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微信屏蔽
其他

银行缩表更可怕

2017-05-18 金羊毛工作坊

点击上方“金羊毛工作坊”关注我们


导读:在央行重回扩表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反而走向缩表,与央行背道而驰,反映了银行信用扩张的放缓;其次,银行体系总资产增速向社融增速收敛,说明在监管趋严下,资金“脱实向虚”现象或有所收敛。


综合:齐晟太子看债、陶冬

文章一:陶冬:商业银行缩表更可怕

作者:陶冬为瑞信董事总经理、亚太区私人银行高级顾问,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


美国开始讨论缩减资产负债表,准备温和地退出QE;其实中国已经在做了,只是不讲而已。在笔者看来,中国的货币环境正常化始于去年晚秋,”房子是用来住的“一语,开启了中国人民银行的资金成本正常化的程序,银行间利率以及债券利率节节上升。


4月25日的政治局会议,则启动了流动性量化收缩的过程,货币环境正常化进入了第二阶段,对经济、市场的影响可能十分深远。政治局会议后的声明只有短短数段,但是提到金融75次、风险22次,执政党将防范金融风险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其背后的政治决心毋庸置疑。


量化收缩(或曰缩表),其实在第一季度已经悄然展开了,中国人民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在此期间收缩了1.1万亿元,超出了农历新年后的季节性调整。央行缩表多少有些无奈,外汇储备大幅下降导致被动式的流动性收缩,但是这次不同了。


目前出现的是商业银行大幅收缩自身的资产负债表。政府要求金融去杠杆去风险,反腐败浪潮席卷金融行业,金融监管雷厉风行,这一切带来了一场信用收缩。这场银行业主导的信用缩表,尤其体现在资产负债表外业务的快速削减。最新数据显示,商业银行的委托、信托、未贴现承兑汇票业务大幅萎缩。由于过去几年中国经济的信用扩张基本上靠表外扩张完成的,这次突如其来的表外收缩的冲击比数字上可以看到的更凶猛。信用断流对经济和房地产业所构成的风险,可能比资金成本上涨更大。


银行缩表的第二个影响,是信用债成本的飙升和集资能力的下降。过去两年,中国经济的整体杠杆水平还在上升,不过将集资平台从理财产品移向信用债使得资金成本大幅下降,集资也更规范。信用债市场环境突变,可能令严重依靠借新债还旧债的部分企业的违约风险大幅上升。同时,储蓄增长明显放缓,银行争夺存款之战一触即发,货币环境正常化正在由货币市场的“假加息”,传导向实体经济的真加息。


据笔者观察,近期中国经济正在面临一场突如其来的流动性短缺,主要涉及银行的表外业务收缩,其烈度可能比数据所表现出来的更高,债市股市的表现折射出信用环境的改变。为了舒缓压力,央行重启了公开市场操作,不过相信货币环境正常化还将继续,金融强势监管还将继续。


货币环境正常化、防范金融风险、加强监管力度、肃清金融腐败,长远看都是好事,乃是防范系统性风险所必需。不过各部门纷纷推出的措施,却在制造一个叠加共振效应,有可能导致信用环境的矫枉过正。防范风险反而成为制造新风险的源头,就事与愿违了。这是需要警惕的。



文章一:商业银行缩表比央行扩表更值得关注:4月央行报表简评——中泰证券债券专题研究报告2017-05-16

来源:2017-05-17 齐晟-中泰固收 齐晟太子看债


摘要


4月份央行资产负债表显示,央行总资产从33.7万亿上升至34.1万亿,结束了连续两个月的下降趋势,重回扩表。


我们根据央行资产负债表计算出的4月份超储率在1.26%左右,与3月份的1.30%相比基本平稳,略有小幅下降。5月份在央行不加码投放的假设下,超储率或继续小幅回落至1.2%左右。这也可能是近期央行投放频频超市场预期的背后原因。


4月份M2环比下降是否仅仅是因为其他项的季节性变动呢?从2017年2月开始,连续3个月股权及其他投资的环比增加额不足1500亿元,而在16年全年的大部分时间中,该项的环比增加额一直超过5000亿元。因此,随着16年底金融去杠杆进程拉开帷幕,银行体系前期利用股权及其他投资(多为同业业务)大肆信用扩张的进程可能已经告一段落。


