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位八旬老人的“盆景人生”

2016-07-16 吴学清@贾宇翔 中国盆景

河南平顶山盆友@贾宇翔 推荐盆景如下:


一位八旬老人的“盆景人生” 

痴迷盆景几十年,打算将200多盆培植成型的珍贵盆景捐献给国家

文|平顶山日报记者 吴学清

 

小园装天下,四时集一春。


走进周脉常的“花圃”,一盆盆盆景如一幅幅立体的画,又如无声的诗,展示着周脉常的匠心独运,让人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中,心情瞬间放松下来,生活情趣陡增。


痴迷盆景艺术的周脉常,自对盆景产生浓厚兴趣后几乎穷尽精力,遍寻好素材、悉心育盆景,风格独树一帜,被列为园林专业盆景学中州流派的代表人物,其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事也被写入中国花木行业大事记。2015年已84岁高龄的他,一点儿也不服老,仍醉心于盆景培植的事业中。


2015年10月19日,老人悄悄告诉了记者一个潜藏在他心中多年的“小秘密”——他打算将自己退休以来培植成型的200多盆珍贵盆景捐献给国家。



A 恋上盆景


周脉常与盆景结缘,完全缘自一次美丽的邂逅。


周脉常是山东平阴人,1956年从黑龙江省鹤岗矿务局调至平顶山,先后在五矿、矿区工人文化宫等单位工作。1958年,周脉常到成都出差,看到了一盆名叫“金弹子”的盆景,盆景盘根错节、枝展叶舒、亭亭如盖、凌空欲飞……令人浮想联翩,一下子就把他给迷住了。自此,一颗培植盆景的种子,种在了周脉常的心田。


“不怕没技术,就怕不钻研。”周脉常由起初一个门外汉,渐渐对盆景知其然,再到知其所以然,最后成了行家。没事他就在平顶山、马棚山等附近的山上转,寻觅适合做盆景的素材,时间长了市区附近的几座山让他给跑了个遍,看见比较好的素材,就要想方设法给弄回来,买盆、栽植、养护、浇水、施肥、修剪、造型……


1966年到1976年,周脉常经常搭乘矿上去坑木林场拉木头的汽车,到鲁山寻觅素材,一去就是三五天;信阳的鸡公山、陕西的秦岭……豫西北、西南大小山脉的山山沟沟、峁峁岭岭,到处都留下了他的身影,跑的地方多了,到哪儿找啥都知道了。其间,周脉常的工资也大多花在了这上面。


腊梅、黄荆、杜鹃、山榆、迎春、小叶女贞……在十矿马 45 33651 45 15265 0 0 1184 0 0:00:28 0:00:12 0:00:16 3624 45 33651 45 15265 0 0 1083 0 0:00:31 0:00:14 0:00:17 3213 45 33651 45 15265 0 0 1011 0 0:00:33 0:00:15 0:00:18 3214山南坡上,周脉常培植了大量造型各异、姿态万千的树桩盆景。


1983年,时任平顶山市城建局副局长的井连春闻讯,到马棚山上多次拜访周脉常,同他商量,准备在河滨公园建一座盆景园,请他下山,周脉常欣然同意。


河滨公园逢春苑建成,周脉常把自己培植的2000多盆珍贵盆景全部捐献给了公园,这些盆景价值4.8万余元,拉了整整27卡车。


“捐献出去更有利于发挥盆景的价值和作用。”周脉常谈及捐献的动机说。



B 事业逢春


在河滨公园安了家的周脉常,被任命为盆景园主任。工作条件非之前自己单打独斗可比,资金、人、车辆相对有了保障,周脉常培植盆景的热情和激情二度喷发。


“越是人迹罕至的地方,越能找到好东西。”在周脉常的带领下,盆景园的职工到大别山、伏牛山、秦岭等地寻觅到大量的盆景桩材,一车一车运到了盆景园。


“有时找到好的素材,他日夜守着,请民工协助,小的背、大的抬。”周脉常的徒弟菅长根说。


秦岭是我国南方北方的地理分界线,其秦巴山区跨越商洛、安康、汉中等地区,一直延伸至河南省,山高沟深,素有“南北植物荟萃、南北生物物种库”之美誉,尤其是南坡植物种属众多。


秦岭因此也成了周脉常寻觅盆景素材最为钟情的一个地方。


菅长根说,有一次他们上秦岭,在山上转了几天,迷路了,连吃的东西都买不到,后来找到一个粮店才买了点挂面。几个人拉肚子、发高烧,饥一顿饱一顿,靠人背肩扛硬是在没路没车的大山中坚持了两个月,拉回了整整3个车皮的盆景素材。


周脉常和员工用科学的种植技术精心培育了大量形态各异的盆景,使盆景园的盆景很快发展到了4500多盆。逢春苑也成了长江以北面积最大的盆景园。书法家、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周济人在参观过逢春苑后,赞不绝口,连称是一个颇具中原特色的盆景园。


井连春说,自古以来,盆景艺术数江南,周脉常的盆景造型和南方不一样,刚柔并济、力求自然,完全是中原特色,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周脉常将培育的盆景送到全国、全省参加盆景展览,多次被评为一等奖、二等奖。周脉常也因此被列为园林专业盆景学中州流派的代表人物,并被写入教科书。


