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别老扯诗和远方了,我们来聊聊你最讨厌的政治吧

2017-12-22 Ting 醒来




文/Ting


我年轻的时候很讨厌政治,甚至一切与政治相关的词汇都很反感,比如政府,政客,政权等等。还有它的一系列衍生词汇,如城管,强拆,受贿……都曾在我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厌恶感。

 

在我的价值观中,政治与“虚伪”、“国家机器”、“言论不自由”划上了等号。

 

我渴望诗和远方,也把“环游世界”付诸了实践,还为了“随便买一张票去巴黎”的自由去办过移民。但说实话,年纪越大, 40 33121 40 13280 0 0 5888 0 0:00:05 0:00:02 0:00:03 5886对“诗和远方”的评分就越来越低——我不再笃定地认为那是“更美好”和“更高级”的代名词,反而当下的现实生活令我更为亲近。而对曾令我莫名烦躁的“政治”一词,也开始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和理解。

 

随着这个逐步清晰的过程,困扰我整个青春期的烦躁感慢慢消失了,而再面对什么复杂的公共事件(如近期的性侵疑云),已经不会是单纯的叫嚣或哀叹。是的,所有的事件中都有政治的因素,而政治就是人性在社会生活中最完整的呈现。它包容着最为极端的价值观冲突,而且持续摆荡,永无止息。

 

所谓政治上的成熟,即是能看到盘根错节的各个层面,而且明白自己是谁,对方是谁,各自想要什么,又能做出什么改变。

 

诚然,“政治”是个天大的命题,不是公众号这种文体所能承载。但如果你也对“政治”这个词汇充满了莫名的义愤,那不妨听我用最简单的方式推演一下,看看它是不是真的那么讨厌。

 

一,政治是什么?

 

1,       假如村儿里有甲乙两户人家,他们共用一口井。井水甘甜充盈,两家人相处融洽。

这是政治的基本源头——资源与分配。当资源储备供大于求,一般就会相安无事。

2,       旱季来临了,井水也开始枯竭,刚够两家使用。但眼见着天儿越来越旱,甲乙两家都想要存储一些水以备不时之需。那么水要怎么分配?

资源短缺即会出现“协商”的需求,这是“政”(观念)的开端——怎么分才是对的。

3,       甲家有两个儿子,乙家只有一个女儿,按人头和用量都是甲家多,但乙家却说一定要按户头分。而且乙家还说了,如果你们要硬来,咱女儿日后就不嫁给你家儿子。于是,两户人家坐下来谈判,约定了各自取水量,达成了初步共识。

这叫“契约”,涉及到“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博弈。“契约”是“治”的具体呈现。

4,       然而,随着水量进一步枯竭,甲家大儿子开始不服气,凭什么要让着他们?娶媳妇难道比渴死还重要?二儿子反驳说做人要诚信,不能出尔反尔。事实上,二儿子在与乙家女儿眉来眼去,大儿子也怀有嫉妒之心。

利益有明的,也有暗的,基于明面利益的契约无法解决潜在的利益冲突,因而容易引发“政变”(观念更迭)。

5,       终于出事了。乙家女儿想洗个澡,想偷偷多占了一点水,甲家大儿子发现后借机发难——给你脸不要脸!乙家女儿眼看着事态恶化,求助于甲家老二。老二出来圆场,被老大呵斥为娶了媳妇忘了娘。老二恼羞成怒,嚷嚷着要分家单过……最后,变成了三户人家分水吃。

利益诉求是层层叠加的,影响“政”的因素越多,“治“的手法就越复杂。

9,    ……

 

这个情景还可以不断推演,但大家已经可以看到,这就是一个最朴素的政治粗胚。

 

所谓的政治,就是不同的利益个体或群体,通过各种手段占有资源的角力过程。政是观念,治是手段。有人的地方就有政治,每个人都在不断寻找着“伤害最小化”和“利益最大化”之间的平衡点。

 

暴力虽然是“治”的手段之一,但因为暴力往往要付出高昂的代价,而且很难长久,所以慢慢被更迂回和隐蔽的手段所取代。我们说政客“虚伪”,随时出尔反尔,恰恰是没能理解一个深刻的因果关系——有怎样的社会形态,才会有与之对应的政治态度。在封建社会,“权力+武力”是最管用的政治手段,所以儒家“政见”就以其尊卑秩序而胜出。但到了现代商业社会,大部分的冲突都需要靠经济杠杆来调节,所以才会特别强调“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当然了,“诗和远方”本身没什么不好,但它却很有可能是对“政治无能”的体现——我们想象出一个不用负责的“远方”,在那里只需唱歌跳舞,就能凌驾在规则之上。

 

然而有人的地方就有利益分配,有分配的地方就有冲突,有冲突的地方,就有政治。并没有什么是政治触及不到的“远方”。

 

二,政治并不是远在天边的权力符号,它由我们的日常生活累积而成。

 

你对自己的生活,是有“政”呢,还是有“治”呢?

