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下的七彩玻璃| 日本工艺寻访之旅Vol.1
坐电车从东京市中心出发,一个多小时的车程便可以到达环绕在周围的神奈川、千叶、埼玉、群马、枥木、茨城和山梨,这“一都七县”被称为“日本首都圈”。因为地理和交通的便捷,房价租金的巨大差异,每天早晨,通勤的人从四面八方涌入东京;夜幕降临时,又坐上电车回到家中。周而复始,每一天都像通往心脏的血管,为大都市的繁忙紧张输送能量。如果你第一次来东京,可能会被他的炫目迷住,但又会同时怀疑自己究竟身处何方:香港?还是上海?乍看之下差别似乎没有很大。但只要你跳上电车,往外开的方向,一个小时以后你会看到完全不一样的景色:宫崎骏笔下的农田、树林、海边便一幕幕闪过你的眼前。
就像美食家初到一地先要品尝手作豆腐来了解当地的水土一样,只有在最接近泥土的地方才能感受到最真实的本地风物。我们是这样的初衷。于是, MIN计划™首次日本工艺寻访之旅的目的地并没有选择已经备受关注的城市、或以某项工艺闻名的地区,而是走进茨城、千叶,就在东京之郊,却是最普通不过的日本乡村。
「日 本 工 艺 寻 访 之 旅」
Vol.1 刘毅|光影下的七彩玻璃
初到茨城,住在车站附近的一家商务酒店。道路宽阔,建筑并不高耸密集,车不多,偶尔几个路人走过,不同于一般的日本街道,有种美国小城的空旷。一条街上,药妆店、百元店、便利店……日式生活的基础设施一应俱全。我们所处的位置是稻敷郡下面的阿见町,因为拥有一座outlets近年来也会有不少中国游客。来阿见町,是因为这次旅程的缘起,刘毅老师——一位在日本生活近30年的彩色玻璃艺术家。2014年,刘老师不无遗憾地将全付工具和作品打包从上海回到日本。也就在那时,他对我们发出邀请,邀请我们去看看日本对手工的尊重,偏安一隅、没有被物欲打扰的创作环境,去看看他乡下的家和院子。
一约既定,万山无阻。一年后的今天我们坐着车穿过油绿的农田,穿过氤氲的竹林,来到一片山脚下。大约十年前,他和太太从千叶搬来茨城,院子更大了,心也更宽了。一旁是旧河床,对面是山林,几棵老树横挡在院里,安全起见花大价钱请人来伐树,砍倒的树桩就散在院里围成一团,只为走过时可以歇脚;枝杈留在工具间,随手拾掇出一件似模似样的作品。院子里一字排过去,是他和太太种下的几十株樱树,还有各种兰草、紫藤、果树……住在山里慢慢就习惯了和自然的关系,落了地就生根,继而往复,生而不息。
刘毅祖籍重庆、生于六十年代初的天津,20几岁到日本求学。爱好绘画,偶然间的机缘迷恋上彩色玻璃,一发不可收拾。凭着年轻人的执念给后来的老师、彩色玻璃艺术大师高井啓司写信拜师学艺。高井先生也是曾经的浪子,年轻时独自在欧洲求学,理解同样求学异乡的无助与踌躇,收下了这位唯一的传人。刘毅开始了传统式的学徒生涯,吃住都在老师家里,没有工钱、也没有专门的教学,眼到手到心到,全凭自己。
彩色玻璃艺术源自欧洲,常见于教堂里趁着光闪着七彩光的圣经故事。在玻璃制作半溶解状态时添加金属氧化物使玻璃变色,不同色彩间的连接或交融是个难题,还要在玻璃上绘制出栩栩如生的图画,用不同的色彩来讲述不同的故事。20世纪建筑师设计出了玻璃幕墙,同时画家们开始使用纯粹的颜色和抽象的窗体,带来了彩色玻璃窗的复活。如今在生活中,还可以在屏风、灯罩、版画、挂饰和户外装置中见到彩色玻璃的影子。玻璃艺术一直在日本都有着重要地位,无论是艺术作品还是生活器具。
离开老师,拥有自己独立的工作室,刘毅的“作家”生涯孤独却也惬意。在日本,专门从事手工艺艺术创作的艺术家,区别于“手工工匠”、“匠人”,被人们尊称为“作家”。平日里他坚持画钢笔画和水彩写生,承接彩色玻璃的项目或者做自己的玻璃研究,再加上收拾院子、修剪花草,和在大学任教的夫人招待朋友,照顾一只收养的非洲猎狮犬……日子丰满、安逸。
2013年,长时间独自创作的孤独,加上没有助手、学生的无助,他想回国看一看。可是当找到工作室铺陈开来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才发现国人对彩色玻璃的兴致显然不如各色珠宝瓷器,来学艺的年轻人关心的只是工资与工时,仅靠手作也难以维继本就朴素的生活……只坚持了一年,刘老师就心灰意冷地回到日本。他有点想不通的是,坚持艺术在国内竟成了如此奢侈的事?
敬请期待「日本工艺寻访之旅」
Vol.2 石引先生|留住朴素的手艺
撰文 ✎ 德尔芬娜 日文翻译 ✎ 朱洁
摄影 ✎ 金子彦、毛毛
未 经 允 许 请 勿 转 载 到 其 他 公 众 号
请 给 该 公 众 号 留 言 获 取 内 容 授 权
About Voicer
灵感点亮生活 生活温暖人心
Voicer|一本分享生活和设计美学的在线杂志
Contact us
Voicerme[a]qq.com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者合作意向请给我们写邮件吧:)
点击阅读全文
立即浏览体验出色的全新 Voicer 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