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货币水龙头是怎么拧紧的(两位央行官员再谈MPA)

2017-06-04 金羊毛工作坊
↗ 点击上方“金羊毛工作坊”关注我们


导读:今天摘录两位央行重量级官员(周学东、金鹏辉)关于MPA的最新论述,这两位一位执掌人民银行营管部,一位是济南分行行长。两位带来的是MPA实操中最一线的经验和数据。


货币“水龙头”往大了开容易,往紧了拧不容易。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调节好货币阀门”,明确了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总量调控的重要性。以北京为例,2016年第一季度,北京地区85家MPA被评估机构信贷增速一度高达20.2%,而同期北京地区经济增速为6.9%,CPI只有1.4%,全国M2增长预期值为13%,显然20.2%的信贷增速已经超出了合理的增长范围,是偏快的。通过MPA管理和相应的窗口指导,将这一增速降至2017年第一季度的11.5%是比较合适的。


以北京为例,从今年第一季度起,我们将房地产信贷调控引入MPA后,对北京地区个人购房贷款实施严格调控,取得了显著成效。2016年,北京地区银行全部新增贷款中,房地产新增贷款占比接近50%,其中个人购房贷款新增占比达到47%。从2017年第一季度个人购房新增贷款占比下降至36.1%看,引入MPA理念调控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最新的数据显示,2017年1~4月,北京地区个人购房贷款新增占比进一步降至29%。预计全年北京地区个人购房贷款新增额将比上年减少1000亿元。显然,这为北京房地产调控创造了审慎合理的货币环境。


2017年第一季度末,山东省地方法人机构广义信贷余额同比增长13.4%,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平均资本充足率12.9%,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防范风险能力进一步提高。


文章:宏观审慎评估体系实施的认识

来源:中国金融杂志

作者:央行营管部主任 周学东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金融稳定理事会(FSB)等国际组织在分析本次危机成因的同时,于2009年重提“宏观审慎”Macroprudential这一概念。开启于2009年4月的G20高峰会经过充分讨论,也就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范达成共识。随后,构建宏观审慎政策框架问题被提上G20各国的日程。2011年,人民银行从“宏观审慎管理”的角度,正式实施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合意贷款管理)机制。从2016年起,这一机制又被完善升级为“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acroprudential Assessment,MPA)。


宏观审慎评估体系自2016年初试行,已历一年多时间,并取得了很大进展。笔者结合MPA在北京地区的实践谈几点思考。


MPA实施的背景


2008年以来,各主要经济体为应对危机冲击,在财政政策短期难以奏效的情况下,先后被迫采取一系列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美联储、欧央行、日本央行等莫不如此。从八年来的国际经济金融运行情况看,这场危机的深度和广度史无前例,甚至至今仍有学者认为这场危机“仍在持续”。因此,实事求是地讲,尽管代价不小,但应当说各主要国家所采取的措施无疑是成功的。在危机应对初期,中国政府也采取了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扩大基础设施投资,至少避免了宏观经济整体上出现“自由落体式”下滑。


但是,危机之后,国际货币基金、美联储等主要机构很快就认识到量化宽松政策退出的重要性。但退出并不容易,美联储最为典型。2015年12月17日,美联储宣布加息0.25个百分点,这一次加息距离上一次2006年6月的加息已有10年。2016年12月15日和今年3月16日的加息,分别是危机以来美联储的第二次加息和第三次加息。而本轮金融危机后再次加息前,美联储及全球金融界仅仅是围绕美国加息问题展开讨论就用了至少三年时间。由此可见,实施“量化宽松”易,而“择机退出”难。


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从2011年开始,人民银行就从控制货币投放和M2过快增长的角度,通过实施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和合意贷款管理机制,对商业银行信贷投放进行宏观调控,其核心意图正是要管住总量,相机退出中国版的“量化宽松”。2015年以来,我国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金融机构资产快速扩张,而资产质量显著下降,不良资产“双升”加剧,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成为一个紧迫的、重大的课题。与此同时,金融机构资产类型可谓花样翻新,表外业务和“影子银行”问题突出,仅依靠盯住狭义贷款进行管理越来越难以奏效。MPA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发展演变而来的。


