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是什么让我不与众人同:西安交大钱学森学院分享


前些时回母校做了个分享,回来修改速记稿修改了整整两周。以下是分享全文。答疑部分日后再发。


 

思想的自由

 

谢谢各位同学今天这么捧场,跑过来听我给大家做一些分享,对于我来说今天跑到这里来是有特别意义的。自从毕业离开交大以后,能够回来再站在母校的讲台上,这是我人生里第一次这样的体验,我觉得这是一种特殊的荣耀。我很多年没有回来母校了,可能有十年左右,实际上自从参加工作以后就很少回来了。我也不知道该跟大家讲什么,今天我们想到哪儿就讲到哪儿。

 

我看到大家就感觉特别的亲切,就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然后我也听说今天也有很多少年班的同学过来听。我自己觉得少年班在西安交大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当然我也是一肚子的苦水,因为在学校里都是小弟弟。反正这个成长的经历,有一部电影叫《少年班》,也是我的一个少年班的前辈拍的,可能多多少少有一些人也看过。我觉得那部电影里面讲的东西有一半我看到了自己当年的影子,但是也有一半我觉得比较夸张。

 

今天原定分享的题目是「计算的未来」,我觉得这个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刚才吃饭的时候,杨院长问我今天晚上是不是要做一个学术报告,我觉得好像没有特别的必要跑到这里来做一场学术报告。今天下午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到底跟你们讲什么,最终我觉得还是结合我的一些经历,然后再来讲讲计算到底是什么,可能会更有感觉一点。尤其是我昨天看到同学们提给我的问题,特别有意思,待会你们肯定有很多问题,我会留时间给你们来提问题。

 

同学们提的问题里,我看到有两个很有意思的问题,第一个问题呢,连杨院长都不知道,但是居然在同学们提给我的问题里出现了,问我当年为什么选了电子商务专业,而不是选择其他的比如计算机这样的专业?第二个问题呢,就是问我人工智能的未来是什么?对我来讲,把两个问题结合起来看,其实是非常有意思的地方。

 

我还是从第一个问题讲起,我觉得自己读了电子商务这个专业是很幸运的。我是2000年加入西安交大的,当时交大少年班还是五年制,我听说现在已经改成六年制了,到了2001、 2002年,我们当时在校内选专业的时候,我自己选了一个电子商务,那个时候全国的高校里成立电子商务专业才第一年,以前高校是没有这个专业的,所以回想起来也没人知道该怎么搞。

 

当时的电子商务专业是在管理学院,而且这个专业的排名在全国是排第一的,这是大概20年前的事情了,听说现在这个专业也不在管院了。我当时其实成绩并不好,所以你们不要以为我是学霸。我自从上大学以后就不再是学霸,读中学的时候倒还算。少年班的同学确实在大学这个环境里面因为年龄小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因为成绩不好,所以当时没有资格去选电信学院、电气学院,当时我们班里最好的同学都选了电信和电气,我当时属于成绩不太好,又想去找找跟计算机有关的专业,所以最后挑来挑去在学校的专业列表里,找到了电子商务这么一个综合学科。电子商务是个综合学科,这是它最有意思的地方,也是我的幸运。

 

后来在上专业课的过程中,我发现这个学科它有意思的地方就来了。他教你计算机,还教你经济学,最后他还教你管理学,所以除了计算机以外,像什么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会计学、组织行为学我们都学过。当然我那时候不喜欢那些课,只喜欢计算机,那些经济和管理的课大多就没有及格,但现在发现这些东西很重要,虽然学的不好,但至少在那个时候埋下了一颗种子。我觉得很多事情是你过了很多年以后,你才会想明白或者说看明白。当年那个时间点发生的一些我可能并没有意识到的事情,会对我的人生带来非常长远的影响。

 

我后来的这么多年的工作经历,我和其他的程序员有一个很大的不一样的点,就是他们只会写程序,但是我突然会冒出来这个东西从宏观经济学或者微观经济学,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我会去想这些问题,所以才有了今天的我,我的脑子里东西跟别人是不一样的,所以我觉得这个是综合学科给我带来的一个很大的帮助。所以我觉得今天的学术分科呢,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提高了学校的管理效率,但是他并不见得对个人的成长是最好的,这是我自己的一个感受。