为使盆景生长出来的枝干更粗壮,往往需要对其修剪后再让其长出来。因而,在盆景界有“三年长一寸”的说法。制作一个好盆景,常常要几年、几十年才能完成。这种状况能否改变?周脉常在逢春苑培植盆景的同时,又开始了对树桩盆景快速成型技术的研究。经过6个冬春的探索,他成功摸索出盆景无性繁殖和促老催古的技术,使盆景艺术走进千家万户成为可能,该课题先后获得平顶山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和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这一技术的指导下,逢春苑的职工到秦岭、鸡公山、伏牛山觅得60多种盆景素材,约两万株,成活率均在95%以上。


在1987年全国第一届花卉博览会上,周脉常送去的20多盆树桩盆景受到全体评委的称赞,他的盆景无性繁殖和促老催古的技术又被授予全国第一届花卉博览会科技进步奖。周脉常等人编写的《家庭树桩盆景快速成型法》也受到欢迎,多次再版。


其间,周脉常先后被评为高级园艺师、平顶山市科技拔尖人才,当选为平顶山市四届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七届人大代表。周脉常和南阳的月季专业户李文鲜作为全国花卉行业从业人员,首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者,还被光荣地记入中国花木行业大事记。


1990年春,应香港盆栽协会邀请,周脉常在香港举办盆景成果展,其盆景艺术受到香港和台湾盆景界同仁的极大关注和高度评价。



C 激情不灭


1995年,周脉常从工作岗位上退了下来,但他心里仍放不下钟爱的盆景,继续跋山涉水,寻觅培育盆景的素材。


“越是冬天,越要往深山里跑。”周脉常笑着解释自己的特立独行,“受点苦,无所谓。有吃的、有工资,怕啥哩?!”


周脉常的大女儿说,父亲在穿着上一点也不讲究,几十年前的衣服掂着哪件穿哪件,“他不在乎穿衣,在乎盆景,退休后啥都没干,光顾盆景了”。


菅长根说,出去一次不容易,师父退休后寻找古树桩通常一走就是一个多月。


2002年冬季,周脉常和菅长根及另外一个徒弟师徒3人合伙凑钱,再上秦岭。此时的周脉常已是年逾七十的人了。他们找了一户山民家住下,一待又是两个月。毕竟岁月不饶人,山陡得没法爬,这一次连菅长根都“怯了”,但周脉常不怕。寻觅到的优秀盆景素材,他们雇请当地山民用架子车运到火车站,自己“骑辆破自行车在后面跟着”。


退休20多年来,周脉常完成了一个自己很是引以为豪的“壮举”——北纬28度和32度之间长达1100多公里的秦岭,他走了个遍。


退休20多年来,周脉常寻得好多盆景素材。针松、葛花、百日红、山榆、小叶女贞、黄荆、石榴、腊梅、迎春……经过精心培植现已成型,密密麻麻布满了园地,郁郁葱葱非常喜人,他自己估值100多万元。


在这些珍贵盆景中,有一盆名为“金弹子”的最为稀罕。这是周脉常自四川成都一别后,魂牵梦萦大半生才找到的。周脉常的体会是,可遇而不可求。


“金弹子”茎干刚劲挺拔,自然虬曲,色泽如铁,4月开淡黄色花,花形似瓶,香气若兰,故又名“瓶兰花”,花后5月挂果,形似弹丸,故称“金弹子”。每年的元旦至春节期间,挂果金弹子在绿叶中由青变黄(红),黄(红)绿相映,煞是好看,至翌春而不落,常会出现“两代三代果实同堂”的奇观,树桩盆景经济价值极高。


经过周脉常几年的悉心培育,这盆金弹子盆景更为壮观,长约1.7米、宽约0.7米、高约1.5米,像一头昂首摆尾的雄狮威猛霸气,再加上价值万余元的硕大紫砂盆,品位意境俱佳,到扬州参加全国盆景艺术展览,高票获得一等奖。一位南方盆景爱者愿出资18万元购买,周脉常没有卖,原因是“这样珍贵的盆景不能离开平顶山”。如今,这盆堪称“镇园之宝”的盆景,被周脉常安放在自己花圃进门处的最显眼位置。周脉常在用自己最好的一面,表达自己对各方前来自己花圃参观者的善意。


周脉常说,为让更多的人观赏,振兴平顶山的盆景事业,这盆盆景他也不留,考虑和其他盆景一并捐献给国家。


周脉常的“盆景人生”,厚实而瑰丽!

(本文选自《平顶山日报》2015年10月20日第3版)


精彩回放:

任志刚,他把信仰镌刻在群山之间!

曾容辉“盆景”路上悟出人生真谛

郑永泰盆景清新秀美百赏不厌

陈文图和他的精美盆景

唐代诗人白居易吟咏盆景艺术

遥见邻家栀子开 少女含笑寻香来

中国盆景欢迎您!

随时欣的盆景展览馆

联系我们加小编微信号:zgpj999,或QQ:2871022604

中国盆景艺术交流群:463174091

投稿邮箱:2871022604@qq.com

弘扬盆景文化,交流盆景技艺!

欣赏盆景艺术,分享快乐生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