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后经济学

铅笔经济研究社

以下文章来源于周秦汉是个大sb ,作者周秦汉2

周秦汉是个大sb
周秦汉是个大sb

周秦汉是个大sb

本文共计7046字,建议阅读时间28分钟。

婚后经济学



上一篇《择偶经济学》的反响非常不错,而且并没有受到大面积的抨击,看来大部分读者,还是听得进道理的。


大道至简,相亲市场也是市场,也要遵循供求关系定律。


常见的问题有4个:


Q:为什么我不作+年轻,并没有天下无敌,还是没有嫁出去?

A:因为你没有做市场推广,酒香也怕巷子深。


Q:为什么我认识的优质男,都拼了命找有钱人家的女儿?

A:因为优质男特别稀少,可以在“不作+年轻+漂亮”之外,再加需求。


Q:为什么不作这么重要,刚认识根本看不出来的啊?

A:因为作闹最终会导致分手或离婚,再次择偶就有了经验教训,会花时间重点考察。


Q:为什么女性一定要生孩子,不能为自己而活吗?

A:不一定要,都是成年人,自愿即可,就像败家子有权利败光祖产。


好,解答完问题,让我们从相亲,一起携手步入婚姻



 1. 婚姻的现状 


读者朋友是否可以感觉到,周围不管年轻人还是中年人,离婚的家庭在逐渐变多。


由于改革开放前,我国几乎没有离婚家庭,离婚率比以前高是肯定的,但问题是,为什么会持续升高。



谁没事找事,想要折腾离婚?


谁不希望有个幸福完整的家庭?


谁会想着花大价钱结的婚,又得拉倒重来?


由于目前中国老百姓,处于传统婚姻转型为现代婚姻的过程中,很多观念发生了冲突,自然会引发家庭矛盾。


比如是否和父母同住,当不当扶弟魔,孩子姓啥,谁做家务,谁带孩子,过年去哪家,家庭财政谁管,等等。


这些看似是小事,但是一旦处理不好,零距离的长期夫妻生活,一定会把矛盾迅速放大。


中国封建社会,女方家长收下彩礼,就相当于卖女儿,出嫁后的女性是没有任何权利的,连性都要改为男方的姓,凡事都由婆家做主。(入赘除外)



所以叫多年的媳妇熬成婆,被管理几十年后,女性才有可能当家做主。


到了现代社会,讲究男女平等,在大城市都得双方家庭一起凑钱付婚房首付,双方老人都会帮忙带孩子,那么凭什么男方说的算呢?



甚至女方因为生孩子,对身体会有伤害,对事业的牺牲更大,养娃也都是妈妈操心多,那么理应女方做主。


你看,两套婚姻观,各自看上去都正确,但是结论却完全相反,如果随意使用其中的观点,则必然会导致家庭不和谐。


当今社会,两套体系混合交织,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每个家庭么又有各自的特殊情况,所以说清官难断家务事。



而我今天,则要迎难而上,从经济学的角度,公平合理的来断一断家务事。



 2 .家庭收入分配 


经济学嘛,首先讲究的,当然是钱。


其中,家庭收入的分配就是最重要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我是偏向家庭小型化的,这是现代婚姻的大势所趋,家庭应该由夫妻二人独立运营的。

毕竟在现代社会,每个人都有他的脾气,两个人都不一定能磨合的好,更别说与长辈合住。


如果家庭收支管理得当,随着小夫妻的收入提高,可以逐渐脱离双方父母的经济支持,彩礼、嫁妆、婚房、家务等都会淡化为小事。


如果分配不当,将会导致低效,互相拖后腿,最后贫贱夫妻百事哀。


以下是我归类的常见分配制度,原文2017年发表于水库论坛知识星球。


1.独裁制

丈夫不管是2万一个月收入,还是2500元月薪,全交给老婆。


老婆每月给丈夫500的生活费。


家庭开支都是老婆做决策,丈夫完全没有发言权。


缺点是丈夫没有任何赚钱的动力,赚到外快一般留作私房钱。


2.寡头制

丈夫收入全交给老婆。


但是丈夫对财务分配有发言权。


缺点还是赚钱动力不足,因为赚再多的钱,妻子也不批准买ps4。


极易导致出轨,因为离婚反而对丈夫更有利。


注:以上两点夫妻可以互换。


3.共和制

夫妻的收入放在一起,共同管理。


缺点是投资的时候,容易达不成一致,导致错过很多机会。


穷亲戚来借钱也会吵架得吵很久。


体现不出投资优劣,都会自以为自己是对的。


比如当年妻子说买房,丈夫死活不同意,真等房价大涨,丈夫会说:还不是我当年同意你买的房?