 

事实上在今天学术研究的前沿,大量的学科是在不断的交叉融合,来探索前沿的方向。而且我非常深刻的意识到在很多的专业领域真的存在隔行如隔山的现象。也就是说,在某一个专业方向A里边,他们的人可能用的工具和方法还非常的落后,但他们并不知道可能在另外一个专业B里边,相关的工具和方法研究,已经走到很前面去了,如果两个东西一结合马上就能够做出突破的。

 

所以我想表达的,是综合学科对我人生成长的一个帮助,也是给到你们的第一个建议,就是你们的脑子里不要有束缚。虽然你们现在选定了一个专业,但是你们脑子里不要有任何的对自己的束缚,因为分科这个东西,从物理世界的角度来说,它是不存在的,这是被人类社会定义出来的,在历史上其实也没有这个东西。在古代的科学家他们都是全才,都是通才,而不是像现在我们这样的专才。当然不是说专才不重要,而是当你发展到某一个阶段,你可能会突然发现你要去借鉴其他学科才能做出突破了。

 

第二个事情,我觉得跟我的个人经历有关。这是我在最近一两年才意识到这件事情的存在,对我的一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非常感谢我的父母,感谢我的家庭。古代的时候有一个孟母三迁的故事,就是孟子的母亲为了培养他的孩子,不停的搬家,只为他换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在我的成长经历里,我妈妈搬了两次家,给我带来了很好的成长环境,我小时候是在大学校园里长大的。而且因为家庭的原因,我发现我从来没有真正的去参加过一次选拔考试。我知道你们很多人都是经历了无数次的选拔考试,最后坐在这里的,但我不是。我读小学时,因为我的外婆是小学校长,所以跟她混一混然后就进了小学了。从小学到初中的时,我读的是湖南大学的子弟小学,我妈妈是附中的老师,子弟小学和附中本来就是解决教师子弟的教育问题的,所以小升初也无障碍。初中升高中本来要中考,然后在那一年刚好我们那个中学换了个校长,校长说必须把好学生留住,所以在初三就先捞了一批成绩好的学生出来,成立了实验班,上本校的高中,直接到了高一。

 

然后高一就来参加了少年班的招生考试。在这里我还是要非常诚实的说,我当时其实并不想来西安交大的,因为我从小的梦想是去考清华,但是在高一那一年参加了西安交大的选拔考试然后考过了。因为我妈妈是中学老师,她带学生参加了很多届的高考,她说高考太痛苦了,你有机会不参加高考就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所以就做了我好久的思想工作,让我来西安交大,我就同意了。然后我就来了,那时候15岁出远门,很小就跑到大学来。现在回想起来,其实我的人生里没有经历过什么特别的选拔考试。那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我没有把时间浪费在大量的训练上面,这可能是我幸运的地方。我知道参加这种选拔考试你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在重复的训练上面。

 

我最近看抖音上面有一些人号称名师,总结出来了一些很神奇的东西,比如说什么三页纸你背完,然后数理化肯定能过。我觉得这个太可怕了,这是我们的教育吗?我们的知识就是那三页纸,然后你为了这三页纸,你可能花了三年的时间!你们听明白这意思了吧?这不应该是我们培养人的方式,这是在训练人。但是这种训练后筛选人才的机制,在今天这个社会,目前也找不到更好的办法了,因为资源有限,最后它依然是一本经济账,所以学点经济学还是有用的。到最后你会发现要在这个社会上能够成长出来,你不得不去通过这样的机制。

 

我觉得我非常幸运的就是由于我家庭的原因,帮我创造了这样的环境,然后也因为非常幸运的考上了西安交通大学的少年班,所以我在人生中最关键的一个节点,我有幸地规避了这样的训练,实际上对我来说是节约了大量的时间,所以这是我觉得非常幸运的地方。但这个可能恰恰也是在座的大多数同学,没有办法去复制跟模仿的地方。

 