4月份的其他存款性公司资产负债表在两点上出现了变化:首先,在央行重回扩表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反而走向缩表,与央行背道而驰,反映了银行信用扩张的放缓;其次,银行体系总资产增速向社融增速收敛,说明在监管趋严下,资金“脱实向虚”现象或有所收敛。


风险提示:监管超预期变动,加速银行信用收缩


央行资产负债表:如期“扩表”,但超储率仍在下降


在央行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央行曾经写到虽然2-3月央行资产负债表持续收缩,但4月将再度扩张。我们从4月份央行资产负债表确实看到,央行总资产从33.7万亿上升至34.1万亿,结束了连续两个月的下降趋势,重回“扩表”。


但与此同时,我们根据央行资产负债表计算出的4月份超储率在1.26%左右,与3月份的1.30%相比基本平稳,略有小幅下降。因此,从超储的角度来看,央行资产负债表的扩张并未带来流动性的宽松。


按照△超额准备金=△外汇占款+△央行操作-△财政存款-△现金-△法定准备金的分解,本月外汇占款与上月变化不大,继续420亿元的下降;财政存款和现金分别上升和下降了4738亿元和813亿元,与历史4月缴税的季节规律类似;央行操作上升了2920亿元,与4月逆回购+MLF总投放量基本一致;法定存款准备金因为存款的大幅下降,下降了1461亿元左右。除此之外,不计入储备货币的金融性公司存款连续两个月出现了500亿以上的上升,对流动性也产生了收缩效应。在上述因素作用下,4月超储率基本平稳,小幅下降至1.26%。


展望5月,外汇占款恐继续小幅流出,5月依然是传统缴税月份财政存款仍将增加,我们判断在央行不加码投放的假设下,超储率或继续小幅回落至1.2%左右。这也可能是近期央行投放频频超市场预期的背后原因。




金融机构信贷收支表:M2环比下降仅仅是季节性因素吗?股权及其他投资放缓更是关键


利用金融机构信贷收支表,我们也可以把M2进行粗略的分解,即△M2=△贷款+△债券投资+△股权及其他投资+△外汇占款-△财政存款-△其他


从下图中可以看出,4月M2环比下降3278亿元的核心因素是其他项出现了14174的增加。其他项的含义较为丰富,它是其他资金来源和其他

资金运用的轧差科目,包括中长期借款、应付及暂收款、应收及预付款、同业往来、各项准备、所有者权益、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等。而该项的季节性表现得非常明显,每年4月和7月,该项都容易出现比较明显的增加,使得M2出现环比回落。


但4月份M2环比下降是否仅仅是因为其他项的季节性变动呢?我们发现,尽管4月份贷款和债券投资的环比增加依然保持高位,但从2017年2月开始,连续3个月股权及其他投资的环比增加额不足1500亿元,而在16年全年的大部分时间中,该项的环比增加额一直超过5000亿元。因此,随着16年底金融去杠杆进程拉开帷幕,银行体系前期利用股权及其他投资(多为同业业务)大肆信用扩张的进程可能已经告一段落,近期监管的加强,很可能使得未来银行信用扩张速度进一步放缓。




其他存款性公司资产负债表:缩表初现,与央行扩表背道而驰


我们在报告《去杠杆一定要伴随暴风骤雨吗?由17年债基一季报谈起——中泰证券债券专题研究报告2017-05-02》中曾经指出,目前去杠杆的核心应该对应的是银行过快无序信用扩张,我们从两个例子可以看出:第一,从2015年开始,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一直扩张,即使在央行资产负债表收缩的时期,其他存款性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也从未下降;第二,同样从15年开始,银行体系总资产同比增速开始超过社融存量同比增速,银行同业业务和委外业务的发展功不可没。


但从4月份的其他存款性公司资产负债表在这两点上都出现了变化:首先,在央行重回扩表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反而走向缩表,与央行背道而驰,反映了银行信用扩张的放缓;其次,银行体系总资产增速向社融增速收敛,说明在监管趋严下,资金“脱实向虚”现象或有所收敛。


因此,尽管央行资产负债表如约重回扩张,但我们认为其他存款性公司资产负债表所代表的商业银行体系缩表,比央行扩表更加值得关注,其背后可能有两方面原因,主动原因在于监管趋严,银行部分业务(如非标业务等)停滞;被动原因可能在于实体经济融资需求趋弱,这与4月份宏观数据的回落是一致的。



 

更多金融市场分析,欢迎点击“阅读原文”,加入我的小密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