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40岁以前别算命

2016-11-12 醒来死亡体验馆 醒来

我叔叔曾经对我说过——在40岁之前不要去碰任何算命的"神器",那是非常危险的。40岁之后,你爱怎么研究和使用都可以。


我诧异:为什么?


小叔说:"因为"神器"是活的,它靠吸收人的精血生存。40岁之前人的心智不定,研习它就是在用精血供养它。但40岁之后,"神器"能够反过来滋养你。



文/Ting

编辑/Lulu




▼ 

▼ 

▼ 




我父系家族里的长辈都会算命。


奶奶擅长的是子牙神算,二姑用的是易经和紫微斗数,小叔则精通奇门遁甲和堪舆风水,大姑虽然自己不会,但她凭着财大气粗,一直跟各路大师过从甚密。我爸原本并不在乎这些,但架不住我一再怂恿,也把整个晚年都投入在奇门遁甲的研习之中。

所以你可以想象一下,这些人总是一言不合就开算。


比如有一次家里的猫出去野合,好几天没回来,各路人马就纷纷拿出自己的神器开始斗法(顺便说一句,猫的名字叫马翠莲)。但最终还是小叔的奇门遁甲胜出一筹,他预测出的时辰,与马翠莲女士归家相差不超过一小时。


我小叔是个一个彻底的实用主义者。他学习奇门和风水并不是因为对玄学本身有多么喜欢,而是它们最为实用——生意场上没有人不想趋利避害,也没人愿意跟老天的"代言人"过不去。更何况我小叔本身就是极会钻营的实业家,踩准过各种大势小情,自然说什么都有人信。





我自己就验证过几次。有回跟小叔一起吃饭,他随手排了个局,眉头一皱对我说——你最近会遭贼!等我们走出饭店,就发现我的车窗已经被砸了,里面的包消失不见(有朋友说那是我小叔安排的)。还有一回是在我公司,有客户好奇求算,小叔随手指出他正在跟单位里的某女私通。客户面红耳赤,一开始抵赖,但到最后也不得不点头承认。


而除了八卦,在真正的大事面前,这些神器也体现出了无法忽视的威能。在我爷爷过世的前一周,有人从我大姑的命盘里看出端倪,请她提前斋戒应变。可那时候我爷爷神完气足,还出席了一些活动,全无任何征兆。后来从发病到离世仅在半天之间,根本无从施救......我爸临终亦是如此,在预测的那三天里与世长辞,也算得上是相对精准了。


所以我一向都不怎么怀疑算命工具的“有效性”。在我的认知里,命运就是一组代码,我们看似随机的人生起伏,只是因为不懂得编程的原理,才会觉得奇幻莫测。只要找对了工具,就有可能解开那个维度的秘密。只是解码者的水平有高有低,再加上诸多江湖骗子搅局,乱花渐渐迷住了人们的眼睛。


不过以上种种掌故,只是为了表明我对"算命"这件事并无偏见,甚至有超过普通人的体验和认知。所以我接下来的观点,确然代表了一些深思之后的推演——无论你只是闲来爱说星座的迷妹,还是已经深入到系统层面的神棍,只要你对"算命"这件事心有所感,都不妨听听我的一家之言。



▼ 

▼ 

▼ 



你算的是"真命"吗?



不知道你有没有看过《苏菲的世界》,说的是一个小女孩在生活里不断遇到哲学困扰,最终发现自己居然是一本故事书里的人物,只存在于某上校写给自己女儿的小说里。于是在书的结尾,她与另一个角色合谋着要逃出这本书......这个梗算得上是后现代文学中一个非常美妙的灵光乍现,亦是呈现出了"何谓真实存在"的哲学天问。




但对于我而言,那是第一次直观地认知到了"维度"这件事——苏菲活在一个维度里,有她自成一体的世界系统。创造了苏菲这个角色的上校活在更高的维度,从某种意义而言,他就是苏菲的"上帝",只需一个念头就能决定书中万物的生死存灭。而《苏菲的世界》的作者,则是创造了"上帝"的"上上帝"......照这样无限递归下去,我们是否也可以推论出——在每一个上帝背后,都应该有一个(乃至无穷个)"上+1"帝?


如果所有"此在"的世界,都是"上一维度"的创造和投影,那什么才是真实的存在?我们又该如何验证自身的真实性?


——不过在这里我们先不去探讨那么本源的问题,只是辩证一下"神器"存在的意义。


首先,如果我们认同命运可测,那就不可避免地要陷入到一个悖论之中——书中角色的每一个起心动念都瞒不过作者,那么即便你提前算出了某个"劫难"的发生,难道不也是作者的另一种安排吗?