今天我知道你们带着什么期望来听我的这个报告的,你们都被抖音上那些段子忽悠的对吧。所以你们非常想来看看这个人到底是怎么样一个人。我想我的经历带给我最重要的不是在于成长过程中节约了大量的时间,而是在于我的思想非常开放。因为我没有经历过这样的束缚,这样苛刻的训练,只是为了去通过那个独木桥。没有经历过这些过程,所以我在想任何问题的时候,我觉得我没有任何的束缚,我觉得这对我的人生,带来了巨大的帮助。我不会认为我只有通过了一条独木桥,才能够得到我想要的,脑子里没有这样的限制,所以思想非常自由。我想表达的是思想的自由才是对一个人成长真正重要的东西。

 

思想的自由实际上是在提高你的认知能力,就是你真正有能力去打破很多边界上的条条框框。举个例子,今天的我再回到当年在西安交通大学读书的那个时间点,我虽然选了电子商务专业去的是管理学院,但是我喜欢计算机,有可能会跑到电信学院去旁听他的课程的。我不知道今天你们在座的有多少人会去做这样的选择。我理解其实在大学上大课的时候是没有任何限制说你不能去听的,但是因为你被分到了某个专业所以其实你自己给自己心里设了一个框,你把自己给圈住了。我在这么多年的工作中,我接触到了很多人,然后我感觉到他们心中的那个条条框框是存在的。

 

我的工作经历

 

我经常讲我可能是一个活在未来的人,我一直在想未来是怎么样的,想未来10年,未来20年,未来30年到底是怎么样的,我天天都在想这些问题。结果就是我今天看这个世界很多地方都很奇怪,我讲一些话周边的人也经常不理解,或者要过很久才能理解,这可能是我要付出的代价。以前我遇到了一个人,受他影响,我才变成这样。这个人就是阿里云的创始人王坚博士,他就是一个典型的活在未来的人。我最近这两年,才想明白他在十年前讲的那些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对王坚博士有这种印象的,不止我一个,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觉。每当翻到一个小山岗的时候,就发现王坚博士多年前就把小旗子插在那儿了,等走到的时候才恍然大悟,当年是完全听不懂的。

 

这是因为当你把所有的知识融会贯通,洞察到它背后最本质的一些东西后,再去提炼总结出一两句话,可能周边没有同样知识结构的人,要过很久才能够理解,这是沟通之所以很难的地方。但这是我要的生活方式,幸运或者是不幸,我因为成长经历,今天已经变成这样了。我就是这样去生活的,我觉得这样我自己会舒服一点,所以这就是我。

 

再回到最开始的问题,我觉得选了电子商务是我的一种幸运。人生中你会遇到很多事情,在当时你根本不知道对错。可能也没有对错,或者说对错是我们人为定义的,但对错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今天你能够坚持走下去,坚持是最重要的。后来我又非常幸运的加入了阿里巴巴,实际上我加入阿里巴巴也没有刻意去准备,当时我只面了两家公司,阿里巴巴是我的第二家公司。第一家公司是当时中国银联跑来做招生,我去参加了一下笔试没过,所以非常遗憾,还难受了。后来刚好有一个朋友在帮阿里巴巴做项目,说他们想招个做网络安全的人,那个时候我在学校里业余时间喜欢倒腾一些网络安全的东西,有一群朋友。然后我就去阿里巴巴面试,结果很顺利。我想表达是的对我来说加入阿里巴巴也是一个计划外的事情,因为我其实根本搞不清楚这家公司干嘛的。

 

那为什么愿意去呢?是因为我爸跟我说他在上网的时候经常看到淘宝的弹框广告,说这公司能打广告的好像还有点实力,那你就去吧。所以当时我就去了。但是一直待了三年,我都不知道公司是怎么赚钱的。就是你加入一家公司,这公司给你发工资的,但你不知道他怎么赚钱的,一直过了三年。所以那三年的时间我可能都是在阿里巴巴做着跟工资无关的事情。

 

