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任志强:从中产到一夜致贫,我们有很多捷径

2017-03-17 国民观察


来源:海外博士学者圈                                                                 

scholar_world

最近,北京的学区房又火了。眼下“金融街学区40平1100万”,“西城普遍15万”,“清北学历值钱还是学区房值钱”这样的新闻又开始在朋友圈铺天盖地火了起来。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z0384usuyih&width=500&height=375&auto=0



以上视频来自任志强和叶檀讨论中产生活。叶檀说:中国有好几种捷径,可以让你顺利从中产阶层打回到赤贫阶层的。。。一般在城市的中产来说,他的尊严是不够的,比如我去看个病,我还得求人;出去吃个饭,还跟人吵架;出门旅游吧,上山看人头,下山看屁股。确实尊严很少。


任志强:如果算上教育、医疗的福利,我们的中产阶级还不如美国的一般家庭。

为什么中国很年轻的人就拎着LV包,过着很富足的生活,在国际上,这可能是年老的、起码是中老年人才能过的生活。就如日本的老年妇女才拿一个LV包。


就因为中国人缺乏尊严,所以他觉得这个代表我有钱,可以代表我比别人更高一等。所以他用各种各样外在的东西来表现。如果内心或者说你自己感觉到很安全的话,实际上你是不需要这些东西的。比如Facebook老板小扎开个破车,但他不觉得自己没有尊严。


而有的人,从出生起,就生活在金字塔的顶级阶段,他们的生活,如玫瑰花般的甜美和奢侈。她们的双脚远离世俗的灰尘,她们是活在云端的命运宠儿。


可如果你不是出生在金字塔顶端呢?


近几日的北大博士因为不堪北京高昂的房价和教育成本,含泪逃离北京。而后,清华博士和硕士们纷纷应和,在北京无法生存的困境。他们是这个社会的青年才俊,接受最好的教育,在行业最好的机构工作,他们本应是中国中产阶层的佼佼者,然而,作为一个中产阶层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却在北京无法满足。他们的故事正折射了当今中国中产阶层的困境:缺乏安全感,脆弱,焦虑,没有希望。

 

2016年7月,《经济学人》杂志指出:中国的中产阶层有2.25亿人,他们是目前全球最焦虑的人。该文对中国中产阶层的定义是:“家庭年收入在1.15万到4.3万美元,即家庭年收入8万到30万元人民币之间的群体。”

我们看到美剧里中产阶层的生活是这样的:一辆高级轿车缓缓驶入一座两三层小洋楼,修葺整齐的草坪上两三个孩子打闹嬉戏……但是,当下中国的“中产阶层”离美剧里勾勒出的这种美好画面相差甚远。

 

我们中国的情形是这样的:一套几十平民的房子,夫妻双方背负着沉重的房贷车贷,还要为孩子的教育而拼命攒钱买学区房。家里有老人,如果老人健康还好,一旦老人得了大病,这样的中产极容易返回到社会底层。

 

中产阶层是中国最苦逼的一个群体。他们一方面有急切升入富裕阶层的欲望,另一方面又有滑向底层群体的恐惧。因此,他们在中国是最紧张不安,战战兢兢的群体,焦虑不安,身心俱疲。为此,他们也是这个社会极为脆弱的群体。

 

2015年的股灾就真切测试出中产有多么脆弱。这两年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双创很可能又是一次对中产阶层的集体收割。就像社会学家孙立平分析的:

我们学校现在也忽悠,忽悠学生们,要淡化就业意识,要增强创业意识,你别一入学就想怎么就业,要想将来怎么创业。问题是,现在很多在市场里摸爬滚打这么多年的企业家都不知道干什么,都束手无策,你连校门都没有出的大学生就知道干什么?这当中能不能出一两个比尔盖茨,这倒有可能,但是大部分人是创不成的,不但创不成,弄不好把老爸、老妈在股市赔完还剩下的那点钱再给创进去。这个弄不好对中产阶层又是一次洗劫。

 

