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用悬疑片的角度看《敦刻尔克》,诺兰不是被吹神的

2017-09-05 一块腹肌 金牌经纪人


我们对于战争的印象大多是通过影视剧得来的,它们以战场上局部的血腥和惨烈反应战争本身的残酷性。如《拯救大兵瑞恩》,如《兄弟连》,如《血战钢锯岭》,这些电影都突出了英雄光环和战斗荣耀,都在用士兵们的搏杀、流血、牺牲刺激着观众的感官。



我们当然不否认这些电影的优秀,它们传递的坚韧、勇敢等美好品质永远值得赞扬。但若只立足于反对战争这个角度来说的话,它们的效果也许并不明显。因为将战士和战争本身赋予一层光环,在惨烈的战斗中打败邪恶的侵略者,这足够使一部分观众正义感爆棚而忘记战争的残酷。电影结束后他们记住的也许只是故事中的英雄,深信只要足够勇猛就可以在战争后活下来并功成名就。但他们忘记了一将功成万骨枯。



诺兰的新作《敦刻尔克》就在这一点上,与大多数war movie区别开来。它弱化了英雄在战争中的作用,所谓主演其实也只是比群演多了几分钟的戏,台词加起来也没有几句。而全片出现过的上百个面孔,观众最后可能一个都记不住。但战争就是这样,绝大多数战士投入到战争中,最后的结果也许就是默默无闻的回家或是默默无闻的战死。



小编这里不想再介绍《敦刻尔克》的平行剪辑,诺兰作为玩时间的大师,将有明显时间差的三条时间线纵横交错在一起,令我们惊喜但不惊讶。《敦刻尔克》最打动人的也并非是这些外部技巧,而是从普通人的角度解读战争,让观众就像历史的亲历者一样,产生“那天我就在敦刻尔克”的错觉。



从影片开场二等兵tommy拿起德国的劝降单当手纸的镜头起,我们就可以发现他和传统战争片中伟光正的主角形象大相径庭,他与那些为了保护战友牺牲自己、为了大多数人的利益悍不畏死的英雄也丝毫没有关系。我们只能看到一个在战争风暴中渴望活着回到家的普通男孩。意外的是这样的设定并没有让观众觉得这是个懦夫,反而产生了共鸣。



他更像是我们。


而整个敦刻尔克行动,也就像是四十万士兵的求生挣扎,镜头追踪着Tommy的求生之旅,以海滩一周、海上一天、空中一小时三个不同的时间维度立体的表现着故事的全貌。在这个过程中,那些曾经被敦刻尔克奇迹的光环掩盖的不美好事物全部被挖掘出来。



比如Tommy在海滩上认识了一位似乎正在掩埋同伴的士兵Gibson。两人以运送伤员为由,企图混上救援船只离开港口。可惜在一轮德军战机轰炸后,救援船只彻底沉没,他们只能抱着失望和遗憾重新回到防波堤上,等待另一艘船。



比如墨菲饰演的士兵,在轰炸后死里逃生,孤独的在飞机残骸上坐着。正赶往敦刻尔克港口的月光石号看见了他并把他救上船。本来一言不发的他当得知月光石号要回到敦刻尔克时,立刻失去理智,要求船长掉头。他说那里是地狱,虽然自己是军人但再也不想回去作战。



比如一小队士兵躲进了一艘搁浅在沙滩上的船里。他们等待着海水涨潮时,船重新飘到海里带他们离开。可躲在船舱里的人多了,船就浮不起来,之前还是战友的Alex突然说Gibson是德国间谍,要把他扔出去减轻船只重量,这时一场密室争斗戏上演。船舱里的每个人为了活命都想让别人跳船面对德军,这种被生存欲望催熟的阴暗面,让人绝望又无奈。


士兵从军人变成了普通人,在极度的压抑和绝望中没有人会考虑风度、考虑友谊。战争年代的人为了生存作出的选择,我们是没有资格指责的。因为我们毫无压力的坐在电影院,置身事外。而他们却在用尽全力的想办法回家。对岸就是家,可敦刻尔克港口与家之间,却隔了一段跨越生死阴阳的距离。


诺兰平铺直叙的讲述着发生在这里的故事,在很大程度上去除了电影的故事性。他在拍情境。



我们像正坐在沙滩上一样,感受着这群士兵的绝望;我们像坐在喷火战斗机的机舱内,感受着飞行员驾驶着即将耗尽燃油的战机前往救援的紧迫感。以至于一部分观众幻想的四十万人集体大撤退场面并不存在。作为亲历者,他们只能知道自己的生和死。而战争的结果只有历史的眼光才能看到。


诺兰当然拍得出大场面,但敦刻尔克绝非是一次应该被粉饰的事件。在这场活着就是胜利的战役里,诺兰更想通过士兵们在生死未卜时的表现,让观众看到真实、渺小、震撼,以及高尚。


生死面前,何为高尚?


