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们叫自己“Gaybies” 你也许从没有机会了解他们的生活

分享生活的灵感 Voicer 2020-09-25



世界上的一部分孩子们由两个同性的父母抚养长大——他们拥有两个爸爸,或者,两个妈妈。你知道他们的故事吗?

在这篇刊载于i-d.vice.com的文章当中,艺术家Casey Legler和摄影师Jez Smith不但拍摄了一组关于成长于同性家庭的孩子的照片,还让他们这些来诉说自己的真实生活经历和想法。来听一听“Gaybies”族群真实的声音吧!

There's more than one way to make a family.

*文章有点长,值得花点时间好好读


本文作者_Benjamin Law,翻译_Eva

前段时间,我的一对女同朋友告诉我,她们怀孕了。大家全都高兴得不要不要的:我们都知道她们为此努力了很久很久,现在终于如愿以偿了!

我认真又兴奋地花了好几分钟猜测宝宝可能是什么样子:“欧他们会超级可爱的!可能头发会像你,眼睛会像她,而且……” “啊,Ben” 她们其中一个笑着说 “整个事儿可不是你想象里的那种常规情况哦。”

这么想来,“同性情侣养育小孩”这件事,在我的生活里好像变成了常规情况,像一件自然的,本来就应该存在的事。所以,我才在那个当下忘记了生物繁衍的常识,犯了个想当然的蠢错误。

在澳大利亚,现在有11%的同性男伴侣和33%的同性女伴侣都抚养了小孩。可是——尽管民意调查显示大多数澳大利亚人投票表示支持同性婚姻——澳大利亚仍然是世界上唯一个同性婚姻不合法的英语国家。对此,一些人开始担忧一个问题:这些The小孩,他们的成长会不会因此受到影响。


电影工作者 Maya Newell(她自己就是被两个妈妈养大的)和Charlotte Mars 发现,大家其实还是从自己的逻辑出发,他们担忧的同时,其实忽略了一个重要的群体的声音:这些孩子们是怎么想的。所以,这几年他们跟踪拍摄了四个这样的孩子和他们的同性父母的生活,完成了纪录片《Gayby Baby》。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o0174wdrxag&width=500&height=375&auto=0▶ 纪录片《Gayby Baby》预告片

纪录片上映后,艺术家Casey Legler和摄影师Jez Smith又与《Gayby Baby》团队协作,拍摄了系列照片集《GAYBIES: We Are Not a Hypothetical》(基儿:我们可不是一个存在假设)——拍摄对象是许多由同性家长抚养的孩子们,包括纪录片中那几位。

今年春天《Gayby Baby》在澳大利亚上映的时候,是因为一个奇怪的,跟电影本身没什么关系的原因成为了新闻头条的。先是《每日邮报》用头版新闻声称“家长们反对这部电影在学校放映”,虽然随后《观察家日报》立即反驳“这些报道都是假的!”——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反正不久后,新南威尔士州的教育部长还是发出了禁令:《Gayby Baby》不可以在学校播放。

其实,这对于Legler和Smith来说,是发布照片系列的好时机。一个国家媒体还在用“非正常”这样的字眼形容这些孩子们和他们的家庭,纪录片中的三个孩子Ebony,Gus和Matt对此勇敢地发出自己的声音,所以照片的发布日,又可以给这些孩子一个被直接听见的机会。

另外,我想骄傲地告诉大家,我的那对女同朋友和他们的小宝贝Jamie也出现在了这个照片系列中哦。不知道你能不能从中认出小Jamie。我想,我们给她一点时间长大,到时候,她应该也会有想要告诉大家的故事,关于她的两个有爱的妈妈。


Ebony, 16岁

“人们总是对你做各种假设,还扔统计数据给你,然后他们说啊说啊说啊,好像很有道理,但最终根本没有谁了解我的家庭,除了我自己。”