北京地区MPA的实践及其效果


北京地区不仅金融机构数量多、规模大,而且类型也多。自2016年第一季度起,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以下简称人行营管部)以北京地区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为对象,已连续进行了5个季度的MPA评估。人行营管部在征求金融机构意见基础上,研究拟定了《北京地区宏观审慎评估体系操作指引》,成立了北京地区MPA评估委员会。委员会由人行营管部和地方法人商业银行、财务公司等机构组成。目前在北京地区持牌从事存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中,除总行直接调控的全国性商业银行外,其他持牌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共计115家,2016年被列入人民银行营管部MPA评估对象的共85家,分为商业银行、财务公司、汽车金融公司和金融租赁公司三类,包括商业银行20家,其中农商行1家、外资法人银行9家、村镇银行10家;财务公司56家;汽车金融公司7家、金融租赁公司2家。2016年4月,北京地区第一个季度MPA评估测试完成。之后,每个季度完成一次MPA评估。至今已完成5个季度MPA评估。


从评估情况看,影响评估结果的主要因素是资本与杠杆、定价行为两个方面。以2016年第四季度为例,在85家被评估机构中,有20家机构被评为C档,其中,有15家机构资本充足率未达到60分,有6家机构定价行为未达到60分。



从北京地区MPA评估情况看,2016年以来,MPA作为总量调控政策的传导机制,“调节好货币阀门”的效果非常显著。


一是信贷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了遏制。从2016年以来的5个季度数据看,北京地区85家被评估机构人民币信贷增速逐季回落,从2016年第一季度20.2%超高增速回落到2017年第一季度的11.5%,共计回落8.7个百分点(见图1、表1)。显然,20.2%的增速与北京市2016年GDP增长6.7%、CPI1.4%和全国M2实际增长11.3%(预期增长13%)相比,是显著偏高的,也是非审慎的。2017年第一季度贷款增速回落到11.5%,与北京市同期GDP实际6.9%的增长相比,基本上是相匹配的,也是审慎的。总量调控政策落实到位,货币政策渐趋稳健中性。信贷总量的回落,对稳定人民币汇率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事实上,2016年第四季度以来,人民币贬值预期持续减弱,从一个侧面印证了这一点。在总量控制上,MPA评估体系对金融机构的自律和约束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是将宏观审慎管理理念引入房地产信贷调控中,引导北京地区房地产信贷增长回归合理水平。针对2016年下半年特别是第四季度北京房地产市场持续高涨的态势,从2017年1月开始,人行营管部在MPA评估中进一步突出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按照宏观审慎要求,加入个人购房贷款增长这一因子,对北京地区全部银行严控个人购房贷款新增额占全部新增贷款的比重,并将全年调控目标确定为25%左右的合理水平。从实施情况看,2017年第一季度新增个人购房贷款占全部新增贷款的比重从2016年第四季度67.4%大幅回落到2017年第一季度的36.1%,回落约31个百分点。特别是作为北京地区房贷主力的几家银行更为明显:工商银行北京分行降至24%,建设银行北京分行降至29%,中国银行北京分行降至15%,农业银行北京分行降至35%,招商银行北京分行降至23%。


随着“3-17”新政及后续调控措施的实施,预计今年第二季度这一比重还会继续回落,全年控制在25%左右的目标完全可以实现。这也为抑制投机炒房、控制房价过快上涨创造了稳健中性的货币环境。


三是MPA对推动金融机构切实提高稳健性具有积极效果。以北京地区为例,通过MPA试评估,大多数法人金融机构开始了解和接受“宏观审慎”这一理念,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风险、计财等部门统一协调,资产负债管理水平和稳健性明显提升。部分金融机构根据MPA评估结果,加大了资本补充工具的使用;部分金融机构主动改进资本分配机制;部分财务公司则直接提高资本留存,降低分红比例。