还有一个因素是高企的房价。房价的疯狂让原本企求稳定生活的中产阶层不再稳定,越来越重的按揭贷款,以及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带来的畸形的学区房现象,让中产阶层很难在一线城市立足。最近一个论调流行起来:北京的房价就应该高,你买不起怪你没本事没钱,不能怪房价高,就像一篇公号文章所说的,“就算清北硕士集体离开北京,北京也不会难过!”这种没钱活该的逻辑,背地里是一种为权贵阶层代言的弱肉强食,得便宜卖乖的流氓思维这样的逻辑盛行社会,只能导致每个人都充满怨气,由怨气延伸为戾气和杀气,从而导致社会底线一再被践踏,这也就是社会学家孙立平所说的,社会的溃败。

 

另外还要说的是,当社会福利不能提供足够保障,游戏规则瞬息万变,每个人都只能是如履薄冰地维护着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所以也许中国的中产可能有傲视欧美中产阶级的收入,却未必有真正中产的心态。中产家庭里,一旦遇到父母亲经历疾病等风险,他们就不得不施以援手,从而降低自己的消费水平。这就会在很大程度上淡化自己对中产阶层的认同心理。多项调查发现,在中国的中产阶层中,自己认同于中产阶层的比例相对较低,也就是说,他们是被中产了。

 

一个社会如果无法为中产阶层提供希望的话,这个社会将是一潭死水。中产阶层本应是一个社会最具活力,最有消费潜力的阶层,但是当今的各种压力如五指山一样压在中国的中产阶层身上,他们负重前行,战战兢兢。一不小心,他们拼命努力得到的一切就会化为泡影,返回贫困阶层。

 

 

有一种中产精英的痛叫做“非京籍”

 

对于没有户口的你我而言,不管你是CBD girl,还是中关村CXO,或者是昌平名媛,只要你当了妈妈,在孩子入学时,你都将统一称为“非京籍家长”。

 

当我们坐在星巴克、哈根达斯的落地窗前,我们觉得这才是我们的家园。可是,你想过吗?我们也许过的只是一种“假生活”,我们其实并不属于这里。

 

当然,如果能承担一年几十万就读国际学校的费用,这样的非京籍就不在乎户籍了。初中或者高一下半年让孩子去加拿大读初高中,然后申请考当地的大学。

 

 

网友评论说

 

非京籍孩子的选择可比京籍孩子的选择多多了,北京没有满意的学校可以回老家,京籍的孩子的教育资源被非京籍孩子抢占了后却只能剩下什么学校上什么学校,政策卡的都是没钱没权的老百姓,不分京籍非京籍,享受北京优质教育资源的全都是有钱有权的京籍和非京籍的孩子们,没钱没权的非京籍孩子们还可以回老家,没钱没权的京籍孩子们呢,毫无退路!所以不要分京籍和非京籍,只分有钱有权和无钱无权!

 

个人认为北京户口不会放开,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京籍大部分家庭已经生育或考虑二胎,所以将来教育资源会更加紧张稀缺,政府首先要保障京籍孩子有学上

 

从有了娃一直在考虑这个户口问题,非京籍家长的我看来真的是得带孩回老家上学,既然要回,就不要拖到初中,小学回去更好,孩子能更好地适应,原来考虑要不要回老家还不够坚定,看了本文,不再犹豫了,必须回啊,不能耽误孩子,我可不敢保证我的娃天赋多高,北京学习老家高考能考出多好的成绩,所以一切还是早打算

 

有北京户口,买不起北京的房子,也是悲哀啊

 

户口直接关系到教育和医疗资源,如果放开,资源全国平均,那么房地产分分钟垮掉,财政也就分分钟垮掉,政府也就。。。。

 

 

有个叫塞冬的作者,从西城区人口出生数来考证了为啥北京户口的娃也要面临激烈竞争了

 


 

为什么清北的硕士博士也这么难?

 

每年在北京新增的985以上的高校本硕博毕业生,是小几万人的规模。西城+海淀目前每年有约4万个小学学位,假设1/3是优质学区,那就是1.3万个,其中不到一半可以拿出来交易,也就是买学区房。何况也不是只有高学历的才配去竞争学区房,那僧多粥少是显然了!


他们都还很不甘,他们觉得自己毕业于top学校,怎么能让孩子还不如自己呢?

 

于是——西海优质学区房,实际上是对留京的顶尖大学毕业生的再一轮残酷的筛选.

 

噩梦十年内还不会终结

 

2018-2022年,可能会是北京有史以来最高的出生高峰。也就是说,对优质学区房的需求,还会继续。。。。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致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