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爱的人离开了,会把你最好的那部分带走。”

醒来 2022-04-20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TAGss Author 卢回



「醒来·死亡体验馆」位于上海,是中国第一家死亡体验馆。

 

开业三年后,体验馆就关闭了。其中一位创始人 Ting 告诉我,这因为他觉得烦了。

 

他说,来体验馆的大多数人都以为这是一个鬼屋、或者是想着来玩一次特别的剧本杀,又或者是一次密室逃脱。

 

于是就变成了,有人来了以后上大众点评投诉他们根本不刺激;有情侣在他们的现场,给自己加戏上演生离死别;有 HR 带着全公司人来团建,结果发现自己最不受欢迎,于是到工商局投诉他们「三观不正」……

 

Ting 觉得自己的创造被糟蹋了。

 

那么,这个以十二道题目为游戏主干、辅以造价各种高昂的死亡模拟装置的体验馆,到底想让人体验的是什么?

 

里面曾经发生过怎样的故事,开创这个馆的人又是怎样的一群人?他们又怎样理解「死亡」?

 

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前往上海,和其中三位主创 —— Ting、老黄和三七聊了聊。

 

 


 

采访老黄这天,他收到了一个月后的演讲活动场地被取消的通知。

 

我们见到他时,他刚刚放下了电话,眉宇之间有一闪而过的烦恼。把我们招呼进办公室后,他独自走到走廊外去抽了根烟。

 

几分钟后他再走进来,笑笑说:

 

“你看什么事都可以变的,就反而死是不会变的,你说对吧,嘿嘿。”

 

他说他恢复心情了。

 

 


 

面向死亡来寻求心安,这好像或多或少成为了老黄的一个习惯。

 

他告诉我们,像这天这样遇到心烦的事情时,他就喜欢开车去到殡仪馆坐上一会儿。

 

在殡仪馆那儿,他常常会去找殡仪馆当天的安排表来看。

 

“就像飞机排班似的,哪个谁的追悼会,一个小时就换一班,很快的。有时候看著就觉得很恍惚,你说死亡它到底是什麽,好像也就是这样而已。

 

去了之后,你就会发现你好像有什麽事情被转化了,著急的东西也没那么著急了。”

 

这样一种“让人觉得自己没那么重要”的仪式,常常让人可以平静对待所有事情。

 

老黄并不一直都是这样的。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老黄的化工产品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在当时一个月的零花钱就有 20 多万。

 

那会儿,作为一个企业老板,偶尔遇到有殡葬车开在自己的车前面,他心里就会觉得不舒服。

 

后来,老黄经历了婚姻破裂、生意失败、亲人离散。

 

紧接著,他甚至想过要结束生命。

 


 


用他的话说,那是一段「和整个社会完全脱离」的人生低谷,想死的念头在他心里萦绕了好几年。

 

直到 2008 年汶川大地震,本来买好车正在思考著应该开去哪裡寻死的老黄,心血来潮,把车开去了汶川。

 

大灾过后,汶川每天都有无数生离死别在发生着。

 

物质家园毁于一旦,人们开始相互建立更紧密的联系。相比起那些正儿八经的心理咨询师,灾民们似乎更喜欢和染了一头紫发、看起来还挺年轻的老黄聊天。

 

老黄已经说不出在那段时间里让他最受震撼的一件事。

 

“每一天,你都能看见人性最阴暗的部分,能看见人性最闪光的部分;能看见人生的喜乐,但又会为许多的不公而愤怒。

 

那是情绪张力非常大的几个月,就像把你整个人扔进了一个滚筒洗衣机不断的洗涤。”

 

说不清是在这个洗衣机里的哪个瞬间开始,他想要继续好好地活着。

 

回到上海,他创立了一家临终关怀机构,从此正式开始和死亡打交道。

 

如果不是听他亲口讲述,我不会相信,眼前这位把深蓝色细纹格子衬衫的扣子扣到最后一颗的先生,曾经那样叛逆过。

 




死亡体验馆的第二位创始人是Ting。

 