我也在《Gayby Baby》里面啦,纪录片刚开始拍的时候我才12岁,现在我16岁啦。我有两个弟弟,Ashaan现在5岁,Seth是12岁——啊哈他好老有没有!——还有小Makaya,他才刚8个月大。

Ang今年40岁,妈妈是36岁。其实一天到晚都能听到类似“同性恋权益”的话,但每次这些东西都让我很想笑。我的妈妈们拥有的唯一权益就是哄小Makaya睡觉,啊还有“催我们几个做作业啊,写论文啊,然后因为发现我们其实啥都没做而生气”什么的。这部纪录片里是否讲到真正的“同性恋权益”了呢?我还是有点怀疑,因为好像只讲了我们,而且Maya跟拍了我们好几年,如果谁说我的生活有个什么权益的话,我倒想听听他什么逻辑。


Seth, 12岁

“不管别人说什么,别让他们打击到你,就收着好啦,付之一笑。如果有人说你家很奇怪什么的,忽略他呀。”

我有两个妈妈。我姐姐叫Ebony,弟弟叫Ash, 还有最小的弟弟Makaya。我一年级的时候就意识到自己的家庭和别人不太一样了。在学校,不是会朗读圣经的经文课吗?——如果不特意发邮件给校长请假,就都要参加的那种——我妈妈们不知道这件事,所以我就去了。有一天,他们就说“如果你有同性别的父母,或者你是同性恋的话,那就是一种罪恶。”这真的是一记重重的打击,有点把我敲迷糊了。虽然回到家之后,妈妈跟我讲了很久很久的话,聊了特别多的天,Ang还给了我一大盆冰激凌,但总之在这之后,我就知道自己的家庭和别人的不同啦。不过说真的,我没有特别特别在意,因为我觉得我们家特别好。我宁可我们“虽然不同但很开心”,也不要不开心的“常规款”。



Ashaan, 5岁

我是Ashaan,我有两个妈妈喔!我生日会收到两个礼物喔!


Jesse, 23岁

“如果自己都为这些‘不一样’而自豪,就不会有人会歧视你。躲什么躲呀,做自己就好了。”

我的家,由两个妈妈,Louise和Margaret,我弟弟Raj和我爸爸Paul组成。我们家最赞的地方,其实就是它既与众不同,又与众相同。如果这个纪录片是在我还在学校的年代上映的就好了,那我应该就不会像以前那样,不得不为此撒谎,编造关于我们家庭的故事,或者向别人解释另一个和我们生活在一起的女人是谁了。我大概可以更真诚一些吧,不管是对我自己还是我的老朋友们。因为如果自己都为这些“不一样”而自豪,就不会有人会歧视我了。


Gus, 14岁

“别听那些有钱的白人政治家瞎逼逼,爱你的家就好了呀!”

我的两个妈妈,Jen和Jamie,还有个小妹妹Rory。我家超棒,她们都超爱我。我们是个普通家庭——稍微有点儿邋遢而已。礼拜三我起床之后,发现她们俩有点小心烦——当然啦,是因为看到《每日邮报》那个头版——大概是因为她们本来以为那个纪录片会对同性恋运动多少有点儿帮助的吧(结果并没有)。但是我觉得好酷哦!头版耶!


Vivienne, 10岁

“为你所相信的无条件撑腰,就算为了它也别被击倒。”

我有三个妈妈哦——她们是Fiona,Jam和Gina——还有个总是很烦的哥哥叫Bruno,一只叫Jasper的喵,和另一只叫Flash的猫,它和六只带刺的昆虫住在一起。我爱我的三个妈妈,因为她们每一个都超不一样!