 

前几天吃饭,老黄很天真地问我:你说,为什么我总是叫不动别人?做什么项目,一开始总是说得好好的,但越来越喊不动,这到底是怎么了?


我苦笑:因为你没给人家好处啊。无利不起早,你也算是做过生意的人,怎么能不懂这个基本道理呢?


老黄:可是项目还没成功,我现在也没钱啊!


我说:关键并不是你有没有钱,而是你有没有打算。


老黄:怎么说?


我:利益不一定是钱,也可能是理想,激情,或者成就感。你想要带着别人一起做事,就得持续而清晰地提供动力,把彼此的需求尽量弄清楚些,也要随时应对变化。


老黄:可他们为什么不跟我明说呢?


我:有些人是自己知道,不好意思说。也有人是自己也不知道,无从说起。更有些人是表面上这么说,私底下是另一套准则……你想要成功,就得比所有人都知道得多,打算得细,执行得到位,否则凭什么是你来主持大局呢?


老黄挠头:这也太难了吧……

 

我没忽悠老黄——政是观念,治是执行,两者合在一起,就是社会生活的全部。一个人如果不能在协作中看清彼此的需求,并把自己认为正确的价值观实施落地,那他肯定无法获得成功。

 

当然,你可以用一句“我这个人特别简单”、“想那么多不累吗”来给自己的无知无能贴上个萌萌的护身符,但是亲爱的,哪怕你生活的区域再小,也都避不开各种利益的冲突,你的政治手段里,是否只有“忍让”或“退出”的简单选项

 

亦或是另辟蹊径?

 

我曾认识一个公益组织的负责人,他致力于“家庭民主”的建设,意思是协助晚辈通过“民主投票”的方式,来对抗长辈的无理权威。但通过深谈,我才知道他本人是倒插门女婿,在家中没有地位,总是被岳父碾压,所以他要通过“改变他人的家庭结构”,来发泄自己积压的不满——他对自己的现实生活无能为力,所以才要“站得更高”,先改变整个社会风气,再倒灌自己的现实。

 

飓风起于青萍之末, 你不如仔细想想自己对公共事件的那些“义愤填膺”,在自己的现实利益面前,是否能够落地

 

换句话说,你为自己的现实问题疾声高呼过什么?难道解决一个盘根错节的社会问题,不应该从自己最基本的生活练手吗?你对自己的生活都视而不见,让人怎么相信你会有如此强大的公德之心呢?

 

三,在“政治事件”中,除了随手转发,还能怎么办?

 

上一波幼儿园性侵幼童的热潮,才一个星期不到,就跟冬季一样猛然降温。再过个几天,最激愤的人也不会再提起……这是必然的,因为用情绪表达观点,其支撑点往往是发泄性的(非政见),也缺乏落地的能力(不能治)

 

这虽然不能算是一个标准的政治事件,但却是一个隐含政治因素的社会热点。表面上的博弈者有孩子家长、幼儿园方、媒体、警察、宣传部、证监会等等不同的利益体,潜层问题还涉及到“社会安全感”,“维稳”,“群体事件”等等。

 

那我们不妨设问一下,在这样一个盘根错节的事件中,你的落点什么?想要改变什么?实施的对象是谁?达到怎么样的效果才算成功?最终实现了你的什么利益?

 

如果问不出答案,我劝你真的可以退一步好好想想看。

 

我来举例说明——假如你是个实用主义者,利益点落在“增强自身安全感”上,那么在整个事件中,最有可能落地的切口将会是——联合你家孩子同一个幼儿园的家长,提出定时定点观看监控录像的议案。


接着你需要做的是,建群,讨论,组织,谈判……直至提议被最终达成。


然后你还要做出计划表来,安排家长轮班,或是一起出钱雇人执行,并给出相应的检验标准。


最后,你根据一段时间的观察总结,把各种常规和突发状况的进行归类处理,给出标准流程或形成规则,还要引导家长们讨论并达成共识……


这就是实用主义者从“政”(观念)到“治”(执行)的落地过程。

 

而不论你是个理想主义者,或自由主义者,绝对道德主义者,也都应该找到相应的路径来完成你的政治落地,能振臂一呼诚然可贵,但政治远非表面文章,它就是你与这个社会之间关系的具体呈现。

 

你怎样对待这个世界,世界就会如何待你

 

所以,亲爱的们,我不否认“诗和远方”能带来的浪漫和幸福感,但甜品吃多了容易齁,你可能偶尔也需要一杯苦茶来刮刮肠子。至少我现在更爱喝茶,也品得出苦涩之后的那一丝回甘。

 

建议你也喝喝看。



用讲故事诠释生死意义


透过死亡照见生命全貌



每周看心情不定期推送


凡真实的,必会相遇




点击阅读原文,预定死亡体验门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