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果生活让你不知所措,和他们一样去画画吧

分享生活的灵感 Voicer 2022-05-21


一个神奇的次元壁破了!前阵子,有网友在Bob Dylan的新画展「Deep Focus」上发现了梁朝伟和张国荣在电影《花样年华》和《春光乍泄》里的两个经典瞬间。
你没看错,就是那个年过80岁的传奇巨星Bob Dylan。你听过他的歌、知道他得过诺贝尔文学奖,但或许还不知道,他画画的年数其实并不比音乐生涯短。
从身边的静物,到巡演所见所闻,他在绘画中寻找与音乐不一样的表达。或许是艺术都有那么一点相通吧,在他笔下,我们竟然可以“听到”他音乐的样子。 



● Bob Dylan近期新画中还原了《春光乍泄》中张国荣独自抽烟的场景



在鼓励优绩的大环境下,我们中的许多人会把将长处发挥到最大,避开那些自己并不擅长的领域奉为真理。


比起他的音乐的世界影响力,Bob Dylan显然不是最伟大的画家。但在2004年的自传《像一块滚石》中,Bob Dylan曾经写道:“倒不是我自认为是画家,而是我感觉在绘画时,可以赋予周遭的混沌以秩序。”




● 上为Bob Dylan在自己布满画作的工作室里;下为Dylan为1970年专辑《自画像》所画的自画像,原画藏于MoMA



其实,像Bob Dylan这样“不是画家的画家”还大有人在。有人凭天赋,有人靠感受。比起技术、流派,他们似乎更依赖直觉。有人让你觉得“这果然是TA”,也有人让你惊叹“这居然也是TA!”


这些在绘画之外的领域早已成名成家的人物,他们的画究竟有什么样的价值?又或者说,这样的画价值究竟该如何裁定?



● 默默画了几十年,从手写歌词边的草稿画到公路边的风景,像他的生活一样,Dylan不同时期的画也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和状态



我们很容易认为,名人生活无新鲜事,好像他们所有的经历、记忆、情绪都被晾晒在新闻里了。


而不管他们最终呈现出什么样的画,我们真正欣赏的是,有这么多人在不同身份的包裹下,寻找一种更真诚、纯粹的方式,从不同维度分享着自己不被熟知的世界。




 谁说创意不能斜杠 


● 演员浅野忠信的Instagram上,每日绘画比重总是比他的任何电影、自拍都要多得多。这些在强烈色彩漩涡里松散遨游的小人,像他在另一重人格里的连续梦境



通才、鬼才、天才……好多好多词,都用来形容那些别具天赋的艺术创作者。古今中外一专多能的人多了去,达·芬奇之所以是达·芬奇,从来都不是因为他的某一项单一成就。


这些人告诉我们,没必要把自己限定在社会或者学科分类给你设定的角色里,创意也可以“斜杠”!许多人表面上是导演、演员、作家、音乐家,可他们偏偏就喜欢抢画家的活。



● 奇幻作家托尔金用绘画把自己的文字和完整的视觉世界打通



写出《魔戒》和《霍比特人》的“斜杠大佬”托尔金自然当仁不让。他为自己的作品绘制过不少完成度极高的水彩和插画。


丰富的细节、令人惊叹的地貌,托尔金的“上帝视角”让绘画与文字相辅相成,成功创造出人们热爱的中土世界。如果不是当年出版商找他索要世界观地图,托尔金随手画了画,人们现在还没法知道他潜藏的绘画天赋呢!



● 1937年,托尔金为自己的代表作《霍比特人》绘制的书籍外封皮



但大佬本人好像并不认为这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对他来说,画画只不过是表达自己的另一种语言。




唉!我极尽所能也没法完全画出我心里想象的画面。我完全不会画画。- 托尔金






● Kurt Cobain的画作



音乐人里,“斜杠创作者”也不在少数。对他们来说,脑海里的灵感是落在琴键还是落在画纸上,没有太大差别。


你可以从涅槃乐队主唱Kurt Cobain的画作里感受到愤怒,从披头士乐队成员Paul McCartney的笔下看到自在与温醇,在David Bowie的作品里听见和他音乐一样的华丽不羁。



● David Bowie在1978-1996年之间创作的一部分自画像



● Bowie和他1977年的画作《Child in Berlin》




● Bowie所画的日本作家三岛由纪夫



而在Marilyn Manson的画里,我们看到的是与人和音乐浑然一体的大胆诡谲。


他的音乐有着阴暗凝重的旋律、群魔乱舞一样的节奏,这种诡异的氛围在绘画里也体现的淋漓尽致。抽象的脸,既粗暴、又哀恸,就像面对一座即将喷发的火山。



● 1999年开始涉足水彩画的Marilyn Manson,也已经多次举办画展。和他的形象与音乐一样,他的画将哥特审美进行到底,疾病、残害、成瘾是最常见的主题



可能在专业人士眼里,这些画作对线条和色彩的运用不够成熟,整体风格也没那么接近大众审美。但他们下笔时的真实、随性,足以让作品本身的灵性,比肩画作背后这些名字的光芒。