在筹备死亡体验馆的过程裡,Ting 和老黄曾经去过一趟殡仪馆,在工作人员的安排下,亲身躺了一次焚化炉。

 

这是这家殡仪馆这么多年来,第一次「烧」活人。

 

原本运送遗体的履带把躺在上面的 Ting 缓缓送到焚化炉里面去,炉门缓缓关闭,和外界的联繫只剩下门缝裡挤进来的一道微弱的光。

 

就著这一丝微光,他看见焚化炉内落在自己身旁、身上以及在空中飘扬的骨灰。这些来自许多个不同陌生人的遗物让他透不过气。

 

除了头上那把可能会因为机器故障而喷出火来、瞬间让自己完蛋的火枪让 Ting 有些紧张之外,他别的什么东西都想不起来,脑子一片空白。

 

后来,第二个躺进去的老黄用一个很玄的说法来形容这片空白:“人最靠近神性的时刻。”

 

而 Ting 回忆这个经历时的描述则显得轻巧很多,他说他想在里面躺多一会儿的,但工作人员不乐意。

 

同样的体验,被他们复制到了「醒来·死亡体验馆」里。每一个买票进场的人,都需要经历一次被推进「焚化炉」的过程。

 


 


Ting 在死亡体验馆当了一年半的馆长,这一年半里让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女孩子。

 

在这个女孩子还很小的时候,她的爸爸就已经不在了。而当她成长到小学时期,她的妈妈也生了很重的病。

 

大概是为了以防万一,妈妈甚至把钱放在她能够够得著的地方。这样,她也成了同学裡最有钱的人。

 

但是在每一个週末,妈妈都会把她叫到床边来,然后跟她说:

 

“我们一起去死好不好?因为妈妈担心自己走了之后没人照顾你,你会吃尽苦头。”

 

女孩当然还是顺利长大了,而她的妈妈在她十几岁的时候离开了世界。

 

童年时妈妈诚邀她自杀这件事,在她日后的成长中,一直佔据著内心里一块很大的位置。但诡谲的是,这件事情并没有成为她的阴影或者某种负能量。

 

相反,长大后每一次她感到生活无望、感到寂寞孤单时,她就想起自杀这件事。想起这件事不是因为她真的想要结束生命,而是因为自杀这件事里,有妈妈的味道和温度。

 

她觉得这件事里有甜味,是温暖的。

 

她把死亡当成了是一棵树,当自己累了,就在树荫下靠一靠,有力气了,再继续面对生活。

 

“这么诡异地把生死融合在一起,我觉得特别美妙。

 

这件事让我发现死亡其实只是一个概念,每个人都可以有定义它的方式。我们大部分人都会觉得它是可怕的,我们不要去靠近它,但是你也得允许有人真的靠近它,而且尝到了甜头。

 

Ting 感叹道。

 


 


大概就是因为每个人定义死亡的方式不一样,Ting 告诉我们,他们从来就没有预设过死亡体验馆能够给来客们体验到什麽。

 

饶是如此,Ting 也的确曾经帮助过一些人找到过答案,又或者说小一点,叫做给过他们一点点力量。

 

曾经有一位母亲去找过 Ting 做心理咨询。

 

Ting 形容这位母亲「特别怕死」,对死亡的恐惧已经影响到了自己的正常生活,所以不得不来寻求心理治疗。

 

Ting 并没有提供一个特别的帮助,他只是特别轻巧地问了一个问题:

 

“灾难来了,你需要跳下一栋高楼牺牲自己,只有你跳下去,你的儿子才能获救。这时候,你还怕不怕死?”

 

类似的问题也出现在死亡体验馆十二道问题的其中一题裡。

 

这位母亲低下头,没有思考很久,然后回答:“我好像没那麽怕了。”

 

Ting 说,因为她找到了死亡的意义了。

 

“她从这个入口(指死亡)进去的时候,她才可以反观说我为什么怕死,以及我要怎么样才能稍微不怕死,其实就是赋予了意义。”

 

关于死亡和意义的关系,老黄也有自己的答案。

 

他说,当他想到人都会死,他就会开始想,那活着的意义是什麽?

