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赵庆泉盆景《清秋》赏析

2017-03-18 赵庆泉 张先觉 中国盆景

▲《清秋》赵庆泉制作


《清秋》赏析

图|赵庆泉

文|张先觉


初见《清秋》就让我有倾情赏析的欲望。这件题名为《清秋》的文人树果木盆景,可谓景名辉映了。这是赵庆泉大师于2005年通过植株分蘖,获得的一株极其普通且只有竹筷般粗的老鸦柿素材,经过作者10多年的精心培育和典型形象思维的走心运势,植株现高85厘米了。10多年的耕耘和期待,现终成正果。


《清秋》告诉了我很多很多,这里用我的视角感受,与大家分享这件具有教科书级的盆景佳作。误读之处,请与指教。
       

大家知道,盆景艺术是没有入道门槛的,那些借盆景谋生糊口的、陶冶性情的、装点庭院的、潜心笃志的都在这个“圈”里想挨风缉缝而实现自己的入“圈”初衷。君不知,入道无门槛,修成槛如峰啊!
       

我们就从《清秋》说起吧!
       

依照前人崇尚自然的审美眼光,《清秋》不仅让我想起了潘仲连大师在《写在扬州盛会前夕》中所阐述的中国盆景的民族本色——“雍容闲雅,清刚中和”(《花木盆景》2013年3期B版),《清秋》展现在我们眼前的这件旖旎韵致而不乏柔中显刚的文人树果木盆景,它给我最原始的审美判度就是“中和适度、协调和谐、至善至美、和合统一,简言之就是“中和”。我觉得《清秋》从中国画的弄墨源头中看到并满足了民族盆景艺术的现代审美需求。


作品构图临风大气、静中蕴动;争让相依、缱绻难舍;枝虚果实、层阶通透;出枝互补、结顶悖正;干不尽直、枝不尽弯;枝伸有序、野在序中;虚不现空、实不显臃;坐果均匀、有聚有散;高枝窈窕配浅盆薄几;果橙盆蓝思色兼轻重;立位分割求基稳摇曳;小中见大显技巧天成。一株如此平常的“盘木朽株”,在作者心目中竟可以“锻造”成四野阒然的艺术佳境,真是此处无声景有声,此处无声心有声,此处无声胜有声,舍我无声谁有声。这是对盆景素材求奇、求大、求全、求稀的最好诠释。《清秋》应该是我们提倡的让盆景走进千家万户的发展方向。

 ▼《清秋》在年复一年蓄枝放养中。

分蘖小枝早期干预定形。

顶枝按构思预留促长。

 ▼《清秋》枝干在逐年进行干预定形。

力求一枝显曲折,两枝论长短,

三枝见聚散……

顶枝日渐过度完善。

 ▼果橙时的《清秋》还让我联想到作者栽培功夫的可圈可点。老鸦柿虽耐贫瘠,但肥稀叶黄果落、肥过叶皱果稀,在盆中较难把握。加之小株立盆迎四季更替,在立锥之地呈花果交季,无养护不暇难葳蕤有加,可见作者心中蕴有多边缘学科知识在《清秋》中厚积薄发的释放。

 ▼秋枝、春芽与老鸦果的特写。

一曲生命艺术的多分部合奏谱图。

 ▼《清秋》虽如诗如画,

但绝不是一件神话了的作品。

生命艺术品规律告诉我们,

虽不论最美,

但一定会更美。

(本文选自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花卉盆景赏石分会官网-中盆会花卉盆景赏石公众号)

四川雅安盆友@张芮恺 自荐川派山水盆景如下:

露中有藏,巧拙互用。


浙江台州盆友@神采飞扬 自荐新作如下: 

花了四个晚上的时间,做的一盆山水盆景。


精彩回放:

盆景艺术凝聚着创作者的情怀

小小盆景 贵在哪里?

经验交流:山松盆景的管理养护

一夜春风来,梨花盆景俏

盆景是艺术和技术的结晶

盆景人感悟:尽量少留遗憾,多些开心!

德国盆景画廊作品欣赏

红珊瑚——富贵祥瑞的有机宝石

中国盆景欢迎您!

随时欣的盆景展览馆

联系我们加小编微信号:zgpj999,或QQ:2871022604

中国盆景艺术交流群:463174091

投稿邮箱:2871022604@qq.com

弘扬盆景文化,交流盆景技艺!

欣赏盆景艺术,分享快乐生活!

中国盆景客户端下载地址:http://cutt.com/app/down/100408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中国盆景微社区自由轻松交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