 一切都是我 


● 作画状态下的刘玉玲




持续的自我表达对我来说必不可少,这种表达并不局限在演戏。灵感会让人变得与众不同。
- 刘玉玲



刘玉玲从1990年代就开始作画了。当大多数人对她的印象停留在《霹雳娇娃》、《杀死比尔》时,她藏身在中文名“Yuling”之下,悄悄在另一个领域挥洒自如。


她的创作范围遍及编织、雕刻、绘画、装置,主题大胆、色彩鲜明。自由、真实、坦荡、玩心很大——非常“刘玉玲”。它们是刘玉玲的无数侧面,淡淡地向你宣告:好的我、怪的我、坏的我,一切都是我。



● 刘玉玲创作的Shunga系列,大胆重构了亚洲传统文化里的春宫图



有人深谙多面之道,把自己不被主流接受的一面在画中尽情放大。大名鼎鼎的“怪物爱好者”、导演Guillermo del Toro就是典型。


从小听保姆讲恐怖故事,再加上受到日本恐怖电影、洛夫克拉夫特的小说等文化影响,Toro极度痴迷怪力乱神的东西。这在同龄人里并不普遍,所以Toro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异类。



● Guillermo del Toro随身笔记本中的私人手绘,完完全全与他的电影风格交缠生长




有人信仰耶稣,而我找到了弗兰肯斯坦。让我活下去、继续表达,不至于疯掉的原因,就是怪物。
- Guillermo del Toro



从《水形物语》到《潘神的迷宫》,鬼魂、怪物、触手、机械、虫子,应有尽有。怪兽情结帮他抵抗着成为异类的恐惧,而在画中,Toro也尽情宣泄着这种孤独和疏离。



● 在《Guillermo del Toro的奇思妙想》里,他用画笔记录下了自己所有关于怪物的想象



同样以异类自居的,还有日本音乐人米津玄师。名字怪、长相怪、不合群、不会说话、是个怪物……这些都是他的自我评价。小时候与家人不亲近,在学校老是被同学嘲笑,画画成了他纾解孤独的消遣。




在我看来,乐队就像绘画的延伸。写出优美的旋律和歌词,把它们以某种形式放在一起,就像我在纸上画画一样。
- 米津玄师



● 米津玄师长期负责绘制自己的唱片封面



说是消遣,更像是投射。社会边缘人的定位、极端的自我评价,所有私密的情绪都反映在他的作品里,让米津玄师的画呈现出一种看起来很孤僻,但又蕴藏无限能量的矛盾感。




 每个人都能散发灵气吗?


● Jennie在宋旻浩的画展上



当在社交网络上一呼百应的新生代名人们,开始认真投身绘画,似乎让更多人开始思考:我是不是也可以画些什么?


在所属组合经历低潮期时,韩国Rapper宋旻浩试图通过音乐之外的方式找回内心的秩序。绘画成了解药。


在综艺《新西游记》里意外展露绘画天分后,宋旻浩干脆利用业余时间,正儿八经开启了绘画之路。2019年,他正式以画家身份出道,作品在英国萨奇画廊展出。






● 宋旻浩的部分画作




这块画布就是你的世界,在这里你可以做你内心渴望的任何事。
- Bob Ross



疫情之下,许多人发现画画是个不错的情绪调节器,带领小白画画的视频火了起来。有的教你临摹大师之作,有的只是简单的涂色卡,还有的干脆拿一桶颜料往画布上泼。不过,这依然没有解决大部分人对画画的疑惑:画画看起来这么难,我真的可以做到吗?



● 下笔缺乏勇气时,可以重温一下我们写过的Bob Ross陪伴式绘画节目《欢乐画室》



英国艺术家Shantell Martin也曾分享自己创作时面对空白画布的迷茫与恐惧。到底从哪里下笔?要画什么才好?会不会我一笔下去就把这张纸毁了?那是不是还不如不要画了?


但渐渐地,她开始任由自己随着画笔走,因为总有一种力量会指引你画。随着潜意识去做就好,创作不是考试,不存在对错优劣。就像小时候看小神龙俱乐部一样,动手创造些什么,总是让人开心的。



● Shantell Martin告诉你:心有多大,画布就有多大



我们形容一个人有天赋时,常常夸“有灵气”。灵气究竟指什么?挺玄乎的,可能是画画的人看世界的方式,也可能是波涛汹涌的情绪。灵气没有标准答案,但“捕捉到了一些什么”,可能是个不错的回应。


你不一定非要精通人体比例知识、光影怎么区分。甚至可以就在照片上涂涂抹抹,或者在草稿纸上勾勒两下。每一道不成熟的线条、每一处没那么和谐的用色,都捕捉着你当下的想法与情绪。


不管它完美与否,都是你的灵气。




🎨




潜心画画的最终目的

并不只有成为伟大的画家

画画不是为了战胜谁


只要你接收到哪怕一点点的治愈

这些色彩就充满意义


你最近画画了吗?

你曾经尝试过画些什么?

留言告诉我们吧!




编辑 - Soda
撰文 - Aria Dua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