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生命的意义——能改变你人生的一篇文章

2017-12-11 李子暘 铅笔经济研究社

本文共计4871字,建议阅读时间12分钟。


《三国演义》里有个在中国人人皆知的故事——周瑜打黄盖。黄盖诈降,为了让曹操信任,就得吃点苦头,让周瑜当众痛打他一顿。黄盖挨打的时候,皮肉之苦固然不可免,但他心里却没有沮丧和屈辱感,反而会很自豪很兴奋。他知道,他挨的这顿打,很有必要很有用,或者说,是有意义的。


人在遭遇挫折或者痛苦时,会受到两个层次的打击。第一个是挫折痛苦本身带来的,比如疾病的折磨、工作的辛苦、失败的损失等等。除此之外还有一层,那就是因为遭遇挫折痛苦而感到的沮丧、羞耻、失望甚至绝望。这第二层打击往往更沉重、更难以承受。

第一层的打击,无法避免,但如果这个打击对遭遇者来说是有用的、有意义的,就像黄盖挨的那顿打那样,那么,第二层打击就不存在了。这时,人们不但不会感到沮丧、羞耻、绝望,还反而会感到充实、自豪、满足,并且,他会有足够的坚强来面对和战胜挫折痛苦。

你从清晨工作到深夜,疲惫至极,但你的工作是为自己的公司成功上市的最后一步。明天,你的公司就将上市,你的个人资产将陡然暴增,这时,你虽然还会感到劳累,但你心中涌动的希望、充实和幸福恐怕要比辛苦多得多。

刚刚为人父母,头几个月里,你经常夜里被婴儿的哭闹吵醒,一夜不知道要起来几次,还要半夜冲奶粉,困倦无比但还要坚持抱着婴儿走来走去。睡眠不足很难受,但看着怀中自己的孩子,你会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想起来也奇怪啊,辛苦劳累,但却觉得自己特别幸福。

这就是意义的巨大作用。只要找到了意义,无论什么样的辛苦、痛苦、劳累、折磨都不能压倒你,人的潜力会被极大激发,人生将因此达到新的高度。并且,事后回忆这一切时,相比轻松唾手可得,历经辛劳,会让你感到加倍的幸福和美好。

人类这种动物,对意义的需求,比我们一般以为的要强烈得多。甚至可以说,人类根本就无法忍受无意义。古希腊神话中西西弗斯受到的惩罚——把石头推上山,但石头永远都会在快到山顶时滚下来。让西西弗斯在这种无效又无望——也就是彻底无意义——的劳作中消耗生命,希腊众神认为这是最严厉的惩罚。

曾经有人效仿西西弗斯的传说做过实验,在监狱中迫使一群囚犯挖土坑,然后让他们填上,然后再挖开……如此一直进行下去。囚犯们的情绪很快就失控了。他们宁可去干其他更累但有用的活儿,也不愿忍受这种毫无意义的劳作。如果一直强迫囚犯这样做,他们会发疯。

实际上,这种惩罚是如此之可怕,以至于最残酷的苦役营里,囚犯干的活儿,尽管非常繁重,足以把人累死,但都会多多少少有一些用 41 36383 41 14985 0 0 3341 0 0:00:10 0:00:04 0:00:06 3340、有一些意义,比如建造工程、道路、开掘矿产、开垦荒地等等。监狱不会让囚犯去做“西西弗斯式”的劳作。监狱管理者们本能地意识到,那样折磨囚犯太严厉了,还不如直接处死他们。那样的监狱也是无法管理的。

弗兰克尔的“意义疗法”正是建立在对人类这种深层心理的把握和揭示之上。弗洛伊德、阿德勒、弗兰克尔这三代维也纳心理学派相比较,核心区别在于对人生最基本的认识。弗洛伊德认为人生就是要追求快乐。阿德勒认为人生是为了追求财富和权力。弗兰克尔则认为,人生最重要的是发现生命的意义。

Viktor Frankl(弗兰克尔,心理学家)


对现代人来说,发现自己生命的意义,尤其是个重大而严肃的课题。对动物来说,行动由本能支配。他们的生命不需要意义。对前现代社会的人来说,行动由传统和所属的等级决定,社会已经“分配”给了人们生命的意义。他们只要接受就好。

到了现代社会,物质空前丰富,人们无须再苦苦挣扎在温饱线上;个人也空前自由,不再受等级、传统、家族、习俗禁忌等等的束缚。这当然非常好,但发现、追求人生意义的重担也因此落到了个人肩上。这个负担可并不轻松。

这个负担是如此之重,以至于观察周围人你会看到,不少人不堪其重,只好逃避。他们基本还是按照前现代社会的方式在生活。他们并不主动选择自己的生活,而是把选择的权力——和压力——交给了家庭、单位、领导等其他人。同时,这些人往往也形成了怨天尤人、把失败的责任都推给其他人的心理特质。

