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展出 | 走进米开朗基罗·皮斯特莱托“镜面之上”——第三天堂
常青画廊十分荣幸迎来国际顶尖艺术家之一,“贫穷艺术”运动先驱——米开朗基罗·皮斯特莱托在北京空间的第二次个展。继2008年其首个北京个展之后,皮斯特莱托此次回归以一系列全新项目提供新的思考,并回顾其早期经典作品。
现场 | 米开朗基罗·皮斯特莱托十年回归,“镜面之上”再现经典行为表演
▲ 画廊一层墙面“第三天堂”符号,摄影:Oak Taylor Smith
以雕塑形式出现的镜子占据了画廊一层大厅,根据两部分镜身间的角度,该作品呈现出自我反射的结构,并成倍复制。划分与倍增,叠加与消减,作为一切有机发展的普世基础,亦为该系列作品的基本主题;艺术家早在1977年便加以探索,此次,该作将以更大尺寸在画廊入口的中心地带呈现。
▲ 白墙的划分与倍增
2018年
共7组,每组由2块镜子构成
铁架,石膏,镜子
单块尺寸:220(高)x 340 x 50 厘米
摄影:Oak Taylor Smith / 图片:艺术家和常青画廊
▲ 镜面之上
2018年
镜子,木框,木槌
镜子尺寸:125 x 250 厘米
带框尺寸:145 x 270 厘米
摄影:Oak Taylor Smith / 图片:艺术家和常青画廊
具有自传意味的全新“镜画”作品,溯源50年代艺术家以自画像与镜面的对话;与中国在地景观的结合,邀请观众通过“在当下”的第四维度参与,成为镜面场景的一部分;作为“生成性破坏”符号的木槌,则提醒我们艺术家对镜面概念进行再创作的方式——将其打破以产生镜面之外的新的联结。
▲ 绘制空间的姑娘
2018年
超级镜面不锈钢丝网印刷
250 x 150 厘米
摄影:Oak Taylor Smith / 图片:艺术家和常青画廊
▲ 自拍 – 家庭
2018年
超级镜面不锈钢丝网印刷
250 x 125 厘米
摄影:Oak Taylor Smith / 图片:艺术家和常青画廊
▲ 玩耍的孩子
2018年
超级镜面不锈钢丝网印刷
250 x 125 厘米
摄影:Oak Taylor Smith / 图片:艺术家和常青画廊
▲ 穿制服的人
2018年
超级镜面不锈钢丝网印刷
250 x 125 厘米
摄影:Oak Taylor Smith / 图片:艺术家和常青画廊
在二层,观者将欣赏到首次对公众展出的全新“镜画”作品,精美且特具自传意味。艺术家以丝网印刷技术将自己的肖像融于镜面抛光的不锈钢表面,通过“在当下”的第四维度参与,邀请观众成为场景的一部分。皮斯特莱托将自己的形象置于前景,手举作为“生成性破坏”符号的木槌——这一符号取自其2008年横滨三年展及2009年在威尼斯双年展中实施的著名行为表演(前者现被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收藏)。
▲ 打破镜面 – 行动5
2017年
超级镜面不锈钢丝网印刷
150 x 250 厘米
摄影:Oak Taylor Smith / 图片:艺术家和常青画廊
▲ 打破镜面 – 行动6
2017年
超级镜面不锈钢丝网印刷
150 x 150 厘米
摄影:Oak Taylor Smith / 图片:艺术家和常青画廊
▲ 打破镜面 – 行动3
2017年
超级镜面不锈钢丝网印刷
150 x 250 厘米
摄影:Oak Taylor Smith / 图片:艺术家和常青画廊
▲ 打破镜面 – 行动1
2017年
超级镜面不锈钢丝网印刷
250 x 125 厘米
摄影:Oak Taylor Smith / 图片:艺术家和常青画廊
▲ 打破镜面 – 行动2
2017年
超级镜面不锈钢丝网印刷
150 x 250 厘米
摄影:Oak Taylor Smith / 图片:艺术家和常青画廊
▲ 自画像 – 打破镜面
2017年
超级镜面不锈钢丝网印刷
180 x 150 厘米
摄影:Oak Taylor Smith / 图片:艺术家和常青画廊
位于画廊三层的作品《无限立方米》,则蕴含“贫穷艺术”的基本理念:六面镜子仅由一根简单的绳索组装而成,界定出一立方米的空白空间,激发着观者的好奇与感知,从而创造出一个想象中的“无限”意象,及在一个无法被使用的空间中的全方位反射。即使无人观看也能持续反照四周的镜子,成为“可见”与“不可见”间的调解者,延伸着观众双眼的能力。
▲ 无限立方米
1966-2018年
镜子,麻绳,木头
120 x 120 x 120 厘米
共6块镜子,每件100 x 120厘米
摄影:Oak Taylor Smith / 图片:艺术家和常青画廊
▲ 米开朗基罗·皮斯特莱托(Michelangelo Pistoletto),图片拍摄:Oak Taylor Smith.