通过一年多的MPA试评估,北京地区能够进行自我精准测算宏观审慎资本充足率的法人金融机构已经超过两成;此外,多家具有区域系统重要性的法人金融机构,能够提前对自身开展MPA试评估,并根据试评估结果提前制定经营策略等。


几点认识


通过北京地区一年多的MPA实践,笔者深深体会到,在体制转轨和利率市场化过渡期,通过MPA评估构建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对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稳定至关重要,这项工作既重要也紧迫,而且很复杂。


总量审慎是宏观审慎的前提,构建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必须首先关注总量、管住总量


总量问题是宏观审慎管理中最重要的问题,总量不审慎必然蕴含着系统性的金融风险或危机。现实中,大多数年份,地方投资冲动和信贷高增长的冲动始终存在,信贷偏热始终是货币当局最头疼的问题,特别是在经济下行的背景下,压力更大。货币“水龙头”往大了开容易,往紧了拧不容易。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调节好货币阀门”,明确了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总量调控的重要性。以北京为例,2016年第一季度,北京地区85家MPA被评估机构信贷增速一度高达20.2%,而同期北京地区经济增速为6.9%,CPI只有1.4%,全国M2增长预期值为13%,显然20.2%的信贷增速已经超出了合理的增长范围,是偏快的。通过MPA管理和相应的窗口指导,将这一增速降至2017年第一季度的11.5%是比较合适的。2017年第一季度,包括总行评估的全国性商业银行的北京分行在内,全市人民币新增贷款1650亿元,同比增长10.5%,这也与第一季度北京市经济增长6.9%、CPI增长1.6%基本匹配。换句话说,无论是全部机构10.5%的增速,还是85家人行营管部评估的机构11.5%的增速,从宏观上看,都在“GDP+CPI+2个百分点”区间,是审慎的。当然,宏观审慎也不是总量越低越好,而是要真正做到“稳健中性”。


信贷政策导向效果纳入MPA评估范畴,大大增强了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有效性


尽管货币政策调总量、信贷政策调结构,但从北京等一、二线房地产热点城市的情况看,结构问题更为突出。可以说,管不住房地产信贷增长,就管不住货币总量。以北京为例,从今年第一季度起,我们将房地产信贷调控引入MPA后,对北京地区个人购房贷款实施严格调控,取得了显著成效。2016年,北京地区银行全部新增贷款中,房地产新增贷款占比接近50%,其中个人购房贷款新增占比达到47%。从2017年第一季度个人购房新增贷款占比下降至36.1%看,引入MPA理念调控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最新的数据显示,2017年1~4月,北京地区个人购房贷款新增占比进一步降至29%。预计全年北京地区个人购房贷款新增额将比上年减少1000亿元。显然,这为北京房地产调控创造了审慎合理的货币环境。


MPA是宏观审慎管理与微观审慎监管的有机整合


宏观审慎管理与微观审慎监管在总体目标上是一致的。但是,由于个体理性与集体非理性困境的存在,单家机构同时存在资产扩张冲动和顺周期行为,某个风险事件一旦发生了,很可能迅速升级为系统性金融风险。MPA的评估体系将多项微观审慎监管指标纳入其中,使宏观审慎管理与微观审慎监管有机结合。


以北京地区为例,2016年MPA评估中发现,有两家资产规模相近的外资法人银行,其中一家机构比另一家机构广义信贷增速快了20个百分点。MPA评估委员会认为,广义信贷增长高的这家银行因资产扩张过快,资本充足率显著偏低,按其广义信贷资产测算,其资本充足率需要额外提高9个百分点。这一提高后的资本充足率,我们将其定义为宏观审慎资本充足率。这是宏观审慎管理与微观审慎监管相结合的一个典型案例。同样的,2016年北京农商行在MPA评估后,增加发行二级资本,就是应对广义信贷快速增长的一个审慎行为,符合宏观审慎政策要求。


MPA很好地适应了货币政策框架转型期、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客观要求,合理平衡了数量型工具和价格型工具的搭配


