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附130年校庆,钟南山等回母校!有望增2400个学位,“再造1.5个华附”
今天,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迎来130周年华诞。从四面八方赶回母校的学子欢聚一堂,共话当年。华师附中知名校友钟南山、姜伯驹院士回到母校。
今天,校庆纪念大会与文艺演出,华南师大附中基金会年会,华南师大附中校友会成立授牌,第32届小歌手比赛,全国师大附中合作体校长圆桌会议,“追寻附中人足迹”校友访谈活动,热闹的校友集市等一一启幕。
华附130周年校庆宣传片
预计增加2400个高中学位 再造1.5个华附
华如桃李,菁菁归附。华师附中,前身乃始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的广州格致书院,如今已跨越三个世纪。1982年,更名为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一直至今。
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华附先行先试,在德育、教学、社会实践活动等方面的改革探索走在时代前列。
华师附中校长姚训琪表示,从一校一区到一校五区,华附开创了广东民办教育的先河。今年华附复办了公办初中,在天河区通过电脑派位招收了90名学生,接下来,希望把高中的规模扩大,比如新建一个校园,形成高中双校区,甚至把高中整体搬迁到新校园,现在的校园则作为华附的初中。如果实现,预计可以增加近2400个高中学位,等于再造1.5个华附。
“目前,这都是我们的设想,在落实过程中还需要地方政府提供更多的支持。华附现在是一所区域名校,未来要通过练好内功外功,成为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高品质中学。”姚训琪说。
钟南山寄语:
当调动大家的精英 建全国“神”学府
今日,校方邀请到了刘人怀院士(暨南大学)、姜伯驹院士(北京大学)、钟南山院士(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到校。相逢一瞬,纵然久已不见,1953届姜伯驹院士和1955届钟南山院士立即互相喊出对方名字并予以热情拥抱,他们是两届之差的师兄师弟,认识70年了,曾在同一个地方,拥有同一段少年时光。 钟南山说:“我还记得,小学的时候,我曾到姜师兄那里借数学书,我小时候留了一级,他的成绩比我好多了。” 他谦虚地说。
钟南山院士与姜伯驹院士 (图自华师附中)
60多年之后,回到母校,钟南山脱稿演讲,阐释”精英”魅力。 “什么是精英?能够调动周围的人和团队,共同努力,完成一个大的项目的人才是精英,精英应该懂得团结大家,尊重大家。” 他非常记得在华附时教他的何老师对他说,每个人对同一件事的看法是很不一样的。看了一个十五的月亮,战士会说,月亮是明灯,把敌人击退;农民看到月亮会说,这像一个刚烘出来的大饼;读书人看到月亮会说,对酒当歌,人生几何。钟南山说:“每个人对事情的看法是不同的,不一定谁对谁错,但是精英能够看到别人的长处,能够带领团队,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他寄语华附学生,不但要有要求,还要有追求,不光要有热情,还要有激情。每个人应该有梦想、有追求、要争气、有激情。”他说:“我现在还有2个项目没有完成,在我有生之年一定要完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我希望,十年后,华师附中不光是广东培养精英的‘神’学府,在全国也成为一流的培养精英的‘神’学府。”
院士姜伯驹也动情回忆道:“130年有多少风雨有多少辉煌,我毕业是华附65年,当时岭南大学附中、中山大学附中等4个学校刚刚合并为华南师院附中,我是第一届毕业生,回忆在附中几年终身受益。”
姜伯驹毕业时1953年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他说:“我们赶上了第二年高考,那时候我们不知道什么叫一本二本,比现在学生少了很多纠结,根据自己兴趣和国家需要选专业,投身到建设祖国的大潮中。”
姜伯驹在学校工作,常常会遇到附中校友,收到来自校友的好消息让他倍觉高兴。他勉励华附学子:“几十年过去了,华师附中与时俱进、勇立潮头,附中校友成为国家栋梁。团队合作是有一种可贵的品质,而中学形成独立人格时期尤其重要。祝愿附中为中国复兴贡献更大力量。”
天文竞赛金牌学生高二起在中科大读书名列前茅