4.邦联制

家庭支出AA制,此外各管各的钱。


缺点是本身就是个松散的婚姻模式,容易离婚。


特别是一方遥遥领先的时候。


适合高端男与单亲妈妈。


因为单亲妈妈不会抱怨,你又去应酬喝酒,你不陪我逛街,你不陪我聊天,你猜我为什么生气,你为什么又和女同事聊天。


5.联邦制

我理想中的家庭模式。


类似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交足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夫妻各拿50%的收入上缴国库,用于家庭开支和外交事务,比如穷亲戚来借钱。


其余50%收入,各自管理,拿去按摩喝酒也行,拿去走关系送人情也行,拿去投资比特币也行,但是不能违法。


优点是赚钱更有积极性,可以比较出谁投资眼光更好。


落后的一方也会虚心学习,最终实现共同进步。


只有拿自己血汗钱去投资,才会有最高的投资回报率。


注:50%的上缴比例可以更改。


6.民主制

把没有收入的孩子和老人,也加入到决策圈里来,一人一票,就是民主制。


缺点太明显了,一个家庭几乎什么事都决定不了。


说不定还会出现贿赂拉票的情况。


民主制为什么是最差的政体?


因为老人和孩子基本不会支持投资,因为投资是辛苦的,收益是远期的。


他们只喜欢消费。


7.城邦制

其实最优解,还是不结婚。


如果想要孩子,完全可以与其他城邦开展贸易。


或者干脆买个代孕服务就好了嘛。


但是对1000万以下净资产的人群不适用。


综上所述:

以上7种分配制度的文字写于2017年,文笔不如现在,但逻辑是正确的。


各位读者可以思考下,自己的婚姻是属于什么分配模式,有什么优缺点。

简单来说,一个家庭成员的收入,应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上缴家庭国库,一部分自留


自留是非常重要的,没有自留,婚姻就会变成大锅饭


上缴比例是多少,国库开支如何做主,则是每个家庭最大的不同点,往往都是各个家庭斗争多年的妥协产物。


很多家庭根本没有意识到,没有合适的分配制度,大部分人根本没有赚钱的动力。



 3. 家庭贡献度 


除了分配制度,接下来要争吵的点是,家庭贡献度



就像家务、带孩子,谁都觉得自己做的足够多,谁都希望对方再多做一点,自己就能轻松点。


结婚就像夫妻二人,双方合伙创业,携手新建了一个无限责任公司,准备通力合作谋发展。


结婚证,就是两方签订的合同,约定了50%的股份占比。



如果合伙创业者的工作表现不佳,会被其他股东要求退股(比如宝马要求华晨让出25%的股权),那凭什么家庭关系,就得强制50%对50%?


婚姻中的双方家庭,需要通力合作,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合伙创业,一起为小家做贡献。


但大部分人都偏好偷懒而非奋斗,希望对方跪领导舔客户多赚钱,自己上班玩手机混日子,然后一起家庭收入平分。


甚至,很多人会把婚内内斗,作为自己的核心业务。


毕竟从配偶那边吵架挖钱,比搬砖赚钱容易多了;多斗几句嘴,也比多洗几片碗要轻松多了。



如果夫妻有一方贡献度特别大,是不是可以多占股份?可不可以多要补偿?


女权分子肯定会说:丈夫贡献大,那是应该的;妻子贡献大,则必须有更多的零花钱。


由于婚后脱离了相亲市场,谁也不知道自己的贡献值什么价位,对方应该贡献多少,容易产生互相压价的情况。


每个人都会高估自己的贡献,并且觉得对方贡献不足,心中不满日积月累。


而且这事冷暖自知,外人根本无法评判。


各位不管结没结婚,至此其实可以想象的出来,在贡献度这一方面,能产生多大的家庭矛盾。

上图这么多的家庭贡献项目,要怎么分工,权重多少,如何协商?