MPA平衡了数量型工具与价格型工具的合理搭配。宏观审慎评估体系中两个核心指标分别是考核广义信贷增长的数量型指标和考核定价行为的价格型指标,这两个指标对于金融机构的监管要求具有决定性作用,即在数量上用资本约束金融机构信贷投放的冲动,在价格上用市场行为衡量金融机构非理性的负债行为。


从北京地区的实践看,MPA总体上在贯彻稳健中性货币政策中的确发挥了重要作用。下一步,通过加快丰富宏观审慎评估体系内涵,增设一些适用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评估指标,进一步体现评估对象、评估方法的差异性,增强MPA在信贷结构上的引导功能,使得MPA评估体系更加精准,效果更佳。




文章:宏观审慎管理的山东实践

来源:中国金融杂志

作者: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行长 金鹏辉


为进一步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使之更全面、更有效地发挥逆周期调节与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作用,人民银行于2016年将差别存款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升级为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从资本和杠杆、资产负债、流动性、定价行为、资产质量、跨境业务风险、信贷政策执行情况七个方面引导银行机构加强自我约束和自律管理。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在深入把握宏观审慎管理原则的基础上,结合山东的实际,着力健全宏观审慎评估实施体系,强化政策执行、协调与优化,初步形成了宏观审慎管理的山东实践。


突出公开透明,强化宏观审慎管理市场化导向


宏观审慎政策的实施依赖于个体金融机构对自身经营行为的调整,政策效果取决于政策框架是否符合市场原则和政策内容是否公开透明、便于执行。人民银行将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升级为宏观审慎评估体系,其核心导向正是更加注重调控市场化,更加突出政策公开透明和预期引导,使金融机构可根据七个方面评估指标自行测算评级情况,并了解宏观政策取向。


相比全国性金融机构,山东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发展相对滞后,法人治理、内控管理等有待进一步健全,部分机构经营发展存在不同程度的跟风特征,容易出现“羊群效应”“后知后觉”等问题,更加需要发挥预期引导作用。在这一政策导向下,人民银行济南分行不断细化完善宏观审慎管理实施机制,坚持贯彻宏观审慎评估统一要求与适度考虑地方特殊性相统一,突出市场导向与公开透明原则,努力促进宏观审慎政策在全省落地生根。一是细化完善制度办法等评估基础设施。结合山东实际制定了宏观审慎评估操作规程,对结构性参数、信贷政策执行等参数和评估内容进行细化,将金融机构IT事故、区域金融风险案件等内容纳入评估体系,对支农支小、金融扶贫力度大的机构直接下调结构性参数,引导法人机构强化支农支小市场定位。二是提高金融机构参与度。成立山东省宏观审慎评估委员会,将青岛银行、齐鲁银行等相关银行代表和山东省农联社等省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代表吸收进宏观审慎评估委员会,支持其全程参与评估,发挥好代表性机构的龙头作用。同时,按季召开评估例会,对评估结果进行审定,增强评估结果公信力和透明度。三是加强政策宣传引导。通过召开窗口指导会议、举办培训班等方式,对实施宏观审慎管理的背景和评估标准等进行详细解读。成立宏观审慎政策辅导小组,对地方法人机构逐家宣讲,重点宣讲宏观审慎政策导向,提高地方法人机构对政策的认知度。


