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姜恩慈:今生只与梅相伴

2017-04-07 鲁敏 中国盆景


【盆景人物与故事】

 今生只与梅相伴的姜恩慈

文|鲁敏


今年92岁的姜恩慈先生是位出手不凡的盆景艺术家。他制作的梅桩盆景, 风格独特特,古朴自然。


1991年2月20日—3月20在杭州植物园举办的第二届全国梅花蜡梅展览及首届西湖梅花节中,他送展的数十件蜡梅古桩盆景, 令众多的赏梅者留连赞叹, 结果, 他有多件作品获奖,,其中“ 奔”获银奖, “龙潜” 、“德” 获铜奖;他本人也获中国梅花蜡梅协会所颁的“个人贡献奖” 。


盆景艺术在中国历史悠久。它以植物、山石、水等为材料,经过艺术处理和加工, 集中在盆内,达到“ 缩能成寸” 、“缩地千里” 、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 素有“立体的画” 、“无声的诗”的美誉。梅花蜡梅为中国传统的名贵花木, 遍及大江南北,自古为人们所喜爱。梅花早已成为经久不衰的画题诗料, 历代文人雅士常以它象征人之品质, 并留下了不少逸闻趣事。宋人林逋享有“梅妻鹤子”之誉, 便是一例。宋代林逋隐居杭州孤山时,植梅养鹤,清高自适。后作为成语和典故,比喻隐逸生活和恬然自适的清高情态。也是中国传统绘画的常见题材之一。梅与盆景二者结合, 经过人工的栽培与养护, 更能造成美化生活情趣之佳品,且便于进入家庭摆放陈设, 因此它历来为人们所喜好。


近人制作梅桩盆景, 佳作倍出;然蜡梅古桩盆景, 逸品并不多见。姜先生的古桩蜡梅盆景,注重古雅自然, 造型雄奇古朴。他汲取各派盆景艺术精华, 力求在作品上既有疏影横斜之意境,又有巍峨古拙的气象;既保留梅的特色, 又使之具备盆景的艺术形象, 以物造画。看了姜先生匠心镯具的盆景作品, 您一定会感到那咫尺方寸之中, 含有不尽的诗情画意;那一件件生机盎然的艺术作品, 在有限的空简中使您产生无限的联想。


姜先生原籍山柬海阳, 现居四川达州。他从事盆景创作, 已有五十多年历史, 先为业余之兴趣, 离休后成为专心致志的事业。他早年从戎,平生游历甚广, 博见多识, 早有为中华民族盆景事业添砖加瓦的愿望。离休之后,他先是整日制作各式各样的盆景, 后攻梅桩盆景, 继而专攻蜡梅盆景, 上个世纪90年代的作品曾逾千件。笔者曾经看过当地电视台播放的专门为他制作的题片, 只见在他自家花圃中的百余件蜡梅古桩盆景, 或盘根错节, 形若游龙;或憋粉垂崖, 神韵瓢逸; 或垂枝横斜, 清瘦奇崛,巍峨挺拔者有之, 亭亭玉立者也有之。可谓变幻无穷, 令人目不暇接。尤可称奇的是, 数件百年梅桩虬曲苍老, 嫁接上多种优质蜡梅花梅花, 经多年精心培青, 花色不凡, 形神俱佳, 堪称稀世珍宝。




姜先生告诉笔者, 蜡梅古桩盆景不难养护, 它不怕干旱, 有“旱不死的蜡梅”之说, 且病虫害也较少。把它置于室内, 寒冬花开时, 繁花浮香,芳姿卓卓,花期可达月余。夏天时,它叶茂繁深,有大树的雄姿,令人望而神驰。


一九八九年春节, 姜恩慈老先生在北京宣武园艺举办的全国首届梅花蜡梅展览暨中国梅花蜡梅协会成立大会上, 献上了十余件作品展出, 其中“冰崖悬梅”、“幽谷腾蛟”分别获得金奖和银奖, 制作技艺也获金奖,提交的论文被评为优秀论文。


当笔者问及今后的打算时,姜恩慈老先生说,他将致力于蜡梅盆景的创作。以余生为弘扬盆景艺术做点贡献,并着力探索批量生产之办法,使盆景进入更多家庭,给人们的生活增添更多的自然美。


▲“梅痴”姜恩慈

▲上世纪90年代初,姜恩慈先生在大巴山区建立了蜡梅开发研究中心,造福当地。魏传统将军为之题写牌名。

▲姜恩慈夫妇恩爱一生,相濡以沫,梅花品格。

▲劲枝独先天下春,只留清香在人间!

姜恩慈,1925年8月生,盆景艺术家。其作品在北京首届梅花、蜡梅展上获金、银奖,在1991年第二届梅花、蜡梅展上获银、铜奖,并获个人贡献奖。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赞谓:“其古桩蜡梅盆景代表着中国的最高水平”。

《姜恩慈蜡梅盆景艺术集》画册已出版,有需要购买画册者,可与姜恩慈老先生在北京工作的儿子联系,手机:13801188918

精彩回放:

姜中卫:中国梅文化简论

纵有千种风情,盆景更与何人说?

梅花蜡梅树姿秀雅花香浓郁

梅花、蜡梅“傲骨幽香”

紫藤盆景欣赏及其制作养护方法

花枝满园鸟乱啼

中国盆景欢迎您!

随时欣的盆景展览馆

联系我们加小编微信号:zgpj999,或QQ:2871022604

中国盆景艺术交流群:463174091

投稿邮箱:2871022604@qq.com

弘扬盆景文化,交流盆景技艺!

欣赏盆景艺术,分享快乐生活!

中国盆景客户端下载地址:http://cutt.com/app/down/100408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中国盆景微社区自由轻松交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