如果他们取得了事业的成功,反而会接着患上“现代病”。这种病的症状是:感到生活很空虚,很无聊,心烦意乱,可又说不出烦的具体是什么事情。原来的设想是:有钱了、有权了,生活就会一直幸福快乐。现在钱有了权有了,但生活却并没有变得幸福快乐,反而变得无聊烦闷。而且,既然不知道具体原因是什么,那么,更多的快乐、权力、财富显然不能缓解症状。

正如弗兰克尔指出的那样,人生并不是像弗洛伊德所说的那样是在追求快乐,也不是像阿德勒所说的那样是在追求权力和财富,这些是人们追求其他目标的手段。如果没有那个其他目标,仅仅拥有快乐、权力、财富并不能让人感到充实和满足。

这和我们的个人经验也是相一致的。那种彻底的狂欢、玩乐之后,人们往往感受到的不是满足,而是空虚和若有所失。相反,平时持续的工作、为了一个目标坚持的努力、卓有成效的学习等等,反而会给我们带来心理上的真正满足和平静。这正是我们内心深处对意义强烈需求的表现。

作为一名心理学家,弗兰克尔年轻时深受弗洛伊德的赏识,后来又成为阿德勒学派的重要成员之一。但他看到这两个学派的缺陷以后,就坚决离开了他们另立门户,提出了“意义疗法”。在战前的维也纳,弗兰克尔的新疗法成功地帮助许多陷入抑郁和绝望的人重新恢复了生活的信心。

当时,弗兰克尔自己也不知道,他将用亲身的惨痛经历大大拓展“意义疗法”的适用领域,那就是当人们面对重大的痛苦和人生逆境时,怎样调节自身的心理,怎样面对和战胜痛苦逆境,而不被它们所压倒。

事实上,在被抓进集中营以前,弗兰克尔已经得到了赴美国的签证。他本可以一走了之,在平安中度过下半生,但他不忍把年迈的父母留在越来越险恶的环境中而自己远走异国。他最终决定留下来,和家人在一起面对灾难。在这种强烈而可贵的责任感中,正包含了“活出生命的意义”对个人精神的提升力和对高尚人格的塑造力。

同样在集中营里饱受折磨,但和其他囚犯不同的是,因为是心理学家,弗兰克尔掌握很多心理学的概念和分析方法,并且,他在战前就已经形成了一套关于“意义疗法”的完整理论。在集中营中,他有机会观察包括他自己在内的囚犯们在集中营这个特殊环境中的心理反应,看看在这个特殊的环境中,意义疗法是否还能适用。

弗兰克尔注意到,那些丧失生活信心、对自己的不幸遭遇耿耿于怀的人会很快死掉。活下来的人,往往都有强烈的目标和愿望,他们渴望着熬过集中营的痛苦岁月,能活着出去,或者去见自己心爱的人,或者去完成一件重要的事,或者有什么其他个人的目标。这样的人,能更坚强地忍受痛苦。

更有一种人,能自觉地发现或者创造痛苦的意义。他们的表现就更加坚强,甚至带有某种乐观和幽默。

有一个宗教感强烈的囚犯,他说自己在进入集中营时,在心中和上帝达成了一个协议,用他在集中营所受的苦难拯救他所爱的人免于痛苦。这样一来,他在集中营中所受的所有苦难就都有了意义。不管他面对什么痛苦折磨,即使是死亡,他也能坦然面对。


由此,弗兰克尔得到了一个重要理论认知。生命的意义,并无普世、通用之说,人们生命的意义各不相同,是高度个人化的体验。你不能指望着一种意义适用于所有人。空泛的说教不可能提供真正的人生意义。

人们必须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社会环境去发现、创造自己的人生意义。每个人的生命经历都不相同,世界上不存在一模一样的两个人生,因此也不存在完全一致的两个人生意义。

这也是正是弗兰克尔的“意义疗法”和宗教布道、心灵鸡汤的区别所在。弗兰克尔曾说,作为心理医生,他们能做的,并不是直接向病人提供貌似崇高实则虚妄的人生意义,而是帮助他们去发现“自己各自的”人生意义。他们提供的,是眼镜,帮助人们看得更清楚,而不是直接代替人们去看。

一位老先生,和妻子感情非常好,但妻子不幸去世。老先生陷入悲伤不能自拔,求助于弗兰克尔的心理诊所。弗兰克尔问他:如果先去世的是他,他妻子会怎样?老先生答道:她会比我更悲伤更痛苦。弗兰克尔说到:看,现在她免除了这种痛苦,你替她受苦了,代价是你活着,并陷入深深的悲伤。老先生虽然依旧感到痛失亲人的悲伤,但他的痛苦现在已经有了意义,而一旦有了意义,人就可以坦然面对痛苦了。

一位生活优裕、事业成功的人,忽然罹患绝症,来日已经无多。痛苦之中,他读到了弗兰克尔的这本书,重新振作了起来。他是这样说的:我之前的生活非常顺利,这很好,但也让我失去了彻底展现自身潜力的机会。现在患上绝症,这个打击是如此沉重,我必须鼓起前所未有的勇气,才能在最后的时日中保持镇静和尊严。这对我是个巨大的挑战。如果能战胜这个挑战,我的人生就达到了新高度。我无法战胜绝症,但我一定能战胜这个挑战。你们看我的吧!