什么意思呢?我后来想想那时候确实不太懂事,因为我头三年在阿里巴巴干的事情,都是在做自己的技术研究,跟操作系统和网络底层有关系的一些安全研究,实际上跟阿里巴巴的电商业务关系并不大,每天都会钻研到很晚,有时候到凌晨一两点。但是头三年我都根本没搞清楚这公司怎么赚钱的,我也不关心,我也从来没问过人,或者说我从来没有去想过这个问题,这公司怎么赚钱的。

 

后来一直到了2008年左右,我突然意识到好像应该做一点跟公司的业务有点关系的安全研究,因为毕竟领着人家工资,而且我觉得在阿里巴巴的业务环境下,应该有可能把Web安全做得更好一点。这完全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想法,然后就转了研究方向,再过了几年我就写了本书叫做《白帽子讲Web安全》。实际上阿里巴巴是整个中国互联网最早成建制的建设网络安全团队的,后来中国的互联网公司要建网络安全团队和体系,基本上都是在学习阿里的经验。

 

自从2012年写完书之后,我就开始转做产品经理了。我的经历基本上是十年技术、十年的产品经理。现在外面有很多段子手写我的段子,把我吹得很神,但我并没有觉得媒体上写的关于我的东西有多么了不起,反倒是我自己觉得我最擅长的,或者说最得意的东西也从来没被报道过,但是那不重要,因为还不到报道的时候。人生是一场长跑,我的中学老师曾经教导过我一句话,我一直记到今天,她说:「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所以我们要做那个笑到最后的人。

 

从2017年开始,我开始转向去做城市大脑。到2018年我做了当时阿里云历史上最大的一个项目,第一次让中国城市级政府有了5000台服务器的算力。我们要做很多事情,目标还很远。今天我们谈城市大脑,简单来讲,就是在过去都是靠人的经验在治理城市,在未来应该是靠数据洞察来辅助人治理城市,服务市民。但理想的城市大脑我认为还要建二三十年,我们一直在这个道路上。

 

计算机往事

 

讲完了我的经历,我们终于可以开始来讲一讲今天的主题,就是什么是计算的未来?大家去翻任何计算机的课本,翻开第一章或者第二章,它一定是在讲图灵机模型,然后讲到冯诺依曼架构,但是我认为里面有些真正重要的细节略过了,今天大学并不教。刚才吃饭的时候杨院长又问了我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他说你今天讲的东西是不是大学不教?我说:对,大学是不教。

 

那计算机课本没有教什么东西呢?又怎么跟我们的思想自由扯到一起呢?我觉得大概是这样的。在讲图灵机模型之前,其实我们要搞明白图灵到底想干嘛。图灵实际上是为了解决希尔伯特的判定性问题,才提出了图灵机模型。希尔伯特是20世纪初的一个数学家,他试图通过数理逻辑去统一数学。这件事情再往前追溯,可以追溯到300年前,莱布尼茨的一个愿景。莱布尼茨当年就做了一个计算器,他的计算器用机械做的,能够去解决一些简单的加法和乘法的问题。后来莱布尼茨就想,基于符号,我们能否计算世间万物的规律?也是莱布尼茨发明了二进制。我们知道也许人类最早的文字可能就是用于计数的,人类的语言文字也是一种符号,语法有主谓宾有逻辑关系,所以符号实际上是可被计算的,它是一种数学。

 

希尔伯特提出了判定性问题有多种表达,大意是有没有一种算法,用它能确定一任意给定的整系数多项式方程是否有整数解?如果这个问题为真,那么数学就是完备的。希尔伯特的野心,希望通过数理逻辑去统一数学。当时图灵也在尝试解决判定性问题,他提出了图灵机,并证明了图灵机的通用性,也就是可以用一台图灵机模拟另外一台图灵机,这种通用性是计算机软件之所以有意义的理论基础。最终图灵将希尔伯特判定性问题等价为图灵机的停机问题,然后通过反证法证明了结论为否。类似的研究还有丘奇和哥德尔。他们各自证明了判定性问题为否。

 

