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揭秘丨任伯年的绘画秘籍,就一个字:“写”!

2018-03-16 渔公子 渔歌晚唱艺术沙龙



任伯年是我国近代开一代画风的杰出画家。从他传世的一千多幅画中,我们很难找到他有冗长的题识。他的题款往往是极简要地写一行,所谓“一柱香”。他很少在画上题诗,但他的画诗意盎然。他很少写什么画论,而他的画本身就包含着许多理论。



在一幅不经意的小册页上,任伯年写了两句很耐人寻味的话:“新罗山人用笔如公孙氏舞剑器、浑脱,浏漓顿挫,一时莫与争锋。今人搀一抬笔,辄仿新罗,益可笑焉。”(《茼塘纳凉》1885年)。



这是任伯年留下的唯一评论画家的题款。新罗山人华喦,是清朝康熙、乾降年间“扬州画派”的著名画家。他的画“山水,人物、花鸟,草虫无不工,脱去时蹊,力追古法”(《清史稿》)。他远师南宋马和之,以尖细而有顿挫的柳叶描(或称马蝗描),行笔飘逸,又受明末清初陈洪绶,恽南田和石涛等人影响,形成了他独特的、明丽松秀的艺术风格。他的诗云:“笔尖刷却世间尘,能使江山面目新。我亦低头经意匠,烟霞先后不同春。”(《离垢集》)新罗山人的画风,对晚清上海画坛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上海画派”的著名画家如虚谷、钱慧安等都继承了新罗的优秀传统,而各有创新。一时“上海画派”画学新罗蔚成风气,以至有些作者求脱过早,“搀一抬笔,辄仿新罗”,在画上动辄写上“仿新罗山人”云云,其实连形似都未得,因此任伯年认为“益可笑焉。”



任伯年极为重视传统,他学习新罗山人,就曾下过多年的苦功。他仔细揣摩新罗的真迹,领会其笔情墨韵,并经常临摹新罗的原作。如《(雪竹飞花》、《蕉荫白鹤》、《春水鱼活》等画轴,每幅画上都录下了新罗山人的原款。这些画笔墨传神,几可乱真。直至晚年,仍然在师新罗山人的基础上,创作了《金谷园图》,《东山丝竹图》等名作。过去“海派”曾被认为是一种贬称,所谓“海”,就是不着边际,就是无源无根,不要传统。其实这不能代表真正的“海派”艺术。“海派”的绘画对我国优秀绘画传统直接起了发扬光大的作用。任伯年、虚谷等人的创作即是范例。任伯年十分重视对传统的继承,更表现出对传统大胆的革新精神。如他对新罗就常常“稍变其法”,或“设以艳色”,或“以笔墨效之”,创作了许多佳作。



中国画的笔墨是我国绘画传统的精华所在。任伯年将新罗山人绘画的“用笔”与公孙大娘舞剑器浑脱联系起来,借如此生动的比喻,高度评价了新罗山人笔墨之特点,同时说明了他对新罗山人绘画独特的、深刻的感受。“耀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杜甫以这样传神的诗笔来描写公孙氏的舞剑,令人想见其神速、其力度、其节奏感、层次感。各种艺术住往有相通之处,唐代“草圣”张旭观看公孙大娘舞剑后,顿悟用笔之法,而书法臻于绝妙。任伯年又从新罗的用笔想到公孙大娘的舞姿,“浏漓顿挫,一时莫与争锋。”他在笔墨神似上也是一生追求不已,从而达到匠心独运,游刃有余的艺术境界。



据“上海县续志”和《海上墨林》记载:任伯年“后得八大山人画册,更悟用笔之妙,虽极细之画,必悬腕中锋,自言‘作画如颐,差足当一写字’”。任伯年学画,发轫于民间的白描写照,后来又从任阜长等学习,工习宋人的白描双勾和陈老莲的人物,其线描是钉头描。这种运线,好处是能够蓄势,但起笔如过猛,往往失诸匠气,因此任伯年早期的画,用笔显得板滞外露,不够耐看入昧。中年以后,他接触了八大山人的画,又出入于明清写意大家,特别是反复探求恽南田、新罗山人的画作,于是笔墨化腾,终于“变铁线为游丝,入写生之花鸟,用古人于新意,以我法造天地”(陈蝶野)。这种“用笔”上的突破,使任伯年的作品渐臻化境。他成熟的作品,笔墨精妙,生机蓬勃,而又非常内炼,含蕴有味。吴昌硕曾题任伯年的花卉册页,对之赞赏不已:“予曾亲见其作画,落笔如飞,神在个中,亟学之已失真意,难矣。此册花朵,如风露中折来,百读不厌。”其中奥诀,任伯年自己透露说:“作画如颐,差足当一“写”字。”这极为凝炼的一句画诀,总结了他毕生的艺术经验,明珠出海,得之非易。



我国绘画千百年来,一直遵循“六法”。而任伯年抬出一个“写”字,可以说一“写”字而尽“六法”。所谓“写”,即是写生,写意,在写生的摹础上,意在笔先,以生动而富于表现力的笔墨,直追所见,传种写照。任伯年的题款中时见“对花写生”,“对景写生”等语,或款末缀以一“写”字,即是此意。任伯年极重视作画前的多思,他每喜将画纸悬于壁间,揣摩久之,胸中跃然,方取下画纸,运斤成风,挥笔而写。《海上画语》说:"伯年作画,亟费构思,及提笔,则疾如风雨,钩勒法,办极精熟。”这正是对“写”字的绝好说明。因此,“六法”在“写”的基础上统一了起来。唯其“写”,也才能达到”气韵生动”,这正是“六法”的核心。所以,中国绘画离开“写”,离开了“笔墨”,即无“六法”可言。这正是任伯年特别重视新罗山人“用笔”的原因。



任伯年的画论,虽然寥寥几字,但却言简意赅,切中要害和时弊。这样高度浓缩的语言,确是画论的精华所在,而为人们长期以来所忽视,岂不惜哉。


图文 | 源于网络

编辑 | 渔公子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


更多相关内容,点击蓝字直达:

揭秘丨这些人连纸都买不起,却能成为书法大家!

揭秘丨1949年国民党撤退台湾时,带走了这8件书法国宝!

揭秘丨震惊! 揭开古代素颜美女的秘密,原来古人是这样卸妆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