月光石号是一艘民用船,船长是一位业余水手。在驶向敦刻尔克港口的过程中他们如果掉头回去没人会说什么。而当这艘没有任何自卫力量的船,面对俯冲而至的德军轰炸机时,老船长一心想着怎样躲避攻击,而未后退一步。他和他儿子有无数个选择,他们却坚定的选择了离死神最近的敦刻尔克。



汤老师饰演的皇家飞行员Farrier在击落了两三架敌机后,他所驾驶的喷火战斗机即将耗尽燃油,他利用备用燃油准备向己方的沙滩迫降。在这个过程中又一架德军战机俯冲过来,即将对沙滩上的士兵进行轰炸。Farrier操控战机调转方向,再次击落敌机,而他自己的飞机也因此耗尽燃油,螺旋桨停止转动。他本可以跳伞逃生,但看到被燃油包裹的士兵们,他不想磨灭这么多人生的希望,于是选择了迫降在敌军的阵地上,凶多吉少。



目送着最后一个士兵上船回家的指挥官博尔顿本来应该随队撤离了,但是他没有。他选择留下来和法国人一起战斗,在日落之后愈加黑暗的敦刻尔克码头上,和故乡作别。没有什么别的原因,只因为这不仅仅是一场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它更是光明与黑暗的战争,是为了人类共同的生存而必须奋斗的战争。



而高尚正在于此。我们可以撤退,但我们永不投降。



诺兰就是这样一个神奇的人,用几乎没有台词和情节的《敦刻尔克》,营造了一场极具悬疑气氛的战争片。虽然观众们对敦刻尔克的历史早已熟知,甚至准确的撤离人数都十分清楚,但却依然在诺兰营造的紧张气氛中,随着这些士兵一起绝望。


好在,诺兰还是给绝望的人们安排了一条生路。


海岸上的博尔顿指挥官看着大批未撤离的士兵而心如死灰。但当他拿着望远镜望向海面时却突然露出惊喜而欣慰的表情。旁边的上校问他看见了什么。



他说,“home(片中译为故乡)”


最震撼小编的画面也正在于此:几百条政府动员来的民用船,接连出现在海平面上。哪怕防波堤会在某一轮轰炸中被摧毁,哪怕驱逐舰无法靠岸运送士兵,哪怕低空战机在连番轰炸,这些没有任何自保力量的民用船却依然从炮火连天中开到了修罗场,来接他们的士兵撤退,回家。



当炮火摧毁了回家的路,让40万人无法回家时,家会为你而来。


秒表嘀嗒的音效一直贯穿着电影,它代表着时间的流逝。最终三个不同维度的时间也在滴答声中达到了同步。沙滩上的现实主义、海上的理想主义和空中的浪漫主义三种风格融为一体,陌生的年轻士兵们被运送回了家乡,坐在火车上沉沉睡去,艰难的营救终于获得了胜利。



这是他们劫后余生的庆幸。而这一点才让我们真正感受到战争的可怕,以及反对战争的必要性。你向往战争的唯一原因是没参加过这场战争。在国际局势动荡时,一些平时架都没打过的年轻人,却叫嚣着“战必从”,要替国家打仗,对此我们只能尴尬的笑笑。


其实对于军人来说,再伟大的撤退都是耻辱。就像片中Alex猜测:“他们一定会对狼狈撤出的我们吐口水的吧,你看那个发毯子的老大爷都不肯抬头瞧我们一眼。”但从历史的角度却不得不承认,保存有生力量的战略撤退,是为了之后有足够的实力来获得胜利。所以英国人民没有怪这些撤退的士兵,而是大笑着拍拍车窗,把啤酒塞到他们手里——活着就是最好的胜利。



最后在火车上生还的士兵,一字一句念着丘吉尔的演讲,为整部片子画上沉重而激昂的句点。


“我们将战斗到底。我们将在法国作战,我们将在海上和大洋中作战,我们将具有愈来愈大的信心和愈来愈强的力量在空中作战;我们将不惜任何代价保卫我们的岛屿。我们将在海滩上作战;我们将在敌人登陆地点作战;我们将在田野和街头作战;我们将在山区作战”


“我们决不投降。”



《敦刻尔克》的意义也正在于此,不在乎两极分化的口碑,诺兰也不在意被人说走下神坛。他在从自己的角度,解读人类历史上这次堪称奇迹的战役。人类也正是需要一些东西,来把这些历史转变为,需要被铭记的精神和力量。不是为了铭记仇恨、铭记伤痛。而是永远告诫自己。


彩蛋:影视剧中的丘吉尔演讲——《We shall never surrender》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r0370qwp7bb&width=500&height=375&auto=0

金牌经纪人 现已入驻

今日头条 | 一点资讯 | 企鹅媒体 

新浪看点 | 新浪微博 | 搜


点击图片查看往期影评



明月几时有


悟空传


绣春刀2

摔跤吧爸爸


闪光少女

提着心吊着胆
春娇救志明

 战狼Ⅱ

二十二

美女与野兽

你的名字。

杀破狼·贪狼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