突出核心约束,引导实现稳健经营目标


强化逆周期资本缓冲是各国宏观审慎政策的核心理念之一。巴塞尔协议Ⅲ资本框架明确,各国可根据“信用(贷款)/GDP”超出其趋势值的程度等,要求银行增加0%~2.5%的逆周期资本缓冲,系统重要性银行还应在此基础上具备更强的吸收损失能力。我国宏观审慎评估更加突出资本的核心约束作用,将逆周期资本缓冲与宏观经济增长、金融机构广义信贷增速挂钩,金融机构广义信贷增速超出目标GDP和CPI幅度越高,就越需要适当控制广义信贷增速,否则逆周期资本要求就需要更高。与全国相比,山东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资本充足水平和广义信贷增长呈现“高低错位”,一方面广义信贷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另一方面资本充足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2016年以来,山东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加大资产多元化力度,资本不足问题更为突出。如果金融机构不顾自身的资本实力,只顾快速扩张,可能会“如临深渊”而不知。对这一问题,山东在实践中探索形成了强化管理与帮扶支持并重的模式。在强化管理方面,合理设定资本充足率容忍度,严格落实“资本和杠杆”“一票否决”权,在2016年全省宏观审慎评估为C类机构中,绝大多数是由于资本充足率低于宏观审慎水平、资本和杠杆不达标而被“一票否决”。在帮扶支持方面,引导与支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利用二级资本债、增资扩股等渠道补充资本金,增强风险防控能力。


随着商业性金融机构存款利率上限放开,能否合理定价成为决定金融机构稳健经营的重要因素。我国宏观审慎评估将金融机构定价行为作为重要指标,实行“一票否决”,这对约束金融机构非理性定价行为、促进提高风险管理水平、维护良好市场竞争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但对金融机构定价行为的约束应坚持依法合规、柔性指导。为此,山东近年来持续探索推动建立省级和市级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强化同业自律与协调,同时,注重结合市场定价自律机制相关评估,对非理性定价行为进行甄别,对不合理定价实行“一票否决”。


突出动态监测与预警引导,促进金融机构自我约束


在宏观审慎管理过程中,金融机构既是被动管理的对象,也是主动管理、自我约束的主体。差别存款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升级为宏观审慎评估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由事前管理转为事中事后的监测、预警和引导,旨在提高金融机构自我约束和自律管理能力。适应该转变,山东探索形成了监测、预警和引导“三位一体”宏观审慎管理体系,实行“实时调度、按月预警、按季通报”,引导金融机构在宏观审慎评估中找准差距和问题,有针对性地加强自我约束和管理,最终提高稳健经营水平。动态监测突出针对性,研发上线货币信贷监测分析系统,实时采集地方法人机构广义信贷等数据,督促金融机构及时将相关数据录入测算,自主掌握经营发展偏离宏观审慎要求的环节。预警引导突出及时性,发现不符合宏观审慎要求的,第一时间向金融机构下发预警通知,督促其及时纠偏。对问题突出的金融机构,采取“一对一”约谈等方式,督促其切实增强自我约束意识。2017年以来,为督促金融机构建立宏观审慎评估内部分工落实和考核机制,弥补非现场评估的不足,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开展了宏观审慎现场评估,引导金融机构与宏观审慎要求相向而行而不是背道而驰。目前,全省法人机构已初步建立起“主动开展事中监测→自主开展预评估→自我发现与改进不审慎情况”的良性循环机制,主动将宏观审慎评估要求融入内部资产负债管理体系,内化到“业务规划→业务执行→指标监测→业务调整”的全流程管理每个阶段,为稳健审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突出政策协调配合,增强双支柱金融调控政策有效性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主要经济体汲取危机教训,在改进金融调控政策框架方面加强政策研究和实践创新,部分国家探索建立了“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金融调控政策框架,但很多问题依然处于探索阶段,有待在理论和政策实践上取得更大突破。货币政策主要目标是维护价格稳定、防范通货膨胀风险;宏观审慎政策主要目标是维护金融稳定,平滑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波动和跨市场风险传染。在实际工作中,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在目标、工具和监管方式上方面既存在差别又有重叠之处,两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之间协调配合至关重要。从我国情况看,宏观审慎评估要求以金融机构资本水平和经济增长合理需要约束广义信贷增长,这既能实现宏观审慎管理的逆周期资本缓冲要求,也起到了引导货币信贷合理适度增长的作用,与稳健货币政策具有内在逻辑一致性。特别是在当前数量型调控和价格型调控并存的货币政策框架下,宏观审慎评估已成为落实数量型调控的一个重要抓手,成为我国双支柱的金融调控政策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加需要加强两个支柱间的协调配合,提高金融调控政策效果。


