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大“限外”了!网友各执一词,教学安全vs包容精神,你选谁?

2017-04-10 信息时报

中大突然“限外”了!


最近,一则关于“中大外人勿入”的消息在朋友圈疯狂流传,记者求证后发现,近来,中山大学确实加强了南校园和东校园的管理,师生出入教学楼时要出示校园卡或者学生证才行,其中进入南校园的大门口都要出示相关证件才行了,“教学科研场所,请主动示证,谢谢合作”的提示牌就放在正门的显眼处。


值得一提的是,华师、华农和华工等学校均没有此类做法,目前都对外来人员开放。


中午12点,中大南校区东门,示证告示在校门处清晰可见


消息一出,围观群众可谓吵翻了天,发言的有中大学子,中大毕业的师兄师姐,本地街坊,其他大学学生,甚至还有住在中大内的家属,各类学术界人士.......



大家各执一词,

大致来说,

可以分成两类:


一类称:

教学安全不可小视!


另一类称:

大学本应海内百川,如此“限外”包容精神何在?


此外还有一些人说:

大学就是公共资源,就是纳税人一起给钱建的,

哪里轮得到你圈地自享?



网络上是炸开锅了,

大家都有一份意见。

不过在你发表意见之前,

↓↓↓

我们先来看看事实


中大限外?分情况可进入



中大南校园和东校园实施了校园“限外令”。


中大4月6日下发的《关于加强广州校区(东校园)公共教学楼出入管理措施的通告》提出,4月10日起加强东校园公共教学楼的出入管理,教学楼凭证进出。


与此同时,南校园在东门和西门的门口处均放有“教学科研场所,请主动示证,谢谢合作”的提示,现场有保安24小时负责检查进入人员的证件。


中大南校园学生陈同学给记者出示的学校通知中显示:“从4月10日开始,全体师生可凭有效证件进入校园(身份证、学生证、校园卡、校友证、军官证等都可以)。”


从通知就就可看出,

中大南校园并非网上所传的全面封闭,

只要示证登记仍可出入。


 以下两种情况可以通行:


01


当记者试图进入校区时,在校园保安提示下填写了包括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和探访目的等信息就可以进入。


我们主要限制的是进来‘串门’的人群,大部分是从中大地铁口后,从西门和东门穿行到小西门附近住宅区的。校园属于教学科研的场所,理应对校外人员的进出有所限制。


一中大保安告诉记者,星期天大概有15个不愿意出示证件的街坊被婉拒入校。


02


如果要探访同学校友又没有带齐证件怎么办?

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这种情况可以告诉同学来校门口出示学生证,就可以带入校



 以下两种情况会被拒:

01


就在昨日,

据保安透露,

在校门口还发生了入校的小冲突。

一街坊想要进入校园吃饭,

又不愿意出示证件,

羞怒之下竟向保安动手,

幸亏被拦住。


02


限外后,现在平时随意进出校门进行游园的情况也略有改观。如果单凭证件而无探访目的,据保安向记者透露的说法,极有可能被拒绝进入校园



为什么中大突然限外?



据记者了解,此次中大加强校园管理,是因为之前学校发生过几起校外人员冲击课堂的事件。而学校也并非不允许所有人进入校园,凭借校友卡、工作证等有效证件都可顺利通行。 


对于“校外人员冲击课堂事件”,
著名的中大学生自媒体微博帐号@中大Din
也在“中大限外”消息流出后做出了解释:


“说下Din个人关于所谓#中山大学#封校看法...... 我想提到南校正在规划建设大型博物馆,而博物馆需要一定财政收入来维护,所以南校将来肯定还是景点再加上南校西区的存在,管理难度非常高,所以终究会开放只是在巡视组进驻的情况下,屡屡发生教学事故,未来教学区的证件检查应该会持续,保证教学秩序。”



据@中大Din,

 中大发生的四起安全事件为:


①4月1日,东校区,

4名社会人士突然闯入公共课室,

已抓捕归案;


②4月5日,东校区,

一社会人士闯入课室进行“行为艺术”,

已抓捕归案;


③4月8日,南校区,

两位课堂旁听者对老师授课内容发表看法并有不良言论,

被其他学生赶出课室;


④4月9日,南校区,

一社会人士在上课期间突然上台,

宣称自己需要3分钟时间发表一下对国家和民族生存发展的大忌,

被赶出课室。




其他高校仍然对外开放



针对中大加强校园管理的情况,记者采访了多家高校,南方医科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农业大学以及华南师范大学等学校均表示,学校一直都是对外来人员开放的,并没有限制


对于外来人员可能对师生的安全带来影响的情况,华南师范大学校保卫处处长李才富向记者表示,虽然没有限制外来人员,但学校采取“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模式维护校园安全


“‘人防’这方面主要是保卫处的干部,校卫队队员和物业保安。‘技防’主要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一校三区主要人财物集中的地方,安装视频监控系统,一键式报警平台等,目前一校三区技防的覆盖率大概是70%左右。‘物防’是指建设安全防盗门和防盗网等等。”


在学生宿舍,要确保24小时都有人值班,而且保安每天要巡逻三次;在饭堂,用餐高峰期成为保卫处进行巡逻防范的重点时间段;在教学楼,保安加强了巡逻力度,并在厕所门口张贴了报警电话;甚至学校人流密集地段,还有便衣保卫师生的安全。


广东财经大学则有类似中大的规定,不过该校保卫处郑初处长表示并没有这么严格。


“我们平时都有规定,外来车辆和人员,按规定是需要登记的,但没有严格到每个人进入学校都必须检查和登记。重要的时期实行得更为严格些,如学校举行大型活动,或者重要的外事活动。”

 

此外,广外东门也摆放着校外人员未经允许禁止入校的通知。


网友的看法

反对派:大学是纳税人给钱起的,公共资源说禁入就禁入?