米开朗基罗·皮斯特莱托,1933 年生于意⼤利⽐耶拉。自1955 年开始其作品陆续展出,后于1960年在意大利都灵的加拉泰亚画廊举办首场个展,早期实践致力于⾃画像的探索。1961年⾄1962年间,他创作了最早的⼀组“镜画”作品,将观者本⾝与实时现场纳入其中,带回被20世纪前卫艺术所摒弃的文艺复兴透视法,并将其逆转。此作品很快令这位艺术家蜚声国际,并于60年代在欧美重要画廊与博物馆举办诸多个展。“镜画”系列也成为其艺术创作于理论思想的基石。1965年至1966年间,他创作了一组名为《迷你物品》的作品,被视为“贫穷艺术”运动的奠基之作,皮斯特莱托也成为这一运动的核心力量与领军人物。1967年起,他的工作开始跳出传统展览空间,在此后的数十年间,他不断将来自不同领域与社会各界的艺术家聚合到一起进行“创造性合作”。1975年至1976年,其作品《空间》分为12个连续的展览,在都灵的斯坦画廊进行——这是其一系列为时一年,以“时间大陆”为名之作品的首部曲。该系列还包括《白色之年》(1989年)和《快乐的海龟》(1992年)。1978年,在都灵的一场展览确定了皮斯特莱托未来创作的两个方向:《镜子的划分与倍增》与《艺术承载信仰》。八十年代初期,他完成了一系列硬聚氨酯雕塑创作,并在1984年于佛罗伦萨美景堡所举办的个展中以大理石呈现。1985年至1989年间,皮斯特莱托创作了一系列“黑暗”作品,名为《肮脏的艺术》。九十年代,通过“公共艺术计划”,以及创建于比耶拉的艺术城市-皮斯特莱托基金会和理念大学,他将艺术与社会各领域积极地联系起来,旨在激起与制造“有责任的社会变化”。2003年,他获得威尼斯双年展金狮奖终生成就奖。2004年,都灵大学授予皮斯特莱托政治学荣誉博士学位。值此时机,他也宣布了自己最新创作阶段,“第三天堂”。2007年,由于“作为一名艺术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将源源不断的创造力贡献给艺术,创造出给世界带来全新理解方式的、划时代的艺术形式”,皮斯特莱托在耶路撒冷获颁沃尔夫艺术奖。2010年,其文章《第三天堂》以意大利语、英语、法语和德语四种语言出版。2011年,他出任波尔多Evento 2011双年展“艺术与城市再演进”的艺术总监一职。2012年,他开始致力宣传“重生日”,这一首个庆祝重生的日子定为每年的12月21日,迎来世界各地的特别活动。2013年,巴黎卢浮宫举办其个展“米开朗基罗·皮斯特莱托:一年——世间天堂”。同年,他在东京获颁“高松宫殿下纪念世界文化奖”的绘画奖。2014年,在意大利当任欧盟轮值主席国期间,其“第三天堂”的标志符号进入了布鲁塞尔欧盟总部的大厅。2015年5月,他被授予古巴哈瓦那艺术大学的荣誉博士。同年他完成大型装置《重生》,立于联合国驻日内瓦总部万国宫。2016年,位于哈瓦那的古巴国家美术馆举办皮斯特莱托大型回顾展,展出从60年代的绘画,到最新的《第三天堂》,再到完成于2015年的古巴“镜画”,横跨其创作生涯的多个维度。2017年,其个展“米开朗基罗·皮斯特莱托:壹加壹等于三”作为威尼斯双年展平行项目展,在圣乔治马焦雷教堂亮相。
此次展览将持续至10月21日
欢迎大家来访!
▼ 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进入常青画廊全新官方网站,了解更多;
Follow us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