人民银行济南分行注重加强宏观审慎评估与传统货币政策信贷政策的协调配合,寻求有效结合点。一方面,强化政策目标间协调配合,将狭义信贷合理适度增长的目标与宏观审慎评估目标相结合,在宏观审慎评估框架内做好结构性参数和资本充足率容忍度的统筹安排,引导狭义信贷和广义信贷同时保持合理适度增长,避免非理性冲高;另一方面,强化政策工具间协调配合。在央行资金使用上,将上年四个季度宏观审慎评估结果作为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授信额度的重要测算标准;对评估不合格的机构,上调常备借贷便利利率;对因广义信贷“贪多求快”导致自身流动性出现压力的机构,严格审查其申请使用央行资金的动机,适度把握常备借贷便利等流动性补充节奏,引导形成合理预期。在金融市场业务上,对评估不合格的机构在债券发行等方面也有要求。


突出政策框架动态优化,增强宏观审慎管理的针对性


任何一项政策从推出到成熟都要经历一个在实践检验中不断完善的过程,尤其要根据形势的变化和出现的问题及时改进框架、丰富内容。宏观审慎评估体系实施一年多来,我国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不断发展完善。2016年第一季度,针对金融机构资产运用更加多元化的趋势,初步建立宏观审慎评估框架,对金融机构行为进行多维度的引导。第二季度,继续拓展宏观审慎评估框架,实施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对金融机构和企业不再实行外债事前审批,而是由金融机构和企业在与其资本或净资产挂钩的跨境融资上限内,自主开展跨境融资。第三季度,结合外汇形势变化,将“跨境融资风险”指标拓展为“跨境业务风险”指标,包括跨境融资风险、外汇管理考核、外汇自律行为三项内容,引导跨境资金双向平衡流动。同时,结合表外理财快速发展且一定程度上并未实现风险隔离等问题,对表外理财能不能纳入评估进行初步测算。第四季度,正式提出从2017年第一季度开始把表外理财纳入MPA的广义信贷范围内,引导表外理财业务适度规范发展,同时强化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


人民银行济南分行结合山东的实际,动态完善宏观审慎政策体系。如在实施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过程中,第一时间建立了山东省地方法人机构全口径跨境融资监测制度,按月监测法人机构的跨境融资上限、余额及比重和期限结构;同时,通过政策通报会、业务培训等方式,加大对全口径跨境融资业务的宣讲力度,引导法人机构多利用境外稳定资金。建立了山东省外汇市场自律机制,成员机构签署《山东省银行外汇业务和跨境人民币业务展业自律公约》,进一步规范外汇和跨境人民币业务,将法人机构外汇自律情况评分纳入宏观审慎评估。同时,将房地产宏观审慎管理纳入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依托省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对济南、青岛等重点城市房地产信贷市场实施调控。


总体来看,宏观审慎评估实施以来,这一调控框架已在信贷行为逆周期调节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得到金融机构和市场各方面普遍认可,货币信贷基本保持平稳增长态势,银行业金融机构总体上经营稳健,以资本约束为核心的稳健经营理念更加深入人心,自我约束和自律管理的能力及意识有所提高,市场利率定价等秩序得到了有效维护。2017年第一季度末,山东省地方法人机构广义信贷余额同比增长13.4%,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平均资本充足率12.9%,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防范风险能力进一步提高。


我国在系统性地实施宏观审慎管理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取得了一些经验,但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构建仍处于研究探索和不断完善过程之中,很多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包括如何评估宏观审慎政策的有效性,如何完善宏观审慎评估指标体系、丰富央行宏观审慎管理的工具箱、进一步提升宏观审慎管理的有效性,如何加强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等等。下一步,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将密切跟踪国内外宏观审慎管理理论前沿和政策实践,及时总结宏观审慎评估中的实践经验,为不断完善我国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维护金融稳定提供有效支撑。


  更多金融市场分析,欢迎点击“阅读原文”,加入我的小密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