我的妈妈们,一个是坚强的铁匠,一个在新南威尔士健康部工作,另一个是作家。在学校,有时人们会说某种行为“好gay哦!”或他们称呼别人为同性恋。我试过让他们别这么做,但并没有什么用。还有一天,一个很要好的朋友也说了“这好gay哦!”这样的话,我跟他直说“这超级不礼貌。”


Rory, 8岁

“正是因为大家都各有不同,所以大家才是平等的。”

我家就和别人家一样一样啊,生活里有好有坏的。头条的事儿,我有一半是开心的,因为毕竟是头条呀,还有一半不太开心,是因为他们对同性恋家庭的用词和逻辑都还是超刻薄,这些有莫名其妙的反对意见的人,都一定没去真的看过这纪录片。因为,如果看过《Gayby Baby》,他们就会真正知道,正是因为大家都各有不同,所以才真的众生平等。


Brenna, 19岁

“我希望那些和我一样,被同性父母抚养大的小孩,都可以知道,你会比普通的大人们,更加能够理解什么是多样性,什么是接受,什么是爱,真正的爱。”

我八岁那年,我和我的父母去上了一集《幼稚园》(澳大利亚儿童电视节目)。别的父母们看到这集节目之后,抗议声很多,所以对于争议啊什么的,我其实挺适应的。尽管如此,看到这种反感同性恋的言论居然上了大报纸头版还是挺恶心的,其实有还多人都支持同性恋家庭的。看了这个纪录片,我的家人以之前从没有过的方式出现在了荧幕上,我觉得,真的,无比无比自豪。


Dylan, 13岁;Matt, 16岁

“对那些和我有一样的家庭的小伙伴们,我想说,记住,你们家和世界上所有的别的家庭都一样,甚至还更好一些,因为你有来自她们的双倍的爱,为此骄傲就对了。”

Dylan: 我有两个妈妈,她们已经结婚了,一个爸爸,和一个马上要变成我继母的妈妈,一个哥哥,和一个同父异母的妹妹。我的妈妈们是在新西兰结婚的,然后回到澳大利亚办了婚礼,超好玩的,我哥哥和我还在婚礼上做了小演讲,我们跳着穿过宾客过道,还跳了第一支舞!对那些和我有一样的家庭的小伙伴们,我想说,记住,你们家和世界上所有的别的家庭都一样,甚至还更好一些,因为你有来自她们的双倍的爱,为此骄傲就对了。

Matt: 妈妈们当时想在澳大利亚结婚,但在这里,同性恋婚姻还没有被法律允许,我们相信它会的,但还要很久,所以,她们去了新西兰注册结婚。这并不是最好的选择,因为还要跑到海外去,一个无亲无故的国外。后来她们回国,办了一个盛大的特别好玩的婚礼。大家说Gayby Baby有政治性,不应该在学校放映,但其实里面只不过都是一些和我一样的小孩,根本没什么啊。



Sunnai, 16岁

“谁要当普普通通的常规款啊,多无聊。做与众不同的人是很特别的一件事,因为那样就能够在很多很多的爱里长大,被温暖的人不断容纳。”

我有两个妈妈,还有生活在墨尔本的捐精爸爸和另一个妈妈。我从刚出生就一直参加悉尼的同性恋四月斋狂欢节啦。当我四岁的时候,为我们这些小孩准备的主题是绿野仙踪。妈妈,Lil和我都装扮成铁皮人,我们把全身都涂成了银色。这是我到现在最喜欢的一次四月斋狂欢节。问我给更小的小孩子的建议吗?唔,就大方承认你是与众不同的呀,谁要当普普通通的常规款啊,多无聊。


原文作者_Benjamin Law|翻译_Eva

摄影_Jez Smith, Kelvin Harries, Georgina Waterford





🔥

POPULAR INSPIRATIONS


芬兰国宝级设计品牌Iittala携手Voicer 共同打造“上海之鸟



东瀛散步 京都|疗愈温泉之地五选


时光倒流88年 你从未见过的如画一般的北京



📢

ABOUT VOICER

灵感点亮生活 生活温暖人心
Voicer是一本分享生活和设计美学的在线杂志

欢迎关注Voicer微信公众号、微博(@VOICERme)
找寻更多灵感?点击阅读全文直达官网

www.voicer.me



未 经 允 许 请 勿 转 载 到 其 他 公 众 号

请 给 该 公 众 号 留 言 获 取 内 容 授 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