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当艺人与饭圈失序时,如何破局?

动物的一份子 金牌经纪人 2021-07-24


近期娱乐行业又成了舆论的中心。


一边是余景天事件像一个导火索,触发了打榜倒牛奶事件,又影响到了《青你3》正常成团。


另一边有消息曝出《青你1》未出道组热门选手邓超元精神控制赵尧珂、歌手GAI骚扰女粉丝,艺人私德又成为网友热议话题。

 


一时间引发了各种不同观点、态度的碰撞,几天后迎来了官方声音。

 

5月8日,国家网信办部署开展2021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其中,“清朗·整治网上文娱及热点排行乱象”专项行动将重点聚集至艺人层面上,对艺人如何与行业相处给出了明确指示。

 

它针对网上文化娱乐乱象问题,重点整治互联网盲目模仿、低俗恶搞、内容涉黄、浮夸出格等各类低俗化娱乐化炒作乱象,严厉打击各种以吸引眼球、追求流量为目的的违法违规和违背社会公序良俗原则的网络行为,严厉打击网站平台炒作违法失德人员、劣迹艺人行为。



与此前#坚决抵制演员不背台词#等倡导不一样,这次监管部门不仅将重点放在了艺人专业素养以外的内容上,而且是一次对艺人言行举止边界的探讨,是对他们三观构成的一次讨论。

 

01艺人去神化


余景天事件后,艺人私德以及各种乱象频现,从社会现象到非常私人的感情观均有所涉及,不过短短几天时间,就让大家看到了娱乐行业存在的问题。

 

这其实早已不再新鲜,近年来艺人个人言行举止被迅速放置在放大镜之下,甚至成为比专业能力更容易翻车和遭受网友抨击的存在。不管是演员还是爱豆,演技有问题或唱跳皆不佳网友可能会吐槽、会不为作品买单,但若是个人品质存在瑕疵,网友却可以让他们迅速走下神坛。



三观和个体行为正在成为考核艺人的第一大要素。背后透露的是,他们不再拥有将个性当作破坏公序良俗的特权,抛弃环绕在他们身上的滤镜,让明星回归到普通人的自我认知中。

 

当天价片酬、劣迹艺人依然活跃在一线等违背事物发展规律的现象常态化时,这也是影视行业发展到现在的必经历程。



早前大众媒介不甚发达的时候,艺人在观众心中是个很神秘的群体,他们光鲜亮丽,时刻保持精致,或在舞台上魅力四射或在镜头前张力十足,拥有着大家没有的吸引力。并且两方保持着一定距离,沟通交流也是通过作品,很容易带上一层滤镜。

 

如今随着星粉关系的变化,粉丝群体越来越深入参与到造星工业中来,两方之间不再是单纯的喜欢与被喜欢的关系。距离越近艺人的不完美也被曝露更多,粉丝会产生喜欢之外的情绪,关系天平的不对等就越发严重,对艺人三观和个体行为的考核也势必会成为重点。



但去神化的认知又不是仅限于粉丝的,对艺人同样受用,对他们来说,是培养职业化、专业化的意识。艺人不是真空职业,错把理所应当的工作视为是对粉丝的额外馈赠实则是对自己的损耗。

 

从思想根源上引导艺人与粉丝,两方属于同等个体,去除滤镜之后很多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02艺人与世界的相处之道

 

就在网信办表态的前一天,央视新闻适时推出《鲁健访谈》对濮存昕的采访视频,其中他针对人设崩塌问题的观点在这个当口显得非常具有代表性。

 

作为在舞台上磨砺多年且如今依旧受观众喜爱的前辈,濮存昕的观点能代表行业态度,或许能给艺人一些启示。

 

主持人问他怎么看待人设崩塌问题,他认为这是教育问题,「在什么环境下、喜欢跟什么人交往,也就是伙伴教育。时间哪儿去了,你就用功在哪儿。年轻演员有人包装,好几个助理保姆跟着,这是他们的生活方式。你要在乎自己在哪。」



没有批判、没有说教,濮存昕自然对艺人生态有自己的观察,他从根源分析问题。如今随着养成系、童星、爱豆的大热,艺人出道年龄越来越小,他们从小就签约了经纪公司,在三观还在被塑造的过程中就已经开始脱离集体,对所处世界的感受难免是片面的。

 

生活围绕着团队的少数几人展开,不可否认这是一种保护,但同时也是对生命力的残酷剥夺。如濮存昕所言,他们每天接触的都是单一的信息和观念,更是无法对世界形成多元的判断,久而久之在三观的塑造上出现偏差也是意料之中。


图文无关,图片仅为展示


最值得深思的应该是这句话,濮存昕说「有明星梦无可厚非,是可以成为角儿的,但天高地远一个人在自然中间很渺小,在历史长河中你很渺小,这是人生基本功。」

 

如果说选择身处何方和三观还能被引导的话,那拥有着清醒的自我认知这样的要求就比较高了。这里面既有世界观,又能站在客观理性的角度看待自我,大抵只有在经历了真实的生活之后才会真正理解这句话。对演员来说这是一种长久需要磨练心性的修行。

