磊、徐健等人野外摄影

回复『3』『代言』| 查看国际大咖们代言自然

回复『4』『园艺』| 查看种花种菜技能集合帖

回复『5』『图鉴』| 查看最全植物形态图鉴

回复『6』『野花』| 查看最常见的野花野草

回复『7』『杜鹃』| 查看美到让人下跪的杜鹃之王

回复『8』『凤梨』| 查看海归设计师的凤梨王国

回复『9』『治霾』| 查看森林与PM2.5如何过招

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可支持捐款支持自然影像培训:

野保者的影像之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