没错,角色再怎么波澜起伏的命运,对作者而言就只是虚构出来的"一念"而已。佛说人生如"颠倒梦想",老子说道法"天地不仁",大致都是这个意思。所以从根本上来说,一旦认同了命运确有定数(可测),就等于认同了宿命论——即便发生"改变",也是作者(上帝)的意图,而不是你的。


只要这个悖论不解开,算命就没有真正的出路。因为所有的预测都成了伪命题,人生就是定格在胶片上的电影。


你算或不算,命运都在那里,不来不去......这让强调"自由意志"的人类怎堪忍受?



▼ 

▼ 

▼ 



遭到强拆"命"和"运"



所以,为了回避宿命的悖论,命理学必然会发展出第二条理论支线——把"命"和"运"拆开。"命"是天定的轨迹,"运"则是个人意志的呈现。有人还搬出海森堡的"不确定性原理",试图用现代科学来论证"命"与"运"的辩证关系。


这套理论的核心论点在于——"命"是结构性的,比如天体的运行轨迹,它们会对个体造成影响(如星盘理论),既然天体轨迹可以预测,它们对人的影响当然也就可测。"运"则不然,它是由人类心念发出的振动波,当振幅超过了一定的强度,就会对大结构造成反作用力甚至是破坏力(比如逆天改命)。


听起来很赞吧?但这其实是"神器"被世俗化后的一种解决方案,落点已经从"何谓宇宙规律"的探索,转为在世俗间趋利避害的工具。而在这种貌似巧妙的偷梁换柱之中,损失的不仅仅是对存在奥义的诘问,更给了无数江湖术士以可乘之机。


是的,没有人不爱捷径,人们只是恨那个捷径不属于自己——如果强调个人意志力能带来这么大的好处,那么人人都想成为这种理论的受益者。这是一个"降维"的过程,当"运"从"命"上面被拆下来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这是一个将被世俗需求所操纵的游戏。


有需求,就会有市场,当"神器"成为可以敛财的工具时,它所服务的对象就发生了偏移——从服务真理,到服务欲望......改命的欲望有多强烈,真相就会有多扭曲。



图为咖啡渍占卜法


▼ 

▼ 

▼ 



40岁为什么是分水岭



有句老话叫"命越算越薄",它真正的解读是这样的:从你一出生起,就会面临无数个选择。而正是在一个又一个选择的累加之下,人的个性才得以逐步成型。甚至可以说,这些选择决定了你是谁,又为什么而活。但如果在每一个抉择关头,都有一个"更正确"的声音告诉你该怎么选,那你就会从"无数"可能中被缩减为两种可能——听它的,或不听它的。


从无数种到两种,这就叫"薄"。


请想象一个荒诞的场景——假如林黛玉在《红楼梦》中不哭不闹,不写诗不作赋,不论遇到什么人生难题都冷笑一声,拿出本《易经》起上一卦再做个决断......恐怕整本《红楼梦》都会被她拖垮吧?


《红楼梦》之所以动人,就在于即便开篇就有每个人命运判词,但活在故事里的人恣意懵懂,都处在无穷尽的自主选择之中,并由着这些选择,累积成了无比生动的人性特质。


在40岁之前,每个人都处在与这个世界的试探和互动之中,这是夯实自身存在感的基本功。如果你总是想走捷径,直接获知来自"上面"的标准答案,那么"神器"算得越准,你要付出的代价就越大——你没有参与自己命运的因果链,当然也就不会获得真正的成长。


你的人生,会像失去了情节的小说一般乏味。


更不要说不准的会造成多少祸乱。


这就是我小叔所说的,把"生而为人"才有的神思精血,都奉献给了"神器"。当然这里的40岁只是个约数,具体情况因人而异——所谓"不惑"之年,并不是真的没有疑问,而是对这个世界的运行方式已经有了相对完整的认知,不会轻易被眼前的利害关系所左右。


但在40岁之后,人的心智结构却会趋于板结,极易陷入到固执己见的偏狭之中。这时候,"神器"就是打开新世界大门的钥匙,借由这个"天梯"的帮助,有可能窥见更深的生命奥义。所以那个"滋养",也可以理解为拓宽人生的维度,超越有形有象的物质世界。


请记得,越是谨慎的人,越是不敢随便解释一切——人们从来只想要讨好的解释,而不要正确的真相。我对"神器"一直持有亲善但审慎的态度,就是因为这其中牵扯到的不仅仅是命理本身,更多的却是欲望和心念的百端陈杂。


若有洞察之力,"神器"即是弱水之舟。若无分辨之能,亦可顿成反噬利刃。




往期回顾




醒来 | 世界上总有那么一个人,你很想让他去死一死……


关于死亡,这里有十四个问题你不妨问问自己



醒来|我见证了这场成人礼







长按二维码,关注醒来


死亡 · 孤独 · 自由 · 意义

醒来 : 谨以此生 向终极命题致敬

官网:xinglai.org

本平台文章均为原创,侵权必究

死亡,不是你的敌人。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