 

不管是引导树立三观还是打磨意志力,这都是经过时间检验后得出的,不一定每一条都是绝对正确的,但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03打破那道墙

 

对艺人言行举止边界和三观构成的讨论并不意味着对他们个性的禁锢。

 

艺人作为少数群体,他们需要不被淹没地站在大众面前发光,有绝对的个性和不可替代性才会被更多人喜欢。可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拥有将个性当作破坏公序良俗的特权,要明确两者之间的区别。

 

在《恰好是少年》中,刘昊然从自己的感受出发,就道出了艺人在这个问题上的思考,他认为分寸感很重要。



在他看来,作为演员必须要有个性,但作为公众人物面对的群体更多,要有自己的判断,在行为处事上也要更严谨一些。公众人物和演员本就是两个概念,前者是社会性的,重点在于身份带来的社会影响力;后者则是艺术的,演员只有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才能触及角色的本质。刘昊然也算是少年成名,在行业多年他已经形成了一个清醒客观的认识。

 

从绝对的自我中抽离出来,不仅要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问题,而且还能付诸实践。这一点也是有点难度,只有对自我足够了解才能跳脱这点,成长为一个兼具理性和感性的艺人。

 


节目中刘昊然也提及,演员特别需要找到一个完全可以填补自己生命空白的爱好。或许这是对公众人物这个身份身不由己的弥补吧,拥有光环的同时也就被戴上了枷锁,势必要有取舍。与其被动迷茫,不如主动换一个方向去释放自我,这也是调节心态的一种方法。



只有善于内省,才能保持演员对周遭事物的敏感度,也只有经常内省才能查漏补缺,不断完善自己公众人物的身份。

 

总之,学会打破树立在两种身份之间的那道墙,学会在理性和感性之间反复横跳,对艺人来说也是一项重要的技能。

 

04经纪公司发挥作用


对为行业源源不断输送人才的经纪公司来说,从艺人签约到签约后的引导,他们应该是首要做出调整的部门。

 

经纪公司每年签约大量艺人,持续扩大市场,尽全力让每个人都能拥有一席之地,而这些人又是日后构成整个行业的核心力量,一环扣一环,经纪公司在引导艺人方面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责任重大。



从现状来看,其实这一点也都已经引起了各大经纪公司的关注。此前,在金牌经纪人针对行业TOP经纪公司创始人策划的系列专访中,几乎所有公司的掌舵人都提到了签约时对艺人品质的考量。这一点甚至是决定签约与否的决定性因素。

 

在此前针对悦凯娱乐创始人贾士凯专访中,他提到和公司志同道合、三观一致的艺人是达成合作最基础且最本质的支撑点。

 


在艺人身上就是知行合一,是决定他们能走多远的基础。悦凯在签约之前通常会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去观察新人,他们会不断去和对方沟通,让不同的人去判断新人,有效感知总结在一起就是初印象。

 

还有严谨的背景调查,外界的客观评价也会影响经纪公司对艺人的判断,多方去论证最终形成一个清晰的侧写,对新人的三观也就有了基本的判断,品质有问题的新人也就不会成为他们的签约对象。



其实这也就是濮存昕所说的「伙伴教育」,经纪公司在源头上就发挥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杜绝后患。而当艺人身处一个行为处事皆符合公序良俗要求的集体中时,他们自然会在潜移默化中被影响,所以经纪公司可以说是第一道防线。

另外,经纪公司也要引导艺人们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不管是演员还是唱跳爱豆,要让他们明白自己是用技能去换取酬劳,干好活是关键,而非用立人设等其他方式去吸引关注度,所以归根到底还是要有用作品说话的态度。

 

还有一个需要经纪公司发挥作用的地方,在心理和思想层面引导艺人用积极的、开放的、多元的维度去看待各种问题。

 

就像刘昊然所说的,艺人完全可以通过找到一个完全可以其他爱好来填补自己空白,但经纪公司也要去引导艺人打开自己,伸出触角用「非艺人」的方式去和世界沟通,譬如,本职工作之余可以将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兴趣爱上,去体验不同圈层的生活。

 

鼓励艺人多接触真实生活,主动去探索,他们的认知会得到不断的扩展和提高,也只有这样才不会主动陷入危险境地。



如今艺人已经不再单纯是一个需要活跃在镜头面前的职业了,过硬的业务能力是基础,但也对艺人的综合能力有着极高的要求。

 


出现失德人员、劣迹艺人无法避免,不如灵活去引导,从观念上解决问题。不管对哪一方来说,艺人都是造梦的代表,身上天然承担着输出积极能量的责任,时刻审视自己的言行举止总是必要的。


而要避免出现问题艺人,就要靠全行业的努力,从经纪公司到监管部门,从艺人到行业整体环境都要关注到,多管齐下效果更好。


金牌经纪人 现已入驻

今日头条 | 一点资讯 | 企鹅媒体 

新浪看点 | 新浪微博 | 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