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读耐翁赏盆景自有愉悦在心头

2015-08-27 边宁 an爱花人 中国盆景

南京盆友@an是爱花人 推荐黑松盆景佳作如下:


读耐翁作品《芥子纳须弥》

文|辽宁 边宁


早闻耐翁老人的事迹,也拜读过他的多篇文章、著作和作品,爱意颇深,感触良多。


我见到他,是在《大众花卉》1987年第一期刊登的耐翁老人的工作照。对他孜孜以求、面目慈祥的感受至今印象清晰难忘。在他的盆景艺术创作中,立意是多层次的,展现是全方位的。他有歌颂赞祖国的《莺歌燕舞》、《阅尽人间春色》,也有蓬勃向上、激发进取的《拂云擎日》等佳作。但就《芥子纳须弥》这一作品,却折射出耐翁盆景艺术表现的又一面————清幽淡雅的风格流露。


大自然是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盆景艺术是取之自然又高于自然。它通过作者的艺术加工展现给观众的产物。对创作者或鉴赏者来说,对事物的反应也因各人的文化修养,社会道德观念、传统、信仰、素质等方面的差异而有所不同,所创作的取向和鉴赏方位(角度)也不同。对他人的作品而言,鉴赏者并不一定完全了解创作者的“心境”与意图。所以,我对耐翁《芥子纳须弥》的作品赏析并不一定到位,不过是我一人之感慨。还望同行好友教正。


每读耐翁佳作《芥子纳须弥》一景,总有一种禅意浓重、空灵神秀之感怀,在20厘米的盆面空间里,一树一石之间,看到的不仅仅是亭石相依的那种孤峰远眺,风景依旧;春复夏至,秋去冬来;野游的人儿在观赏中,自有佳辞妙句在心头。


前植的榕树,经过多年缩养,造型简洁明快,干身遒劲自然;树势曲折向上,犹如天宇呼唤、大气非凡。通过艺术处理,使榕树叶片小如豆状,从而解决了榕树叶大影响枝干比例的不协调,提高了盆景(特别是小型榕树桩景)的艺术感染力和“缩龙成寸”的大树效果。

在《芥子纳须弥》的创作中,耐翁老人很好的把握了古与雅、朴与媚、收与放的表现力度,在制作的技法上恰到好处。首先,他选择(或制作)一株主干弯曲,树势急转向上,冠枝上举,叶片疏朗,在平衡中显露它挺拔的气势,完美的突出了古穆、洒脱、朴素正直的艺术特色。榕桩在这一盆景中,它是视觉上的主点,也是景中的主体。在盆面的处理上,耐翁老人采用一前一后(树在前,石在后)对角摆布,以石置亭,放上人物,既丰富了画面也增强了透视效果的意境,为烘托气氛,起到了必不可少的作用。整体构图严谨,干净利索,在给人以宛灵清幽感觉的同时,这里也包涵有耐翁老人的向往与追求。其间,我们也应感受到景中人物的内心独白。

在《芥子纳须弥》的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出耐翁老人的人生哲理和处世态度。这些特点在其他的作品中也有所反映。他有丰富的内涵。在他的文章、盆景作品中,处处也可读到他对中国古代美学和现代美学的探究,因而铸就他的作品立意清新独道,超凡脱俗。


在《芥子纳须弥》的作品中,我们似乎可读到一点禅意,它是诗的写照,是心底的画境,还是对自然的描述。当然,这是他杰出的创作。画面的构图并不奇险,但在不常中营造了一种氛围。在静观中,你似乎聆听到春的脚步。一场淅沥的春雨过后,生命的新芽在萌动,感悟的情丝在羽化,思绪的翅膀在翱翔。细观《芥子纳须弥》,会给你一个安静闲恬的心态,让你的心灵融于在自然的美妙境界。读耐翁作品,总有妙不可言之处,恰是他这种艺术表现,深化了盆景的艺术内涵,突出了他的创作个性和他作品特有的感染力。含意于人,照映出其中的性灵和情趣。


拜读过耐翁的文章及盆景艺术,无不感到他对艺术执着的追求的诸多艺术领域独到的见解和造诣。他是对盆景艺术痴情的老人。他不断总结经验,著书立说,为我们青年盆景爱好者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我们怀念耐翁老人,一个艺术家的老人。

独秀闽南风,

来自傅耐翁。

芥子纳须弥,

岁月注真情。

大雅多禅意,

龄高志不同。

技艺融南北,

世纪涌群雄。

(本文选自2005年10月出版《耐翁盆景艺术研究》P18)

福建厦门盆友@逸园香柏 自荐盆景新作如下:

江苏连云港@百茂园周斌 自荐盆景新作如下:


精彩回放:

盆景中的诗文故事

厦门盆景“形、神、意、趣”兼备

盆景艺术经验谈:千锤百炼方成精品


中国盆景欢迎您!

随时欣的盆景展览馆

联系我们加小编微信号:zgpj999,或QQ:2871022604

中国盆景艺术交流群:463174091

弘扬盆景文化,交流盆景技艺!

欣赏盆景艺术,分享快乐生活!

中国盆景客户端下载地址:http://cutt.com/app/down/100408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中国盆景微社区自由轻松交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