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公众号排行
公众号是多元世界视角的呈现,这有利于最终产生共识
十年前没有公众号,十年后有没有公众号未知。
公众号是时代的产物,没有互联网也就没有公众号。现在,闲暇之余打开公众号浏览新闻或文章已经成为很多人习以为常的举动,但是公众号兴起也才是2012年的事情,及至大批自媒体诞生更是后续两三年的事。
而截至2019年今日,局面则是另一番呈现:大批机构,媒体涌入并且形成稳固态势,原先单枪匹马的自媒体人也要么被大浪淘沙,要么组建了团队,自媒体公司谋求上市的新闻也不足为怪。并且,当我们观察流量及综合各方面实力排名前1000的账号时发现,尾部帐号想要挤进头部帐号的难度越来越大。
也就是说公众号不只是开始定义的自媒体那么简单。如果说1995-2005的媒介平台阵地在电视、报纸、杂志、电台等渠道,2005-2015在此基础上加入了APP作为补充,那么2015年后公众号则成了与以上媒介平台同样重要的事物。
这并不是什么悲剧。更广泛而言,异彩纷呈的数万个公众号背后是多元世界的呈现。所以公众号内容鱼龙混杂也只是这个世界真实存在的映射。同样一篇文章,有人叫好,有人指责,也是因为视角和知识及阅历层次不同,这有利于最终产生共识。
但值得肯定的是它实现了人与阅读在这个时代别样的聚焦和新的呈现。唐诗、宋词、元曲、清代小说,呈现的形式有时代特征,但最本质的东西没有变。而公众号只是一个方便传达的载体,它可以在一个个小框里借助音频、图片、文字传达那个每个时代不变的根本和核心——意义。
这个意义就是——人对世界的思考。
稻盛和夫说人生只有一个问题:何为正确?
流量与变现驱动下,10W+热文可能并不等于意义。
而变现,毫无疑问成为当下公众号方兴未艾的推动力之一。
以2019年6月清博大数据指数分析为例:6月微信公号1000强,共推送39864次,发布文章139251篇,总阅读量达到了53.21亿+,总在看数为5559.71万+。其中,阅读量达到10万+的文章共19394篇,占总文章数的13.92%;原创文章数为23981篇,占总文章数的17.21%,也即,平均每100篇内容约有17篇声明原创。
如此大规模的创作,每天都有10W+热文诞生。据笔者观察,每个月写出3篇10W+就能进入前350排位,每个月写出30篇10W+就能进入前120名,一个月60篇就能进入前30排名。
但是热文不等于好文。纵观排名前500的公众号,靠标题吸睛,内容靠 编,贩卖表面华丽实则没有什么更深意义的情感文,鸡汤文不在少数。当然也有好的优质的公众号游在这个大流中,但是实质意义上真正好的并没有表面上呈现的那么多。
此外,决定阅读量也有方方面面的因素。比如与发文时间有关系,通过对TOP1000强的19415篇10万+文章的发文时间进行分析:21-22时的爆文数最多,为2663篇;其次为22时-23时,10万+文章数为1766篇。中午时段(12时-13时)也是10万+文章出现的小高峰。这与人们休息碎片时间高峰有关。另外还有一些热文适应了当下快速阅读的习惯,要么以简洁的排榜,或者干脆以短视频、音频代替文字。
这个时代更需要人独立于随波逐流的信息汪洋,带着判断去吸取。
意义与正确相关。
生命力所在
重彩纷呈,之后是大浪淘沙。
随着大部头稳固进入,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公众号从发文数量和阅读量上都逐渐占据头部位置。对单枪匹马的自媒体人而言,盈利和持续造血则是硬伤。虽然公众号有广告、知识付费、打赏、电商等变现渠道,但是尾部账号的生存还不是那么明朗和强劲。
不过,世界上有千千万万人,每个人看起来表面的需求均不同,看起来也需要不同类别的公众号存在。信息大海中,读者看起来要各取所需。但规律总是:趋于正确的被留下。
意义可能优先于对流量和变现的深切追逐,去浮夸,去急功近利,沉下心,无限思考“何为正确”,或才可能真正给人带来一点价值和意义,进而变现。
(文/扬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