走向死亡的最后时日,成了他展现自身潜力、攀登人生新高度的机会。他为这段最后的生命找到了目标和意义。

一个年轻的以色列士兵,在执行任务时不幸踩上地雷,失去了双腿。整个人陷入了绝望和痛苦之中。忽然有一天,人们发现,他重新恢复了乐观。原因也是他读到了弗兰克尔的这本书。

正如弗兰克尔在书中所说,在集中营这种完全看不到尽头、看不到生存希望、随时可能死去的环境中,人们的表现也各不相同。完全丧失人身自由的人,也依然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态度,选择善良还是凶恶,选择助人还是害人。而不同的选择背后,就是人们对各自人生意义的不同追求。

年轻的以色列士兵说,如果人们在集中营中都能选择自己的人生态度,那么仅仅是失去双腿的他,同样可以选择。他仍然是个自由人。

正如这些例子显示的,每个人的人生意义都不相同,都来自个人独特的生命体验和历程。在发现个人人生的意义上,我们可以寻求别人的帮助,但别人绝不可能越俎代庖。你终究要依靠自己。

一个无可改变的现实是:无论人们拥有多大的权力和财富,都不可能摆脱某些痛苦和逆境,比如失去亲人的痛苦、遭遇意外和疾病。这些痛苦逆境一旦降临时,我们能否面对,怎样面对?这是一个基本的人生问题。

发现生命的意义,正在于可以帮助我们拥有面对痛苦逆境时的勇气。当然,弗兰克尔也指出,面对挫折不幸,人们首先要积极地改变现实,扭转逆境。但当暂时或者终究无能为力时,人们就需要面对现实的勇气。正如那句古老的犹太祈祷词所说:愿上帝赐给我们改变可改变事物之智慧和接受不可改变事物之勇气。

有人或许会说,说来说去,所谓意义疗法,无非还是一碗鸡汤。发现人生的意义云云,无非还是自己造出一套说法自我安慰而已。

这种说法虽然尖刻,但其实也有道理。在人生意义这个问题上,发现和创造的界限很模糊。与其说我们发现、追求人生的意义,其实不如说我们就是无中生有地创造出自己人生的意义。

之所以说无中生有,是因为必死的人生,其实本来并无意义所言。因为生命必死,无论取得多大的成就、多么辉煌的成功,个体的生命都将以失败和一无所有告终。既然如此,生命又有什么意义呢?一场开头就注定结局是失败的比赛,又有什么意义呢?

没有意义,我们就为自己的生命“创造”出一个意义,并将之赋予我们各自那无可替代、世间独一无二的人生。说是鸡汤也好,自我安慰也好,甚至自欺欺人也好,人生意义的本来含义就是如此。

一个注定以失败告终、其间又必然充满各种痛苦挫折的人生,唯有通过这种人生意义,才能变得精彩,才值得一过。


弗兰克尔进而指出,人们发现各自生命意义的途径,主要来自工作、对他人的爱和面对痛苦逆境时。在我们的生活中,这三个方面恰恰是很多人打算极力逃避、最好彻底摆脱的。他们想逃避所有责任,摆脱所有压力,他们不想要任何付出和牺牲。他们只想享受,只要轻松。

事实上,对人来说,完全没有压力的人生反而是可怕的人生,因为它剥除了生命的意义。在追求意义中适度的紧张,是人身上所固有的,是生活正常的表现。这种紧张是人已经取得的成就和尚未完成的使命之间的张力,是心理健康的最大保障。

一位朋友,白手起家,历经种种艰苦奋斗,事业有成,现在已经颇为富裕。有一次我和他谈起子女教育问题。他说,要让他的孩子在无忧无虑中成长。他有能力替孩子解决所有麻烦和问题。

我听了以后问他:“你是不是认为,完全没有压力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

朋友是个聪明人,一下子就听出了我想要说什么,沉吟许久后说道:“你说得对。这个角度我以前没想到。回去我要好好想想这个问题。”

李子暘为铅笔经济研究社主编,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以下二维码是作者的个人公众号,欢迎大家关注。

关注铅笔经济研究社公众号,并回复以下数字,或点击以下链接,查看精彩铅笔社文章。

回复“201”,国家存亡的意义(令人惊奇的大格局精彩长文)

回复“202”,伊斯兰问题还是阿拉伯问题(寻找现代伊斯兰恐怖主义的根源)

回复“204”,北京为什么是首都(寻找北京成为首都的那段历史)

回复“208”,重新理解市场(打破人们对市场长久以来的认识,一篇读了后对世界的看法都会改变的长文)

回复“209”,个人主义与共同体(对个人主义的理性分析,重新理解爱国主义的意义

读者如果觉得有收获,请猛击以下二维码打赏,小编等你们好久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