 

可是这道题没有答案,或者没有一个标准的意义。

 

而正因为如此,我们可以给它赋予任何意义,那人生就拥有了更大的自由。这样的哲学性推导,成为了老黄做更多事情的动力。

 


 


Ting 卸任死亡体验馆的馆长一职后,三七成为了第二任馆长。

 

三七原本只是死亡体验馆的其中一名访客而已。这个本科就读金融的女生,彼时刚刚毕业。她炒了老板的鱿鱼,主动向恋人提出分手。

 

“当时脑子里面太多声音,所以想静一静,弄清楚自己到底是谁,于是找到了「醒来」。”她说。

 

和 Ting 的交谈,让他们两个人都感觉到了一见如故。Ting 后来这样形容她:“天才少女,有着清澈见底的温柔洞见。”

 

在当馆长的一年多里,三七觉得自己一直被形形色色的参与者们的故事反哺着。

 

在 TEDx Suzhou 上,她曾经分享过一个「活死人」的故事。

 

那是一个大概 28、29 岁的女生,从小生活在父母的控制之下。

 

父母帮她挑了一个男生结婚,她没有抗拒;父母嫌她太胖,穿婚纱会不好看,于是让她切掉了胃,她也没有抗拒。

 

震惊之下,三七为了确认她到底还懂不懂还手,于是在面对面聊天时突然站身来狠狠地掐了一下女生的手臂。

 

女生只是微微闪躲了一下,并没有作其他反应。

 

三七问她:“你为什么不还手?”

 

“没关系啊,我觉得你肯定有你的原因啊。”她说。

 

三七听后倒吸一口气,尝试着告诉她:“人和死人的区别,就在于还会还手。”最后她拥抱了一下这个女生,女生哗啦啦地哭了起来。

 

这些她过往难以想象的人和事隔三差五地在体验馆里出现,让她看见了越来越多不同的人性切面。

 

“你不会觉得我是一个怪物,我是一个世界上最坏的人。当你发现你属于人类这个群体的一员的时候,那会是一种释放,也是一种安全。

 

在这个安全的基地,你可以寻求你自己的特质,这是一种更清醒的活着。”她说。

 


 


在三七眼里,死亡是一个“甜美的东西”。

 

她说死亡是一条永远可以退回去的路。当她把死亡当成是一种选择之后,她就发现无论什么事,自己都变得有了选择。

 

“人老说自己没有选择,但其实你都有,你还可以选择死。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某些时刻,你其实是主动地出于某种隐约的诉求选了这样的人生,你并不是没得选。

 

然后你就会相应能承担责任。”

 

这大概是死亡这件事,给到她的某种安全感,以及面对生活的信心。

 

但当我们需要直面死亡时,三七也直言,在死亡面前,人类在根本上是没有解决办法的。

 

“我们就是会遗憾、会伤心,这没有办法。”

 

可是「没有办法」这件事,似乎并没有让三七感到焦虑。

 

“对于生死本身,我觉得能有一问,本身就是一种活着。

 

有了答案,其实就是一种死亡。我问了问题,有了答案,那这件事情,我就不会再去想它了。

 

相反,如果我永远有问题,说明我永远保持在那个发问、关心、好奇的状态,这也是一种活着。”

 

「没有办法」,在三七那里,似乎成了一件看起来不错的事情。

 


 


Ting 早在两天前就预料到三七会和我们讲这些事情,“三七特别喜欢讲这些。”

 

相比之下,他自己对死亡的态度就显得非常中立。

 

在采访的末尾,我们尝试问他思考死亡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我们好奇,在思考的过程中,会有一些逻辑或者道理,可以平移运用在我们的恋爱和工作里,让生活过得更好吗?