(健身指的是这篇《中国男人的大肚皮经济学》)


对传统家庭来说,没什么好争的,把老婆打一顿就好了。


对现代家庭来说,夫妻之间一定要多交流,必须搞清楚,对方心中对某项活动的贡献度



这个贡献度,可以是货币计价,也可以类似魔兽世界等网游的DKP(Dragon Kill Points 的简写,中文翻译为屠龙点数),即虚拟贡献值体系


总之,贡献度一定要量化,才能累加统计。


比如妻子帮丈夫削了一个苹果,丈夫平时喜欢吃苹果,妻子觉得这是爱的体现,少说也得值200元;



丈夫可能今天刚好吃的太饱,非常不想吃苹果,但为了让妻子开心,硬吃下苹果,心里预期贡献值-50元。


你们看,明明是加深感情的行为,就是因为缺乏沟通,反而损害了双方的利益。


再比如,丈夫有洁癖,希望家里每天都干干净净,但是妻子也要上班劳顿,不情愿每天打扫卫生,双方诉求不同,矛盾就会慢慢积累。



但是如果丈夫能报出一个价格,比如哪天实在无法忍受,心里预期高达500元,那么妻子就能知道,请个阿姨打扫,35元乘2小时,70元满足丈夫的愿望,两方双赢,家庭和睦。


同理,小到打游戏,下馆子,大到买房买车,生二胎,一定一定要了解对方心里的贡献值。

如果自己评估的付出成本,小于对方心里的贡献度,那么做之,可以产生感情盈利。


如果自己评估的付出更高,那么自己做事之前就能知道,差值部分属于自己的无偿付出,是为了让自己开心。


这样一来,夫妻会互相了解对方的价值观,能长期相处的更融洽。


哪怕价值体系存在巨大差异,也能通过交易,取长补短,互通有无,实现和谐共处。


夫妻矛盾至少可以减少70%。


但是,这只是对正常人来说的,对少数异常人来说,根本不和你讲道理。


他们只会想着索取


贡献?不存在的。


比如某些异常女性:赚钱养家做家务带孩子,都是你们男人的事,我只负责貌美如花和买买买,这可是你自己10年前结婚前答应我的。



比如某些异常男性:我赚钱太难了,不是我不努力,是因为经济环境不好,行业发展停滞,企业效益下滑,但是打死我都不会做家务,也不会去哄老婆开心,这不是大男子汉的事。


碰到这样的对象,我建议在实在忍不了的情况下,找对方正式谈判,重新规划家庭职责分工、收入分配策略


不要怕变成吵架,吵的越大越好,一定要把自己的诉求,明明白白说清楚。



谈的拢,则腥风血雨后归于平静。


谈不拢则一拍两散,长痛不如短痛。


而谈判的底线是什么,是离婚的违约成本



 4. 违约成本 


传统婚姻,在“七出三不去”的前提下,丈夫可以休妻,妻子提出离婚会坐牢,违约成本无限大。

现代婚姻,家庭趋向小型化自由化,双方都可以提出离婚,离婚率自然会比以前高。


那么,当代社会,该如何维系家庭的和谐稳定呢?


我相信,绝大多数的人都会说:夫妻感情。


几十年的夫妻,爱情可能淡去,亲情却日益弥深,夫妻感情很难被撼动。


但是这里有个bug,就是夫妻吵架


日常生活中,夫妻就没有不吵架的,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都属正常。



一旦吵起来上了头,当时当刻,当事人会瞬间失忆,把所有的感情抛之脑后。


我相信绝大部分的人,都会在吵架时,心里暗暗算账:


“气死我了,我和这 老帮根/老菜皮 过不下去了,这次一定要离,不过我得先算算离婚我会损失多少。”


如果违约金过高,咬咬牙想着算了算了,对方平常还挺可爱的,凑合着过吧。


如果违约成本不高,怎么算都是单身日子过得更爽,一气之下,不伺候了,离就离,我要吵到底!