记者随机采访的中大学子中,方同学认为,中山大学南校区作为广州文化的彰显地之一,多少游人慕名而来,“查证件”会让多少人心中对这个文化之地有疏远之感。“中大一直作为一个开放的公共场所供老少休闲,大学之风宣扬得益于此,‘查证件’不是与校风相悖吗?”


住在中大附近的街坊郭小姐说:“由于我住在附近,经常会骑单车穿过校园,很舒服。现在这样子做,就相当于封校了,这多不方便啊。”


从事海淘行业的市民周先生认为,中大作为广州的地标,平时有很多的游人去散散步,他们很多人不是为了破坏,只是慕名而来,欣赏中大的历史沉淀。自己有时心情不好,也会去中大南校区逛一逛,感觉又找回年轻时的志气和热血。许多国外大学入牛津剑桥等学府也是开放性大学,也并没有实施“限外令”。


不过,对于国外开放性大学这一点,网上也有人反驳:




赞同派:教育安全很重要,又不是纳税人给钱就得开放






记者采访的中大学子中,表示赞同的学生认为,这让校园安全有了进一步的保证。


中大学生李同学说道:“学校毕竟是教学场所,它所肩负的是育人读书的责任。我们南校区这边外来人员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经常肆意践踏草坪、爬树摘果子的大有人在,我亲身体验了很多这种毁坏大学形象的低素质的行为,所以,教学期间禁止闲杂人员入内是应该的。”


折中派:学校做法太粗暴,就不能加强管理吗?



记者采访的中大学生中,保持中立的毛同学就提出意见,学校的做法还是有些简单,其实可以分时段、分区域进行管理,比如周一到周五教学时段对学校公共区域进行限制,在周末全天进行适当开放。

 

需要注意的是,
中大“限外”,
 受影响的还有住在中大校区内的居民和已经毕业的校友们


 中大家属:每次都要被拦下


 校友:被母校拒之门外 



教育专家:从管理角度来说没问题



对于中大的做法,教育专家李伟成表示理解。现在国内很多大学都成了旅游胜地,广州很多的大学像个集市,和国外的大学学习氛围有天壤之别。因此,李伟成说道:“我觉得大学是一个学习的地方,需要有一定安静的空间和秩序,因此中大从管理上讲是没有问题的。”


不过,李伟成认为,应该适当开放一扇窗口,将大学作为中小学生参观游学的好地方,通过办理一定的手续,将学校以及学校的设施开放给部分有需要的中小学,这是“双赢的”。针对市民的话,也可以办理一定的手续才能让其进去,“不能像过去一样随便进去”。


时报评论:大学校园真不能当公园逛(摘选)


作者:郑渝川 时事评论员


国内许多高校近年来都遇到了“校园管理与游客参观”的矛盾。比如,去年有媒体报道,名列“中国最美大学榜”的厦门大学,校内每天都人满为患,部分游客甚至进入教学区参观学生上课。而在武汉大学等高校,每当春暖花开之际,也会涌入大量赏花游客,几乎让校园秩序陷于瘫痪。


从校方管理的角度来看,游客与市民每天进入校园,会大大增加管理难度,少数市民破坏草坪、乱扔垃圾,及夏天赤裸上身等做法,还会影响校园文明,触发师生不满,校方必然会承担很大压力。此外,如果对涌入游客不加限制,那么师生生活和教学科研秩序所受的影响,也是明显的。


笔者赞同中山大学等高校收紧入校人数的管理。校园不是公园。校园、公园、党政机关、企业、文物遗址、车站码头,都有着不同的局部环境、社会生态,因此也难免会执行不同的管理要求;不同空间环境面向公众开放的程度和范围,也显然不一样。我们可以要求党政机关、企事业等单位面向市民开放洗手间,但没有理由让机关和企业的所有区域都开放给游客闲逛,尤其是企业单位,更不存在这样做的义务。


包括中山大学在内,国内许多高校都建在城市中心区,分布着较多的近代文物与建筑,需要加强相应的文化保护。如果参照文物遗址的法定保护要求,这些大学校园就需要限定客流,以减少人员活动对于文物建筑的影响。


 一直以来都有人主张,公办大学应当通过开放校园等方式来回馈社会,接纳和教化公众。而校园向附近居民开放,也将大大增加这些居民的休闲绿地。这有一定道理,但校园显然不能像公园那样,对校外客流没有限度。而是应当优先满足正常的教学与科研秩序,让进入校园的人数在可控的范围内。


例如,可通过教育、旅游部门联网管理的实名制登记,限定大学校园每日校外人员流量上限,规定进入校园者必须遵守文明秩序,并将游客的行为影响,纳入信用管理;又如,将大学校园片区进行功能划分,可将没有教学科研功能的建筑、文物设施、休闲绿地和绿道等,对外开放,实行校方与地方基层部门共管,同时加强公安、城管等部门对相关区域的巡查。


你的看法?


好了,

事实都说完了,

就是这么一个情况。


那么,

你们觉得,

中大这个做法可取吗?


“教育安全”和“包容精神”,

这两者真的不可兼得吗?



说一下你的身份,

把你的想法留下来,

分享给其他人吧!


信息时报 记者 孙小鹏 许浩程 通讯员 杨柳青 黄芊

摄影记者 梁钜聪

编辑:Cateran


还想看类似的新闻?

猜你喜欢

(点击图片)






借800元,20天后被迫还20万!千万当心这东西坑孩子








千万别喝水龙头里的隔夜水,原来这么有“毒”!央视检测结果让人好吃惊!






5岁娃后脑勺痛,家长拨开头发一看…魂都吓掉了!这个季节尤其要注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