 

这个问题让 Ting 显得有些不耐烦,他告诉我们,“思考死亡能让我们活得更好”,这是一个伪命题。

 

他把死亡比喻成一个海滩,当我们思考死亡时,就是去享受这片海滩,就只管安躺在这片海滩上就好了。

 

不要尝试把它扭曲成一个其他的事情,或者什么生活的勇气和力量。

 

“死亡它带给你的就是无常和不确定,这是它天然的属性。你不要刻意的去把它扭曲成一个还能被你利用、成为你打鸡血或者怎么样的一个东西,这我觉得是太浪费了。

 

人类整个的它的悲剧性,以及人本身,他最终就是会消亡,毁灭本身它带有它悲剧性的美,带有它的宿命的力量。

 

它不是为了生而服务的,它本身就是生的一种平衡。”

 

他在说这段话时,少见地语速变快,显得多了一两分的焦躁。

 


 


无论是 Ting、老黄,还是三七,他们都把死亡体验馆看作是一个「哲学产品」。

 

但到访的许多客人,都是冲著来一间鬼屋、或者来玩一次特别的剧本杀、甚至是玩一次密室逃脱而来的。

 

既然是哲学,哲学不提供感官刺激,哲学也不提供答案,哲学只会让你认识你自己。

 

当每一场十二个人在这个特定的场域裡脱下社会化的面纱诚实地面对自己和别人时,就会有许多意外的状况发生。

 

于是会有人觉得自己没有被吓到,也不刺激,就在网络上骂「这是什么东西」;

 

于是会有一对情侣,当女朋友先被淘汰之后,男朋友鬼哭狼嚎快要把一个模拟子宫的装置门给拍坏,喊著「让我们一起死!」;

 

于是会有相貌堂堂的都市白领,在第一轮就被全票淘汰后,当场奔溃,诉说自己十几年来的拼搏史,最后总结一句「我这十几年到头来还是这么失败吗?」;

 

于是会有一个 HR 带著全公司人来团建,但最后发现自己是最不受欢迎的。回去之后,她四处写信投诉,说体验馆「三观不正」⋯⋯

 

这让 Ting 觉得烦。

 

这也是他们提前三年决定闭馆的主要原因之一。

 

“你奉献出了你觉得特别精致的、甜美的东西,人家就糟蹋你。我觉得我不愿意承受这个糟蹋,所以我说够了,你糟蹋我三年,我要赎身了。”

 


 


Ting 说,现在的人不爱讨论「命题」。

 

在老黄和三七的眼里,死亡体验馆最大的意义,就是让「死亡」这个人类文明史上最大、最神秘而又最玄虚的命题,在我们的城市里播种。

 

“死在这个社会里,其实是没有位置的。过去可能还有家里放个棺材,老人准备着停灵。现在根本看不到死亡的痕迹,就跟垃圾跟粪便一样,全部被处理掉了。”三七一边喝著港式奶茶,一边说。

 

「醒来 · 死亡体验馆」闭馆至今已经快半年了。

 

三七在一家互联网公司找到了一份助理的工作。她告诉我们,未来可能会继续进修,攻读心理学;

 

老黄继续著他的临终关怀事业,採访结束后,他马不停蹄地又拨通了一个电话,去确认新的场地;


这个活动叫“中国首届世界安宁日剧场式演讲&艺术活动”,将于下个月的 12 号在上海开幕。


 

而 Ting 正在把在死亡体验馆听到的故事和他自己的经历改写成一个剧本,如今已经完成了一半。

 

据说这个剧本已经引起了一位知名导演的兴趣,未来将很可能拍成电影。



*

部分采访对话源自公众号“Ting说”。

特别鸣谢上海手牵手生命关爱发展中心。

特别鸣谢上海静安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今日作者
卢回
没别的了。
 策划 | 闹米  卢回
 编辑 | Blake  Acher
 视频 | Johnson  陈难 
 音乐 | 徳永英明 - 世界中の谁よりき

中国首届世界安宁日剧场式演讲&艺术活动

10月12日 13:00--17:30

中国金融信息中心3F 上海厅

浦东新区东园路18号


扫描下方二维码

购买大会门票




大会相关工作坊:









用讲故事诠释生死意义


透过死亡照见生命全貌


看心情不定期推送


凡真实的,必会相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