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梦,航天梦,文法学院手绘视频团队有话对你说


2019年4月24日,是第四个“中国航天日”

这一天是为了纪念中国航天事业成就

发扬中国航天精神而计划设立的一个纪念日



看着宇航员在太空遨游

我们对太空愈发充满好奇

相信每个人心里都曾经装着一个航天梦

但这一天

对东华理工大学或许也有着不同的意义




 【文法学院三分钟手绘 看懂中国航天突进史】



文法学院的手绘视频团队再一次受到关注

从建立火箭导弹研究院到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

从返回式卫星到一箭多星

我国航天员进入太空

载人飞船与空间实验室交会对接

航天器首次在月球软着陆

首度揭开月球背面的神秘面纱…

手绘科普视频,速览中国航天突进史

此条手绘视频被人民网以及各大微博大V转发点赞

这是文法学院的荣誉

也是对中国航天事业的致敬

中国航天知多少

就让小编带领屏幕前的你一起回顾吧




航天日的由来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拉开了中国人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序幕。以此为标志设立“中国航天日”,旨在宣传我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的一贯宗旨,大力弘扬航天精神,科学普及航天知识,激发全民族探索创新热情,唱响“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的主旋律,凝聚实现中国梦航天梦的强大力量 。



航天日的有关历史

2007年10月8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曾经宣布,自2007年开始,将每年的十月八日确立为“航天日”,以促进全社会更多了解和关注航天,推动中国航天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2013年4月,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期间,政协科协界委员提议设立“中国航天日”,并向大会提交了提案。

2014年1月4日,国防科技工业局就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党委书记梁小虹关于设立“中国航天日”的提案召开专题座谈会,会上讨论并提出三个备选日期:会议决定正式启动“中国航天日”的设立程序并上报国务院。

2016年3月8日,国务院回复同意设立“中国航天日”的批复:同意自2016年起,将每年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具体工作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防科工局商有关部门组织实施 。




看来设立航天日并不是一个草率的决定

这也表明航天日并不是一个浮于表面的节日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深思熟虑之后

决定设立这样一个航天日呢?



节日意义

设立“中国航天日”是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激励中华儿女热爱祖国、崇尚科学,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迫切需要。同时也引导全国人民铭记航天人为中国科技发展和综合国力增强所做出的牺牲和奉献,关心和支持祖国航天事业的未来发展。有效地激发全国青少年热爱祖国,崇尚科学,崇尚科学家的热情,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习航天人自主创新、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勇攀高峰的民族精神,积极投身科技事业。


文法学院手绘视频团队



在东华理工大学文法学院,有这么一支由文科生组成的创意视频团队,他们拿起画笔、做起剪辑、自己配音,一部部高人气的创意手绘微视频应运而生,从2016年至今,这支由广告学、汉语言文学、法学学生组建的团队,在学院党委和团委的指导下,利用课余时间共制作视频20余条,获得以百万次记的新媒体平台点击量。

文法学院创意视频团队一直是学校的典型团队。除《手绘中国航天突进史》之外,此前已经制作过“廉政文化”、“井冈山精神”等手绘视频作品,受到了省委领导的高度赞扬。其中,制作的东华理工大学60周年校庆视频得到数万校友的认可,社会实践助力地方的“美丽资溪”手绘视频得到中国青年网、凤凰网等媒体关注,今年的“普通话推广”手绘视频获得团中央学校部的点赞。文法学院于2018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期制作的《我与宪法》手绘创意视频,更是在来自全国高校的上万个参评作品中崭露头角,摘得“百佳创意短视频”殊荣。《我与宪法》视频发布后在人民网首页特别推荐,强国论坛置顶。此外,视频还获人民网官方微博发布、公安部治安管理局等官方微博转发,短短一周时间受众点击量超过200万次。

作品获得如此反响,无疑是对创作团队最大的鼓励与鞭策,而同学们收获还不止这些,对各个切合实事的深入了解以及宝贵的视频创作经验都让大家受益匪浅。酝酿绘制一系列手绘视频,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宣传,是文法学院一种创新、一种挑战,相信文法学院日后也能更好地提升普及宣传效果,继续助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f0863gvna5e

文法学院三分钟手绘 看懂中国航天突进史



航天梦,中国梦

让我们更多地关注航天发展

支持祖国的航天事业

见证中国航天事业的辉煌与腾飞



2019年4月28日

图文编辑:金桥 康佳雯

文案来源:百度百科 人民网 金桥 李博聪 康佳雯

校对人员:朱洁

投稿邮箱:1808102527@qq.com

更多精彩,尽在新浪微博@东华理工大学文法Eyes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