把离婚的好处和坏处列在一起,求个差值,就知道离婚的成本有多少。

这个表格细细分析下去,刚结婚的时候,离婚的坏处,会远大于好处,形成了违约成本门槛。


但是贡献多的一方,长期被剥削,心力憔悴,离婚的好处持续上涨。


而长辈的控制力会持续下跌,夫妻感情通常会归于平淡,财产越多越好分割,子女依赖和子女反对此消彼长,综合来看,离婚的坏处会持续下降。


那么大方向上,除非孩子数量持续增长,离婚好处与坏处的差值,会越来越大。


夫妻之间,可以互相站在对方立场上,思考下对方的违约成本,就能估计出双方的底线在哪里。


如果违约成本跌破零位,碰到一次大吵后,可能就会导致离婚。


这道理等同于上一篇《择偶经济学》总结的公式:


夫妻两人 + 搭伙过日子 ≠ 经济高效

单身贵族 = 又爽又高效

夫妻两人 + 生孩子 + 搭伙过日子 = 经济高效


既然婚姻就是为了生孩子如果孩子已经长大,不需要男女搭配、共同携手养育孩子,那么夫妻生活就会再次变为不高效


类似《人民的名义》里的李达康和他老婆欧阳菁,各忙各的事业,形同陌路,没有家庭的束缚,升职更快。



怎么防止这个趋势呢?


除非夫妻长期保持恩爱,相敬如宾,从不吵架,那么就只能持续生孩子,重新回到家庭合作,经济高效的模式中。


不管是顶层家庭,中产家庭,小康家庭,只要孩子多,家庭凝聚力一定越强。


现代家庭,讲究独立性,长辈、亲戚、朋友、领导、同事、居委会大妈,都不会插手家庭事务,如果真到气头上,根本没人会来劝架。



但是孩子,也只有孩子,是强力的粘合剂,是永久的纽带,是不可分割的财富,是最牢固的关系网。


大家可以想象下,丈夫如果吵架摔门而去,气的在深夜的街角抽烟,此时只有孩子,才能让他放弃吃喝P赌抽的自由生活,放弃工资的自主权,放弃勾搭年轻小美眉,灰头土脸的回归家庭,舔着老脸来哄家里的黄脸婆。



至此,令广大女性担忧的千古难题,就可以解答了:


家庭主妇主内,丈夫专心赚钱主外,如果丈夫事业有成后申请离婚,妻子能怎么办?


答案是:多生孩子


抛弃一个孩子容易,出轨也可以再生一个,但是抛弃四、五个孩子,对正常男人来说,太难了。


男人辛苦一辈子,省吃俭用攒了结余,难道是为了在没有激情的中年,抛妻弃子,找小三,买包买车,花天酒地,一口气吃光用光?



当然不是,我可以很负责的说,中年男性根本没有太多需求,对吃喝玩乐,对买买买,对打游戏,对旅游,甚至对性生活,真的都不在乎。

(中年女性我估计多半也一样)


尤其是精英男,稳定和负责任是其成功的必要条件,他们根本不会随意变心。


人到中年,如果还在努力赚钱,那一定是为了荣誉,为了孩子,为了家族传承。


同理,我们来看下,缺少子女的大佬,是不是容易出问题,比如找了贵族田小姐的王石,原配只有一个女儿。


我们站在大佬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其实道理很简单。


大佬舔手胼足的起家,和领导客户斗智斗勇,辛苦经营,呕心沥血,终于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胜出,成为人中之龙,站在金字塔的顶端,一览众山小,王者风范,雄图霸业。


他们吃喝不缺,地位不缺,金钱不缺,(女人也不缺),房子车子都不缺,马斯洛需求层次全部满足,结果呢,回头一看,只有1个或更少的孩子,老来无子,孤家寡人。


大佬要啥有啥,应有尽有,别无所求,只缺孩子。


缺啥就补啥,在原配不配合的情况下,大佬就有概率离婚,或者暗度陈仓。



 5. 一夫多妻制 


站在国家和民族的角度来看,死人堆里爬出来的精英,如果规定只有2个或以下的孩子,非常不合理,属于资源浪费。


国家层面,其实已经认识到人口下滑的严重性,几年前就开始逐步放开计划生育。



当年风头无量的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计生委),先是于2013年并入卫生部,变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卫计委),后于2018年改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卫健委),连计划生育的名字都已不复存在。


在各地细节的实操上,夫妻如果不领证,直接超生,那罚款可以只针对女方收入来征收,孩子上户口也没任何问题,其实就是在偷偷放开生育。


所以对富豪来说,完全可以选择不领证,找多个妹子帮他生孩子,各取所需,类似赌王何鸿燊。


注:我赞同金钱面前男女平等,因此以上男女可以调换,即富婆也可以选择一妻多夫。


因此,欧神的观点是,开放一夫多妻制,可以解决中国的人口问题。


理由是对富豪来说,反正钱也没地方花,不如多生孩子;对女性来说,可以不用上班工作,可以专心生儿育女,还能享受荣华富贵。


我明确表示,我不同意这个观点,因为目前已经形同放开,结果并没有多大变化。


是的,开放婚姻限购,可以降低富豪多偶的道德成本,减少舆论谴责的压力,会带来一定好处,但是解决不了多妻的主要矛盾。


现在的中国,富豪多妻多娃的情况,为什么并不多见呢?