所有的计算机课本都总结了图灵机和通用图灵机,但是图灵为什么要设计图灵机模型却没有介绍。图灵机模型确实很重要,它定义了操作步骤,定义了存储,也引入了二进制。但图灵为什么设计图灵机模型,所触及的问题,涉及到了「计算机不能做什么」的能力边界,以及计算最终是要走向何方。如果了解过这段历史的来龙去脉,就会知道计算的终极目标是构建数字宇宙。这个理想和愿景,是由莱布尼茨、希尔伯特、哥德尔、图灵、丘奇、冯·诺依曼等人共同描绘和为之努力的。

 

有了图灵的工作的基础,才会有后来冯·诺依曼的工作。图灵只是在理论上设计了一个虚拟的图灵机,但冯·诺依曼参与了在军方的实际项目,最终完成了对图灵机的一个成功工程实践。事实上图灵和冯·诺依曼在美国可能曾经短暂的有过一些接触,所以互相会受影响。冯·诺依曼的思想是自由的,才能快速抓住事物的本质。他是一个数学家,被誉为当时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他热衷于将数学应用在军方项目上,对计算机很感兴趣。有一次他在火车站遇到了一个军方的朋友,聊起军方有个项目去计算炮弹的弹道,计划通过电子计算机来干这个事情。冯·诺依曼一开始很冷淡,但一听正在建造一台一秒钟能做300次乘法的机器时,他两眼放光,很快就跑过去看了一下,加入到了项目组,加入不久他马上就提出应该把电路设计和逻辑设计分离,以及解决程序存储的问题。

 

电路设计和逻辑设计分离在计算机的发展史上非常重要,这件事情是冯诺依曼提出来的。之所以当时制作计算机的工程师提不出来,是因为他们的知识结构更多的受限于工程结构和电路设计。恰恰因为冯诺依曼他不是一个计算机工程师,所以他才能够没有任何包袱的以不同的思维方式来想问题。当时的计算机编程需要手动设置开关和电缆,执行一个程序变更需要数小时甚至是几天,非常麻烦。而电路设计分离之后,修改程序不再需要改变电路,极大的提高了效率。冯·诺依曼的这种思想的火花,其基础是在于他的思想是自由的,没有任何条条框框的限制。

 

在大概1946年前后,以冯·诺依曼的思想设计出了世界上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然后计算机架构一直到今天都没有太大的变化。注意这是电子计算机,在300年前莱布尼茨搞的只叫机械计算器,过了大概300年人类终于从机械跨越到了电子,搞出来了电子计算机,它的效率是提高了千万倍,因为电子的速度非常快。

 

1946年之后,冯·诺依曼就在研究两个今天我们都看起来非常时髦的东西。第一个叫做并行计算,他当时就在研究怎么把多台机器串起来让他同时来跑一个计算任务,在冯诺依曼的时候他就在研究了。然后第二个事情叫做气象预测,就是冯诺依曼在那个时候,你要知道计算机最早搞出来就是搞炮弹的轨迹预测的,后来他开始投入到民用领域,就开始做气象预测。

 

这两件事情到今天,其实整个产业界也没有把它做得很好。第一个是并行计算,到今天就是我们在讲的云计算。云计算在美国最早是亚马逊的AWS做出来的,在中国最早是阿里云做出来的。阿里云是2009年成立的,当时成立第一天我就在了,所以我经历了云计算所有的发展阶段,中国云计算到底怎么出来的。但我想跟大家表达的是在世界上造出第一台计算机之后,他们就在搞并行计算了,发展到今天还没超过100年。到今天在集群规模上扩大了无数倍,但是在并行计算的思想上并没有本质的突破。

 

然后第二个就是关于气象预测。讲到气象预测我觉得它比人工智能可能要更难一点,有大量的非线性问题,是个复杂系统的问题。今天我们做短期和长期的预测已经比较准了,但是中期预测还很难。所以今天我看到有同学问我人工智能的未来是什么,其实我想跟大家表达的是,人工智能的未来可能没有你们想象的那么重要。人工智能到今天已经是第三次浪潮了,这次的浪潮是因为算力的突破带来的。算力的突破就是我刚才讲到的,因为我们在并行计算上面走得更好了一点所以算力突破了,所以我们今天可以用大规模的集群来运行神经网络,但几十年前就有神经网络的算法,今天只是把它的中间的层数增加了。

