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请停止餐桌上这个习惯!这些疾病都是通过它传播的

信息时报 2020-10-27

点蓝色字关注“信息时报”


问大家几个问题:

你吃饭会用公筷吗?

你觉得吃饭配公筷有哪些好处?

混用筷子等餐具会传播疾病吗?



在广州地区文明城市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指导下,信息时报与社会各界联合推出“健康生活好风尚”倡议,在信息时报报纸端、官微、微社区e家通及抖音号上一经推出,获得有关部门、高校专家以及广大市民的热烈反响,倡议的科学性也获得医疗专家的肯定。


对于疫情期间倡导的文明举措如公筷使用,记者走访发现,市民吃饭用公筷习惯仍未完成养成,“公筷私用”时有发生。




图为天河城内某食肆,市民用餐时使用公勺。信息时报记者 胡瀛斌 摄



1


社会各界纷纷响应


吃饭一定配公筷,人多一定戴口罩,便后一定要洗手,手机一定勤消毒……信息时报提出的这四个‘一定’和四个‘提醒’,挺好的!”8月11日,“健康生活好风尚”倡议推出后,获得有关部门、高校专家以及广大市民的高度认可和点赞。


去年年底,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张红医生万米高空吸尿救人引爆舆论,一句“救死扶伤就是医生职责所在”温暖亿万人心。


张红医生


11日,张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信息时报提出的这四个“一定”和四个“提醒”,挺好的!在疫情常态化防控的当下,张红呼吁市民保持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谨记四个健康提醒——早瞓少捱夜、得闲多饮水、每日勤锻炼、淡定唔使惊。


张红接受记者采访,戳视频看更多↑


张红指出,这四个健康提醒事实上也指出了如今市民尤其是年轻人的不良生活习惯,点出了健康生活的根本。


“新冠疫情让人类重新审视自身的习惯,公筷母匙的广泛应用,可以为我们的健康竖起安全屏障。”在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常务副院长迟云平看来,民以食为天,严防病从口入,意义深远。


迟云平表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但是也有很多文化陋习,正如万里黄河,泥沙俱下。比如其中一个受基本国情影响的习惯,就是有秩序地排队与保持一定距离,这都是做得不好的方面。“新冠疫情的爆发,客观上约束了我们的习惯。”


正所谓世间万事,利弊相生。迟云平希望,文明的广州人能因势而动,化害为利,向陋习宣战,与文明偕行。


图为广州南站候车层,家长为小朋友戴上口罩。信息时报记者 胡瀛斌 摄



2


吃饭一定配公筷:

防范消化道传播疾病风险


其实,早在03年非典事件后,钟南山院士就曾呼吁过要使用公筷。而此次疫情的多起聚餐案例,也让钟南山院士再次向大众强调使用公筷的重要性。


“不要觉得这是生疏,其实这样反而是为了彼此健康着想。”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日医院院长王辰也对此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许多疾病可以通过 “病从口入”感染健康人体,其中最多见的就是唾液可通过筷子接触到食物,最后引起交叉感染,而分餐、公筷制可以有效防患这一点。所以建议大家可以在每道菜上桌的时候,使用公筷公勺拨出来一些放到自己的餐具里慢慢吃。


事实上,除了新冠肺炎,还有如甲肝、戊肝、手足口病、幽门螺杆菌引起的胃病等几种通过消化道传播的疾病,容易因混用筷子等餐具传播。



3


市民:

认可使用公筷,但常不小心 “公筷私用”


为调查市民对公筷使用的看法,信息时报记者在餐饮场所随机采访了几位顾客。


“以前大家嫌麻烦,聚餐时从来没有使用公筷的意识,自从这次疫情,大家开始觉得用公筷更安全更卫生,不但是对别人的健康负责,更是对自己负责。”周先生告诉记者。


市民刘女士也对用公筷表示非常赞同,认为比较卫生干净,特别是在今年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是健康生活很重要的举措。“但是也有个问题,平时在家没有用公筷的习惯,有时候出来吃饭,吃着吃着会忘记使用公筷,甚至有时候会拿了公筷当自己筷子使用了。”


这也并非刘女士一个人遇到的问题,市民黄先生称:“如果能想起来就用公筷夹菜,如果想不起来就会用私筷,有时候也会不小心‘公筷私用’。”


市民梁女士则表示,如果饭桌上没有人执意要用公筷夹菜的话自己就不会使用公筷,当有人要求要用公筷的时候才会使用公筷。市民曾女士提出,“有时候确实是想用公筷,但是餐饮店没有提供给我们,就懒得去找服务员要了。”




4


餐饮店:

大规模店家大多会主动提供公筷公勺


为引导顾客主动并习惯使用公筷,打好“舌尖上的防护战”,广州各大餐饮店主动为顾客提供公筷公勺。8月11日午饭时间,记者前往广州酒家、陶陶居、天河城稻香酒家与点满笼酒家走访观察发现,大部分酒家都备好了公筷。但也发现很多市民在吃饭时并不使用公筷,而是使用自己使用的筷子夹取食物


陶陶居负责人透露,目前顾客对公筷公勺的意愿很高,陶陶居全部门店都在力推用餐使用公筷公勺,此前还在门店放置过设计品引导顾客使用,并用不同颜色的公筷公勺区分普通餐具。除此之外,为激励顾客使用公筷公勺,陶陶居此前还为顾客赠送双皮奶进行引导。


广州酒家负责人表示,广州酒家在大厅、包间都会摆放1-2双公筷,并通过滚动视频与图片宣传,积极响应分餐公筷行动。但是他认为,公筷的使用全国普及度并不高,广东相对高一点。且落实到位的大多是大规模餐饮店,而小规模餐饮店推行力度很弱。他呼吁消费者多分餐公筷,就餐的时候也要求餐厅分餐公筷,重视健康,重视安全,建造一个文明消费的环境。




5


科普:

混用筷子等餐具易传播这几种疾病


甲肝、戊肝


甲肝和戊肝主要为粪口传播,且病毒易在空气中散播,如果长期和这两类肝病的患者公用杯子、碗筷,病毒可能通过唾液等传播。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以发热、口腔溃疡和疱疹为特征,传播途径多为感染者的鼻、咽分泌物或粪便。


胃病甚至胃癌


幽门螺杆菌是多种胃病甚至胃癌的罪魁祸首,具有家庭聚集性的特点,感染者的牙菌斑和唾液中会有幽门螺杆菌,在不分餐的情况下,筷子就很可能成为病菌的传播媒介。




6


提醒:

正确使用公筷,注意以下6点


1、使用公勺公筷后应放回原处。


2、取菜宜适量,不将多余的菜返回菜盘。


3、夹取盛器中靠近自己的菜,不随意翻菜。


4、不将公勺公筷插入菜或饭中。


5、使用公勺舀汤应避免汤汁溢出。


6、餐后剩余食物收集,应使用公勺公筷。





7


倡议口号


四个一定:


吃饭一定配公筷

人多一定戴口罩

便后一定要洗手

手机一定勤消毒



四个健康提醒:


早瞓少捱夜

得闲多饮水

每日勤锻炼

淡定唔使惊



统筹:信息时报记者 廖温勃

撰文:信息时报记者 刘芳 廖温勃 孙小鹏 通讯员 王雪

摄影:信息时报记者 胡瀛斌

编辑:Amily



往期精彩回顾

又一地冷冻海鲜包装检出新冠!40天已累计8地报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