这是因为当代女性小年轻,她会争风吃醋,她会惹是生非,她会一哭二闹三上吊,她会耍脾气闹分手,甚至还可能会出轨,这才是问题的主要矛盾。


她们的逻辑很简单,现代生活水平普遍小康,物质不再匮乏,金钱越多,效用就会递减,越想要舔狗。


钱来的越容易,就越容易作。


我为什么要生娃带娃,不能出去游山玩水?

我为什么不多缠着你,防止你去找别的小骚货?

我为什么不能攒个房子后,换个舔狗老实人?


上一篇《择偶经济学》已经总结了,女性的第一需求是舔,而不是钱。


富豪哪有这么多时间和精力(还有体力),来哄小姑娘开心?


而且妹子拿了钱,如果违约不认账,大佬根本就无能为力。


做生意或多或少会有些把柄,伤害权其实在女方手里。


万一遇到往死里作死的妹子,后果参见吴秀波。



在传统婚姻下,这根本就不是问题,敢出轨,浸猪笼;敢作闹,家法伺候;打一顿,饿个两天,就老实了。



为什么全球MSL生育率高,不是因为一夫多妻,而是因为他们可以打老婆。


印度教实行一夫一妻制,为什么也能生育率高呢,还是因为可以打老婆。


在现代社会,女性独立自主是趋势,不可能回到旧制度。


我想来想去,富豪们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拿钱砸,使劲砸,如果还敢闹,那就拿更多的钱砸。


生一个孩子,给200万,生第二个,给500万,生第三个,给1000万,砸到她没脾气,这样才能hold住全场,提高后院不倒的概率。


我没时间陪你,但是豪宅跑车可以陪你,一柜子的包包可以陪你,三五个娃可以陪你,保姆司机可以陪你。



因此,没有几个亿的家产,我并不建议尝试一夫多妻


不过,对于几个十亿以上家产的成功富豪、富婆,我的建议是可以慢慢的少赚点钱,多放点精力和金钱在生娃育娃上面。



比如煮老师,砸了三妞妈两个亿以上的资产,赢得她的全力支持,现已拥有两位数的娃。


如果大佬人过中年,还在继续打拼,可能身体会吃不消,可能跟不上新时代,可能遇到黑天鹅,导致全盘皆输,晚节不保。


而且钱赚的再多,也带不到坟墓里去,终归要想办法传承给下一代。


多生娃,为自己,为家族,为国家,贡献更多的精英,这才是最好的投资,这才是最值得做的事。



 总 结 


现代家庭如果需要稳定发展,需要合理的家庭收入分配制度,需要贡献度统计,需要增加离婚成本


一夫多妻制并不能显著提高生育率。


富豪的多娃之路并不顺利,那么对广大屌丝来说,还生的起娃吗?


中国,乃至东亚的人口问题,还能有救吗?


万能的市场经济,对提高生育率真的毫无办法吗?


答案请见下一篇《生娃经济学》,是三部曲的最终篇,我会尽快肝出来,敬请期待。

作者为铅笔社成员。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他的微信公众号为:周秦汉是个大sb。欢迎大家关注!






关注铅笔经济研究社公众号,并回复以下数字,或点击以下链接,查看精彩铅笔社文章。

回复“201”,国家存亡的意义(令人惊奇的大格局精彩长文)

回复“202”,伊斯兰问题还是阿拉伯问题(寻找现代伊斯兰恐怖主义的根源)

回复“204”,北京为什么是首都(寻找北京成为首都的那段历史)

回复“208”,重新理解市场(打破人们对市场长久以来的认识,一篇读了后对世界的看法都会改变的长文)

回复“209”,个人主义与共同体(对个人主义的理性分析,重新理解爱国主义的意义


 读者如果觉得有收获,请猛击以下二维码打赏,小编等你们好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