 

我们看看计算机产业到底是怎么发展的。我们从冯·诺依曼时代走过来,曼哈顿计划以后计算机从军用转民用。在晶体管发明后,找到了一种便宜的材料制造计算机,计算机的体积也越做越小,实现了在一块微处理器上完整的实现冯·诺依曼架构,所以一块微处理器就是一台计算机。成本的降低和计算机的小型化,刺激了市场需求,出于计算需求量的提升,制造工艺不断改进,随后发明了集成电路。晶体管和集成电路都得了诺贝尔奖。基于这些技术基础,在硅谷出现了像英特尔这样的公司,总结出摩尔定律,每两年,产业界在单位面积上制造的晶体管数量会翻倍,意味着计算机的性能会翻倍。

 

集成电路实际上是一种制造工艺的工程改进,它大幅提高了在单位芯片上集成晶体管的效率。所以工程技术改进也是可以得诺贝尔奖的,这对所有工程师是一个巨大的鼓励。有了晶体管和集成电路两个技术作为基础,产业界出现了摩尔定律。摩尔定律不是一个数学公式,它是一个经验。也就是说它是不精确的,但是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在宏观上符合这样的规律,每18个月微处理器上的晶体管的数量会翻一倍,对应的就是同等算力的微处理器成本会降一半。在产业如此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后来才会诞生个人电脑。随着以香农的信息论为基础,互联网诞生。互联网逐渐成为了「信息高速公路」,就像公路网拉动地方经济发展一样,互联网极大的拉动了人们对计算机的需求。计算机的发展在随后的几十年得到了飞跃式的发展,出现了个人电脑、手机。

 

但互联网和计算机是两码事。如果要真要比喻的话,我们可以把互联网比喻为铁路,把计算机比喻为蒸汽机。因为铁路网的建设拉动了各地的经济需求,提升了全球贸易总量。也因为各地需求增加,所以推动了蒸汽力技术的大规模发展,蒸汽机车在那个年代的发展是非常迅猛的。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关系大概也是这么一个关系,互联网极大的刺激了经济需求,要连接到互联网需要有计算机,也就拉动了人们对算力的渴望。也因此才出现了大量的数据沉淀在互联网上,让大数据成为一种可能,历史的发展脉络大概就是这么来的。

 

第一个最有影响力的大数据应用应该是搜索引擎,搜索和人工智能也有点关系。在1956年在达特茅斯会议上,麦卡锡带来了一个搜索算法,也是他提出了人工智能这个词。但一直到2000年左右Google才把搜索引擎变成了一个成功的商业。所以我认为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人工智能应用应该是搜索引擎,以谷歌、百度为代表。我们今天在讲的人工智能技术非常的泛,包括视觉、语音、自然语言理解、决策优化,也包括像Alpha Go这种,这些技术有区别,但又相关。人工智能是个综合学科。

 

简单来讲人工智能的未来到底是什么呢?我觉得它最终依然会走向以强人工智能和通用人工智能为基础的机器人、自动驾驶、无人机这些可以动起来的高度智能体,这个可能是它的未来。讲到这里,大家有没有发现,技术如果是显性的主线,那在背后其实还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默默的影响和决定技术的发展。学过经济学的可能会很耳熟「看不见的手」这个词,这是《国富论》的作者亚当·斯密提出来的,经济发展的背后有一只「看不见的手」。我想表达的是,在技术发展的背后,往往不是技术的好坏决定技术的发展,而同样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施加影响。

 

为什么搜索引擎技术一直到2000年才取得巨大的成功?我们刚才讲到1956年搜索的算法就被提出来,但是一直到2000年左右才真正的产生巨大的影响。类似的像个人电脑的诞生,这些创新能发展,是因为背后都是一个经济问题,这些创新都需要先为社会创造巨大价值,然后才能够刺激技术本身快速发展。所以技术从经济上讲到底是什么东西?研究到最后你会发现技术的本质就是资本,资本的含义不是指钱,而是指可大规模复制的技术,然后它会源源不断的创造新的财富,因为它提高了社会的整体效率。所以人工智能的未来到底是什么呢?我认为它依然逃脱不了这个规律,人工智能什么时候能够创造大量的财富,什么时候能够为社会创造巨大的价值,大幅度的提高社会的运转效率的时候,才是人工智能真正爆发的时候。所以今天你们去关心人工智能单点的技术发展我认为意义并不大,从产业的角度你重新去思考这个事情,你就会发现技术和商业背后是一体的,就像硬币的正反面。