华师附中是广东奥校,学生屡屡摘得各类世界奥赛冠军,为国争光。华附“奥班”的“奥仔”不仅是广州本土的“牛娃”,也是在世界舞台上冉冉升起的新星。华师附中2019届原高二级吴泓毅,在刚刚结束的2018年第12届国际天文与天体物理奥林匹克竞赛(简称IOAA)荣获金牌、中国队第一名,并且摘得最佳实测奖。值得一提的是,他已经提前高考,现在在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学院创意试点班就读。
吴泓毅专门从安徽赶回来华附参加活动,对于母校,他感触良多:“正如校训所说,华附把学生塑造成高素质现代人。除了学习,还是全方位的塑造,所以华附的学生进清北以后后劲很足。中科大的入学摸底测试一共1000多人,我考50多名。我平时喜欢玩,喜欢田径足球羽毛球,特长是田径,在第一次中科大校运会中,我获得了三级跳远第二名。”
吴泓毅在中科大已经学习了半个学期,他告诉记者中科大的环境和学术氛围都很好,正如那句话“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努力”,他笑称:“中科大里同学相互问候语是‘你的gpa(绩点)是多少’。学校图书馆是晚上12点关门,但是同学经常在宿舍学习到1点多。少年班的学习强度很大,学院的物理测试满分100分,物理竞赛的同学能考60多分,而高考成绩不错的同学可能只能考10几分。”
中科大少年班选拔非常严格,吴泓毅说少年班选拔经过了数轮比赛和面试,最后筛选出两个班,他所在的创意试点班一共59人。吴泓毅说:“初试和笔试考数学和物理,印象最深的是笔试中来了一位教授给面试者上课,接着马上考试上课的内容,非常考验学生的学习能力。”
吴泓毅告诉记者,一年之后,少年班的同学会分散到不同的院系进行专业课学习,学籍还是挂在少年班,他目前的目标是物理系。
校友话当年:
老校长老教师老同学相聚倍感亲切
刘善存是原华附校长,1962年开始在华附任教,1988年离校,在华附任教长达二十七年。刘校长表示,现在的华附与当年他当校长时变化太大,当年华附只有寥寥几座教学楼,老师们都挤在一座平房里办公,几十年过去了,现在的华附美丽宽敞,好开心。当年刘校长管理学校的时候有两大方针:一是“高质量,轻负担”;二是“走班”教学。刘校长介绍,与现在的教学系统不一样,“走班教学”给每一个学生发展特长的机会,不再细分传统意义上的班级,每个科目都开设ABC班,学生去符合自己程度的班级上课,因材施教。
黄雨晨、王君陶是华附2011年毕业生,这是她们第一次回母校参加校庆。阔别母校七年,这次回来看到当年的课室、食堂都倍感亲切。
王君陶说这次回校见到了当年初中时的“精神导师”叶老师:“看到当年曾经教过自己的老师还在学校任教真的感觉很亲切。”
对于华附130岁生日,黄雨晨表示衷心祝福学校,希望华附继续保持自由的校风,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学子。王君陶说:“华附的老师目光很高远,开阔了我的视野。当时华附是我的精神家园,也希望它能成为更多华附人的精神家园。”
华师附中走在前列的改革探索
二十九年前,华附开展“三同”农村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在清远建立基地,学生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
二十五年前,华附奥林匹克学校成立,迄今在国际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奥林匹克竞赛中累计取得了14枚金牌。
二十一年前,华附在省内率先进行了个性化学生发展指导的探索。
十七年前,华附在广东率先成立教育集团,从此一校五区服务岭南,闯出了一条公办学校支持民办教育、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联动发展共铸品牌的新路子。
十五年前,华附“国家青少年体育俱乐部”问世。
十四年前,华附成立国际基础课程中心(即国际部),开始探索国际教育与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道路。
十年来,华附学校创设了“大学先修实验班”,为国内外一流大学输送一批品学兼优的学子。
十年来,华附建成广东首座互动式数字天象厅,成立国内首个人工智能创新实验室,将每间课室都打造成适合个性化学习的智慧课室。
十年来,学校成立了广州地区首家中学教育基金会,营造了华附独特的义工文化。
十年来,华附校园升级改造,聚清园古榕苍翠,修竹挺拔,绿草茵茵,鸟语花香,焕发出新的活力,以崭新的面貌喜迎校友和八方来客。
……
信息时报记者 梁健敏 见习记者 庞泽欣 实习生 周文彦
摄影 信息时报记者 陆明杰 梁健敏
编辑:dandan
惊险!凌晨高速上一辆“火车”直冲收费站,过程犹如拍大片!
广州一男子住连锁酒店,发现房间插座有异样,上前一抠,果然是...
把我们设为星标
重磅新闻随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