 

我是一个bug

 

如果再前探究,你会发现想要把这样的技术和商业做出来,你是需要有团队的,需要让团队共同协作发挥作用,需要好好的做一个组织设计,好好的做一个生产关系的设计,才有可能支撑你走到那个地方去。所以今天的创新,基本上不是个人英雄主义式的创新,这和三百年前莱布尼茨、牛顿时期,他们做创新是不一样的。和100年前爱迪生、特斯拉他们的时代做创新也是不一样的。在那些时代他们都是个人英雄主义,靠个人的能力创新。但是到今天这个时代,社会发展变得很庞大且复杂,我们需要的是集体的力量。我们的每一项创新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站在他人的研究成果之上。我们更多的是以团队为单位创新,是团队共同的产出。我们可以看到近年发的paper,一篇paper上署名的名字越来越多,因为现在都是以团队为单位在创新,并不讲究单打独斗,个人英雄主义的时代已经过去。

 

所以讲到这里的时候,大家意识到这是什么吗?这就是管理。我们需要提高生产效率,我们就需要新型的组织设计,新型的生产关系设计,才有可能让你走到那一步。所以如果讲像阿里巴巴这样的公司,跟其他的公司有什么不一样?我认为它很大的一个不一样,就是在于它的生产关系同过往是不一样的。阿里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文化带来了管理制度,互联网公司的文化和管理制度都在追求非常高的效率。今天发布一个软件版本上线,明天就可以下掉,后天就可以重新再写一个新的,它的效率非常非常高。就意味着他管理员工的方式必须和过去不同。互联网公司的软件生产,是区别于福特时代的工业流水线生产的,流水线生产上的分工非常明确,它是树状的管理架构,每个员工是对上级负责的,但横向拉通并不多。但在阿里,我觉得更像一种阿米巴组织,是一种网状的管理架构。有了新的组织设计,才有可能让组织的运转效率提上去。

 

互联网公司的工作时间也比较弹性,没有非常严格的打卡和考勤制度,因为有宽松的环境才能够激发人的创新。所以互联网公司倾向于招最好的人,给予更高的自由度,让他们自驱动工作。这种制度在福特时代是难以想象的,但也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提升整个组织的运转效率,而不是非常僵化的做稳定成熟的业务。这就是管理。

 

所以大家有没有发现,做到最后发现都是我在电子商务专业学过的东西,有技术,有经济,最后落到了管理上。学校已经把我这辈子可能要用的东西都已经教给我了,只是接下来看个人能够修炼到什么程度。过了很多很多年以后,我才终于意识到我的身上到底经历了什么,背负了什么,获得了什么,以及到底是什么让我真正的与众不同。

 

我觉得可能就是因为这些过往的经历让我成为了一个bug。我觉得我是一个很难被分类的人。我在阿里巴巴待了这么多年,没有一年是等着公司派给我任务,然后去完成的。回顾一下,几乎每年都是我自己说我要做一个什么事情,然后就去做了,自己还觉得理所当然。

 

这些感受就是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我自己身上的一些东西,可能对你们有一点点启示。我很感谢西安交通大学,因为我对我来说,人生最重要的事情都是在这里学到的,这里的老师塑造了我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西安交通大学的知识分子,有西迁精神,所以我们的骨子里是很硬的,我觉得和江南沿海一带的风气不太一样。西安交通大学的老师们的骨子里是有一些骄傲的,愤青也挺多,所以熏陶我也变成了一个小愤青。我衷心的感谢母校,我最重要的东西是在这学到的,今天过来把我的一些经验再传承给师弟师妹们,感谢大家,谢谢你们!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